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费加罗的婚礼》探讨莫扎特歌剧的艺术特点

2023-10-07□吴

艺术家 2023年1期
关键词:费加罗的婚礼费加罗苏珊娜

□吴 蓁

著名作曲家莫扎特一生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体裁丰富,几乎包含了所有的音乐门类,其中歌剧占有极高地位。《费加罗的婚礼》是剧作家博马舍的著名戏剧,经由莫扎特改编后,成了旷世经典。本文从艺术形成着手,对《费加罗的婚礼》具体的创作题材来源、人物性格刻画和音乐美学意识进行了分析,并专门从音乐语言、重唱和序曲部分分析了相应的艺术特点,明确了该部歌剧的经典所在。

在歌剧发展史上,《费加罗的婚礼》一直被大众喜爱,不仅因为它是至今还广泛表演的一部重要作品,还因为它集聚了歌剧百年发展的创作艺术精华,是古典歌剧的艺术巅峰,对后世歌剧创作影响深远。在《费加罗的婚礼》中,莫扎特应用了多种艺术手法,特别是重唱的运用,使最终的作品呈现出显著的音乐性与戏剧性,实现了音乐和戏剧的融合,也表现了自己向往自由和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

一、《费加罗的婚礼》的艺术形成

(一)题材来源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源于法国戏剧家博马舍的同名作品,描述了善良、正直的平民费加罗利用自身的聪慧,并觊觎自己未婚妻苏珊娜的伯爵进行斗争,并最终获得胜利的故事。在创作过程中,莫扎特将原作品的主要思想保留了下来,两位正反主要人物鲜明的性格对照和较量,为戏剧冲突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也成了歌剧戏剧性和音乐情绪描写的依据。其中最有名的四个主要唱段包含费加罗的咏叹调——《再不要去做情郎》,凯鲁比诺的咏叹调——《你们可知道什么是爱情》,罗西娜的咏叹调——《何处寻觅那美妙的好时光》,苏珊娜与罗西娜的二重唱——《微风轻轻吹拂的时光》。在创作这部作品时,莫扎特已经写了数十部歌剧,其中《伊多梅纽》是第一个里程碑,《费加罗的婚礼》是第二个。基于莫扎特的创作思想,歌剧脚本改编并不大,只对语言进行了修整,使其更适合演唱,人物表达与体现也更精练,使原本的五幕戏剧被压缩成四幕。

(二)人物性格

在该歌剧中,费加罗作为第三等级的代表,具有一定革命性。他不仅稳重、成熟,还十分聪敏和勇敢,能为了自己的权益坚持反抗。苏珊娜是一个可爱、活泼、心地善良的女孩,为了自己与爱人的婚礼能顺利进行,想出了各种计谋。同时,她不仅对凯鲁比诺十分关爱,还对伯爵夫人极为忠心。伯爵夫人代表当时贵族阶级女性可悲的生活现状,虽然美丽奢华,但有难以言说的苦衷和无奈。对于这一形象的刻画,莫扎特有属于自己独到的地方。虽然她为第二等级,但具有为爱反抗和甘愿牺牲的意识与态度。凯鲁比诺作为童仆,正值青春,由于年龄较小,他对爱情较迷惘,向往甜蜜的爱恋,既喜欢聪敏的苏珊娜,又对花匠的女儿有所倾恋,甚至对高贵的伯爵夫人也有所企图。

莫扎特赋予《费加罗的婚礼》大量抒情性,使所有人物都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在第一幕当中,最开始是主人公进行二重唱,一方面是在布置伯爵送给他们的新房时感到高兴,另一方面是苏珊娜对自己嫁妆的选择十分激动。从这一点来看,整体表达了两位甜美的爱情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第二幕中,伯爵夫人内心备受煎熬,希望伯爵能早日回心转意。整体调性比较婉转、细腻、意味深长。同时,凯鲁比诺的咏叹调,旋律轻松明快,极具戏剧性,扣人心弦。第三幕中,伯爵为了阻止主人公的婚礼想尽办法,特别是咏叹调的应用,使其狡诈阴险的面目彻底显露。同时,伯爵夫人的第二首咏叹调通过回忆和伯爵往日的美好生活,企图以真情感化丈夫。第四幕中,经过一番特别的较量,伯爵终于意识到自身的错误,并得到了所有人的原谅。歌剧最后以七重唱的形式结束,故事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三)音乐美学

莫扎特的音乐创作始终都以听众的意见和喜爱程度为核心,并注重美的形式与内容的相互结合,这也是他对音乐美学的追求。在《费加罗的婚礼》中,无论人物形象抒发、心理刻画,还是情感揭示、情绪调动和气氛营造,都极为完美,与观众的艺术审美需求符合,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当时音乐发展的基本水平与美学意识。

受意大利音乐发展的影响,歌剧开始成为当时欧洲最主要的音乐形式,莫扎特多次进入意大利学习,不仅与当时优秀的作曲家进行了交谈,还和著名的歌唱家有所接触,对意大利音乐的技法和形式产生了深刻认识。《费加罗的婚礼》正是意大利歌剧形式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另外,受海顿影响,他开始将管弦乐和四重奏的创作方式应用到自己的作品中,促进了作品内涵的进一步提升。在该歌剧中,音乐和语言之间的结合使表达更精确,不仅体现了生活,还特别展现了人的思想,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从客观上达到了音乐和戏剧的高度融合,备受观众喜爱。

(四)声乐艺术美学

第一,在《费加罗的婚礼》中,表演者利用演艺滑稽剧的嘲笑,阐释对正常生活的一种肯定态度,表现出一种对美好生活孜孜不倦追求的热忱。这部作品的美学思想浓厚,通过戏剧表演的方式揭露了社会背景并点明了歌剧的主题思想。在《费加罗的婚礼》的历史背景中,贵族阶层的外貌特征就是“油头”,歌剧中的主要人物凯鲁比诺的出身并非贵族阶层,但在作品中却以“油头”来介绍他,这种巧妙的比喻一方面是对这个人物风流行为的一种讽刺,另一方面利用调侃的语气让整部歌剧的氛围变得更加诙谐。

第二,常见的歌剧中的悲剧部分以生命的消逝或者爱情的死亡为主旋律,但是在《费加罗的婚礼》这部歌剧中,并没有以咏叹调的方式直接展现悲剧故事,而是以暗示的方式将悲剧内核掩盖于主线故事剧情之下,通过侧面描写及人物对话等方式,展现了当时从军条件的艰苦,也点明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各个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营造出一种悲喜交加的冲突美。与传统的直抒胸臆表达技巧相比,悲喜交加的情感表达技巧更具戏剧张力,“明喜暗悲”两条情感主线的交织,让歌剧中的人物与历史背景形成深层次的嵌套,提升了这部作品的美学价值。

二、《费加罗的婚礼》的艺术特点

(一)音乐语言

1.抒情性

在《费加罗的婚礼》中,经过改编之后的歌剧语言音乐抒情特性十分明显,更简练的语言更适合演唱。比如,第一幕第二场以歌谣的形式,用简单的语言和合理的音乐表达相互结合,替代了原戏剧当中人物的大段独白,特别突出了费加罗善良、向上、乐观、智慧和勇于对抗权贵的人物特征,精准描述了人物的心理表现。另外,凯鲁比诺虽然并非戏剧主角,但它在歌剧当中却占有一定音乐分量,比如,在第一幕与第二幕当中,他的咏叹调和曲调充分结合在一起,尤其是《你们可知道》中,音乐语言优美温柔,使其内心对异性的渴望得到了充分表达。罗西娜的音乐则比较忧伤和优雅,比如,第二幕当中的《求爱神给我安慰》,虽然歌词只有简单四句,但音乐特征比较哀伤和婉转,旋律也非常抒情,与此时她的伤心难过相匹配。第三幕当中,莫扎特还专门为罗西娜增设了抒情咏叹调,再次将音乐的抒情特性体现出来。

2.戏剧性

在这部歌剧当中,重唱几乎在每幕高潮部分都会使用。这是因为原戏剧要比歌剧脚本长,戏剧容量更大,导致在歌剧改编过程中容易遇到表达困难问题。为此,莫扎特直接应用重唱的形式,在保证充分表达的同时体现出一定的音乐特性。比如,第二幕当中应用了二十多分钟重唱,虽然歌词比较短小,但极具分量感,将所有人物的内心世界充分展现出来。此外,最后的七重唱将所有人物在内心的算计都体现了出来,实现了语言和音乐之间的巧妙结合。

(二)序曲方面

在《费加罗的婚礼》中,序曲主要是对音乐形象进行描绘,和歌剧主题内容有极大关联,能体现出歌剧的音乐风格与情绪。莫扎特的歌剧序曲以奏鸣曲为主,这首也是如此,但省略了开展部,以呈示部的结束部代替,同时主部主题并不完全反复,结束部扩展较大,曲式结构十分紧凑,使情绪明快有力,和费加罗的性格特征相符。

1.主部主题

在该歌剧中,音乐是从主部主题开始的,其中主题是重复乐段,每段有两句。第一句有七小节,第二节则有十一小节,都是奇数。同时首句旋律较急促,并在一三小节处应用了休止符,句尾利落干净,与主人公想要结婚的兴奋情绪符合;下一句对整体气势进行了扩展,无论节奏还是转位和弦都营造出了极具力量感的情绪,特别是将和弦主音作为持续音,使音响十分厚重和饱满。

2.副部主题

这一部分也极具动力性,主旋律直接从A 大调属音开始,应用了连续性的升四级音和属音相连,且伴奏织体部稳定。虽然这部分比较短小,但在音乐情绪变化支持方面作用显著,体现了戏剧走向的不确定性,也暗示了主人公婚礼可能会非常曲折。

3.结束部

这一部分共出现了四种不同形象的音乐素材。其中76 小节至85 小节部分设置了戏剧性的动机式旋律;86 小节至107 小节主要是音阶式的主旋律和八分音符的伴奏,其中101 小节至106 小节无论旋律还是伴奏都具有半音化特点,和声变化十分复杂,情绪表现也较阴暗;108 小节至123 小节整体具有极强的歌唱性,音乐形象较明朗;123 后半小节至138 小节则是第四部分,整体活泼有力。

通过分析能够看出,该歌剧的序曲形象十分明快、活泼、自信和乐观,体现了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同时,通过音乐素材和调性安排的合理控制,副部音乐带有一定忐忑色彩,在一定程度上象征了婚礼并非完全顺利,面临一定阻力。这种音乐情绪的转化和剧情变化一致,正是莫扎特歌剧序曲创作的一个主要特征,基本能从情绪层面体现出剧情。

(三)重唱运用

1.二重唱

这是重唱当中应用最普遍的形式之一,它不仅能体现出十分饱满的和声效果,自身还具有独立性旋律线条。在《费加罗的婚礼》中,第一首二重唱是由费加罗和苏珊娜完成的,也是开场乐,主要体现了两人筹备婚礼的一些事宜,如选择婚纱、新床、饰品等,整体以抒情和叙事为核心,节奏十分轻快,能将观众迅速带入剧情。第二首还是由二人演唱,但音乐情绪与戏剧功能迥然不同。在这之中,遇到了婚礼举办的最大阻碍,即伯爵想要染指苏珊娜,从而挑起了整个歌剧的矛盾点。尤其是苏珊娜的长短,就率先将伯爵送出新房的阴谋说了出来,调性也转入g 小调,讽刺情绪比较浓烈。此外,还有其他六首二重唱,从应用目的来看,基本都是为了揭示剧情矛盾以及推动剧情发展,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抒情性这一特点。

2.其他重唱

除了二重唱,也有四首三重唱、两首四重唱、两首五重唱、一首六重唱和三首七重唱。这些主要存在于戏剧冲突比较突出的地方,比如三重唱的第一首主要在第一幕中间,属于高潮部分,使用了两百多个小节,体现了奏鸣曲式的相关特点。其中,主要有苏珊娜、伯爵及巴西里奥三个人物,一方面讲述了伯爵欲调戏苏珊娜结果巴西里奥刚好进来,并未得手;另一方面巴西里奥谣称凯鲁比诺对伯爵夫人欲行不轨,并在无意中发现了凯鲁比诺,引起了对苏珊娜的各类看法。这两点推动了戏剧发展,且后续发生的各种事情也都和这首曲子存在一定关联。

莫扎特的歌剧有十分鲜明的特点,他注重利用音乐进行人物心理和性格描写,利用重唱展现戏剧冲突,使音乐和戏剧融为一体。《费加罗的婚礼》利用音乐对主人公的感情进行了抒发,使爱恨、讽刺、颂扬等融入其中,并以小人物角色的塑造、重唱形式的应用等手段对人物性格进行了深入刻画,激发了戏剧的矛盾与冲突,最终呈现出精彩绝伦的艺术效果,使浪漫主义时期的歌剧有所发展。

猜你喜欢

费加罗的婚礼费加罗苏珊娜
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费加罗与伯爵角色的个性化处理
赏歌剧《费加罗的婚礼》
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演唱风格探析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伯爵咏叹调《你赢得了诉讼》的音乐分析
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伯爵夫人的咏叹调分析
《费加罗的婚礼》赏析
试论印度影片《七宗罪孽的救赎》中人性的贪婪
分析《七宗罪孽的救赎》中的人物悲剧
从三次“愤怒之情”看费加罗的人物形象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