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省科学使用 发挥效益 管好用好中央水利救灾资金

2023-10-06仇建新刘燕龙易知之

中国防汛抗旱 2023年8期
关键词:水利部门救灾抗旱

仇建新 刘燕龙 易知之

(湖南省水旱灾害防御事务中心)

2022 年,湖南省发生了21 世纪以来持续时间最长、覆盖范围最广的夏秋连旱。财政部会同水利部研究下达水利抗旱救灾资金81 400 万元支持湖南省受灾地区开展抗旱应急救灾工作。湖南省积极做好项目筛选,及时分解并下达资金,强化资金全过程监管,做好项目资金执行效益总结,为今后水利救灾资金管理工作提供科学借鉴和参考。

工作开展情况

(1)强化调度部署安排。水利救灾资金是中央和省级水利部门支持地方应对水旱灾害的水利救灾专项资金。湖南省严格对标上级政策要求,每年汛前组织各市(州)、县(区)学习《水旱灾害防御统计调查制度(试行)》《农业生产和水利救灾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夯实理论基础,落实政策要求,做到“精准申报、合规使用、严格管理”,充分发挥救灾资金“稳人心、增信心”作用。

(2)指导做好资金项目管理。按照财政部、水利部时间节点要求,中央资金下达后,省水利厅迅速协调省财政厅在半个月内将资金分解到市县。2022 年7 月下旬,根据各地区旱情发展情况,第一时间摸排干旱风险,根据保障目标、优先次序,谋划可能实施的抗旱项目,做好干旱应急项目储备。聚焦抗旱水源存在的短板,及时筛选项目实施条件好、能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25 963处抗旱应急工程,印发《湖南省水利厅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2022 年第八批中央水利救灾资金执行进度的通知》(湘水办〔2022〕61 号)逐个落实市县资金项目名单。依托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二期工程数据汇集平台(湖南省)项目台账模块,将资金逐级分解到市县。考虑部分抗旱项目资金较少,要求市(州)督促相关县(市、区)按照水利部项目打捆3 个原则,即:一是打捆项目(不含单个项目)总金额不应超过50 万元,子项目数量不应超过10 项;二是经费大于等于50 万元的抗旱应急项目不允许打捆,必须单独填报;三是子项目既不同类型也不同管理单位,不允许打捆,必须按照“相同类型子项目”或者“相同管理单位”子项目进行分别打捆填报。基于以上原则对湘水办〔2022〕61号文件项目实施打捆,并将打捆后的5 105处项目填报至系统平台,各级水利部门汇总审核后逐级上报至水利部,实现部、省、市、县4级对中央水利救灾资金项目线上同步监管。

(3)督促多渠道筹措资金。为支援干旱地区做好抗旱减灾应急工作,省水利厅主动担当履职,多次向省有关领导汇报,积极争取财政资金用于抗旱应急救灾,联合农业农村厅、应急管理厅会同财政厅下拨省级抗旱救灾资金1.1 亿元。抗旱关键期,省水利厅联合财政厅下拨省级水利抗旱专项补助资金9 000万元,用于找水打井工作,全省累计打井或启用旧机井1.3万余口,供水3.6亿m3,保障4.8万hm2农田灌溉,提升170.6 万人供水保障水平。各市县多渠道筹措资金进行抗旱救灾,据统计,全省累计投入抗旱劳力223.1万人、筹集各类资金25.2亿元,有效减轻了旱灾损失。

(4)强化资金全过程监管。省、市、县3级水利部门成立水利救灾资金专项管理工作组(以下简称“专项管理工作组”),坚持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突出“分配标准、拨付时限、结果公示”等环节管理,全面强化救灾资金项目协调领导。专项管理工作组从真实性和完整性角度出发,印发《湖南省水利厅关于下达2022年第八批中央水利救灾资金绩效目标的通知》(湘水函〔2022〕250号),将资金明确到绩效目标及具体实施内容,联合财政部门对水利救灾资金进行全过程监督。一是资金下达市县后,要求全部纳入财政专户管理,所有资金全程通过财政专户拨付,做到“一个口进、一个口出”的规范管理。二是对已拨付的资金市县,要求上报支出情况及自查报告进行审核,确保项目实施内容和实际支出数据的一致性。三是明确项目推进流程和资金使用范围,杜绝挪用、挤占、截留等情况发生,确保抗旱项目资金按时拨付到位。四是强化督查检查,在防旱抗旱关键期,省级水利部门先后派出140 多个工作组对因旱饮水困难超100 人村进行督导核查,并对所在地区抗旱应急工程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水利救灾资金真实缓解旱灾地区群众生活生产用水困难。

中央水利救灾资金效益发挥情况

在中央资金带动和引领下,全省抗旱热情高涨,省、市、县、乡、村5 级联动,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广泛发动群众开展生产自救,积极抗旱救灾,提升421.5万人供水保障水平、新增或改善抗旱保灌面积73.3万hm2,确保了大旱之年无大灾。

(1)有效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干旱发生后,各地科学合理使用中央水利救灾资金,积极通过应急送水、管网延伸、打井找水等多种方式,帮助群众解决饮水难题,有效保障了旱区群众饮水安全,全省未出现规模性因旱饮水困难问题,农村因旱饮水困难人数累计近50万人,仅为2013年大旱时的14.2%,占全省农村人口的1%。全省新打规模以上机井9 000 余口、供水2.24 亿m3,保障灌溉面积4.4 万hm2、保供人口157.5万人。华容县投入应急保水经费30万元,使用机动送水车273 辆次,应急送水量1 430 t,累计解决4 个乡(镇)10村(社区)577户2 005人因旱饮水困难。永顺县使用34 万元中央水利救灾资金通过打横洞自流引水至原工程蓄水池,保障泽家镇西那社区1 200 余人饮水安全。常德、古丈、保靖等地加大投入,通过延伸取水头、开辟第二水源等方式,第一时间化解了城市取水风险,有效保障了城区生活用水安全,全省未发生城市取用水困难问题。

(2)有效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中央救灾资金的及时使用,充分发挥了水利工程抗旱保灌溉作用,为粮食稳产稳收提供了基础水源保障。2022年粮食播种面积476.6万hm2,超计划0.9 万hm2,累计改种补种超3.3 万hm2,全省累计粮食受灾47.4万hm2,绝收3.9万hm2,分别为2013年的32%、11%,全年粮食总产量301.8亿kg,连续3年超300亿kg。宁乡市实施“百井万米”打井找水工程,打好“政府专项+民建公助+群众自建”组合拳,对每个农村下拨抗旱打井补助资金20万元,发动群众、农业大户自行打井保灌溉。新田县财政拨付1 197 万元用于新增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抗旱改制种子的采购,同时,发动群众自筹抗旱资金1 200 多万元,义务投工投劳1.5万个,修复水毁设施32处,清淤疏浚水渠23 km,有效保障了粮食生产安全。欧阳海灌区使用中央、省级水利抗旱救灾资金1 000万元,开展灌区渠系畅通和渡槽修复等项目,共计恢复灌溉面积3.3万hm2,改善灌溉面积4.8万hm2,新增受益人口6万人,保灌面积13.3万hm2。

(3)有效保障民生安全。在迎峰度夏期间,全省用电负荷连创历史新高,水力发电长期维持顶峰出力,最大顶峰出力达1 120 万kW,占发电出力的1/4,水电电量超1.5 万亿kW·h,确保了生活生产用电安全。特别是华电长沙电厂、长安益阳电厂、石门火电厂出现冷凝水取水风险后,当地迅速通过架设真空泵、筑坝拦水,延伸取水头等方式缓解取水压力,有效保障了电力供应。

完善资金使用建议

为提高中央水利救灾资金使用管理,需进一步完善申报制度,拓宽资金使用渠道,优化前期建设程序,强化资金监管。

(1)资金申报方式有待完善。根据目前水利救灾资金申报要求,在申报资金的同时,还须以水利和财政两家联合上报项目库,在中央救灾资金未最终明确、额度未定的情况下,市县很难及时有效建立项目,从而影响资金申报时效。救灾资金属于应急资金,具有“短、平、快”的特点,应尽可能完善申报方式,减少基层申报时间和工作量。

(2)资金使用范围有待扩大。机构改革后,水利部门防汛抗旱的职责主要是灾前的预防,但救灾资金则侧重于灾后的“救”,资金使用方向与水利部门主责不对等,应加大对“防”的投入。此外,水利救灾资金分配下达大多为水毁水利工程设施修复、兴建抗旱水源工程等项目建设方面,在调水、旱情测报、技术指导培训等非工程方面投入比例小。

(3)资金使用程序有待优化。一些地方资金下达后,还需经过财政评审、招投标等前期程序,往往耗费时间较长,影响资金使用效益。应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优化前期程序,缩短时间。

(4)资金使用监管有待增强。目前对水利救灾资金的使用监管包括工程建设进度、资金支付进度等,主要依靠县(市、区)通过系统人工填报,人为因素大,缺乏信息化、实时化监管的手段,往往导致进度与实际不符,甚至存在虚报进度等问题。

猜你喜欢

水利部门救灾抗旱
航母救灾
美国联邦政府拨款8 400万美元用于西部地区抗旱
水利部门财务管理优化研究
种子穿新“外衣”锁水抗旱长得好
果园抗旱“24字方针”
正确对待水利部门投资城市供水事业
防汛救灾 应急先锋冲在前
灭火救灾分秒不能耽误
水利部门档案人才队伍现状及对策研究
防汛抗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