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文化、实践:中国文化对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当代茶饮的影响

2023-10-06PeterAbbs著侯莹坤张静红

文化遗产 2023年2期
关键词:珍珠奶茶布里斯班奶茶

[澳]Peter d’Abbs著 侯莹坤 译 张静红 校

概 述

2021年初,网络论坛Reddit的一位订阅者在论坛内的一个社区发帖提问。其内容很简单:“与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相关的一切”。这个帖子题为“布里斯班的传统中国茶馆?”问题如下:

我想知道布里斯班有没有传统的中式茶馆。最好是那种能让人沉浸在中国正宗的茶道之中的地方,用专业的茶具,按照流程,以缓慢的节奏和平静的心态来制备茶的地方。如果内部装修好一点就更好了。要是能有老普洱就更加完美了。我在谷歌上找了几个地方,但很不幸的是,它们现在都歇业了。如果有人能给我指出一个这样的地方,我将不胜感激。(1)“Traditional Chinese Tea House in Brisbane?,” Reddit, Accessed May 13, 2022, https://www.reddit.com/r/brisbane/comments/m46s9d/traditional_chinese_tea_house_in_brisban e/。

这个问题收到了几个建议。其中一个说:

在McCullough街和Woodsiana街的拐角处原来有一家店叫桑尼班克(Sunnybank),但几年前因为生意不好而关闭了。现在那里是一家珍珠奶茶店。我觉得布里斯班南部应该没有你想找的那种地方了,不过有时候各种亚洲协会会举办一些社交活动,这些活动中大家可能会喝茶。还有个别的中国人的聚会上(中国老人)会拿出茶具招待客人。比较靠谱的方案是和中国的老人交朋友,或者自己买一套茶具,自己看YouTube的视频学习。

另一个建议简单地说:“普瑞斯特戴尔(Priestdale)的佛寺”。第三个评论说:“从来没见过这种地方。也许迪阿贡(Deagon)的道观会有?”

根据过去十年间我在布里斯班的观察和研究,虽然上述这几位问答者行文不算严谨,但却形象地描述了中国茶文化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今天的地位。本文将深入探讨:第一,布里斯班的饮茶文化多大程度上保留了中国传统?其次,促进或阻碍中国茶文化实践在澳大利亚被应用的因素是什么?本文将首先概述中国人在布里斯班的定居模式和澳大利亚茶叶消费的趋势。然后讨论Reddit上的帖子提到的相应地点:已经关门的桑尼班克(Sunnybank)茶室和取而代之的珍珠奶茶店,以及“普瑞斯特戴尔(Priestdale)佛寺”相关的饮茶实践。我将引入社会实践理论来分析这些现象,并延伸讨论另一个茶会——“小壶泡法”培训班。最后,通过这些观察,我将讨论中国茶文化传统在今天澳大利亚的布里斯班的地位。

我调研的地点布里斯班是澳洲第三大城市,规模仅次于悉尼和墨尔本:2021年人口总数为253万。(2)“Population of Brisbane Greater Capital City Statistical Area (GCCSA),”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 accessed July 15,2022, https://www.abs.gov.au/census/find-census-data/quickstats/2021/3GBR.布里斯班还是位于澳洲东北部的昆士兰州的首府,是许多华人的聚居之地。根据2021年人口和住房普查,大布里斯班区2.6%的人口——64,603人——出生于中国。相比悉尼(297,549人,或悉尼总人口的5.7%)和墨尔本(199,813人,或总数的4.1%),这个比例相对较低。(3)“Search Census data,”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 accessed July 15, 2022, https://www.abs.gov.au/census/find-census-data/search-by-area.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移民开始涌入布里斯班,其中许多人后来在此永居。(4)David Ip, “Contesting Chinatown: Place-making and the Emergence of ‘Ethnoburbia’ in Brisbane, Australia”, GeoJournal, vol.64 (2005): 63-74.

一、澳大利亚的茶与茶文化:背景

18世纪晚期,欧洲人开始在澳洲定居的几十年间,茶就已经确立为最受欢迎的国民饮料。到19世纪中叶,白人殖民者每年消耗4-5公斤茶叶,是当时世界上有记录的人均茶消费量最大的国家。(5)Peter Griggs, “Black Poison or Beneficial Beverage?: Tea Consumption in Colonial Australia ,”Journal of Australian Colonial History, vol.17 (2015): 23-44; Susie Khamis,“A Taste for Tea: How Tea Travelled to (and through) Australian Culture,”ACH: The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Culture in Australia,no.24-25, (2006).尽管数字在19世纪后期有所下降,但20世纪初的澳大利亚仍是全球茶叶消费量最大的国家,这样的状况一直到四十年代才被英国取代。(6)Griggs, “Black Poison or Beneficial Beverage, ”23-44.

尽管19世纪起绝大多数澳洲的茶叶进口自中国,但饮茶仍被视为澳大利亚的英国殖民遗产的一种消费文化——偏远的乡村地区除外。某些地区有独具澳大利亚风格的“比利茶”(billy tea)文化:人们在篝火边用一种叫做“比利”的锡罐煮茶。(7)Geoffrey Blainey, Black Kettle and Full Moon: Daily Life in a Vanished Australia, (Viking: Camberwell, 2003).

19世纪80年代,城市饮茶扩展到公共领域。茶室成为了“现代化和世界化的场所”。(8)Jessica Knight, ‘A Poisonous Cup?’ Afternoon Tea in Australian Society, 1870-1914,(University of Sydney, 2011).尽管男性也时常光顾,但对于女性来说这是尤其重要的社交场所。因为同时期酒吧的饮酒文化以男性主导,女性则大多被排除在外。(9)Ibid.

二战前澳洲的咖啡非常昂贵,人们认为冲泡咖啡非常麻烦。然而,战争时期驻扎在澳洲的大量美军也带来了他们偏爱的渗滤咖啡(percolated coffee)。(10)Jillian Adams, “Marketing Tea Against A Turning Tide: Coffee and the Tea Council of Australia 1963-1974,”M/C Journal, vol.15 (2012); Khamis, “A Taste for Tea.”此外,1948年,雀巢推出了Nescafé速溶咖啡。在这两者的共同影响下,人们对咖啡的需求日益增长。与旧日英国遗产的茶相比,咖啡意味着现代性、便捷以及美国风情。二战后,新一波的欧洲移民带来了意式浓缩咖啡机和咖啡厅文化,进一步推动了咖啡消费。20世纪后半叶,澳大利亚的茶叶消费持续下降,咖啡消费则不断增长。最新数据表明,茶叶消费量仍在下降。澳大利亚统计局2011-2012年的一项全国性的食品和饮料消费调查发现,茶叶消费在女性中比男性更常见,在年轻人中比老年人更常见。(11)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 4364.0.55.007 - Australian Health Survey: Nutrition First Results - Food and Nutrients, 2011-2012, Canberra: 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 2014.

这些指标并没有区分茶叶的类型。在市场研究公司罗伊·摩根(Roy Morgan)2016年的报告中,被称为“常规茶”(regular tea)的消费量过去五年间有所下降。据说草本和水果茶的销售有所增加,绿茶则停滞不前。(12)“The Tea Party: Australians Love a Cuppa (Article no 6937),” Roy Morgan Research, accessed December 6, 2020, http://www.roymorgan.com/findings/6937-tea-party-australians-love-a-cuppa-201608290942.市场研究公司欧睿国际在2019年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列出了三种趋势:一种是推动果茶和花草茶消费增长的“健康化”(health and wellness)趋势,一种是促进高品质茶需求的“高端化”趋势,以及在日益增长的环保主义观念下,人们对过度包装产品的批判态度。(13)“Tea in Australia,” 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 accessed December 7, 2020, https://www.euromonitor.com/tea-in-australia/report.将上述的这些指标综合起来可以看出,虽然茶在澳大利亚已失去了曾经的日常社交饮料的地位,但被贴上了“健康主义(healthism)”的标签的茶还是颇受欢迎(14)R.Crawford, “Healthism and the Medicalization of Everyday Lif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lth Services,vol.10 (1980): 365-88.。20世纪70年代,包括澳大利亚在内的一些国家出现了新的健康意识,追求健康被定义为一种个人生活方式。与此同时,身心健康(Wellness)作为一种更为整体性的概念已经扩展到更多生活领域,并借此促成了某个庞大且不断增长的产业。(15)Crawford, “Healthism and the medicalization of everyday life,” 365-88;“Why Wellness Is a $6 trillion Confidence Trick,” Sophie McBain, 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 accessed March 18, 2023,https://www.afr.com/life-and-luxury/health-and-wellness/why-wellness-is-a-6-trillion-confidence-trick-20200619-p554b6.

以上就是本文开篇提到的Reddit社区上追求“正宗中国茶道”的帖子发布时的历史及当代背景。

二、从传统(中国)茶到珍珠奶茶

上文写到的一位回帖者提到了位于布里斯班的桑尼班克的“Chat Tea”茶室。它位于一个主要由中国、韩国和越南店铺构成的商业区。这个商业区坐落于一组环绕桑尼班克的相邻街区的中心地带。近年来,这里已经成为华裔移民家庭的聚居之地。Chat Tea使用木雕装潢和家具,包括桌椅和展台,灯光较暗,并播放古筝和琵琶曲作为背景音乐,是一个环境清幽,可以让人放松冥想的中式茶室。这家茶室约在2012年开业,有丰富的中国茶叶可供选择,如乌龙茶、绿茶、茉莉花茶、普洱和红茶,并用传统优雅的茶具冲泡及饮用。2016年,一位年轻的华裔澳洲博主王女士说,身居Chat Tea茶室,“就好像五感都完全沉浸在了传统中国文化里”。(16)“Traditional Chinese Tea Ceremony at Chat Tea”, Weekend Notes, accessed May 13, 2022, https://www.weekendnotes.com/traditional-chinese-tea-ceremony-cha-tea/.她点了菜单上的“高山普洱茶”,描述说:

这道茶是按照中国传统茶道方法冲泡的,我想我永远都不能记住所有那些精巧细微的步骤!整个过程大概5分钟,我完全被迷住了。虽然我是一个23岁的华裔,但还从来没有见识过这样的传统中国茶道。

王女士提到的“茶道”,可以追溯到广东潮汕地区的工夫茶。(17)翁辉东:《潮州茶经》,邱陶瑞编《潮州茶叶》,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9年 。。尽管工夫茶文化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但在潮汕地区,多数情况下工夫茶并不是一种特殊的仪式,而是人们日常以及社交生活的重要部分。(18)黄挺:《潮汕文化源流》,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将工夫茶作为一种“茶艺”而推广是近年来的事情。20世纪70年代,工夫茶开始在台湾地区流行起来,并被进一步改造为一种被称为“茶艺”的形式。(19)曾楚楠等:《潮州工夫茶话》,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L.Zhang, “A Foreign Infusion: The Forgotten Legacy of Japanese Chadō on Modern Chinese Tea Arts”, Gastronomica: the Journal of Critical Food Studies, vol.16 (2016): 53-62; P.d'Abbs, “Tea Art as Everyday Practice: Gongfu Tea in Chaoshan, Guangdong, Today”,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Anthropology, vol.20 (2019); Chee-Beng Tan and Yuling Ding, “The Promotion of Tea in South China: Re-inventing Tradition in An Old Industry”, Food and Foodways: Explorations in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Human Nourishment, vol.18 (2010): 121-44; Loretta Kim and Laurence Zhang, “A Quintessential Invention: Genesis of A Cultural Orthodoxy in East Asian Tea Appreciation”, China Heritage Quarterly, vol.29 (2012); Shuenn-Der Yu and Jinghong Zhang. (In press).“Reinventing A Aradition: East Asian Tea Cultures in the Contemporary World,”Asian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2022); Scott Writer, “A World of Flavour: Taste and Text in Taiwanese Tea Culture”, Media International Australia, (2013):134-46; Jinghong Zhang, “A Transnational Flow of the Art of Tea: The Paradox of Cultural Authenticity in Taiwan,”Asia Pacific Journal of Anthropology, vol.19 (2018): 1-18.经过台湾地区的“茶艺”爱好者对冲泡和品尝程序的进一步完善,工夫茶被升华为正宗的中国“茶道”。布里斯班的Chat Tea茶室就是一个例子。(20)徐晓村:《中国茶文化》,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然而,尽管Chat Tea附近有许多中国居民,茶室并没能坚持下来。2017年9月,经过五年的经营,它关门了(21)Accessed May 13, 2022, https://www.facebook.com/ChatTeaBNE/.。如今,如同Reddit帖子里说的那样,这家茶室已经被一家珍珠奶茶店所取代——“&REAL珍珠奶茶”。

“&REAL珍珠奶茶”的店名略有些奇怪,他们提供一系列饮品包括珍珠奶茶、奶酪茉莉花茶、奶酪乌龙茶和焦糖布蕾珍珠奶茶,还有“水果茶”(比如奶酪西瓜、鲜柠檬茉莉茶)、栗香椰子拿铁和紫米酸奶之类的甜品。装饰风格以蓝色为主,一位顾客用“可爱简约”来形容这种风格,另一位顾客则用“酷”来描述这里(22)Accessed September 8, 2022, https://au.oceaniabiz.com/queensland/real-777960.。

布里斯班近年来出现了许多这种奶茶店。2020年12月,一个餐馆评论网站列出了布里斯班及其周边出售奶茶的131家咖啡馆、餐馆、酒吧和其他商店。许多是国际连锁的特许经营店,如2005年原创于台湾地区的Chatime(23)“Locations,” Chatime, accessed July 28, 2022, chatime.com.au.;2006年在台湾地区成立的“贡茶”,目前在布里斯班有23家分店,全球有1500家分店(24)“About us,” Gong cha, accessed July 28, 2022, gongchatea.com.au.。

珍珠奶茶起源1980年代的台湾地区,如今已是一个不断扩展的国际产业,据估计,2019年其全球市场规模为20.2亿美元。(25)“The global bubble tea market is projected to grow from $2.29 billion in 2022 to $3.78 billion by 2029, at a CAGR of 7.40% in the forecast period, 2022-2029,” 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 Accessed September 8, 2022, https://www.fortunebusinessinsights.com/industry-reports/bubble-tea-market-101564.大多数珍珠奶茶包括四种成分:一是茶,如绿茶、红茶或乌龙茶,二是可能会加入不同类型的牛奶(如普通牛奶、奶粉、炼乳),三是甜味剂、水果和其他调味剂,最后一个是粉圆或“珍珠”。虽然最初的珍珠奶茶用的是热茶,但如今销售更多是的冰奶茶。

珍珠奶茶在澳洲的扩张得益于21世纪初以来急剧增长的亚洲学生消费群。(26)Shanthi Robertson,“Friendship Networks and Encounters in Student-migrants’ Negotiations of Translocal Subjectivity,” Urban Studies, vol.55 (2018): 538-53.今天的布里斯班和其他许多有珍珠奶茶店的城市,在三四十岁(至少据我观察)的年轻人中,珍珠奶茶很流行。虽然珍珠奶茶的顾客群主要为亚裔澳大利亚人,但也有轶闻表明珍珠奶茶在年轻的“盎格鲁”澳大利亚人中也越来越受欢迎。

作为一种社会实践,珍珠奶茶消费与三个社会和文化领域有关:购物、社交媒体和流行文化。这三者共同塑造了当代年轻人的消费文化。我采访的一位台湾地区出生的布里斯班女士说:“通常,我和朋友一起去逛街或者出来玩时,都会喝珍珠奶茶。”她指出,如今布里斯班的大多数购物中心都有奶茶店。另一位经常饮用奶茶的消费者米兰达(Miranda(27)化名。)说:“我通常和我的朋友一起去逛街,我们开逛前都会先买上几杯奶茶。”米兰达六年前和丈夫从中国大陆搬到布里斯班。她不仅是奶茶的消费者,还是一个网红——也可称为KOL(关键意见领袖)。网红和KOL在社交媒体上粉丝众多,粉丝也被市场认可为是他们的营销资本。2018年,米兰达用喵风(音译)的名字创建了一个叫做风光喵的中文博客。截至2020年1月,她的博客有超过14万粉丝(这个数字现在已经增长到41.9万)。大约在这个时间点,她写了一篇关于布里斯班珍珠奶茶店的点评文章,列出了17家品牌,这些品牌共有37家分店。对于每一个分店,她都发表了一张或多张展示他们产品的彩色照片,以及几行文字。

在明星周杰伦以及他对麥吉(Machi Machi)奶茶连锁店的广泛宣传的案例上,奶茶、网红和流行文化之间的关系表现得尤为生动。2015年,周杰伦与华裔澳籍女演员兼模特昆凌结婚,由此他与澳大利亚的联系得以加深。许多人说周杰伦是麥吉奶茶的唯一或部分所有人。2018年,该品牌始创于台北市,提供各种奶茶、芝士奶盖茶、水果茶以及风格独特的瓶装茶饮料。据说该公司是以周杰伦妻子的博美犬Machi(28)Accessed September 8, 2022, https://danielfooddiary.com/2019/12/30/machimachi/; https://blog.beepit.com/machi-machi-bubble-tea-malaysia/.命名的。如今,除了台湾地区的分店外,麥吉还在日本、马来西亚、韩国以及大洋彼岸的多伦多、伦敦、巴黎和斯德哥尔摩设有分店(29)Accessed September 8, 2022, https://www.machitea.com/en.。澳洲的第一家麥吉奶茶店于2019年10月在悉尼乔治街开业,据报道,那天排起的长队有300多米长。(30)Accessed September 8, 2022, https://machimachi.com.au/.2021年1月,麥吉在布里斯班的CBD开设分店,2021年9月,布里斯班的桑尼班克分店开张。(31)Accessed September 6, 2022, https://www.facebook.com/machimachiqld2021/photos/248096457227203; https://www.facebook.com/machimachiqld2021/.2022年9月,麥吉在布里斯班南部的金色海岸(Gold Coast)又开设了一家分店。(32)Accessed September 8, 2022, https://www.instagram.com/machimachi__australia/?hl=en.2022年7月,周杰伦出现在悉尼的麥吉奶茶店,据报道说引来了“无数追随者。”(33)J.Briggs, “Asia's Mandopop king Jay Chou draws a MASSIVE crowd in Sydney as he grabs a drink at a bubble tea store,”Daily Mail Australia, July 22, 2022.

奶茶店不仅销售奶茶,更是生产图片的地方。一位吉隆坡的博主写了一篇文章介绍当地新开的麥吉奶茶店,将其描述为“新生代奶茶店,从里到外都是在Instagram发帖的好素材”。(34)Accessed September 6, 2022, https://blog.beepit.com/machi-machi-bubble-tea-malaysia/.奶茶能成为社交媒体的“热门”话题,部分原因就是消费者热衷于给买到的奶茶拍照片并上传到Instagram或其他平台。麥吉悉尼分店的网站上这样写道:在麥吉店内拿着一杯奶茶拍照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35)Accessed September 6, 2022, https://machimachi.com.au/.

对于年轻消费者而言,为买到的产品拍照并发布到社交媒体上已成为消费产品本身的一部分,而不再是消费的附属品。通过选择合适的装饰和配色来确保店铺“值得”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奶茶店在重视这一特质的电子数码维度推广自身,并从中受益。

三、佛诞日茶道

本文开头的Reddit发帖者提到的第二个“中国正宗茶道”的候选地点是“普利斯代尔(Priestdale)的佛寺”,中天寺。这是佛光山人间佛教研究院在澳大利亚建立的九所道场之一,和星云大师于1950年代在台湾地区倡导的佛教运动有关,1967年后其总部设在台湾省高雄市。(36)David Schak and Hsin-Huang Michael Hsiao,“Taiwan’s Socially Engaged Buddhist Groups.”China Perspectives 59, (May-June 2015), accessed March 18, 2023, https://doi.org/10.4000/chinaperspectives.2803.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前的几年间,中天寺每年5月初都会利用长周末举行庆祝佛陀诞辰的法会。活动在布里斯班河畔的南岸公园举行,距离布里斯班中央商务区不远。活动对公众开放,参加的人通常很多,包括许多非亚裔人士。活动以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佛教为主题,内容包括菩提树祈福、浴佛、绘画、书法和太极拳的课程,以及舞狮表演和龙舟比赛。其中有“茶禅冥想”的入门训练。2019年,中天寺网站发布了这样一条内容——奇妙地结合了宗教与现代市场营销的元素:

压力太大,不堪重负?来和我们一起用茶来放松和减压,活在禅意的当下。茶禅一味。

“日常禅系列活动“将茶与禅结合,为参与者提供一种在匆忙的日常生活中体验放松与平静的方式——此时,此地!(37)Accessed May 9, 2022, www.buddhabirthdayfestival.com.au/event/tea-ceremony/.

2019年的节日互动的一个凉亭上挂着两个牌子:一个是英文的广告标语“Tea Meditation(茶禅冥想(38)译注:英文对茶禅的直译为“茶冥想”。后文作者使用这个词来讨论茶禅和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冥想活动。根据上下文内容和语句通顺的需要,tea meditation会翻译为茶禅或是茶禅冥想。作者在此处的注释中亦提到,在西方,“禅”这个词更常见的形式是源自日文的“zen”。)”,另一个则是汉语的“茶禅一味”。

我来到亭子里,被引到一张桌前坐下,一位中年非亚裔女性已经坐在这里了,她的面前摆放着一套茶具。我接受了这位女士的邀请,在她对面坐了下来。在我坐下时,她将茶倒入一个容量大约为50毫升的小碗中,接着将茶递给我,向我解释说这是来自台湾地区的高山乌龙茶。桌子旁还坐了另外两位客人,我推测他们是欧洲背包客。主持人开始指导,向我们展示她所说的正确握碗方法:双手交叉成一个模仿莲花的手势。我没有听说过这种惯例,但我照做了。她接着说,“将第一口茶含在口中品尝,然后在四五口内喝完剩下的茶”。她没有提到茶的味道或香气,但提到了这个手势本身就是一种茶禅冥想的方式。

我们聊了几分钟,她谈到了作为一个非亚裔无佛教背景的人,她是如何参与到中天寺这类活动之中的。之后她问我们是否愿意学习如何打坐冥想。我们点了点头。她轻声说,“像这样把你的手放在膝盖上。用鼻子吸气,让气息顺着喉咙进入肺部。用嘴将气呼出来。想一想种茶的茶农们”。我们随后一同冥想了大约五分钟。后来,我在活动区域继续转了一阵子。类似的主持人一共有十几人左右,大部分为女性。

2020年,佛诞节因为新冠疫情而取消了。接下来的两年,佛诞节都在中天寺内举行,仍是在周末的三天举办。在最近的两次活动中,茶禅课程再次向公众开放。其中一次课程的时长为30分钟,在一个像教室一样的房间里进行。这些课程由寺里的一位高级常驻女尼主持。

2021年我参加的茶禅活动中,除我之外大概有12名参与者,他们大多是已成年的非亚裔年轻人,以女性为主。活动首先介绍了一些佛教的概念,然后沉默下来,我们继续坐着,观察自己的呼吸。然后主持人开始谈论她所谓的“茶会”。每个参与者面前都有一小袋茶叶——装有冲泡一次的茶量——还有一套茶具:一个小保温瓶、陶制的茶壶、茶杯、水罐和一个小碗。我们的导师要求我们尽可能准确地跟着她的手中的动作,将茶叶从茶包倒入这个小碗中。在我们操作时,她让我们欣赏这些茶叶,并想象人们在种植和制备这些茶叶时的工作。随着她的讲述,我意识到她试图将一系列庞杂的内容压缩在一起,以配合紧凑的时间安排。她带着我们再把干茶从小碗倒至茶壶中,将热水注入茶壶。我们欣赏了茶的香气:“首先,通过鼻子和嘴呼气,然后吸气,注意茶的香气。”我们的时间刚好够泡一杯茶并完成品饮。

四、作为社会实践的茶叶品饮

上面描述的布里斯班的三个案例——桑尼班克没开多久的茶馆和取而代之的珍珠奶茶店,以及中天寺的茶冥想课程——既谈不上全面,也不是对布里斯班当代中式茶叶消费的概括。然而,从这些案例可以看到:首先,以中国茶文化传统为蓝本的饮茶实践在布里斯班确实存在,但尚未成为一种普及的饮食文化习俗。其次,相比之下,珍珠奶茶的消费及服务则已经成为当代饮料市场的一个景观,尤其对年轻人充满吸引力。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为了进一步探讨这个问题,我将引入社会实践理论。(39)Andreas Reckwitz,“Toward a Theory of Social Practices: A Development in Culturalist Theorizing,”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Theory,vol.5 (2002): 243-63; Theodore R.Schatzki,“A Primer on Practices: Theory and Research,” in Practice-Based Education: Perspectives and Strategies, ed.J.Higgs, R.Barnett et al.(Rotterdam: Sense Publishers, 2012); Elizabeth Shove and Mika Pantzar, The Dynamics of Social Practice: Everyday Life and How it Changes (Los Angeles: Sage, 2012); Alan Warde, “Consumption and Theories of Practice,” Journal of Consumer Culture, vol.5 (2005): 131-53.这一概念与德塞特奥(40)Michel de Certeau, The Practice of Everyday Life,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4).、布迪厄(41)P.Bourdieu, Outline of a Theory of Practice(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2).和吉登斯(42)Anthony Giddens, The Constitution of Society: Outline of the Theory of Structuration(Cambridge: The Polity Press, 1984).等思想家的理论相关,其基本观点是:社会生活需要合理化诠释,它不是个体的理性决策化的产物,不是新自由主义经济社会学模型的假设,也不是偏结构主义的社会模式所假设的那种关于角色和规范确立的结果。相反,它在很大程度上是先于个体展演的、是从日常的实践中产生的:如做饭、开车、踢(或看)足球,这些都是社会实践。实践是由环境线索激活的(43)Andreas Reckwitz, “Toward a Theory of Social Practices: A Development in Culturalist Theorizing,”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Theory, vol.5 (2002):243-63;Warde,“Consumption and Theories of Practice,” 131-53.:交通信号灯变红了,不用想我就会放慢速度。一些实践也嵌套在另一些较高层次的实践中。Shove等人将社会实践抽象为由三个要素及其之间的相互联系组成的概念,即:

* 材料——包括物体和技术;

* 能力——包括技能、诀窍和技术;

* 意义——包括象征意义和概念。(44)Shove and Pantzar,The Dynamics of Social Practice, 19.

当这三个要素结合在一起时,实践就产生了;如果要素存在,但它们之间的关系部分或完全不存在时,则实践要么不存在,要么正在解体。社会实践有一个出现、演变、持续或消失的过程;通过研究造成这些现象的条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的变迁和持续。实践理论家对实践和关于实践的表演进行了分别。实践是涂尔干意义上的社会事实,先于个人的展演而存在。

从这个角度来看,停业的Chat Tea茶室意味着“中国茶道”尚未成为布里斯班的社会习俗。几年前我与布里斯班一家精品茶和咖啡店的老板的一次交谈亦可为证。他的店里有罐装的传统英式茶和花草茶。我向他询问如今优质茶的市场需求时,他坚持认为现在的市场仍有很高的需求,各个年龄段,无论男女,都在购买传统英式茶和花草茶。但当我问关于中国茶时,他直截了当地回答说:“不,中国茶不行,人们不知道如何冲泡中国茶。”

中天寺提倡的茶禅情况也与之相似。虽然很可能有少数布里斯班的居民受到了其参与的茶禅活动的影响,并将一些方法纳入了自己的饮茶或是冥想实践之中,但没有证据表明茶禅实践已经成为布里斯班的精神或味觉景观的一部分。相比之下,尽管珍珠奶茶最近才出现,但却似乎已经在当代澳洲饮食文化中占据相当的地位。

下面介绍的2020年十月的名为“小茶壶冲泡培训课程”的活动可以加深我们对引入新的饮茶实践的过程的了解。

五、小茶壶冲泡培训课程

培训课程的时间为晚上,地点在一家小型精品美食店内。培训课程的主持人并不是店里的员工,而是一位名为Kym Cooper的女士,她是布里斯班Steepery 茶叶公司的老板,这家公司在网上销售优质茶叶。

由于新冠疫情的条件限制,只有八人可以参加这场培训课程。可能由于活动当晚的暴风雨让驾驶非常不便,除了我之外,只有另外三个人参加了这次活动。另外三名参与者都是三十岁左右的女性。每个人都被分配了一张摆有茶具的小桌子。

我们冲泡的第一款茶是2020年日本的栗濑煎茶。Kym 解释说,在日本,用于冲泡煎茶的传统容器是一个称为急須(kyusu)的小茶壶;但在这次活动上,我们使用被她称为“简易盖碗”的容器。盖碗源自中国,包括杯、碟和杯盖。泡茶人要确保所有客人杯中的茶汤浓度和色泽相同,需要灵巧地用优雅而低调的手法,用一只手的食指熟练地控制杯盖以挡住茶叶,并同时用这只手将盖碗倾斜到最佳角度,倒出茶汤。没有完全掌握这种技巧的新手使用盖碗时,不仅非常笨拙,而且很可能会烫伤手指。因而我们用的是“简易盖碗”,这种容器与传统盖碗有所不同,有两个类似耳朵的手柄,因而更容易握持和倾倒,内置有可拆卸的过滤器,在倒茶汤之前可以将茶叶取出。

Kym向我们演示了如何握持盖碗。为了避免烫伤,她一开始为每个人的盖碗注满冷水,请大家练习用盖碗倒水。之后,我们学习用盖碗冲泡栗濑煎茶。Kym为我们准备了装有3克茶叶的小包,她请我们将小包打开,将其中的茶叶倒入盖碗之中。然后她来到我们每个人的桌子旁,用一个水壶将刚煮开的水倒入桌上的一个水罐之中,而不是我们的盖碗里。水在罐中静置十分钟左右,以冷却到80摄氏度左右,这是冲泡大部分绿茶的最佳温度。接下来她请我们将水轻轻倒入盖碗之中,然后将茶叶浸泡60秒,随后取下过滤器,再将茶汤倒入杯中。不久,我们泡好了第一泡茶。Kym邀请我们品尝后发表评论。一位参与者将味道描述为“近似于花香的……甜香。”另一位表示同意。Kym接下来进行了第二次冲泡,搭配了她准备好的饼干,并再次请我们评价。我们都试图找到可以描述“味感”的词汇,(45)张静红:《茶气和茶韵:中国式的“味感”表述》,《文化遗产》2021年第6期。一位参与者将之描述为“奶油味。”由于版面限制,这里对活动接下来的内容无法一一记述。再之后我们还冲泡了福建武夷山的大红袍乌龙茶,以及尼泊尔品牌Bardu Honeymoon的红茶。

虽然在这次活动中主讲人并没有提到仪式相关的内容,但其中展示的冲泡技艺和器具是在前文提到的中国工夫茶道的基础上改编而来。这些冲泡、奉茶和品饮的程序与英国和澳洲常见的习惯泡法大为不同,后者使用的茶叶浓度较弱,通常仅冲泡一次,时间可长达五分钟,再倒入较大的杯子中。(鉴于如今现代茶包已无处不在,在年轻的澳大利亚人中,这些英式传统也很可能不再使用了。)

为了掌握培训课程上展示的“小茶壶”方法,参与者需要学习构成社会实践的所有三个领域的新知识。要掌握的材料包括如盖碗之类不熟悉的专业器皿,要学习的技能包括要将不同的茶叶与相应器皿搭配使用,以及学习控制用于冲泡不同茶叶的水温、投茶量、注水的最佳时机。与备茶、奉茶和饮茶相关的意涵非常丰富,包含多层次,而且根据不同社交语境而发生变化。在饮茶已经成为既定习俗的社交语境下,奉茶也代表着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如友谊和对客人的热情款待。而在其尚未成为社会实践的环境中,则可能只是体现为一种对新事物的体验。

在活动结束时,我询问两位参与者,是否打算在家里继续练习这种泡茶的方式。一个人说她打算购买一套必要的茶具;另一位则不太肯定的说:“我不知道我会不会像这样泡茶,但我会更用心地喝茶。”我理解她的意思是,本地的社会文化环境几乎无法支持她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小茶壶”的方式来泡茶。而且可以预见的是,这种泡茶和饮茶的方式——无论是作为一种美食家式的消费形式,还是作为一种“中国茶道”——都势必很难在餐馆、咖啡馆、或与食品和饮料相关的媒体上获得足够的曝光率,因此亦无法成为布里斯班的一种流行的社会实践。

六、结语:茶文化与珍珠奶茶

短暂存在的Chat Time茶馆,中天寺开办的茶道冥想课程,以及小壶冲泡培训课程,都是在布里斯班的非华人环境中推广源自中国茶文化传统的饮茶习惯的尝试。布里斯班越来越多的奶茶店最初来自中国台湾,但其来源是当代文化而非传统文化。在所有这些案例中,只有珍珠奶茶成为了布里斯班餐饮景观中的一种较为流行的社会实践。

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中国茶文化与珍珠奶茶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是否可以将珍珠奶茶视为“茶文化”的一种形式?抑或是珍珠奶茶与这一古老的文化传统之间几乎没有任何联系?“中国茶文化”意味着精致、优雅、含蓄的交际方式,有时也代表着修身养性。中国饮茶的兴盛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公元 618-907 年)和当时茶圣陆羽著作的《茶经》。珍珠奶茶则似乎与这一传统关系不大,它20世纪80年代才在台湾地区出现,在随后的21世纪,这种商业销售被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奶茶文化堪称当代消费主义的产物,与市场营销和社交媒体传播等手段密切相关,更注重通过打造新的消费品类而非延续传统来扩大其市场份额。

要回答珍珠奶茶是否是一种“茶文化”,还需要仔细分析一下“文化”是指什么。威廉姆斯(Raymond Williams)认为,在20世纪初,“文化”(culture)一词已经有了三个广泛的含义:

1. 描述“智力、精神和审美发展的一般过程”(46)Raymond Williams, Keywords: A Vocabulary of Culture and Society(London: Fontana, 1988), 90.,即使人变得更有教养的过程;

2. 描述“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可以是某个民族、某个时期、某个群体以及整个人类的生活方式”。(47)Williams, Keywords,90.这也是人类学著作中的用法。就本文而言,我用日常实践文化(culture as everyday practice)一词来指代“文化”的这个含义。

3. 作为一个术语来表示“智力,尤其是艺术活动的作品和实践”。最典型的用法是用文化指代“音乐、文学、绘画、雕塑,戏剧和电影”。这些内容有时也被称为高雅文化(High culture)。(48)Ibid.

伊格尔顿指出(49)Terry Eagleton, The Idea of Culture (Oxford: Blackwell, 2000).,从20世纪60年代起,“文化”一词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经历了较为彻底的转变。第一次的转变后,“文化”等同于“身份”,特别是少数群体的身份,对他们来说,文化身份已经成为动员人们反抗主流社会的基础。第二个转变是 “文化”作为消费主义生活方式的表达的出现。在这种后现代主义概念化过程中,“文化”成为了表达伊格尔顿所谓的“商品美学”的载体。作为商品的物品不仅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而且具有象征价值,成为风格、奢侈品和声望的标志或徽记。简而言之,是一种特定的生活方式。(50)J.Baudrillard,The System of Objects(London: Verso, 1996); Douglas Kellner, “Jean Baudrillard,”in The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Winter 2020 Edition),ed., Edward N.Zalta (Stanford, CA.: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Stanford University, 2020);Terry Eagleton, The Idea of Culture.在这种语境下,作为通过当代通信技术传播标志的图像,就变得更为重要。伊格尔顿将文化的这两种具体用法分别标记为身份文化和商品文化(commodity culture)。

那么这些概念在中文中是如何使用的呢?首先,虽然几乎可以肯定两种语言的全部内涵不会完全相同,但 high culture 很好的对应了中文的“高雅文化”——“高雅”意为“精致,优雅”。中国茶文化,常与高雅文化相联。第二,作为日常实践的文化则可以用“通俗文化”一词表达。最后,culture of consumerism 和commodity culture 在中文里分别为消费主义文化和商品文化。

我认为以上概念能帮助我们澄清茶文化和珍珠奶茶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第一,珍珠奶茶是茶文化作为商品文化的创造。第二,与其他地方一样,澳大利亚较为传统的茶叶消费形式也已被商品化,但对于在澳大利亚的传统中式饮茶实践来说,这一过程的发展并不均衡——悉尼和墨尔本的商业化程度较高,而布里斯班则不然。

上文描述的珍珠奶茶消费、购物、社交媒体和流行文化之间的联系,都说明了珍珠奶茶是当代消费主义文化的经典案例。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它与中国传统茶文化之间没有任何联系。例如,著名的珍珠奶茶特许经营权贡茶在全球有1500多家分店,其徽标设计为品牌的中文篆刻体,其网站上对品牌名解释如下:

“贡茶”是中国古代向皇帝献茶的行为。

人们把茶叶进贡给皇帝。因此,中国皇帝饮用的贡茶是整个帝国质量最好的茶叶(51)Accessed September 15, 2022, https://gongchatea.com.au/about-us/.。

换句话说,“贡茶”的历史含义,以及用中国最古老的字体之一书写的视觉意象,都被品牌挪用,在体现品牌的现代性和创新性之外,强调了这个品牌的奶茶的文化血统。

由此可见,相较其他饮茶习俗,奶茶所代表的中国茶文化不是多少的问题,更准确的来说,奶茶是20世纪末消费主义社会的作品,它从一开始就是茶文化的商品化改造的文化表现。更传统的中国茶文化的相关实践也无法对此类变革免疫。例如,有作家描述了台湾地区时尚生活类杂志在推广当地生产的茶叶鉴赏模式方面发挥的作用,这种模式涉及进口的“风土”概念——“地方的风味”。(52)Scott Writer, “A World of Flavour: Taste and Text in Taiwanese Tea Culture”,Media International Australia,147, no.1 (2013):134-46.同样,Ma(53)Zhen Ma, “Sensorial Place-Making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The Consumption of Forest Puer Tea in Contemporary China”,Asia Pacific Journal of Anthropology, vol.19 (2018): 316-32描述了城市中产消费者对生活在中国西南部的地理和社会边缘的少数民族种植的普洱茶的“风土”欣赏是如何培养出来的。最近,DeBernardi(54)Jean DeBernardi and Junhong Ma,“History, Creativity, and Value: The Modern Making of Gold Jun Mei Tea”, Asian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50,no.3 (2022):195-205.和Ma追溯了当代中国消费的金骏眉红茶的发明、生产、包装和营销。

类似情况尚未在澳大利亚出现。虽然作为一个富裕社会,精品美食和饮料的市场很大,但并没有证据表明市场对高品质中国茶或中国饮茶方式有需求。

尽管澳大利亚饮茶文化起源于英国茶,但其茶的概念仍象征性的保留了中国文化的内涵。我所在的大学茶水间提供的茶包就是一个例子——其中的一包“莲峰有机白茶”,包装盒上的描述如下:

一千年前,中国宋朝的徽宗皇帝将白茶列为精致的巅峰之作。

多年来,白茶保持了这种美誉。今天的白茶被许多鉴赏家视为最优质的茶叶。我们的白茶源自中国美丽的高山,经过精心挑选和采摘,加工极为简单,以保留甜美微妙的味道和大量的天然抗氧化剂。

尽管提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作为茶包的产品本身是在超市与其他各种茶包同时销售的方便型现代消费品。因而,虽然中国茶的文化内涵因其营销潜力而被象征性地利用,但源自中国传统的饮茶习俗至少在以布里斯班为代表的澳大利亚仍然是一种新奇事物。大中华区的具有明显影响力的茶饮还是珍珠奶茶。

猜你喜欢

珍珠奶茶布里斯班奶茶
珍珠奶茶
小编与奶茶的日常
感受2032年奥运主办城市
9月份澳大利亚布里斯班港煤炭出口量同比下降38.72%
珍珠奶茶主题公园
地下奶茶店
同样是奶茶
菊粉珍珠奶茶的研制
九年义务教育
布里斯班加速G20峰会部署打造完美商务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