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超前部署落实措施做好抗旱救灾资金使用与管理

2023-10-06杨玉喜

中国防汛抗旱 2023年8期
关键词:水利厅救灾抗旱

杨玉喜 汤 帅

(安徽省水利厅)

2022 年是安徽省水旱灾害防御极不平凡的一年。少雨、高温叠加长江超低水位,安徽省淮河以南地区发生了50 年一遇的特大干旱。面对严峻的旱情形势,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水利部的支持下,全省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抗灾救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超前部署、科学调度、综合施策,保农田灌溉用水、保城乡居民供水,实现了大灾之年粮食丰产和城乡供水安全。在抗旱的关键时刻,水利部拨付4.81亿元抗旱救灾资金支持安徽省抗旱减灾工作。

资金使用与管理工作

安徽省高度重视水利救灾资金管理工作,省水利厅主要负责同志亲自安排,分管负责同志亲自研究部署。省财政厅对资金分配、使用和支付等全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确保资金使用安全,有效发挥效益。

(1)及时全面细致地梳理水利救灾资金需求。5 月下旬皖北部分地区出现阶段性旱情,省水利厅要求各地及时上报提调水量、旱情等相关情况,7 月11 日省气象局宣布出梅,针对梅雨量严重偏少及部分地区可能出现夏旱的形势,省水利厅再次对抗旱工作提前安排部署,并于7 月20 日、8 月2 日、8 月18 日、9 月9 日、9 月29 日连续下发通知,指导各地加强水源保障工作,强化蓄水保水和水源调度,按照“有旱必抗、有苗必保、有水调水、无水打井”的要求,就城乡居民饮水、农业用水保障、水源配置调度等逐一作出针对性部署。立足防大旱、防长旱,分别按照到2022 年12 月底前和2023 年3 月底前无有效降雨的状况,对城市供水水源、农村饮水水源、农业灌溉水源进行全面摸排,并编制《全省抗大旱抗长旱水源保障方案》。同时,对各地采取的行动落实专人进行全面的梳理,统筹全省各地情况。

(2)严格程序把关、科学合理分配资金。中央财政下达水利救灾资金后,在省水利厅前期摸底的基础上,结合受灾及行动、抗旱投入等因素,按照《农业生产和水利救灾资金管理办法》对水利救灾支出方向的使用范围提出资金分配初步意见,经省水利厅党组会议集体研究确定后,向省财政厅报送资金分配建议的函,由省财政厅研究确定后按时下达有关市县和单位。

一是重点工程重点保障。考虑抗大旱、抗长旱要求,对抗旱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基础性支出重点补助。包括重点解决墒情和低水位测报等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补充部分较大流量机动排灌设备,跨市调水灌溉电费补助等。同时,针对长江持续低水位的情况,从最不利情况出发,修建驷马山引江工程抗旱应急提水站,有效保障了合肥市、滁州市和沿滁河居民饮水和供水安全。

二是突出重点、确保安全。优先保障城市供水、城乡居民饮水安全、秋粮稳产,对地方采取的应急措施优先补助。如明光、旌德2县水源难以保障,需采取应急措施;郎溪、石台2 县拟通过应急措施提高城市水源保障能力;金寨、青阳、贵池、岳西等13县需提高6 641人的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7.9万hm2在地秋粮因水源困难需采取应急措施予以保障。

三是考虑绩效并适当调整。根据地方前期工作投入,选取水利部门掌握的、相对可靠的“主要固定泵站累计提水量”“临时泵站累计提水量”“本季作物最大受旱面积”“疏浚或开挖沟渠”“延伸管道”“打井及洗井”“抗旱用油”“抗旱用电”8个指标按一定权重进行测算。测算时考虑绩效及政策倾斜因素,包括干旱程度、抗旱难度、脱贫县因素,分别给予一定的系数调整,将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3)强化绩效管理和跟踪督促。水利救灾资金分解下达后,省水利厅督促市县立即按申报的具体项目开启前期工作,会同省财政厅及时向财政部、水利部申报绩效目标,并同步向有关市县和单位下达绩效目标。省财政厅每月2 次统计分析资金支付进度;省水利厅加强绩效运行监控和评价,定期跟踪统计各地绩效目标完成情况,重点监控资金使用是否符合预算批复时确定的绩效目标,发现绩效运行与原定绩效目标发生偏离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对绩效目标完成较慢或资金执行进度较滞后的地区,采取通报、约谈、点对点调度等方式,督促有关地区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快资金执行进度,确保按照时间节点要求完成;对未能按节点要求完成绩效目标的县(区),暂停水利救灾资金分配。2022 年汛后,省水利厅克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组织属地厅直单位组建6 个工作组开展关于资金执行情况和工程进度质量的“四不两直”(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暗访,有效推动了项目执行。

主要抗旱措施

2022 年安徽省发生了严重干旱,造成土地缺墒面积9.3 万km2(8 月22 日),占全省面积的66%。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基本保障了城乡居民供水、农业灌溉用水,粮食仍实现丰产,大旱对经济社会发展没有造成严重影响,抗旱取得了显著成效,这得益于抗旱措施的部署。

(1)“超前”。水利部和安徽省委省政府对水旱灾害防御高度重视,超前部署、超前安排、超前调度。早在2021年12月省委省政府就召开防汛抗旱暨水利建设会议,对防汛抗旱工作作出部署;大旱发生前,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提前作出安排,提前蓄、引、提、调水,为抗旱工作赢得了主动。水利部在安徽省旱情迅猛发展的关键时刻下达水利救灾资金,并通过电话、文件等方式进行有效提前跟踪指导,有力地促进了安徽省防旱抗旱工作。

(2)“工程”。抗旱需要解决水的问题,要解决水的问题,主要依靠水库、水闸、泵站等工程手段和措施。2022 年全省抗旱工作取得较好成效得益于近些年来水利工程的建设。但同时大旱也暴露出水利工程仍存在短板,下一步还需不断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提高抗灾能力。

(3)“储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2019年、2022 年抗旱工作中,多年建设的旱灾防御体系在抗旱保供水工作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在安徽省传统易旱地区,如宣州区、郎溪县、广德市、定远县、凤阳县、明光市实施过应急水源工程的县城,其供水保障率均有较大提高,年年旱、年年缺的境遇有了根本性好转。省水利厅会同合肥市提前谋划,通过驷马山引江工程实施江水西调向合肥市及肥东县应急调水约3.0亿m3,缓解了合肥市及肥东县城市生活用水压力,弥补了大别山区水库蓄水的不足。

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建议

(1)水资源调配能力仍有短板。安徽省沿江地区现有以长江为水源的提水泵站总设计流量620 m3/s,沿淮地区现有以淮河为水源的提水泵站总设计流量635 m3/s,引提水工程建设相对滞后,部分支流河口未建控制性工程,部分闸站等工程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化、效率低下等问题,影响了正常抽引水效益发挥。此外,水系互连互通也存在短板,河湖库之间互连互通、互济互调能力不足,统筹调配能力仍然较弱。

(2)山丘区蓄水能力仍然不足。安徽省兴建了陈村、花凉亭、港口湾等大型水库,大别山水库群,丰乐、钓鱼台等中型水库,大大提高了山丘区蓄水供水能力。但在大中型水库供水范围之外的区域,主要依靠小型水库及塘、坝、堰等小型水利工程供水,缺少了大中型骨干水源工程,在干旱年份极易出现山塘枯竭、河道堰坝干涸现象,造成人畜饮水困难,农业灌溉用水得不到保障等问题。

(3)抗旱非工程措施仍需加强。目前安徽省墒情监测点仅有自动站点126 个、人工站点90 个,密度远远不能满足抗旱临灾监测需要。

下一步,仍需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和水利部工作要求,继续密切监视天气形势变化,统筹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努力实现2023年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的全面胜利。

(1)建议推进抗旱规划实施工作。结合近年来抗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修订抗旱规划,推动继续建设抗旱应急水源工程,为部分重点地区建设第二水源、第三水源,切实提高供水保障率。

(2)建议推动区域重点抗旱服务专业队伍建设。结合各地抗旱需求,以市为单位,推动组建区域抗旱服务专业队,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以在关键时刻发挥突击队的作用。

猜你喜欢

水利厅救灾抗旱
航母救灾
美国联邦政府拨款8 400万美元用于西部地区抗旱
种子穿新“外衣”锁水抗旱长得好
水利厅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大会等
果园抗旱“24字方针”
防汛救灾 应急先锋冲在前
灭火救灾分秒不能耽误
防汛抗旱
河南省水利厅2016年新任领导成员
省水利厅纪念建党95周年暨“两优一先”表彰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