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歌曲素材多元融合技法
2023-10-07□任薇
□任 薇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多民族多文化融合的东方文明古国,在这片热土上各族人民勤劳勇敢、富有智慧和创造力,不仅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物质文明,而且还创造了包括音乐艺术在内的精神财富,逐渐形成了民间歌曲、民间舞蹈音乐、曲艺(说唱)音乐、戏曲音乐以及民族器乐音乐等五大类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体裁。它们就像“血液”,滋养着现代音乐文化,“中国风”歌曲在不断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同时赋予了它新的生命力,也走上了多元化发展的道路。
一、“中国风”歌曲旋律引用民歌元素
民间歌曲是劳动人民的歌,它深植于人们的生活中,是历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情感结晶。它们是“过去式”的流行音乐,是最能反映人们生活的真实状态,是思想感情的真实流露。因此,在当今的“中国风”歌曲中,有大量引入民歌元素的作品,大致有以下几种运用手法。
(一)老曲新唱
此类“中国风”作品大多运用欧美流行音乐元素,从改变原曲的歌者(改变原有的唱腔或唱法、运用流行音乐唱法)、律动、乐器编制、填词、和声等方面入手,以至彻底变化原曲的风格,与现今的流行音乐风格完美融合。以谭维维用藏族唱腔翻唱的fusion 风格《康定情歌与溜溜调》为例,这个版本集藏族颤音假音唱法、流行唱法、摇滚唱法、蒙古的呼麦于一体,且配器上“大换血”,采用fusion风格,在爵士和声基础之上用电声乐队、铜管、弦乐打造了神秘又动感、火辣又细腻的听觉盛宴。又如,萧敬腾翻唱的云南民歌《小河淌水》,用男生高音区的假声与低音区真声形成强烈对比,同时造成了音色与情绪的转变。这个版本演唱速度偏慢,萨朗吉音色的长音颤音衬托之下,增加拨弦乐器的轮音,营造出世界音乐的氛围,苍凉悠长的乐器伴奏之下,歌者唱出了高达35 秒的长音,将音乐推至高潮。类似的歌曲还有很多,如童丽翻唱的抒情版《沂蒙山小调》、玖月奇迹翻唱的云南民歌《放马山歌》、郝歌翻唱的爵士版本的江苏民歌《茉莉花》等。此类的老曲新唱多用于晚会或音乐综艺,给人以耳目一新的视听感受。
(二)片段引用
此类“中国风”歌曲通常有作曲者原创的段落,既可以建立在民族音调上效仿民歌旋律,又可以走其他音乐路线大小调体系或只说不唱。按照被引民歌在曲子中的地位,大致可分成以下几种形式。
1.被引民歌在“中国风”歌曲中作为核心结构部分(主歌、副歌部分)
一般说来,歌曲结构不如器乐作品规模宏大,比较重要的是主歌与副歌部分,
被引民歌处在这个位置给人一种强调感,醒目指数很高。被引民歌放在主歌部分的如冯小泉与曾格格合作的《赶牲灵2005》、大星与郭娅丽的《新走西口》、雷佳演唱的《槐花几时开》、张杰演唱的《回娘家》等,这类歌曲把民歌素材当成是“敲门砖”,先给人一种亲切感,再娓娓引入副歌,抑或是直接“变天”用对比手法烘托副歌,给听众以强烈的落差感,达到“反转”的剧情效果。
被引民歌放在副歌位置的歌曲如玖月奇迹翻唱的《梦回浏阳》,把被引民歌放在“黄金地段”的副歌位置,给听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再加入民族唱法的“大咖”们助阵,效果会成倍增长。例如,周笔畅与李谷一合作的《浏阳河2008》,民歌素材先由李谷一引入,之后周笔畅截取片段用在副歌部分,最后升调再把高潮副歌留给二人合作,这不仅让民歌届的大师也驾驭了一次R&B 风格,而且又使整首歌曲的传唱度一下扩大到“横扫”老中青三代的范围。
2.被引民歌在“中国风”歌曲中作为附加结构部分(前奏、间奏、尾声等部分)
音乐作品的附加结构包括前奏(引子)、间奏、间插段(连接)、桥段(流行歌曲中一般处在第二遍副歌与第三遍副歌之间的推进连接段)、尾声等部分,在这些地方“布局”民歌(可一次布局或多次布局),会产生锦上添花、新颖奇特的效果。以关喆演唱的《花样年华》为例,这个作品包含了主歌、间插段、副歌、间奏1(民歌)、间奏2(rap 段)等部分,在歌曲开头引入了一句老上海腔的《天涯歌女》(素材来源于江苏民歌)原声,营造年代感,之后在间奏1 由演唱者用高音假声唱完整的一段接rap 段再接第二遍副歌,起到画龙点睛之功效。
3.被引民歌在“中国风”歌曲中作为多声部旋律
此类“中国风”歌曲会产生一种复合的听觉享受,以达到对比、衬托或问答呼应的效果。被引民歌旋律如叠加在rap 之上就会产生明显对比,如S.H.E 的《中国话》;用在风格近似的旋律之上会产生衬托效果,如玖月奇迹的《青春舞曲》,在副歌旋律之上附加了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形成叠置,有衬托功效的同时让人产生憧憬;用在旋律句尾落音的地方,如莫文蔚的《溜溜的情歌》副歌部分,创作的旋律在前,《康定情歌》音调后置一小节进入,形成一问一答呼应效果,从而提高旋律的灵活性,并增强与听众的互动性。
二、“中国风”歌曲旋律引用曲艺(说唱)音乐元素
我国的说唱音乐是一种叙事性很强的艺术,演唱者说与唱相结合,演出形式简单灵活,单人或多人表演,他们自持乐器演奏,常以弹拨、拉弦乐器为主。说唱音乐的分类繁多,大致可分为:鼓词类、弹词类、渔鼓类、牌子曲类、琴书类、走唱类、板诵类等。一般不为大多数年轻人所熟知,但几年来伴随着音乐类综艺节目、电视剧、电影等媒介的发展,曲艺音乐与“中国风”歌曲的结合度有上升的趋势。
(一)用流行配器技术或唱法翻唱原曲
1.改变编曲
此类作品大多是删减说的部分,在保留原曲旋律、唱腔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乐器、丰富音乐效果、改变原先和声体系等配器手段,达到使其具有流行音乐风格的目的,如高文博的《王魁负桂英·书房夜读》《西湖月圆》等,在原先常用的琵琶、三弦等传统弹拨乐器之上,增加了爵士吉他、钢琴、架子鼓等乐器,运用爵士和声体系为其增添了迷幻性与色彩性。
2.改变唱法
此类作品多是删减说的部分,一般由流行歌手改变原先唱腔,用流行歌曲唱法演唱,如朱虹演唱的《大九连环》、小沈阳演唱的《东北二人转歌》等。翻唱之后的歌曲通俗性较强,符合大众听觉习惯。
(二)与新创作的流行歌曲拼贴
这类歌曲在原先曲艺音乐的基础之上,添加新创作的旋律或是与耳熟能详的歌曲相结合,形成一首新的“中国风”作品。如金婷婷与高博文演唱的《茉莉花》融合了《西厢记·莺莺操琴》选段;张云雷与方洋飞等人演唱的《重整河山待后生》把京韵大鼓与现代rap 融合;再如平安的《西行之路》与宋小宝的《小宝说书》融合了陕北说书;瞿颖与王树才合作演唱的《中国话》融合了北京琴书;尚雯婕与苗清臣演唱的《开到荼蘼》融合花腔渔鼓等。这类“中国风”的趣味性强,有说有唱,保留了说唱音乐的原形态,且节奏感与故事性兼备,很具活力。
三、“中国风”歌曲旋律引用戏曲音乐元素
近年来,戏曲融入歌曲成了一股强势的“中国风”,席卷歌坛。中国戏曲种类繁多,与流行歌曲相结合的较多见的是京剧、黄梅戏、昆曲等剧种,另有创作者“仿戏腔”的原创旋律。
(一)京剧融入“中国风”歌曲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为我国戏剧之首,融入歌曲的现象最多见。例如,戴荃翻唱的《刀剑如梦》融合了京剧《铡美案》片段;陶喆的《susan 说》把《苏三起解》片段放置桥段位置推动最后的副歌;张信哲的《牡丹忧》在引子与间奏引入了《儿行千里母担忧》原声;宁静演唱的《定军山》把同名京剧放置副歌,并与京剧演员互接;胡莎莎演唱的《唱念爱》引入著名京剧《卖水》唱段等。
(二)黄梅戏融入“中国风”歌曲
黄梅戏唱腔流畅质朴,明朗抒情,很多著名唱段与剧情被大多数人喜爱。“中国风”歌曲也有不少与之结合的代表作,如平安与余平演唱的《梁山伯与朱丽叶》引入了著名唱段《打猪草·对花》,并在副歌让两首作品进行复调穿插,时而合时而分,形成支声。与黄梅戏“合作”的“中国风”还如付笛声、任静、付豪一家翻唱的《夫妻双双把家还》融入了《天仙配片段》以及R&B 和波萨元素;宁静与张小威演唱的《谁料皇榜中状元》、慕容晓晓的《黄梅戏》都从《女驸马》片段中取材等。这些歌曲不仅是简单的翻唱,都有新创作的流行旋律线片段与其衔接。
(三)昆曲融入“中国风”歌曲
昆曲原名为“昆山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又被称为“昆剧”。它声腔优美抒情,常常给人缠绵婉转、柔曼悠远之感。与之结合的“中国风”歌曲如洪尘的《又惊梦》融合了《牡丹亭》第十折《惊梦》片段;韩磊与蒋珂合作的《没离开过》引入了《长生殿·惊变》,并让昆曲艺术家“反串”了流行歌曲旋律片段;郑云龙演唱的《婚约》引入《牡丹亭》片段另用昆腔念白等。这些歌曲都是取材巧妙、构思新颖、风格多变,皆为“中国风”与昆曲融合的佳作。
(四)“中国风”歌曲的原创戏腔
除了引入著名剧种片段之外,还有一种创作者原创的仿戏腔旋律也很有特色,如周杰伦的《霍元甲》中的戏腔、陈升的《北京一夜》、夏小桐的《少年弦》副歌、戴荃的《悟空》间插段、周杰伦的《发如雪》尾声部分等,这些作品都体现了创作者的创作功底,成为经典片段。
以上列举了“中国风”歌曲最常引入的几个戏曲种类,还有其他剧种被“移植”入作品的现象,如张杰的《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融入同名越剧片段,再如斯斯与帆乐队根据湖南常德丝弦改编的《马马嘟嘟骑》、徐佳莹的《身骑白马》引入闽南歌仔戏唱段作为副歌、东山少爷的《剑合钗圆帝花女》前奏引入粤剧《蒂花女》等。“中国风”歌曲与越来越多的戏曲元素联合,赋予流行乐更多音乐内涵,为其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四、“中国风”歌曲旋律引用民族器乐音乐元素
(一)作为“中国风”歌曲的主干部分,器乐曲填词由人声翻唱
原中国传统器乐曲中旋律富有歌唱性的被许多创作者节选出来,重新填词更改其原先的和声,用流行唱法演绎,这些作品在改编时弱化了原先的器乐性,展现出符合人声条件的表现形式,如爱戴演唱的《彩云追月》取材于同名广东音乐,采用了阿卡贝拉的方式,增强和声性与节奏性;再如童丽的《渔舟唱晚》选取古筝乐曲片段、《男儿当自强》取材于扬琴曲目《将军令》片段、吴奇隆的《梁祝》取材于同名小提琴曲、程琳翻唱的二胡曲目《江湖水》片段取材于《夕阳箫鼓》等,这些作品应用广泛,脍炙人口,传唱度较高。
(二)作为“中国风”歌曲的附加部分
中国传统器乐曲还常常被引用至歌曲的前奏、间奏、尾声等处,深化音乐形象,提高音乐表现力。如S.H.E 的《十面埋伏》选用同名琵琶曲的开场做前奏,并用“轮拂”的同音片段作为衬托,与主歌形成对话;后弦《桥段》引用了《春江花月夜》作为前奏;郑云龙与廖佳琳合作的《诗人的旅途》的连接部分用假声男高音哼唱出了《梁祝》主题;芊蔚在《沧海一声笑中》引入著名古琴曲《酒狂》和《流水》。
本文对“中国风”歌曲的旋律素材梳理分析后获悉,其旋律素材从多元化的民族民间音乐中汲取,且技法呈现出开放、多样的特点。这不但符合当代多元文化的社会环境,而且使民乐与西方音乐在多层面交融,两者在相互交织中得到一种平衡,使当今音乐发展更具民族化、个性化和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