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学校中引入社会工作参与矫治服务的策略研究
2023-10-06程晓丽张文洁农燕琴
程晓丽 张文洁 农燕琴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越来越多的外部因素影响下,青少年犯罪的比例在逐年上升,青少年犯罪已变成人们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青少年犯罪严重影响到了社会的治安,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家庭的和睦,青少年犯罪的矫治应当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在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矫治方面,目前主要是通过专门学校进行教育和管理,但是专门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对这些特殊青少年来说是有限的,而专业有效的社会工作支持在专门学校的教育中可以作为有益的重要补充,为他们提供一些矫治的方法,从而对他们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矫正。本文正是在根据青少年犯罪矫治的现状基础上,将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方法应用到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矫治中,通过社会工作的参与,实现青少年自我的矫治,促进自身的发展,从而实现再社会化。
1 问题的提出
针对严重行为偏差未成年人、违法青少年、轻微犯罪的未成年人,国家设立了专门学校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教育和行为矫正,这是作为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和行为矫正的主要根据地。近些年,未成年犯罪率还在逐年升高,而且未成年犯罪呈现低龄化趋势,因此,专门学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专门学校面对学校生源复杂、教育经费和资源不足、教育矫治效果不显著的艰难情形,如何去适应这样的快速变化的社会新形势和各方需求,是专门学校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诸多尝试变革道路的探索中,引入社会工作参与矫治服务的策略在不断被引起重视。2017年4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中提出重点关注专门学校服务管理工作,充分发挥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作用。2019年3月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加强专门学校建设和专门学校教育工作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了社会工作在专门学校中的角色和定位。从以上国家规划和国务院办公厅意见中可以看出,国家对社会工作介入专门学校教育的重视,也让社会工作在专门学校中的发展有了新的机会。
社会工作具有其他工作无可替代的专业价值,其服务特点与专门学校存在很多需求契合点。学者们对于社会工作介入专门学校的研究不是太多,尚有比较宽裕的研究探索空间。本研究基于W州B青少年事务社会服务中心在W州W中学开展的“为了明天”服务计划——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实践,通过深入专门学校,了解学校的现状与需求,结合社工的服务情况,逐渐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专门学校社会工作服务策略。
2 进入专门学校服务前的探索——专门学校中的服务现状与需求
W州W中学,前身是W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W市未成年人收容矫治教育场所,学校从2016年开始招录学生,笔者在2018年10月对W州W中学的学生进行问卷发放和填写回收,调查结果如下。
2.1 学生基本情况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W州W中学的学生触法违法的行为主要有盗窃、抢劫、抢夺、故意伤害等行为,其中盗窃的比重达34.5%,抢劫的比重达16.4%,抢夺的比重达10.9%,故意伤害18.1%,打架斗殴为16.4%,其他为3.7%。
2.2 青少年违法因素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影响青少年违法的因素主要有四個方面,其中家庭因素占29%,学校占22%,自身因素占25.4%,社会因素占23.6%。如下表所示:
(1)自身缺陷
调查中发现W州W中学的学生的各个年龄分布都不相同,13岁的占9%,14岁的占16.4%,15岁的占18.1%,16岁的占27.2%,17岁的占20%,18岁的占7.2%,19岁的占2.1%,大部分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在调查中通过数据分析发现,青少年违法的动机为:一时冲动而做出违法行为的比例为23.6%,为了钱财,为了私欲的比例为34.5%,为了显示自己的比例为16.4%,受他人怂恿的比例为11%,为报复他人的比例为14.5%。通过以上数据分析青少年违法犯罪受个人缺陷的影响,可以总结为:一是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对于周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加之对于各种各样的诱惑难以抵御。二是心智不成熟,没有什么明确的法律观念,认识不到自己所做的事情的严重性。三是自身的价值观多多少少受到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存在着偏差。
(2)家庭方面
在对W州W中学的调查中发现在家庭状况中双亲家庭的比例为31%,单亲家庭的比例为40%,其他扶养家庭的比例为27.2%,孤儿为1.8%。在父母文化水平的调查中发现父母文化程度是文盲的为38.1%,小学文化的为40%,初中文化水平的为21.9%。父母有违法行为的占56%,无违法行为的占44%。在父母的教育方面,对于孩子的教育,23.6%的用打骂来教育孩子,45.4%的对孩子不闻不问,只有31%的对孩子进行教育。通过调查的数据分析,青少年违法犯罪和青少年的家庭状况、父母的文化水平、父母的行为及家庭教育有关。
通过调查可以得出,影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有:一是父母文化程度的高低会影响对孩子的教育,父母文化程度低,对于子女教育管理的努力有限。父母素质的高低,会影响孩子的道德素质的修养;二是当孩子在犯错时,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当。处罚过重或是处罚过轻,都会引起不良反应。父母在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不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或不理不睬,以至于到最后难以再矫正。三是在孩子眼里父母往往是他们学习的榜样。父母自身行为不端直接影响孩子,使之效仿父母。四是父母离异,缺少对孩子的管教和约束,从而使孩子混迹社会。
(3)学校方面
在对学校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影响方面调查发现,在原学校接受过法制教育的学生的比例为29%,没有接受过法制教育的比例为49%,片面接受过法制教育的为22%。在学校有违纪行为的78.2%,其中打架的为18.6%,有偷盗行为的28%,抽烟、喝酒的为34.8%,玩手机的为18.6%。在学校的教育处罚方面,处分的比例达45.5%,不管不顾的比例为21.8%,开除的比例为14.5%,批评教育的比例仅为18.2%。
综合上述数据分析学校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学校教育方法不当,会使一些青少年流向社会走向犯罪。发现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教育的片面化。教育本该既教给学生知识,也要教会学生做人。但现在很多学校仍然存在着以升学率来考核学校的教学质量,考核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考核学校的政绩如何。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学生德智体美的发展,缺少对学生的法制教育,缺乏学生对法律的认识。二是对学生处分缺乏慎重考虑,甚至对处分后的学生放弃教育。对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进行处分,是学校教育、挽救学生的一种手段,如果运用得好,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会起到警告、震慑作用,使学生不敢再犯。如果运用不好,则会使受处分的学生产生消极情绪,从此自暴自弃。
(4)社会方面
在对W州W中学的学生进行调查的数据分析发现,这些违法的青少年会混迹在一些娱乐场所。其中网吧的比例为52.7%,酒吧的比例为23.6%,KTV的比例为14.7%,夜店的为9%。这些青少年很大一部分为结交社会上的人,而这些社会上的人可能会引导其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其中47.2%的人与34.5%的人与社会上的人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关系。而这些结交的人13.3%有偷盗的不法行为,22.2%的人有抢劫的行为,故意伤害的为11.1%,打架斗殴的为31.1%,其他的为22.3%。
根据以上的分析,青少年刚刚接触到社会,对于社会的认识和识别能力低。由于交友不慎和处于青春期的叛逆期,容易与社会上的人混迹在一起,从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年纪较小就混迹于各种娱乐场所,受到社会的不良风气的影响而引发导火线。
2.3 当前青少年犯罪矫治的现状
本次调查对W州W中学目前在青少年触法行为的矫治方面的状况进行了分析。在学校管理方面,认为学校进行军事化管理的学生的比例为49.1%,半开放管理的为27.2%,开放式管理的比例为23.7%,由此可见学校的管理是严苛的。在对触法行为的青少年进行矫治时,学校需要家庭的支持,对触法行为的青少年给予鼓励,根据调查显示,W中学的学生一年中父母看望孩子仅为一次的比例达38.2%,看望两次的比例为34.5%,三次的为14.6%,三次以上的仅为12.7%。在社会工作的参与方面,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认为社会工作者经常去学校开展活动的比例为27.3%,开展活动但次数不多的为38.2%,但活动开展范围不广的比例为34.5%。
此外,通过与学生和教师的访谈发现,专门学校的教育仍然较多沿袭过去的风格,重视“惩罚性”,教学内容没有针对性。通过调查发现,班上的孩子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自己名字都不会写,有的有初中文化水平,而这样的学生都被编在了同一个班级,教师讲授同样的内容。同时,对于这些学生和普通青少年同样的青春期问题、生理心理发展需求等都比较忽视。在W州W中学,公安和教育部门联合办学,公安部门负责学生日常纪律生活管理,教育部门负责教学,双方在专门学校的职能不同,教育理念也有比较大的差异,学生被“标签化”,学生的自我认同感都比较低。
3 基于专门学校现状的教育方式探索:社会工作进入专门学校,成为服务的常态
W州W中学地处边疆,面对教育资源的匮乏等现实存在的困难,短期内得到较大的改善是非常困难的,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为专门学校的学生提供更大的教育支持,是本研究重点去探索的一个方面,虽然过程比较艰难,但有了一些初步的方向。
3.1 第一阶段:社工进入专门学校内的介入
在此阶段,社工会对在校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從学生的心理测评、家庭功能、社会支持系统等几个维度了解学生目前面临的困境和需求,然后社工借助其独有的专业技术,运用多种社会工作的方式开展工作。主要工作方式有:
(1)社工介入学校开展个案工作
社工通过前期的心理测评问卷并结合与学生和教师的访谈,针对心理偏差严重以及在工读学校适应困难的学生,通过一对一的个案工作,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改变其偏差认知,帮助其提高人际适应能力,为今后走出学校奠定基础。
(2)社工介入学校开展小组工作
除了个案工作,社工进入学校开展了丰富的小组工作,小组工作也是最受专门学校学生欢迎的方式,根据前期的调查情况,社工以需求为本,开展了系列小组工作和团体辅导工作,例如“一人一故事”教育戏剧、建立少年领袖学校法治社团、暑期兴趣课堂、“做情绪的主人”小组活动,“做未来的主人”小组活动,“法律少年”小组活动和“五彩人生”支持成长型小组活动,通过这些小组活动,促进学生对于自我的认识以及朋辈的认识。
(3)社工进入工读学校开展“写作治疗”的探索
除了个案与小组工作外,社工进入W州W中学开展了“写作治疗”的初步探索。“写作治疗”就是通过写作的方式,达到一种表达情感、宣泄情绪、提炼生活和升华思想的目的。正如克尔凯郭尔所言:“写作是最好的自我治疗方式。”纵观中外文学史,因战争、重大疾病等使自己身体和精神上受到创伤而创作出不朽之作的例子屡见不鲜。
写作治疗作为人类多元服务专业系列中的一种,有着其独特的“生命性”的特点,服务对象通过书写自己的生命故事,梳理自己的生活点滴,在与社工频繁交流互动的过程中让其发现生活中隐藏的活力和生机,从而进一步去实践和放大这样的活力和生机,使其生命具有更多的意义,也能够获得更多的心理支持。再从社会工作专业的本质来看,写作有助于社会工作实现不同层面的功能和价值,写作疗法作为一种心理治愈的方式,除了其具备协助服务对象处理个人化的情绪、心理问题之外,还可以延伸出团体及社会的意义,借助这样文字的创作表达和语言的分享,可以以服务群体所关注的问题或是社区的问题乃至社会的问题为写作主题,通过这样主题式的写作来实现生命故事的交汇,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写作疗法所具有的改造社会的价值。
写作疗法案例一:小W,自幼在福利院长大,因有盗窃行为,2018年5月由公安机关送入W州W中学进行行为矫治。进入学校后非常自闭敏感,不愿意和同学老师及社工交流,封闭自己。通过几次的个案和团体辅导之后,小W逐渐愿意敞开自己,不断向社工分享自己在学校被孤立的烦闷,分享自己曾经在福利院的困境,分享对自己身世的疑惑以及自己独一无二的生命故事。由于社工进入学校的时间比较有限,小W通过书写信件的方式和社工交流,在信件的往来沟通中,小W逐渐能够发现自己内在的成长力量,能够从不同的视角解读自己的生命故事,逐渐打开自己,离校后依然和社工保持积极的联系,找到了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每天看到其朋友圈大多都是积极正向的能量,逐渐融入了这个曾经让他充满敌意和愤怒的世界,并逐渐与自己的身世和解,与这个世界和解。
写作疗法案例二:小K,2018年8月由于有故意伤害他人行为进入W州W中学,小K自幼母亲离家出走,父亲每天以酒精为伴,终日浑浑噩噩。小K虽然已经17岁了,但是不会写自己的名字,语言表达也不是特别清晰,同他交流需要非常耐心才能够听清楚他的表达。在一对一个案中了解到,其故意伤害行为是为了保护被欺负的父亲,同时自己很想尽快离校外出打工照顾生病的父亲,内心很善良。小K在学校由于不识字,听不懂老师讲课,不敢和他人交流,非常自卑,心情烦闷的时候会自伤,甚至有轻生的念头。由于小K不会写字,在运用“写作疗法”的时候就比较困难,但社工们在交流中不断去引导他表达,并将这些表达整理成文字,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写作成果,社工将这些写作成果念给他听的时候,高大的小K眼里满是泪水,并且一直在真诚地表达他对社工无限的感激。在一次又一次的互动交流和写作中,小K终于逐渐敞开自己,在学校里交到了好朋友,也敢于大胆地表达自己,还请求社工为他找到了小学一年级的课本开始学习起了拼音和写字。离校后小K找到了一份砌砖的工作,在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独特人生。
通过大量的实践发现,W州W中学的孩子通过书写的方式极大地让自己的负面情绪得到释放,重新认识自己,并从某种程度上重构了自己的生命意义和价值。
3.2 第二阶段:专门学校学生离开学校后的预防与巩固
在此阶段,社工借助在校内和学生建立的良好信任关系,能够和学生保持持续的联系,保证了服务的延续性。其目的主要帮助离校后的学生逐渐修复其在家庭中的角色和功能,帮助其进入纯净的“朋友圈”,避免出现再次进入工读学校的不良行为。同时给予适当的就业技能培训信息指导和就业支持,让其能够自食其力,找到在社会中的价值和人生定位。
4 总结与反思
回顾社工介入专门学校服务的整个过程,笔者进行了一些经验的总结,以期对未来专门学校学生的教育提供一些参考,使这些行走在“边缘”的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积极有能量的生命道路。
(1)从“戴有色眼镜视角”到“赋能视角”的切换
对于进入专门学校就读的学生,大多是有严重偏差行为的孩子,而且几乎都是由公安民警发现后直接送到专门学校就读的,大部分人都会用有色眼镜来看待这些学生。对于学生自己,他们也会认为自己是因为干了“坏事”,是个“坏人”,会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自我认同感非常低。面对这种现象,社工在开展工作时,要充分从这些孩子所处的环境去给予理解和包容,并在服务过程中以“赋能视角”开展工作,充分挖掘这些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修正他们的认知,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活动的设计及决策,让其获得更多对于自己命运的掌控感,从而具备面对未来的信心和勇气。
(2)链接更多职业教育资源,进行社会资源的整合
对于在专门学校就读的学生,生存之道对于他们来说至关重要,可以增强其面对未来立足社会的信心。因此,团队在服务过程中,除了在开展小组和个案工作以外,尝试探索与当地的创业协会对接,联系更多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資源,推进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使专门学校的学生面对未来时更具底气和力量。
本文系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研究“边疆地区工读学校运行机制和体制建设研究——以云南W为例”,基金研究编号:2018JS495。
(作者单位:1.文山学院教师教育学院;2.文山市文益青少年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