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市新都区早播叶用芥菜新品种筛选试验

2023-10-08黄富德刘独臣

四川农业科技 2023年8期
关键词:成株叶用新都区

夏 枫,范 梅,黄富德,刘独臣*

(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成都 610066;2.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农业农村局,成都 610500)

叶用芥菜既可鲜食也可加工[1],是四川泡菜的重要原料[2],在四川冬季蔬菜市场上备受喜爱。新都区是四川省叶用芥菜重要产区之一,常年种植叶用芥菜,主要供应周边早冬蔬菜市场及泡菜加工企业,既丰富了当地百姓冬季“菜篮子”,也为新都区传统泡菜产业发展及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但受到品种单一、根肿病频发等因素的影响,芥菜上市时间集中、产量不稳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突出,难以满足消费市场对芥菜产品的多元化消费需求,成为限制新都区芥菜产业发展的瓶颈。因此,试验引进筛选适宜新都区栽培的早播叶用芥菜新品种,旨在优化新都区芥菜品种结构,打破当地芥菜采收上市相对集中的现状,实现鲜菜的提前上市,提升产品价格优势。同时,通过种子包衣处理,探索芥菜根肿病防治有效措施,促进芥菜产量提升,为芥菜根肿病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地点

成都市新都区新繁镇汪家村,地处104°06′E,30°87′N。试验地较为潮湿,前茬种植草莓。

1.2 供试材料

根据当地生产环境与市场需求,选择引进4个品质好、产量高、广受市场喜爱的叶用芥菜品种,以当地主栽品种“二月青”为对照,开展适宜当地栽培的叶用芥菜品种筛选试验。同时,选择在前期叶用芥菜示范推广中最受种植者与加工企业亲睐的品种——“川芥1号”,进行2种不同材料的种子包衣处理,探索包衣及包衣材料对根肿病防治效果的影响。各供试材料基本信息如下(表1)。

表1 供试材料来源及简介

1.3 试验设计

适宜早播叶用芥菜品种筛选以当地主栽品种“二月青”为对照(CK),引进优先包包青2号、“川芥1号”“川芥2号”“华芥119”等叶用芥菜新品种4个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种子包衣处理试验以“川芥1号”为对照,设置种子包衣处理2个,探索种子包衣及不同包衣材料对根肿病的防治效果。2个试验合并开展,试验编号1-7,采用穴盘育苗方式,2022年8月25日统一播种,2022年9月20日移栽。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面积12m2,株行距40cm×50cm。2022年11月30日采收(“优选包包青2号”开始抽薹,统一采收)。其他管理一致。

1.4 调查内容及方法

在植株生长周期内,观察植株生育特征,调查生长过程中病虫害发生情况。在统一在采收日,对各试验小区植株单株重、成株率、小区产量等开展田间调查统计。在各试验小区随机选取3株正常株(无病害、株型正常)调查单株重,对各试验小区成株率(正常生长株数/存活株数)、小区产量进行统计。

1.5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SPSS软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多重比较采用DunCan检验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种成株率、单株重、产量对比

如表2所示,4个引进品种中,“川芥2号”成株率、单株重、产量均为最高,分别比CK高52%、53%、171%,且均与CK差异显著。“川芥1号”成株率、单株重、产量均仅次于“川芥2号”,分别比CK高48%、11%、139%,其中,成株率、产量均与CK差异显著。“川芥1号”与“川芥2号”在成株率、单株重、产量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从成株率、单株重、产量上看,“川芥1号”“川芥2号”均具有明显的品种优势,但“川芥1号”鲜食加工兼用,更适宜作为早播上市品种栽培,丰富冬春市场蔬菜供应。而“川芥2号”是加工型芥菜,在鲜食品质上不如“川芥1号”,但加工品质优,更适宜作为泡菜加工原料蔬菜进行模式化生产,丰富新都区泡菜原料蔬菜品种。

表2 不同品种早播叶用芥菜成株率、单株重、产量对比

“优选包包青2号”成株率比CK高46%,二者成株率差异显著。单株重比CK低28%,二者单株重无显著差异。产量比CK高64%,但二者无显著差异。试验中,“优选包包青2号”成株率显著高于CK,前期生长良好,但最早表现出明显的抽薹现象,商品性下降,可能对栽培管理要求更高,不宜作当地早播栽培品种推广,或需要进一步探索优化栽培技术,更精细化管理,以防止抽薹影响商品性。

4个引进品种中,以“华芥119”成株率、单株重、产量均为最低,分别比CK低194%、86%、48%,其中,成株率与CK差异显著,表明该品种并不适宜当地提早栽培。

2.2 “川芥1号”不同种子包衣处理成株率、单株重、产量对比

针对新都区根肿病发病较为严重的情况,选择鲜食加工兼用的“川芥1号”,进行了2种抗根肿病配方的种子包衣处理。

如表3所示,各处理间成株率、单株重、产量均无显著差异,表明本试验中种子包衣并无显著效果。“川芥1号”(2号包衣)成株率最高,比“川芥1号”高10%,但单株重、产量分别比“川芥1号”低22%、1%,仅在成株率上具有一定优势,可尝试优化包衣配方、改变播种方式、配合其他防病措施共同开展试验,进一步探索其利用价值。“川芥1号”(4号包衣)成株率、单株重、产量分别比“川芥1号”低10%、9%、30%,此配方种子包衣在成株率、单株重、产量上均未表现出任何优势。“川芥1号”(2号包衣)与“川芥1号”(4号包衣)相比,成株率与产量上表现更高,而单株重表现更低。

表3 川芥1号不同种子包衣处理成株率、单株重、产量对比

3 讨论与结论

蔬菜提早栽培是农业生产上常用的蔬菜生产方式,对于蔬菜提早上市、弥补蔬菜淡季市场不足、提升经济效益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唐锷等[3]利用大棚开展辣椒春提早栽培,筛选了一批适宜衡阳地区春提早设施栽培辣椒新品种。韦荣楷等[4]总结了一套露地春提早辣椒绿色高效栽培技术,为当地辣椒提前上市、填补了蔬菜淡季市场不足提供了参考。韦丹等[5]总结介绍了番茄采用“地膜+小拱棚”双膜覆盖早春提早栽培,既可节约生产成本,又可实现番茄提前上市,提升经济效益。芥菜喜冷凉湿润的环境,多为秋播冬春收[1],关于芥菜提早栽培的报道罕见,但关于播种期的研究报道较多。任锡亮等[6]对高菜进行不同播种期栽培试验,发现适当推迟播种期可以减轻秋季高菜病毒病和先期抽薹。张虹等[7]研究表明播期对茎瘤芥先期抽薹率及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大,播期越早,先期抽薹越严重,经济性状越差,瘤茎商品性越差。可见,早播芥菜需要具备前期耐抽薹特性。“川芥1号”“川芥2号”均为高产、优质、耐抽薹品种,“川芥1号”既可鲜食也可加工,深受鲜食市场消费者及蔬菜加工企业喜爱。试验中,“川芥1号”成株率、单株重、产量均明显高于当地主栽品种“二月青”,适宜当地叶用芥菜早播栽培推广,对于当地芥菜提早上市、丰富冬季鲜菜市场、提升种植收入意义重大。而与“川芥1号”相比,“川芥2号”叶表面有银灰色覆盖,脆度相对较小,产量更高,质地紧密细致,是一种适宜泡菜加工芥菜品种[8],可作为当地加工型叶用芥菜主推品种,丰富新都区传统泡菜加工原料品种,拓宽原料自产基地。“优选包包青2号”生育期短,前期长势较好,适宜提早播种、提前上市,但耐抽薹性较差,对播期、大田管理要求更高,不适宜当地早播需求,不宜作为早播芥菜品种推广。

种子包衣是指利用粘着剂,把药剂、肥料、生长调节剂等物质制成一种膜包裹在种子表面,实现促进种子萌发生长、提升出苗整齐度、抗病虫害、减少农药使用等目的[9]。目前,在玉米、水稻、大豆、小麦等传统粮食作物中,种子处理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在蔬菜上的应用也在逐步展开[10],开发出了一些较好的蔬菜种衣剂型并在实践中成功应用[11]。何美文[12]研究发现0.6%精甲霜灵包衣处理能极显著提高番茄出苗率、成苗率,降低苗期猝倒病发病率。陈珂[13]研究发现0.6%精甲霜灵包衣处理能明显降低青花菜猝倒病发病率,促进成苗。翟海翔等[14]研究表明种子包衣能有效防治西葫芦地下害虫,提升产量。尚栋亮等[15]研究也表明种子包衣可提高直播鲜食玉米种子活力和出苗率、防治地下害虫。新都芥菜产区根肿病较为严重[16],亟需开展种子包衣技术研究,开发适宜的种子包衣来防治芥菜根肿病,促进芥菜产量稳定。在“川芥1号”种子包衣试验中,各处理间成株率、单株重、折合产量均无显著差异,可能是受到了栽培方式的影响。种子包衣处理后播种,种衣通过毛细管作用吸水膨胀、产生裂缝,其活性成分缓慢释放,达到培育壮苗、减少病虫害等目的[17]。因此,采用直播方式栽培可能更有利于包衣剂发挥作用。但根据当地习惯,笔者采用了穴盘育苗、大田移栽的方式,大田栽培土壤未作处理。从试验数据推测,包衣药剂在苗床上缓释,大田移栽时幼苗健壮,移栽后苗根部残留药剂较少,受到大田中病菌侵染仍然逐步发病,造成单株重及产量下降,但2号包衣处理对提升成株率有较为明显的效果。由此推测,若采用大田直播的方式,让包衣药剂直接作用于大田土壤可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与传统育苗移栽相比,直播栽培更省工省力、节本增效[18],在速生型小白菜[19-20]栽培上较为常见,配合种子包衣、丸粒化处理,在辣椒[21]等蔬菜栽培上也逐步应用起来,对于促进蔬菜轻简化栽培意义深远。

猜你喜欢

成株叶用新都区
研究发现黄瓜成株期耐热性新基因
成都市新都区召开2021年工伤预防项目启动会
新都区工资支付信用承诺工作机制建设研究
新都区:强化工伤源头治理 筑牢生命安全防线
2018年贵州省玉米区域试验L组六枝点总结
更 正
黄瓜耐弱光性鉴定指标研究及其苗期与成株期的相关分析
叶用莴苣耐热品种筛选
不同铵硝配比对叶用莴苣生长及氮磷钾养分积累的影响
叶用芥菜盐渍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