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色彩教学对学生心理影响的实践研究
2023-10-06司书新
0 引言
在美术的艺术造型中,色彩占据着不可撼动的地位,缤纷散乱的色彩能够给予观赏者一定的视觉冲击,在短时间内快速吸引他人的注意力。色彩作为美术作品中极具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够传递艺术作品中的情绪与情感价值,能够打通作品作者与观赏者的沟通之路,使客观存在的艺术作品蒙上了一层含有创作者与欣赏者主观情绪的面纱,这正是艺术作品中最为珍贵的部分。作家可以将色彩作为情绪传达与艺术作品价值传递的重要载体,因此,初中美术课堂的色彩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色感以及美术艺术感知能力,还能够使学生了解色彩中内涵的情绪价值,进而影响学生的心理状况,为心理健康教育与初中美术课堂的融合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
1 色彩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色彩是一类视觉感知,在美术作品中,色彩往往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到受众的目光。绚丽夺目的色彩搭配,能够在视觉信息传递的过程中,最先使观赏者产生心理上或生理上的感知,并作出相应的认知反应。实际上自19 世纪以来,便有许多科学家开始研究色彩对人的行为及心理健康状态的研究,这也是色彩心理学的由来。各个科学家与心理学家,致力于探究人类对颜色的感知能力及心理活动变化,并将诸多色彩心理学相关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工作中,而随着研究的持续深入,科学家们也确认了色彩确实会对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产生影响,但这类影响相对复杂,且在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总体而言,大部分人们都可以借助色彩来解决一部分心理上的问题[1]。
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审美意识的不断变化,给予了色彩心理学广阔的发展空间。艺术家在创作之时,可以借助色彩融入个人的思想情绪,通过色彩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或将想要传递给大众的情感情绪融入色彩之中。艺术家也可以利用不同色彩对人们思想情感以及心理状态的影响,确保艺术品符合大众的心理预期,可以使该艺术品更易受到大众的追捧与喜爱,由此可见,色彩心理学正在各个领域充分发挥其实际作用,在未来,色彩心理学也将会与更多学科交叉、融合,在更多领域发光发热[2]。
2 美术课堂中初中生呈现出的心理特征
随着初中生的逐步成熟,在其心中也渐渐生成了主体意识与主观思维,这也导致学生对艺术的理解逐步深入,也能根据个人的主观意愿生成对应的审美倾向。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正逐步成熟,极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此时学生对色彩中情绪价值的感知能力愈发增强,相比于更喜爱高饱和度的儿童群体,具备一定自主思想的初中生,会更喜爱相对和谐舒适的色彩观感。另外,学生对色彩的喜爱程度往往与其个性相关。例如大部分开朗活泼的学生更喜欢色彩关系明快的高纯度色系,这类色彩可以带给他们更加新奇、欢快的心理感受及情绪体验。而相对内向的学生则更喜爱低明度、低饱和度的冷色调,希望可以在色彩中追求平静、祥和的情绪观感。
3 初中美术色彩教学对学生的心理影响
3.1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认知及情感态度
初中生群体已经形成了初步的审美认知,也具备一定的美术创造能力与创造思维。大部分初中生在学习时,渐渐由无意识单凭喜好的审美状态,转变为能够基于主观评判,在认真思考后对艺术之美进行评论的审美形式。这时,初中生群体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色彩处理能力,能够基于个人的主观感受,处理各类美术作品中的色彩。因此,美术课堂中的色彩教学,可以影响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判断,也能够让学生从色彩之中,体会到该艺术作品的思想情感,从而生成对应的艺术思维[3]。
3.2 激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好奇与探索意识
合理的色彩教学可以用于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让学生在色彩中尽情展现个性,并与自己的内心情绪对话,能够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艺术作品中潜藏的情感价值,也能了解不同色彩在艺术作品中的应用价值,从中深入剖析艺术作品的深层情感,有利于学生形成开放、多元且包容的审美观念。
3.3 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及个人情感的表达能力
在美术课堂中,教师正确使用色彩情感及不同色彩对学生的心理影响,可以让学生与艺术品及艺术品的创作者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带领学生学习借用艺术作品展现个人情感及思想价值的方法,从而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美术艺术,实现自我表达与个人情感的外在展现。因此,在美术课堂中借助色彩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思维,也能有效提升学生对外界的社交表达能力。
3.4 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品格意识及生活态度
学生在利用色彩表达自我时,可以与外界形成交流,同时在认清并学习各类色彩中表达的情感元素时,也可以渐渐生成相应的共情能力,可以逐步理解他人的内心情感意识。因此,在初中美术课堂中,借助色彩对学生的心理影响,能为学生树立起良好的品格意识。除此以外,适宜的色彩教学,还可以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美术学习,引导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发现美、思考美、感受美,并基于个人的审美认知,通过色彩展现自己眼中看到的世界,使学生形成积极乐观、阳光向上的健康生活态度[4]。
4 在初中美术课堂中将色彩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有效策略
初中生群体处于心理健康发育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学生逐渐由幼稚向成熟转变,但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阅历较少,许多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面对的问题相对复杂,难以自己解决,这会在无形之中提高学生的成长压力。另外,学生步入初中后面临全新的生活环境,也极易产生畏惧心态。部分学生的心理状态较为敏感,或许会因误会或其他人的想法、看法等产生自卑心态。各式各样的问题,都可能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而在美术课堂中引入心理健康教育,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心态,让学生在教师的庇护之下健康成长、快乐生活。
4.1 借助色彩认识美术,激活学习美术兴趣
色彩是极为明确且直观的视觉信息,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也往往能被人们第一时间感知。在初中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借助色彩的这一特征从色彩入手,带领学生认识美术、感知美术,借助别样的色彩,激活学生对美术世界的探索欲望与好奇心理,让学生真正意识到美术的乐趣所在。教师可以设计美术课堂中的色彩赏析课程,带领学生观看不同艺术作品中各类色彩的表现形式,让学生欣赏色彩、观摩色彩,从个人角度出发,体会色彩中蕴含的情感价值。美术教师可以在互联网平台上搜寻课外教学资源,以此拓宽初中美术课堂中的色彩学习内容。在班级中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现具备审美意义的色彩艺术作品资源,让学生通过对色彩的学习与理解,逐步感知色彩的奇妙之处,并从不同的艺术作品中得到不同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爱上美术,激活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5]。
色彩的表现形式相对抽象,而学生初步接触色彩学习时,很难单纯从一幅画面中得到充足的情绪体验,这时二维平面画作的色彩元素能够给予学生的心理影响力有限。教师便可以在色彩教学中引入影音、视频、音乐、文学等其他艺术表现元素,将其制作成教学视频课件,让色彩融于情境之中,以直观、立体的形式带给学生更为全面的视觉冲击以及心灵激荡。例如在色彩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入电影《影》的经典片段,在这部电影中,导演以黑白水墨丹青的元素营造了整体的视觉表现核心,并辅以各类光影造型,呈现了一场美轮美奂的视觉美学盛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认真品析这部电影的美术色彩,让学生从色彩的角度分析从画面中获得的心理感受。欣赏完极具中式美学的色彩影片后,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播放《辛德勒名单》的部分片段,让学生欣赏区别于东方美学的西方电影中,黑白灰调色彩展现形式及其中蕴含的深层情感。以此,借助艺术品的赏析教学,让学生对艺术作品中的色彩元素进行多角度的个性化赏析。
4.2 积极给予指导评价,维护学生自尊隐私
在色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始终要给予学生相对真实的情绪反馈。初中生群体在日常的生活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此时,正是学生自尊心飞速成长的阶段,大部分学生并不愿意毫无保留地向别人解释自己的心理状态,或向其他人吐露自己的小秘密,这也是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始终难以开展并顺利推进的原因之一。在此时,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在美术课堂中,借助色彩尽情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想。在学生渐渐理解美术艺术,并能够逐渐在色彩中表达个人想法时,便可以将在生活中遇到的各项问题,利用美术作品的形式呈现出来,掌握通过美术和色彩表达排解情绪、舒缓身心的方式。
在这类引导学生实践创作的课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创作过程及创作结果,并在适宜的时间,给予学生积极正向的鼓励与指导评价,用合适的语言激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鼓励与关怀,利用正向的评价,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意愿。此外,这也有利于教师在察觉学生思想状态存在问题时,及时给予学生正向的引导,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维护好师生间的小秘密。
4.3 开展色彩实验教学,鼓励学生对外表达
在色彩心理学中明确指出,不同的艺术色彩可以呈现不同的心理状态。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对于色彩渐渐熟悉、了解,能够掌握在艺术创作中应用色彩的方法后,便可以通过色彩表达个人的情绪。此时,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分析,探索学生当前存在的心理问题,便于为学生制定心理健康教育或干预方案,以此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美术教师应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借助心理治疗中的色彩疗法,在色彩教学中组织开展色彩反应实验,了解学生当前的心理状态及心理健康情况。色彩反应实验,需要由教师带领学生来到布满不同色彩的环境之中,让学生直面不同色彩带来的视觉冲击之感。随后,教师要让学生认真体会色彩对自己造成的影响,并让学生对进入房间,直面色彩冲击后,心理状态的变化以及产生的各项情绪作出总结,并表达出来。让学生在色彩的刺激之下,面对内心深处最真实的自己,感受此类情感体验。部分相对内向或相对自卑的学生并不愿意与他人分享个人的情感体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使用艺术创作的形式,将这类情绪,再次利用色彩在创作中呈现出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绪,选用适合的色彩完成艺术创作,深入感受情感与色彩之间的联系,再通过学生的创作作品,分析学生当下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制定适宜的疏导计划。
5 结语
在初中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色彩教学,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使学生产生积极、正向的情绪价值与思想意识,培养学生的艺术赏析能力、审美能力及情绪感知能力。从现实角度而言,在初中美术课堂中,促进色彩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融合极有必要,教师必须要认真学习色彩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在课堂中带领学生鉴赏各类艺术作品中的色彩表现形式,让学生从色彩中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利用色彩表达自己,尊重学生的主观意愿,维护学生的自尊与隐私。最后,教师还可以在美术课堂中设计色彩反应实验,持续关注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发育情况,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方式舒缓个人的情绪,以此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育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