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用户生活方式的运动健康PSS 设计策略
2023-10-05曹建中张文静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文/曹建中,张文静(合肥工业大学 建筑与艺术学院)
人类对健康的追求具有永恒性。从“治已病”到“治未病”,再到现如今对健康幸福生活方式的追求从未止步。近年来,探索更为自然、绿色的健康升级策略和方法,更是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积极进行体力活动和科学运动成为了全世界的共同选择,由此催生了运动健康产品或服务的广泛兴起。目前国内运动健康产品或服务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驱使下,虽取得显著发展,但相关学术研究还比较滞后,支持突破创新的设计理论较为薄弱,与人们对运动健康生活方式的迫切需求和美好期待相矛盾。以人为本、聚焦生活方式的设计思维在运动健康领域日益受到关注,极大地推动了相关产品、服务、体验的创新[1]。
本文从运动健康的生活方式入手,对相关的产品服务系统(PSS)进行分析,提出运动健康类PSS的设计策略,旨在通过合理的运动干预培养全民良好的运动习惯,提高自我监督管理能力,实现健康生活常态化;同时,为运动健康类产品服务系统创新,提供生活方式设计维度的思考和参考。
一、运动健康的生活方式设计溯源
1.1 生活方式成为设计对象
设计大师索特萨斯曾说过 “设计是生活方式的设计”。而“生活方式”在设计研究的初期或评估阶段或多或少作为设计的宏观或微观因素被考虑。Jonathan Cagan和Craig M.Vogel[2]在《创造突破性产品》中提出在新产品开发的模糊前期识别产品机会,要根据目标市场的SET(Social Change,Economic Trend,Technological Innovation)因素来识别POG(产品机会缺口)进行填补。这里的SET因素包含了社会趋势、经济状况、文化驱动力、消费重点的转移以及可自由支配收入等,这些都是生活方式发生转变的诱因,生活方式的转变会带来产品机会缺口。在形式与功能共同发挥作用的右上角产品塑造过程中,需要生活方式影响力、产品功能特色以及人机工程来满足个人情感的表达、产品先进的性能及可用性的最大化实现,用户寻求的是能与之生活方式相匹配的产品。在模糊前期对目标市场的动态用户进行生活方式的评估判断能够更加符合用户的需求,增强目标生活方式形成的可能性。悉尼大学玛德琳·博思威克、马丁·托米奇等人在交互设计的研究实践中发现从以人为中心的设计到以生活为中心的设计,是从个人设计到集体设计的转变,相比于以用户为中心的自私,以生活为中心的设计更能够平衡环境与伦理问题[3]。
国内对于生活方式的研究起步较晚。上世纪80年代柳冠中教授率先在国内提出“设计是生活方式”的概念,认为设计是创造一种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至于相关方法论的形成,辛向阳教授[4]率先指出了从生活方式作为设计语境到生活方式作为设计客体的过渡。在此之后,设计学方面诸多学者就生活方式作为设计客体进行探讨。敖雯瑜[5]以生活方式作为设计对象为基础,在用户生活方式转型中寻找产品机遇,通过设计引导用户构建生活方式。安娃[6]研究得出生活方式的设计需要关注用户过去的经历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1.2 追求运动健康的生活方式设计
健康生活方式受到关注以来,如何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成为了很多学者研究的方向。孟娇[7]对于健康生活方式进行设计研究,认为健康生活方式由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构成,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包括动机、准备、行动、规律4个阶段。安娃[8]就短期生活方式的形成进行研究,认为短期生活方式形成过程包含动机、适应过程、习惯养成3个阶段,因此短期健康生活的形成可以从价值挖掘、价值储存、奖赏、情感和信仰5个方面展开。国内学者对于运动健康领域的研究虽逐渐增多,但是更多集中在体育运动、慢性疾病运动干预这些非设计领域当中。设计领域对于运动健康的理论研究相对匮乏。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设计领域对于运动健康产品的研究逐步增多。孟娇[9]研究了当下健康生活方式相关的产品设计中体现的劝导式设计策略。柳杨[10]从情感化设计的三维度上进行运动健康管理APP设计。
综上所述,部分学者针对生活方式作为设计对象的本体特征展开研究探讨,部分学者结合具体领域展开生活方式作为设计对象的工具开发。其中更多集中于对生活方式作为设计对象本体特征的研究。针对运动健康设计,主要集中于结合设计策略对当下相关产品(主要是APP)的案例分析。对于运动健康生活方式设计的设计原则问题未展开充分讨论,相关的产品服务系统更是缺乏关注。
二、生活方式触发的运动健康PSS 设计类别及属性
产品服务系统是指由产品、服务、网络以及组织结构所组成的有竞争力的系统。价值因素、盈利因素和可持续因素作为其关键驱动力,为PSS理论与具体行业结合提供了价值增值的可能[11]。相较于传统的生产售卖产品,PSS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问题解决方案,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将PSS理论应用于健康管理行业是当下健康设计领域的一大趋势[12]。
运动健康本着以用户的生命健康发展为目标,在这一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受到诸多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的影响。不同类型的运动健康产品服务系统在不同场景下发挥作用。丁熊博士[13]在 《基于PCN理论的健康医疗产品服务系统设计策略研究》一文中提出“独立处理—产品导向”“代理交互—使用导向”“直接交互—结果导向”3类产品服务系统评价标准。在此基础上,笔者通过产品服务系统成本效率分类方法,将生活方式触发的运动健康类产品服务归纳为以下3类。
2.1 产品导向型的运动健康PSS
在产品导向型的运动健康PSS中,各类运动健康产品实时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运动健康管理服务。用户为产品的拥有者和使用者。顾客强度低,但是使用效率高。目前运动健康行业的各类智能穿戴设备如健身手环、智能眼镜等成为了用户运动必不可少的产品,它们可以实时监测统计并反馈运动效果。在运动方式的教学上目前常见的运动类APP较多,如垂直健身的KEEP、FITTIME,瑜伽领域的WAKE等。引导用户通过运动干预改善亚健康的软件相对较少,如ACSM(美国运动医学会)与北京体育大学王正珍教授及其团队研究开发的小程序微动管家、蛋壳健康APP等(见图1)。作为一个线上运动康复社区,蛋壳健康主要针对生活中常见的健康问题进行运动干预的康复训练指导。通过康复目标的设定,简要分为腰背、颈肩、膝关节和足部4个板块,提供不同程度的康复训练指导视频。记录打卡训练、分享经验心得。专业康复机构的工作人员也能够线上帮助用户答疑解惑。
图1 “蛋壳健康”主界面
产品导向型的运动健康PSS易于满足运动方式的多元性,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完全依靠用户主动性,缺乏及时的监督反馈,很难让用户自觉完成长期的体力活动。因此这类产品在开发时,更多考虑产品的可用性、易用性。尽可能减少用户操作路径,让其便捷高效地达成运动目标。同时这些产品以大数据作为支撑,能够采集到更多的用户信息,作用于用户运动健康生活的每一刻。
2.2 使用导向型的运动健康PSS
使用导向型的运动健康PSS中,城市智能体育场馆为用户提供高效便捷的运动环境。商家拥有产品,顾客使用产品。这类运动健康PSS通常围绕租赁服务产生,整个服务过程中的可用性和用户的满意度关系到品牌的口碑。社交平台上的推广信息和用户评价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盈利。现如今城市中各类体育场馆、自助舞室、自助健身房可以线上预约线下使用。如24 h自助健身房Energy Pan精确瞄准社区市场,打造200 m2O2O微型社区健身房,利用小程序链接场地与用户。利用用户之间社区居民的关系,结合健身场景,创造线上到线下的流量闭环。自助舞蹈练习室BOX DANCE为爱好舞蹈的社恐人士带来福音,大中小不同面积的自助舞蹈室,为用户提供了独立私密的运动及拍摄空间,各种主题灯光的房间和拍摄设备为用户创造极佳的体验感。用户使用后在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上推广,会吸引更多同类运动爱好者前来体验。
使用导向型的运动健康PSS能够提供运动场所,也能够提供社交空间。这两种属性融合在一处,对目标用户会带来更大的吸引力。但是此类PSS所需成本高,各类运动器械的使用也需要用户具备一定的操作基础。相较于产品导向型PSS,该模式成本有所提升,系统也相对复杂,但是服务效率占有优势,且该类型对用户主动性的依赖度有所减少。
2.3 结果导向型的运动健康PSS
目前结果导向型运动健康PSS较少,相关性较强的有当下部分社区逐步开展的体育俱乐部以及针对运动健康服务招募培训的运动指导员。结果导向型PSS的价值由整个服务系统创造,企业提供专业的设备和人员来满足用户的期望。该模式用户强度最高,整个服务本身涉及产品或人员的专业程度,而用户需求的复杂性很难得到满足。这种方式虽更为直接有效,运动科学性也较强,但是所需的专业人员较多。
社区体育俱乐部模式在一些社区中已展开,如上海杨浦区四平社区的体育健身俱乐部,在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服务模式下,政府有效整合了全科医生、健康管理组长、社会体育指导员,充分利用当地公共体育设施资源,采用三方联合服务的方式为社区居民提供运动健康服务。这一站式的便民服务包括提供日常体质监测调查、医学检查、组织开展老年舞蹈教学课程等。
随着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现如今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为居民做科学的健身指导,主要通过志愿服务来推广健身项目。他们大多是基层的体育工作者、退役的专业体育人士,以及体育爱好者,经过相应级别的培训后,成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平时在晨晚练点、健身步道等健身圈内,为周边居民介绍锻炼方式,提供科学的健身指导、维护健身器材、组织全民活动等。社会体育指导员接触到的运动项目有限,因此这些志愿服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了满足社区居民不同层次的多元健身服务需求还需要更加科学丰富的运动健身指导服务体系。
综上所述,在运动健康领域中产品导向型和使用导向型的PSS较为普及,二者在使用过程中更多需要依靠用户主动性来完成运动任务。前者对企业而言成本低,用户使用时更为便捷高效,后者为用户提供合适的运动场所,企业除了提供租赁服务外还需要注意场所管理、维修设备等问题。结果导向型PSS目前是直接面向社区居民,属于社会服务性质。相比于前两种类别,线下直接教学监督更能够满足运动过程的科学有效(见图2)。
图2 3 种导向型运动健康PSS 优劣势
三、构建运动健康生活方式的PSS 设计策略
新冠疫情部分改变了人们的锻炼方式,人们对于日常运动的方式方法有了更多的考量。比如在阳康恢复的居家锻炼期间,如何根据自身身体恢复情况循序渐进的增强体质成为了很多居民的关注点。健身气功、五禽戏、普拉提、滑雪、飞盘等一些体育活动由小众变得普及。受社群文化的影响,人们接触的运动类型也伴随着社交圈发生变化。伴随着这些小众、新颖运动项目的出现,用户对运动指导的专业化个性化程度有了更高的需求。实验研究表明,社交互动对运动行为的干预是可行的,在干预措施中社交媒体作为传播健康信息的平台,提供量身定制的一对一反馈,促进同龄人之间社会支持,而改善身体活动行为[14],有助于健康生活方式的自我管理[15]。同时,社区是良好的落脚点和着力点,全科医生在社区中进行运动干预,能够让参与者(社区居民)的干预接受率和依从性得到改善[16,17]。当前运动健康产品服务的投入仍在起步阶段,尤其是在产品导向和结果导向的设计产出上。对于运动健康产品使用的用户普遍性、功效可达性、反馈及时性以及种类多样性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关注与开发,以求产品服务实现对用户运动健康的全方位关怀。
辛向阳教授提出的生活设计IDR(Initiate,Development,Reformation)方法可以帮助用户构想和引导未来健康生活方式的转型。在运动健康生活方式产品服务系统的设计中,也需要通过刺激用户产生运动意向、提供良好的运动环境和科学的运动健康知识、专业人士的辅导协助、运动过程中及时有效的反馈以及合理的计划来帮助用户形成科学的运动习惯,拥抱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运动健康EPS设计策略模型(见图3),为探索运动健康产品服务系统提供参考依据。考虑到运动行为科学性的保障,笔者参考了王正珍教授[18]研究得出的运动处方相关原则,在此基础上建立的EPS模型包括建立期许(Exception)、运动干预进程(Progression)、自我创造(Self-creation)3个阶段。
图3 运动健康EPS 设计策略模型
3.1 运动健康生活方式的期许建立
建立期许即找到推动用户完成运动行为的内部动力。在该阶段,需要让用户明确自己的运动目标和健康生活目标。开展体力活动是为了提高心肺耐力和肌肉力量、提升柔韧性还是为了锻炼平衡能力和灵活性等,最终目标想要拥有一种怎样的理想健康生活。哪怕是针对同一种疾病导致需要运动干预康复的人群,也需要根据用户自身的体质制定不同的阶段目标。目标的明确和计划的设定可以以APP上的机能调查问卷为基础,有更高需求的用户可以借助社区医疗中心或医院的检测设备来完成运动处方的实现。线下的测试配合线上的阶段性运动目标的设定,有助于保障运动目标设定的合理性和安全性。科学的检查、计划分配以及目标健康生活的设想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用户的自我效能(顺利完成运动任务的信念)。除此之外,通过设定运动目标可以将用户群体进行分组,组内成员的相互交流也能够缓解运动过程中紧张、尴尬的负面情绪,能够更加努力、坚持、乐观和相信自己。
该阶段可以通过定性研究的方法如动态用户画像、用户旅程图、故事板等工具来挖掘建立用户期许过程中的触点,找寻用户的行为动机。动态用户画像的建立应考虑到不同人生阶段的用户,如单身族群、蜜月族群、育幼族群、成长族群、成熟族群等,用不同阶段的用户生活方式对标不同的用户体验要素,聚焦动态用户的机会识别,以实现产品服务系统的普适性(见图4)。
图4 挖掘用户期许路径
3.2 用户运动健康进程的干预
运动干预进程是产品服务系统中的主体功能,在这一过程中,要明确用户的运动频率(Frequency)、运动强度(Intensity)、运动时间(Time)、运动方式(Type)和运动量(Volume)。在实施过程中,线上平台或线下指导员给予一定的监督和反馈,阶段性训练后可通过用户评价实施在线评估。如让用户及时反馈主观感受与疲劳程度,轻松或是吃力。该部分的设定需要注意信息可视化的呈现。相关界面的交互设计上需要简化操作路径,提升用户能力。色彩的运用也需要考虑用户运动完成后的心理及生理状态,合理的色彩搭配有助于缓解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等反应。一定的监督反馈可以及时调整运动计划,有助于系统对于用户身体机能状况及运动类目喜好的大数据信息采集,也有助于用户建立系统化个性化的运动处方。
3.3 实现用户运动健康生活方式的自我创造
自我创造是健康生活方式形成的最终目标。通过一段时间的运动干预指导,用户发现自己在进步,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在提升,逐步养成良好的科学健身习惯,在生活当中逐渐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达到这一目标后,可以培养不同年龄阶段的用户成为引导者,分享自己的运动生活体验,提升满足感与成就感的同时也会激励其他用户完成运动行为。在这一阶段,各种运动健康场景下相关品类的开发将共同发挥作用。在新生活方式下,以户外瑜伽、越野跑、精致露营为例的多样化、品质化、创新化运动模式均可带来新的产品机会(见图5)。
图5 多运动场景下的产品机会
四、基于运动健康EPS 策略模型的设计应用
运动健康EPS策略模型是将建立期 许(Exception)、运动干预进程(Progression)、自我创造(Self-creation)作用于用户运动健康生活方式形成的全过程。在整个产品服务系统当中,线下线上相结合,帮助用户运动行为得以延续。相比于前文提到的3种导向型PSS各自具备的优势及缺陷,运动健康EPS设计策略旨在将不同导向型的产品或服务综合运用于运动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过程中。根据该策略模型,笔者进行了社区居民运动健康生活方式的PSS设计构想(见图6)。针对不同阶段的用户培养运动习惯,如为高负荷工作状态下的社畜培养高频率短时长的运动健康习惯,为早C晚A注重身材管理爱健身人群提供便捷高效的运动环境,为身体素质低下者提供有科学指导帮助的安全运动环境,为注重线下社交的年轻人和步入中年开始拥有运动兴趣者找到新的社交圈。最终打造以社区为单位的社区居民体质监测及运动指导场所,满足人们的健康生活需求。同时也有助于今后社区活动的开展,增进邻里交流,助力居民团结,形成良性发展。
图6 社区居民运动健康生活方式构想
4.1 基于EPS 模型寻求产品机会
根据EPS模型3个阶段展开场景的构想,在场景描述中寻求产品机会缺口。建立期许的过程中通过体质健康检测和用户自己的主观评价来明确运动目标,生成可视化的运动处方。这一检测过程可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运动处方也应包括手机版本和纸质版两种,方便用户随时查阅、更新和比对。同时期许的建立还需要运动知识的科学性普及,可通过简单的社区活动来完成。运动干预进程中应当包括线下线上两种,线上依靠运动处方的及时更新来调整运动计划,线下可通过运动过程中的指导来进行干预,一方面通过产品来实时监测,另一方面通过指导员展开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服务。自我创造阶段鼓励用户尝试更多的体力活动新体验,可通过线下社交活动来结交新伙伴接触新的运动种类,同时合理利用社区内的户外公共空间。通过以上对不同阶段的场景描述,能够挖掘产品服务系统中的各项产品机会(见图7)。
图7 基于EPS 策略模型的机会洞察
4.2 基于EPS 模型的运动健康PSS设计
根据前期分析得出的产品机会,笔者进行了社区居民运动健康生活方式的PSS设计,从居民运动健康生活目标的构建出发,考虑到社区中不同年龄段居民不同的运动习惯设定不同的体育活动。其次,对运动过程实施线上线下的双重干预,通过APP进行社区健身场馆的预约、体育指导员的课程预约,以及报名参加联合社区周边的微型健身房和体育指导员共同打造社区草坪露天瑜伽、1V1运动挑战赛、运动知识科普等活动(见图8)。最终通过社区居民之间的社交实现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与传播。
图8 社区居民运动健康生活方式PSS 的设计构想
该模式能够帮助工作繁忙的年轻人培养低频高效的运动健康生活方式;帮助身体素质低下者培养科学安全的运动健康生活方式;帮助长期居家的宝妈们培养便捷高效多社交的运动健康生活方式。推动各阶段用户发现自己运动技能的进步和身体素质的提升,通过完善的自我管理、自我监督体系帮助用户逐步养成良好的科学健身习惯,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拥抱生活。
五、结语
对于运动干预实现健康管理的推广应用的成果转化相对滞后的处境,笔者通过相关领域产品服务系统的案例分析研究,提出EPS设计策略模型,希望对运动健康领域的产品服务系统的成果转化提供设计维度的思考和参考,助力于相关产品机会缺口的挖掘。让用户感受到运动带来的快乐,享受到运动干预后生活质量的提升。以上是对运动健康生活方式下产品服务系统设计策略的分析和梳理,希望在未来的设计实践和研究中加以不断深入和完善。不可避免地,本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接下来的研究中,笔者会针对运动干预的方式,尤其是用户运动完成后的主观反馈做进一步量化分析,将可视化的信息呈现在界面当中,辅助用户完成运动计划的调整。与此同时,针对运动健康领域的产品服务系统设计研究也缺乏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有待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