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与遗址开发互动融合发展模式艺术探究
2023-10-06于飞
于飞
(河北美术学院)
在新常态下,艺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必将进入到一种更加开放和包容的阶段。从长远来看这一时期艺术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价值是巨大有潜力可挖的,而遗址生态旅游则是一个可行的新思路。可以说两者都可以被视为是一体式两种不同性质与功能定位的关系相统一。一方面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挥作用;另一方面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影响和制约,相互促进才能达到共赢或共生共荣发展局面。因此通过生态旅游开发来提升遗址保护和利用质量就成为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文物保护工作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一、艺术文化保护基本观点
我国在艺术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好文物保护和利用之间的关系。由于我国艺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发展比较滞后,艺术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不容乐观。在现阶段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面临着遗址文物保护成本高、开发投资少、收益周期长的问题;二是如何更好地保护遗址核心的“灵魂”资源;三是在不同程度上忽视遗址本身存在环境效应以及与生态功能之间的关系等。因此可以看出生态旅游实际上就是要建立在遗产价值的基础上通过对艺术文化遗产的认知,通过相关设施,让游客充分感受到其历史艺术文化内涵,同时提高游客审美水平和旅游目的地知名度。进而为景区带来经济效益。而遗址本身就会为其带来大量游客,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就给遗址旅游提供了一个全新思路并由此衍生出生态旅游产业(GEM):即通过利用具有开发潜力或者可以产生巨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自然资源来发展旅游产业,形成“旅游带”。二是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等措施来改善自然环境。三是完善景区配套设施服务等。因此在文物遗产保护开发过程中两者可以相辅相成同时发挥作用与优势,既有利于其保存传承又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目的。可以说二者相互依存又相互影响和制约,从而实现共赢或共生共荣发展局面。生态旅游与遗址开发互动融合发展模式艺术探索是在构建文物资源保护利用与环境科学之间和谐发展关系基础上构建国家艺术文化整体形象、增强国际竞争力、提升民族自豪感及民族凝聚力和自尊心所形成的一种全新理念与机制过程。因此基于此研究提出构建遗址保护与开发互动融合发展模式艺术,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遗址保护、遗产管理领域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
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艺术美学追求
保护环境不仅是保护人类生存空间的需要,也是保护人类文明延续的需要,更是维护和发展人的健康生活的需要。因此在自然中发现人文景观的意义是人们对自然进行艺术美学追求的一个方面。通过生态旅游景区内的自然元素得到丰富变化,对这些具有艺术美学意义的景点进行设计开发,使其成为生态旅游观赏点与艺术美学艺术文化交流中心,使其成为当地居民休闲娱乐、了解历史艺术文化、放松心情的好去处。遗址经过多年开发形成了独特审美风格与审美理念,使得当地居民接受了这一艺术美学理念与审美理念所倡导下对遗址进行合理开发。可以说生态旅游与遗址开发已达到和谐发展关系。
三、生态旅游与艺术文化体验发展基础
遗址生态旅游,也就是以绿色生态系统和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以科学的保护措施、科学的开发方式,通过景观游览、景观观光、旅游休闲、艺术文化体验等多种方式促进考古遗址可持续发展的休闲旅游。对于古人类遗址来说,不仅要对遗迹进行科学评价,更要注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开发利用。生态旅游就是通过不同的方法来实现人们对精神产品或人文资源及环境生态功能的最大化利用。以生态旅游活动来满足人类对生命所追求的一种超越时空性的需要。而这也给遗址生态教育和旅游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商机及机遇。在我国现在已建立了世界上最大单体生态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这些年来在我国旅游业中所占有的比重不断加大。而近几年随着我国旅游业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行业市场也将更加多元化。那么怎样将生态因素最大限度地运用到游客当中去呢?通过一系列生态设计、观光游览、娱乐体验、休闲娱乐、商务会议会务等活动,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集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生活方式。所以遗址生态旅游和遗址保护相互结合起来无疑为二者创造了一个更为和谐与便利的发展条件。遗址生态旅游角度来看就是通过景区游客行为将遗产价值完全、持续且有延续性地展现给游客进而带动整个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周围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实现和繁荣。因此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领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四、传承艺术文化
目前,人们对艺术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于遗址景观类物质艺术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遗址景观中蕴含的历史艺术文化价值与审美价值是人们在看待艺术文化遗产时重要方面;人们在关注自身物质生活质量和精神生活需求时又需要不断思考当下艺术文化遗产所存在的现实意义。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于艺术文化遗产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对艺术文化遗产可以产生极大的保护欲望与热情。我国考古发掘工作正在逐步推进、遗址得到进一步保护、可持续发展得到进一步重视、民众对考古遗址热情不断高涨。文物承载着民族艺术文化记忆与情感,遗址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艺术文化延续的重要载体。在我国文物开发利用过程中如何将艺术文化遗产赋予更高层面含义已经成为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如何深入挖掘和研究文物景观资源所蕴含艺术文化内容是我国文物考古工作人员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对于自然遗迹来说最好的保护方式就是开发利用以达到保护生物多样性与恢复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目的。
五、核心理念
通过对国内外遗址保护与开发的实践探索,提出了以生态旅游为主线,以遗址生态环境治理、生态修复、艺术文化内涵挖掘等手段相结合的生态旅游模式。该模式以其自身特性,强调其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游客的需求,实现可持续的环境效益及社会效益。从两者之间的关系上来讲,二者相互依存又相互影响和制约,共同发挥作用。两者相互依存又相互影响和制约。相互促进才能达到共赢或共生共荣发展局面。基于此,我们构建了一个全新思路:基于生态旅游开发核心理念:生态旅游与大遗址开发有机融合。在遗址开发实践过程中最重要的核心就是“生态与旅游”两个字。这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从整体来讲必须要在景区内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营造绿色旅游产业人文环境。并且通过这些生态环境从而让游客更加愉悦健康地享受自然和艺术文化所带来的乐趣。其次要将“可持续开发”理念充分体现出来。如在环境质量方面,就应该以最大限度将污染消灭在萌芽状态或是采取措施减少其对环境造成影响;如以生物多样性来优化环境等方面做出一些调整;最后还应该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不破坏环境、不破坏生态是最好状态这一理念也体现在旅游开发实践活动中。另外一方面也要做好规划、设计以及相关技术工作等;在对遗址开发项目进行论证时候,应该要突出其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合理性,并考虑到遗址对生态环境破坏的可能性问题,采取相应保护措施后再次开发使用或重建使用等一系列措施,以达到既有资源优势又保持其可持续发展状态的目标;也就涉及遗址保护问题。
六、保护世界遗产,促进世界遗产健康发展
遗产保护和研究不仅是一项科学研究,同时也是一项综合研究,它涉及自然和人文的方方面面,既包括自然科学,也包括社会科学;既包括科学方法,也包括生活实践。所以不能孤立地去研究,也不能把研究内容只局限于自然与人文层面。所以作为自然与人文学科之一的世界遗产是人类社会共同拥有的宝贵遗产,在世界遗产科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七、提升人类文明程度,增强遗产艺术文化内涵价值
遗产作为人类文明与艺术的重要载体,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艺术文化底蕴,以及丰富的艺术文化内涵。而生态旅游作为遗产保护和利用的一种形式,是保护和利用好世界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旅游中,遗址资源与生态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协调,通过旅游观光和生态休闲旅游产品,不仅能够使旅游景点和遗址得到观光休闲旅游过程中休闲、放松身心的方式,还能促进人们对自然生态、人文景观以及物质艺术文化遗产中所蕴含丰富而独特的精神艺术文化价值内容的了解与认识。同时,通过生态旅游促进了遗址公园、博物馆乃至自然与人文景观等相关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提升。以北京大屯屯遗址公园为例,大屯屯遗址公园通过生态旅游促进了大屯屯在“和谐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不断提升自己,通过提升当地居民环境知识和生态环保意识等方式,不断增强对生活环境价值和对生命价值、艺术文化价值以及环境保护意识等领域进行认识、行为调整和 价值判断活动对大屯屯村内及周边居民构成了积极影响。
八、构建世界遗产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从世界遗产自身发展角度,可以通过构建国家战略及管理框架,指导遗产保护工作,通过构建国家发展战略,形成保护与开发的良性互动机制,推进遗产保护与艺术文化传承。生态旅游产业在遗址保护与艺术文化传承中也可以发挥积极作用,既可以通过建立旅游服务中心,提升旅游服务功能,增强旅游服务品质;又可以通过旅游活动设计与实施,提升旅游体验价值;还可以通过与其他旅游项目之间进行整合对接,形成旅游产业发展良性循环机制。这些都是传统遗址、自然遗产、艺术文化遗产在建设与保护方面所需要经历的探索过程。
九、增强遗产整体魅力,促进艺术文化遗产传承和艺术文化消费
生态旅游是一种资源再生,其能够有效地弥补遗址旅游资源的不足,增加遗产的整体魅力。生态旅游能有效地解决艺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存在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对遗产造成的负面影响及其对人类环境的负面影响,并对遗产周边区域的居民或游客造成一定影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居民生态旅游生活压力。通过对遗产区域旅游资源重新规划和开发,可提升历史遗址区域艺术文化遗产整体形象魅力;同时还可以通过旅游带动生态环境改善、生态旅游设施完善、生态旅游景区提升、生态旅游活动举办等方式,引导更多人到遗址参观、了解和体验遗址及艺术文化遗产,促进历史艺术文化传承和经济社会发展。
十、结语
当前我国生态旅游系统中遗址是生态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决定了它必须要在环境保护战略的指导下,通过资源利用模式和开发管理模式来实现对遗产及其生态环境的综合、科学管控。在公园体系建设中充分发挥环境教育的作用。在环境控制上首先要控制人和财的投入。通过对自然景观资源和艺术文化资源的规划,合理制定生态旅游项目开发路线结构。合理划分保护区,做到遗产本体和外围环境相协调,同时也要兼顾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做到协调统一。在一定范围内,控制参观人数,不超过实际参观人数。此外还应控制游客数量,并控制开发强度。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制和机制,以减少对资源环境的破坏现象,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随着社会发展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一时期将使我国艺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变得更加艰难。所以要保证发展空间。可利用资源多且有利于环境保护,特别是遗址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要关注和思考环境。通过合理利用和保护艺术文化成果,满足人们对艺术文化生活日益增长需求并具有强大生命力。因此在实现艺术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方面我国应积极发展,采取科学有效可行政策措施来促进我国遗址生态旅游产业和艺术文化资源产业得到更好的保护和挖掘利用,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因此可以充分发挥旅游业对经济社会以及艺术文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和价值作用,因此在发展之路上必须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注重内涵开发、突出特色、保护优先、注重保护、科学管理等几个方面来促进公园体制的建设。同时通过加强对文物本体以及景观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管理和维护来确保它具有良好特性可持续发展功能不变或者下降、变化等现象,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