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设计学视阈中的工艺美术及其批评
——新时代中国工艺美术传承发展述评(2012—2022)

2023-10-05曹芳芳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创意与设计 2023年4期
关键词:学科时代设计

文/曹芳芳(北京大学 艺术学院)

开展有中国特色的设计批评,工艺美术批评应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我国设计批评受制于西方的理论、术语、框架,对于中国工艺美术关注不多。但事实上,工艺美术作为民族文化的见证、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民族精神的纽带,是承载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工艺美术的创作和研究,关系到人们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等多方面,也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关于传统文化与工艺的重要讲话,对新时代工艺美术学科建设、研究与创作工作具有重要的引领意义。尤为重要的是,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出振奋人心的号召,为新时代新征程中工艺美术教育者、研究者和创作者如何展示工艺美术的新气象、利用中华优秀传统工艺文化参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辉煌指明了道路。在此影响下,新时代中国工艺美术传承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展示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强大的生命力与穿透力。然而,在此过程中,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的缠绕与纠葛,致使工艺美术的传承发展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亟需厘清与处理。

本文拟从工艺美术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问题聚焦与理论建构、创作实践与产业发展等3个核心议题入手,对新时代中国工艺美术传承发展进行述评,试图初步提出一个中国当代工艺美术批评的理论框架,供学术界同仁参考。

一、学科体系: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2012年版的 《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中,“艺术学”成为独立的学科门类,该“目录”中艺术学门类下设的一级学科目录中依然未见“工艺美术”字样,其中看似与“工艺美术学”和“工艺美术” 有关的艺术学一级学科有艺术学理论、美术学和设计学[1]。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以下简称《本科专业目录》)中,则明确设有“工艺美术”本科专业,此本科专业可以认为是将原先的陶瓷、染织、漆器、琉璃、金工等各种类别作为方向涵盖其中。此版研究生学科目录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特征,即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由各个高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设置。因此,在2012年“设计学”成为一级学科后,其下的二级学科如何设置成为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其中工艺美术是争论的一个重要议题。有的学者认为工艺美术是设计学的有机组成部分[2],也有学者指出在具体的研究实践中工艺美术宜于与设计学拉开距离[3,4]。不管如何,“工艺美术” 曾作为现代设计的代名词,目前从学科专业目录、国家社科基金与艺术基金设置的分类实际状况看,仍脱离不开设计学一级学科。而且,目前学界主流认为工艺美术作为中国传统造物和设计智慧与精髓的代表,正是“中国设计学科体系”特色性的体现。因此,工艺美术不管作为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载体,还是作为东方造物风格与技术体系的主体,皆是中国设计学科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历经10年发展与争论,2022年9月13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对设计学的专业调整较大。艺术学门类由原来的5个一级学科变为艺术学一个一级学科,专业学位由原来的一个艺术(1351)变为音乐(1352)、舞蹈(1353)、戏剧与影视(1354)、戏曲与曲艺(1355)、美术与书法(1356)、设计(1357)等6个专业学位。同时,在第14个学科门类——交叉学科下还设置有交叉学科性质的一级学科设计学(1403,可授予工学、艺术学学位)。学科专业是高等教育的核心支柱,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在高等教育中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影响。设计学由2012年艺术学门类中的一级学科一分为三,这样对研究生设计教育的重大调整,体现了设计学的交叉性、综合性,即设计的“学科间性”,以及设计教育向交叉模式的转型。工艺美术作为有中国特色的设计学学科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自然也面临着这种转型。

新时代在工艺美术学科或专业建设方面,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工艺美术学学科的重新回归与重视。虽然2012年版研究生专业学科目录中仍然没有“工艺美术”字样,但是在同年的本科专业目录中,“工艺美术”是“设计学类”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同时,由于研究生学科目录中的二级学科各个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特点设置,因此像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等传统且有影响力的美术院校均设置了相关工艺美术专业或系所。其中,“工艺美术”专业是鲁迅美术学院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并于2021年将“工艺美术设计系”更名为“工艺美术设计学院”,这是传统“八大美术院校” 中唯一成立的工艺美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以下简称“山工艺”)是全国范围内唯一一个以“工艺美术”命名的高校,新时代以来,“山工艺”秉承“天工开物、匠心独运”的校训精神,持续加强工艺美术学科建设,尤其是在民间工艺教学方面已成为全国标杆。此外,在一些地方高校中,结合各地传统工艺与民间技艺,也纷纷设置与成立了工艺美术学院或工艺美术专业,旨在宏扬民族手工艺文化,复兴古老的工艺美术,拓展工艺美术文化的美学内涵。

二是呼吁参考文学与艺术学学科构成,建立工艺美术批评理论体系,以完善工艺美术学科建设。工艺美术批评在学术建构、学术环境与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相较于文学、当代艺术、中国画、电影艺术等批评都显得较为落后与不足。整体而言,目前工艺美术行业、市场内部诸多混乱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缺乏学术介入与引领[5]。进入21世纪,随着国家对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统工艺活化利用的开展,工艺美术的研究迎来新的历史机遇。如何建设新时代工艺美术的批评机制和批评体系,成为摆在当下的重要课题。从现有工艺美术批评的状况及工艺美术批评体系来看,无论是自身发展状况、批评体系架构、队伍建设,还是文化脉络,都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6]。受此种呼吁的影响,学界在工艺美术批评的学科属性与功能[7]、如何建设工艺美术评论体系[8]与工艺美术批评“学术共同体”[9]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在工艺美术批评实践方面,2016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组织发起“中国工艺美术理论与批评学术论坛”,汇聚全国各地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非遗” 传承人以及专家学者等40余人,从理论到创作、从宏观到具体,聚焦“工艺美术如何传承工匠精神”。从2020年起,工艺美术行业组织、高校、职校、专业期刊共同发起“当代工艺美术批评论坛”,至今已经举办了三届,论坛旨在建设工艺美术批评学科,促进工艺美术实践与理论互动,为中国工艺美术在新时代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聚集富于创新意识的工艺美术批评人才。

总体来看,新时代以来,工艺美术在学科建设方面虽然取得了新的成就,但是距离设计学成为学科门类,工艺美术成为独立的一级学科之路仍然很远。当前,工艺美术学科建设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学科方向稍显迷茫,目标不清晰;二是学科体系仍较为零散,没有形成合力;三是教师梯队不合理,后继乏力;四是人才培养专业化明显,缺乏综合性、交叉性视野。因此,在新征程中,工艺美术学科建设需要从学科方向、学科体系完善、教师梯队建设、人才培养目标上深耕。

具体来讲,在学科方向如何进一步深化中国工艺美术的理论研究,发掘中华造物文化和传统工艺的当代价值,构建并丰富其知识框架和理论体系,迎合时代发展的需求,是新时期工艺美术研究和工艺美术学科建设的重要工作[10]。在学科体系完善上,一方面要加强工艺美术史本体与工艺美术理论研究,夯实工艺美术学科基础;另一方面,尽快完善工艺美术批评学科建设,就如何建立工艺美术的当代发展与评价标准、引领中国工艺美术行业发展、工艺美术活态传承与当代生活方式构建之间的关联形成共识。在教师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注重对高端工艺美术教育者与从业者的培养,打造一批专业性强、素质好,并具备综合性、交叉性视野的高端人才队伍。概而言之,新时代工艺美术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需要在教学、科研和产业方面协同创新发展。同时,以工艺美术批评着眼于当代工艺美术实践活动,把握时代的脉搏,反映工艺美术现实的变动和需求,并反过来推动工艺美术史和理论研究向前发展。

二、学术体系:学术聚焦与理论建构

自2012年以来,“工艺美术”在《本科生专业目录》中再次回归,同时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前夕与以来,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引导和促进工艺美术发展的政策,使得工艺美术创作与产业再次复兴,工艺美术学术研究迎来了快速发展,工艺美术理论建设也开始转向自觉的理论与范式建构阶段。通过梳理,新时代工艺美术学术体系主要聚焦于工艺美术史研究、工艺美术理论体系建构、工艺美术活化利用与设计创新、工艺美术传播等4个主要方面。

自1997年,“艺术设计学”取代“工艺美术史论”至今,中国工艺美术的史论研究虽未曾中断,但其研究力量整体弱化与重大研究成果匮乏显而易见。中国工艺美术史的专著仍停留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学界已有的几本高质量“通史”与“简史”著作。进入新世纪以来,除了有零星著述,如李砚祖《工艺美术概论》和尚刚《中国工艺美术史新编》之外,有关工艺美术学科通论性质的研究几乎戛然而止。有学者对标中国美术史在新世纪以来的研究成果,从大部头的“通史”到断代史、专题史及个案的研究成果,无论从质量、体量和数量上都远超过工艺美术史的著作成果[10]。虽然正式出版的工艺美术史新著不多,但是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却产出了大量工艺美术史硕士与博士学位论文。根据中国知网检索与统计,新时代以来共计产出高校研究生学位论文近千篇,涉及工艺美术各个门类以及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内容包含传统造物美学与哲学、造物思想、传统技艺、工艺美术断代史与门类史、图案与装饰纹样、艺术性、少数民族工艺美术、门类史比较、中外工艺美术比较研究等,以及工艺美术史与理论方面的重要学者,如庞薰琹、田自秉、张道一等。同时,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也立项了60余项中国工艺美术史和民间美术史课题,其中代表性重大课题有孙机 “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研究”(18ZD20)、潘鲁生“中华传统造物艺术体系与设计文献研究”(19ZD22)、宁钢“中国陶瓷艺术发展研究(1949—2019)”(19ZD24)等。

新时代以来,工艺美术理论研究也开始进行中国工艺美术的理论建构。李立新对中国传统造物历史及思想体系转变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对涵盖工艺美术史在内的设计史运行规律、中国传统设计艺术特质与设计现代化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思考[11]。也有一些学者立足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哲学与思想和当代中国设计实践提出并构建“东方设计学”的概念与理论体系[12-14]。杭间对建立“手工艺学”[15]、构建中国民艺思想史[16]、传统手工艺的现代性转化[17],以及工艺美术“学术引领”机制[18]等理路问题进行了思考,而且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 “中国传统工艺的当代价值研究”(17ZD05),旨在厘清传统工艺在当代的发展理路。乌英嘎从史学理论角度探讨了中国工艺美术史研究的新方法,提出要重视少数民族工艺美术在中国工艺美术发展历程中的作用[19]。曹芳芳以工艺美术史为核心,提出构建一部系统完备、内容全面的新中国工艺美术史学史,一方面填补学术研究领域的空白,另一方面意在促使当前工艺美术实践把握住时代的新诉求、新变化、新理念,最终助力中国设计学“三大体系”构建[20]。

当下传统工艺美术创作在材料使用和创新表现方面已经有了显著的发展,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也明显改变了工艺美术在传统工艺制作方面的局限,但是工艺美术与现代生活表达、与现代生活空间、与现代审美理念之间仍然存在着难以融合的差异。传统工艺美术如何参与到现代生活艺术的建构和时代美学体系的表达,仍然是当下工艺美术发展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也是未来工艺美术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因此,在新时代工艺美术的研究中,它的活化利用与设计创新是其中一项十分关注且重要的议题。根据中国知网检索,10年来共计约有500篇关于传统工艺美术传承发展、创新设计、活化利用与高质量发展的文章,其中高校研究生学位论文约占一半左右。同时,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2011年我国颁布《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传统文化第一次在国家取得了法律地位,是近代以来的巨大历史进步。因此,关于“非遗” 保护视野下的工艺美术文章也就多起来了,这些文章涉及的内容大多数是关于工艺美术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在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艺术学重大项目中也可寻觅相关研究,如董占军主持的“新时代中国工艺美术发展策略研究”(20ZD08)、韩绪主持的“汉字传承与创新设计研究”(21ZD26)。从文章发表与课题立项时间来看,近几年尤其重视传统工艺美术与技艺在当代的创新设计、活化利用、高质量发展,以及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了“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命题。因而,工艺美术传播也是新时代工艺美术研究开始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新时代工艺美术研究的一个显著特征。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新媒体与融媒体视角、新时代IP理念、双创背景、数字化技术等视域,涉及工艺美术在当代的传播策略、传播路径、传播效能、品牌价值、数字化传播等。这些研究为工艺美术参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贡献了较多有益的思考与策略,为工艺美术在新时代的传播积累了初步的研究成果。同时,在新时代立项的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中也有工艺美术在不同时期的传播与文化交流课题近10项。从立项时间来看,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才开始资助有关工艺美术传播与交流的课题,随着时间的推移资助的同类课题逐渐增多。如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了3个工艺美术传播课题,分别为许大海“京杭运河区域传统工艺美术传播路径研究”(22BG111)、张旸“中华新设计文化的海外传播策略研究”(22BG119)和陈晶的“宋元时期中日民俗手工艺交流史研究”(22BG134)。

总体而言,新时代工艺美术学术研究与理论建设向前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其一,在高校研究生教育方面,十分注重工艺美术史的研究和传统造物思想与美学的深度挖掘,在工艺美术传统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已经蔚为大观;其二,开始重视工艺美术学科和工艺美术史构建过程中重要学人的教育与理论思想、历史价值与地位,但主要集中于庞薰琹、田自秉、张道一等;其三,随着党中央号召和国家战略的需求,开始注重工艺美术的应用研究,如活化利用、传承与高质量发展、当代创新设计、品牌建设、工艺美术传播、产业发展等,并且已经有较多的研究成果。

同时,在10年当中关于工艺美术的学术研究与理论构建也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首先,虽然传统工艺美术史研究生学位论文数量丰富,而真正达到正式出版或者具备专业出版水平的著作仍然较少。换句话说,研究质量有待提高,并没有产生出有分量、赞誉高的工艺美术史新著。其次,在工艺美术理论构建方面,学界刚迈出第一步,由于在此方面参与的学者并不多,因而其理论基础仍然较为薄弱,远未达到成体系的规模。然而,理论构建是一个学科能够立论与立脚的基础,也是区别于其他兄弟学科的关键特质之一,因此当前与今后一段时间内,学界必须直面这一关键问题,迎难而上,夯实工艺美术学科存在的基础,积极构建工艺美术的“三大体系”,为今后争取独立的工艺美术或手工艺学科积累筹码、奠定基础。再次,虽然在学科体系上提出了构建工艺美术批评,然而在现实中除了几次工艺美术批评论坛外,鲜有学者实际上从事或进行工艺美术批评,真正产出有较多成果的代表性学者仅有邱春林。他也是将工艺美术“史、论、评”结合起来,进行全面研究的主要学者[21,22]。今后,工艺美术批评应当积极担当起使命,着眼于当代工艺美术学术研究思想性、理论构建、实践活动,把握时代的脉搏,反映工艺美术学术与现实的变动和需求,推动工艺美术史和理论研究、工艺美术创作又好又快地发展。最后,在工艺美术应用研究方面,目前主要集中于在国内的传承与传播,缺乏“品牌出海”与海外传播研究。当前国家战略要求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工艺美术作为中华文明与优秀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也应积极参与时代潮流,有所作为。

三、产业体系:创作实践与产业发展

工艺美术不仅是传统的、个性化的,也是当代的、社会化的。同时,工艺美术正在主动地参与新生活美学的创造与大众日常生活品格的熏陶。因此,它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当代创作实践与市场,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与产业发展的生力军之一。

工艺美术的当代创作及艺术性的体现以工艺美术大师为主导。我国的工艺美术大师主要分为3个等级,即市级工艺美术大师、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和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尤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以下简称“国大师”),不仅是工艺美术行业的中流砥柱,引领手工艺产业振兴发展的中坚力量,而且他们作品底蕴深厚,精美绝伦,代表了行业顶尖水平。新时代以来,共进行了第六、第七、第八三届“国大师”评选,共产生了275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但是第六届与后两届“国大师”评选的主导机构并不相同。2011年,根据国务院颁布的 《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规定,经国务院批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文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国家民委、民政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国资委8个部委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2个行业组织,联合开展了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工作。2013年5月,国务院决定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其中在被取消的评比达标表彰项目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评选不再由工信部主办,而交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评选。因而,从第七届开始,“国大师”评选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主导,同时工艺美术产业发展也由该机构指导。将“国大师”评选与工艺美术产业指导放权,脱离行政审批与管辖,一定程度上释放了工艺美术创作与产业发展的活力。因而,新时代以来,以不同级别工艺美术学会或协会为主导的展会如火如荼展开。

关于工艺美术展会的开展具有三方面特征。一是传统工艺美术展会在新时代延续。第十二届与第十三届全国美展艺术设计作品展专门设置有工艺美术单元,也有专门关于工艺美术的全国性大展。2023年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同时邀请了2022年新晋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及其作品参展,这批作品基本代表了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在材料使用、观念表达、审美承载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最新发展面貌。二是开疆拓土,创办了规模更大的新展会。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从2019年创办首届,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三届,汇集了工艺美术大师、行业专家、工美院校、科研机构、特色企业,是目前中国工艺美术行业规模最大、规格最高、覆盖最全的综合性博览会。在博览会期间还举办工艺美术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工艺美术创新设计大赛以及各类工艺美术创作与学术论文评选活动,从产、学、研一体化互动以促进工艺美术创作与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三是专业性国家级工艺美术馆全新面世。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于2022年正式对公众开放,开馆首展为“中华瑰宝——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工艺美术展”。该馆的建成打造了树立文化自信与民族自信的国家级文化殿堂,填补了我国工艺美术和非物质遗产国家级博物馆的空白。

2014年至今我国颁布的主要国家级有关工艺美术法规、政策与文件见表1所示。

表1 新时代出台的主要国家级工艺美术法规、政策与文件

在国家政策支持与行业协会推动下的工艺美术产业蒸蒸日上。按照国家统计局《国家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标准,工艺美术产业分为雕塑工艺品、金属工艺品、漆器工艺品、天然植物纤维编织工艺品、抽纱刺绣工艺品、地毯挂毯工艺品、珠宝首饰及相关物品、其他工艺美术及礼仪用品,共9大门类。在新时代以来,工艺美术产业规模逐渐递增。至2022年,全国工艺美术产业已实现年收入近3万亿元,全产业链从业人员超过1 300万,集群总数达到67个,全行业呈现出积极向上的发展局面[23]。同时,工艺美术产业发展走出了一条别具特色的进程,即2012—2015年:以特色产业群实现规模化增长;2016—2020年:以文化自信引领传统工艺振兴;2021年至今:以跨界融合推动行业变革[24]。

新时代以来,工艺美术创作水准达到了新台阶,主要表现为因材施艺的表现力与创造力、由繁到简的现代审美新视点、表现语言与空间维度上的跨界融合[25]。同时,也存在着不少突出问题。首先,较多工艺美术大师年岁已高,跟不上时代步伐,创作观念陈旧。具体表现在作品主题落伍、精神性缺失、内容空泛、程式化表达、思想性不够。近几年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从中央部门到地方学会或行会,组织了多次工艺美术创作培训班。未来需要持续加强对工艺美术创作人才的培训,并且提供和搭建更多交流、互鉴的平台。其次,高质量工艺美术创作人才较为匮乏,“青黄不接”,甚至面临后继无人的窘状。以往工艺美术大师的养成,大多是通过师徒制或家传制,当前及今后需不同层级的政府部门做好顶层设计、合理规划。一方面完善并创新工美行业的师徒帮带传承机制,另一方面强化工艺美术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再次,工艺美术批评在创作领域仍然较为缺失。目前关于工艺美术家及其作品的研究,多数是工艺美术家的整体介绍,缺少深入的专题讨论,同时评论多为不痛不痒的点评或是高高捧起的吹捧,缺乏针砭时弊、鞭辟入里的批评。未来工艺美术批评不仅要以充实的史论和理论为工艺美术艺术的创作进行指导,不断推陈出新,而且也要以实践领域的批评反哺史论和理论建设。

新时代以来工艺美术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尤其是2022年,全国工艺美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旨在大力推进工艺美术标准化工作,为工艺美术振兴,提供坚实的标准保障,使工艺美术事业迈上以标准引领行业发展的新征程。但是当前工艺美术产业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政策规划、资源储备、人才储备、创作方向、市场经营、环境污染等6个方面。当前国家愈发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引领示范作用,文化创意产业也将成为我国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经济基础和主导方向。同时,以传统工艺美术为支撑的“国潮国风”未来仍有较长时间的黄金发展时期。因此,工艺美术产业必好风凭借力,抓住国家产业布局的时机,修炼内功,外化于形。更为重要的是,拥抱以人工智能和数字化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建立新的传承与展示方式,培育新的市场主体与消费体验,形塑新的创作理念与技艺。此外,面对市场混乱与管理滞后的问题,可以借鉴其他成熟的产业模式,如广告与品牌营销,针对性地建立相关机制与体制。

四、结语

过去10余年,中国工艺美术在传承创新、产业发展、学科理论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工艺美术批评的相关实践和理论体系还远远没有建立起来,尤其是囿于工艺美术在学科专业目录中的尴尬境遇,工艺美术批评的理论体系与批评成果仍无法与美术史相较。坦率地讲,这种局面造成了工艺美术学科体系与学术体系仍不完备,更遑论话语体系构建。未来,工艺美术仍须坚持本体导向,夯实学科与学术体系,加快构建话语体系,在此基础上开展有效的工艺美术批评,通过批评致力于推动当代工艺美术实践的高质量发展。同时,工艺美术批评需要在创作与产业领域发挥引领与指导作用,凝聚其他多重合力,使工艺美术在赓续传统文化精神、坚守工艺美术美学价值基础上,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并在入古出新和跨界融合中,彰显出时代的精神价值和守正创新的审美取向。

猜你喜欢

学科时代设计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超学科”来啦
有种设计叫而专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