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群众文化数字化建设的有效措施

2023-10-06李晓明

河北画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数字化数字群众

李晓明

(江苏省如皋市文化馆)

当前,各级政府、有关部门都在积极探索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数字化途径,并逐步实现了数字化,数字化在大众日益多样化的时代背景下,具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力。群众文化的数字化建设极大地提高了群众的服务效能,增强了群众的文化内涵,使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精神文化。以现代化、数字化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群众文化,可以帮助人们进行各种形式的群文活动,从而实现数字化,让人们通过智能的设备随时随地享受数字化的群众文化。

一、群众文化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

(一)群众文化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

群众文化工作数字化项目的实施,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推动群众文化和社区经济的高水平的发展,创新群众文化和文化产业的数字化发展模式,从而更好地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各级政府在推进现代化数字建设的同时,也在不断完善群众文化服务,营造出更加浓厚的群众文化氛围,使人们的思想生活更加多样化、开放性,进一步增强人们的文化精神获得感和幸福感。其次,数字工程的优势在于效率和标准化,群众文化的数字化建设能够为大众提供“文化云端”的基本功能,让大众能够通过数字文化网络参与到文化交流中,实现信息共享等功能,并不断获得大量的用户[1]。让大众摆脱时空的限制,在任何时候都能享受到公共文化的服务,使数字文化建设成为推动基层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 新起点。

(二)群众文化数字化建设的主要意义

数字化对推进群众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数字化技术增强了群众文化的生命力,巩固了精神文化根基,增强了人们的文化素质,同时,可以有效地增强民众的文化自信,促进区域文化繁荣。有关部门可以利用先进的文化来改变人们的传统思维模式,通过创造性的生产性思维来改变区域的经济发展,建立起数字化产业的结构,促进经济的发展。在现代经济的发展进程中,一些地方政府把重点放在市场经济的建设上,对群众文化的关注不够。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文化馆要建设“数字文化”,扎根基层、面向群众,建立全方位的群众文化数字化系统,营造健康良好的群众文化服务环境,促使群众文化更具针对性和广泛性,能够满足不同群众的文化需求。群众文化数字化是一种高效、便捷、共享、共建性和精准性的群众文化,它可以使人们通过它享受高质量、高水平的精神文化生活。因此,群众文化数字化是群众文化的起点,是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的关注,是文化事业发展的新方向。

二、群众文化数字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一)品质化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期,各方面都进入了新的阶段,要实现高质量、高层次的发展,就要加强群众文化建设,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信息化的发展给群众文化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也为群众文化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是物质上的改善,更是精神上的需要,更是让人们的幸福感和成就感不断增强。随着社会整体素质的提高,文化素养的提高,人们如今追求更高层次的文化服务。

(二)多元化

信息技术对大众的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有关部门要把丰富的信息资源和繁荣群众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群众文化的多样化发展。群众文化在多样化的要求下,其表现形式和内涵也日益丰富,深受大众喜爱,因此,群众文化也必将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2]。

(三)发展网络化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智能化展示层出不穷,为群众文化数字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阅读文学、菜单式观看文艺节目,浏览数字化文化图书馆,并通过网络进行交互。因此,网络群众文化的发展能够让人们充分享受线上大餐。

(四)个性化

当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人们就开始逐步关注精神领域,因为人人都是独特的,都渴望体现自我的个性。人们希望开展个性化的文化生活,尤其在信息化大数据的环境下,个性化精神文化的推崇,可以使个人精神领域不断提升和发展。在人民群众文化活动中,接收到更多互动的、充分展现自我的文化大餐,因此个性化发展是新时期人民群众追求的方向。

三、群众文化数字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数字平台的建设与共享程度相对较低

我国的数字平台仍然是以数字图书馆为主导的,在数字平台的建设和信息资源的规范化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广播电视等不同类型的数字建设平台管理方法也不相同[3]。在不同的数字系统中,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手段,使得不同的系统之间的共享意识相对较弱,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数字服务平台。当前,群众文化数字化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已基本完成,但各系统间仍有很大差异,信息资源难以整合,不能形成一套完整的数字群众文化网络。

(二)基层群众文化服务平台建设薄弱

目前,大部分的文化管理机构都认识到了数字文化服务平台的重要性,加强了公共文化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然而,目前我国整体文化场馆的数字化技术设备相对落后,所拥有的信息资源相对有限,不能适应群众文化数字服务平台的建设。目前大部分的群众文化服务平台都配备了一定的数字化设备,但是有关部门对数字设备的监管力度不够,导致了群众文化设施的功能不完善,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其次,文化活动的形式单一,以往单纯的文化娱乐形式已不能适应新时期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而有的文化场馆不仅开展的次数少,而且缺乏丰富的内容,群众的参与度也很低,其主要原因是活动形式单一、内容单一,填鸭式的节目,没有做过文化需求调查, 缺乏地方特色,不符合群众口味,导致群众不愿意主动参与。

(三)数字群众文化服务水平偏低

群众文化服务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群众文化服务的质量,目前,我国广大的群众文化服务机构,普遍存在着实际工作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脱节的问题。一些文化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信息化技术跟不上、专业不对口、机构管理制度不健全,文化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每年都停留在原来的位置,没有达到 与时俱进继续学习的程度,这就严重制约了群众文化数字化的发展。

(四)工作机制尚不完善

目前,我国许多文化机构尚未形成体制,大量非文职人员加入到文化队伍中,导致许多专业技术人才不健全、文化建设队伍结构不合理。其次,目前国内尚无一套行之有效的文化人才评估与评估体系,使其工作能力与绩效无法得到全面的反映。此外,在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着不科学、高效、粗放、简单、只停留在业务层面的管理,这对我们的素质教育工作很不利。在人才选拔机制、人才激励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制约了人才的发展与培养,使其激励的空间和作用受到限制,从而制约了文化人才的发展与创新,杰出的人才很难从众中脱颖而出。我国目前人才的流动不顺畅,人力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人力资源的分配效率低下。

(五)群众文化工作中的一些矛盾

随着数字群众文化服务平台的建设,群众文化活动的范围逐渐扩大,文化活动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然而,真正得到大众认同的群众文化比较少,其原因主要有:第一,群众文化服务的局限,限制了大众的参与,无法满足大众的文化需要。第二,群众文化服务还没有形成影响力,缺乏文化意识,因此,大众的主动参与程度并不高[4]。第三,文化事业的数字化管理相较其他领域,还在不成熟的初级摸索探索阶段。

四、推动群众文化数字化建设的措施

(一)用数字化思想建设数字化的服务系统

通过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人文历史文献数据库,运用数字信息技术,进一步拓宽地域特色文化的传播渠道,对推动地方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当前阶段,还需在乡镇地区建设和完善群众文化数字公共服务网络,逐步形成以互联网、大数据、5G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指导的群众文化数字公共服务结构,切实做到以城带镇,增强基层、城镇地区的群众文化数字化服务能力,以满足社会多样发展的精神和文化需求。

(二)以均衡的思想推进资源的整合

“均等化”是指在农村、边远地区以及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中,实现全民数字文化服务的普及,让所有人都能方便、无障碍地享有群众文化服务,因此,必须将群众文化的各种资源整合起来,促进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转换,实现“一站式”的全方位的服务。群众文化数字化建设工作需要整合信息技术与文化资源,构建资源集中、类别丰富、互联互通的群众文化数字服务网络,要加强群众文化资源的整合和数字化,必须与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各种类型的公共文化组织进行统筹协调、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使各部门的特色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形成群众文化资源整合网络平台。要继续加强与各公共文化组织的协作联系,建立一个全面的资源整合平台,让所有人都能够获得和享用社区文化资源,从而实现“一站式”的群众文化服务和资源共享。

(三)促进群众文化数字信息资源的平衡发展

群众文化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平衡发展,就是要确保大众的数字文化资源覆盖范围更广、服务更多的人群,也就是说,无论何种人群,都能获得数字群众文化的信息资源。要发展更多高质量的数字群众文化信息资源,必须通过数字技术转化优质的群体资源,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拓展数字化群众文化信息资源的覆盖面,进一步实现无障碍和无差异的群众文化数字化服务。群众文化数字化建设要求全面挖掘数字化群众文化资源,把群众文化与数字化有机结合起来,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规范化、全面化地建设数字化群众文化平台。政府机关要加强群众文化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建设,有效地利用群众文化信息资源,把群众文化资料变成视频资料,对传统信息文化进行影像化处理,进一步实现群众文化数字化信息资源的联动性[5]。要进一步充实群众的数字文化信息资源,就必须加强与各相关部门的沟通,做到扬长避短,利用自己的优势,丰富群众的数字文化信息资源。文化主管部门要加强与各部门的协作与沟通,建设以群众文化为 主题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从而满足不同人群的文化 需要。

(四)加强数字群众文化队伍建设

要搞好群众文化服务,必须要加强对文化工作者的大力支持,加强对文化事业的管理,建立和健全人才培训制度,拓宽人才引进渠道,为更多的人提供适合的就业机会,加强对大学生文化工作队伍的考核,使其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得到有效提升。文化主管部门要学会利用大学生村官、特殊岗位等途径鼓励大学生参加到群众文化建设中,在群众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学习如何把新的力量、新的理念融入到数字社会中去。

(五)数字文化馆网络化系统的构建

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主体,文化馆在群众文化的数字化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文化场馆的数字化建设也在加速。随着乡村文化振兴战略的实施,文化馆的服务更加贴近生活和基层,人们也开始利用文化来推进农村的发展。在群众文化的数字化建设中,必须采用创新的方式来改造群众文化,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数字文化的建设之中。文化馆可以根据乡镇群众的实际状况,推出有益于乡镇群众成长的资讯资源,吸引眼球。根据地域特色,推出适合乡镇群众数字群众文化服务,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数字群众文化的服务。加强群众文化的数字化,关键在于建设文化场馆,开发群众文化数字化信息资源,把信息资源提供给群众。比如我国一些省、市、区,有自己的文化馆、博物馆微博、微信公众号、小程序、视频号,实时公布丰富多彩的群众活动信息、咨讯、还开通了乡镇节目展示数据库、乡镇文艺创新互动板块,有的地方打开电视也能发现新增“文化馆远程辅导”栏目,只需点播,就能享受文化馆、博物馆的服务。进一步构建了“现代、基本、标准、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借助数字技术、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带动了群文系统的信息化建设。

(六)强化数字化建设的转变思路

当前,我国的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已经进入了转型时期,其发展步伐也在加快。在城市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社会化服务、文化消费等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同时,要通过开发新的方式,举办新的活动,增强青年对文化的吸引力,激发和引导广大青年积极参与群众文化活动,引导青年人参与群众文化活动、成为群文团队的支柱。青年文化爱好者,可以在建立自己的数字媒体主页,上传自己喜欢的文化活动视频、上传原创、创新的文艺创作作品,充分发挥个人领头参与文化事业的能动性、积极性、做文化事业的推动者。

五、结语

综上所述,要解决当前我国群众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加以改进。数字化建设是群众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推动群众文化转变的重要措施,当前,要实现全民文化服务,让更多人获得健康、优质的文化氛围,必须提高群众的文化素质,要不断扩大群众文化信息资源的广度,让群众文化数字化建设更好地适应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

猜你喜欢

数字化数字群众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多让群众咧嘴笑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答数字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数字化制胜
数字看G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