头穴丛刺长留针结合上肢康复机器人在老年脑卒中患者恢复期的应用效果
2023-10-08刘宣朱荣华窦正川杨蕾蕾
刘宣 朱荣华 窦正川 杨蕾蕾
(铜陵市中医医院康复医学科,安徽 铜陵 244000)
脑卒中属于临床较为易见的一类脑血管病变,是指脑动脉阻塞、血管突然破裂,阻碍脑部血液循环,造成脑组织损伤,较高的发病率、病残率、死亡率、复发率及并发症是该疾病的特点〔1,2〕。据数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460万例死于脑卒中,且中国是脑卒中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的国家之一〔3,4〕。此外,脑卒中患者于发病2 w至6个月时病情处于恢复期,在此期间,多数患者会出现上肢功能障碍情况,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5〕。随着康复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上肢康复机器人已成为新的一种康复治疗手段。头穴丛刺长留针是在传统针灸的根基上进一步演变而来,具有疏通大脑经络、祛除病邪的功效。本研究拟分析头穴丛刺长留针结合上肢康复机器人在脑卒中患者恢复期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取回顾性分析,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铜陵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4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1例和研究组53例。其中对照组男34例,女17例,年龄60~75岁,平均(68.38±5.67)岁;病程30~68 d,平均(42.15±3.46)d。研究组男31例,女22例,年龄60~76岁,平均(69.13±5.84)岁;病程30~64 d,平均(41.38±3.69)d。两组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存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皆满足《中国脑血管疾病防治指南》中相关诊断标准〔6〕,且经影像学检查证实;(2)既往无类似疾病发作史者;(3)既往无肢体功能、神经功能障碍者;(4)资料无缺漏;(5)年龄≥60岁。排除标准:(1)合并心脏、肝肾等严重疾病者;(2)精神疾病或存在相关家族史者;(3)合并血液、免疫系统病变、恶性肿瘤者;(4)既往存在脑外伤史者。
1.2方法 两组予以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采取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采用Armeo Power上肢康复机器人,根据患者的上肢承受能力及上肢障碍程度制定治疗方案,包括相应的模拟作业活动及竞技类游戏,并根据主动、被动、助力及抗阻运动模式进行渐进式训练,训练范围包括肩关节水平内收及外展、屈伸及肘关节屈伸等,1次/30 min,1次/d,5次/w,不间断治疗1个月。研究组采取头穴丛刺长留针结合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方法同对照组,依据头部腧穴七区法进行治疗,取穴:顶区、颞区、额区、项区、枕区、顶前区及枕下区。操作方法:消毒后,采用直径为0.40 mm×50 mm的毫针对穴位进行透刺,针体同皮肤保持15 °角到帽状腱膜下深4 cm,针后行捻转1 min,次数约为200次,留针时1次/30 min捻转,共2次,之后1次/2 h捻转,至出针。留针6 h/d,1次/d,不间断治疗1个月。
1.3疗效评估及观察指标 (1)肢体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FMA)进行评估〔7〕,总分为66分,分数与肢体运动能力呈正比。(2)上肢功能:采用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进行评估〔8〕,总分57分,分数与上肢功能呈正比。(3)肌张力: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进行肩关节与肘关节肌张力评测〔9〕,总分4分,得分越低表明关节痉挛程度越轻。(4)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测〔10〕,总分100分,分数与日常生活能力呈正比。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FMA、ARAT、BMI评分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FMA、ARAT、MBI评分均显著增加,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FMA、ARAT、MBI评分比较分)
2.2两组MAS评分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肩关节、肘关节MAS评分显著下降,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MAS评分比较分)
3 讨 论
近些年脑卒中的病发率逐渐增长,由于脑卒中患者发病时造成的神经功能损伤,致使半数以上患者存在上肢功能障碍,给社会及家属带来巨大压力〔11,12〕。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与结构于脑卒中发病早期存在一定可塑性,可以实现部分神经元再生,因此积极有效的康复治疗对改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13,14〕。
上肢康复机器人为近些年新兴的一种康复治疗手段,集机械力学、康复医学、生物力学及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于一体,一方面可以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对康复训练的接受程度,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患者住院费用,现已成为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改善上肢功能的有效方式〔15,16〕。但据研究指出,虽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辅以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改善患者的上肢功能具有一定效果,但患者上肢功能恢复越早,越有利于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有必要结合其他治疗方法进一步改善,提高治疗效果〔17〕。脑卒中属于中医的“中风”范畴,认为其发病机制是由于气血混乱,致使梗阻阻塞,乃至于脑组织的阻塞〔18〕。头穴丛刺长留针通过针刺头部穴位,可促进血管的扩张及改善血液循环,加速梗死区建立侧支循环,且不易引起痉挛〔19〕。本研究结果说明,头穴丛刺长留针结合上肢康复机器人可显著提升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与既往研究结果相似〔20〕。且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肩关节、肘关节MAS评分皆下降,其中以研究组最为显著。分析原因,上肢机器人训练能有效降低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患侧的肌张力,以提供一个有利于患者上肢支撑系统,促进患者自由完成自主运动与被动运动,从而有效促进患者上肢运动能力的改善;而在此基础上加以头穴丛刺长留针治疗,针刺可通过直接刺激大脑皮层,促进脑血液循环,从而推动组织细胞的功能重组,达到进一步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作用。此外,本研究还说明头穴丛刺长留针结合上肢康复机器人治疗可促进脑卒中患者恢复期的生活能力改善。
综上,脑卒中患者恢复期应用头穴丛刺长留针结合上肢康复机器人疗效确切,能有效促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改善及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