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珍藏的一张工作照
2023-10-05点评张俭
点评 本刊记者 张俭
作为公路人,我们的相册里一定有一张充满回忆和故事的工作照。也许是多年前参与建设某个项目的瞬间,也许是与同事们的合影,也许是欣赏、敬佩的某位“战友”的留影,也许是自己在工间小憩的随手拍……本期摄影月赛,我们筛选出一些公路人的珍藏瞬间,以飨读者。
《专注》
摄影:甘肃省酒泉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瓜州公路段 杨庆军
说明:
2023年6月,在甘肃省酒泉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瓜州公路段辖养的国道215线精细化提升工程施工现场,技术负责人王忠正在对施划的公路标线厚度和反光系数进行检测。6月的骄阳炙烤着大地,沥青路面散发着刺鼻气味,为了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他弯下身子跪在滚烫的路面上,把脸贴近检测仪,专注地查看着检测数据,这认真、敬业的一幕给拍摄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点评:
这是一幅纪实人物特写。主人公检视测量仪器的神情专注、真实,肢体动作也将“专注”这一主题烘托得更加到位。工作服的红色和路面标线的黄色应该是作者刻意追求的色彩组合,但是,由于黄色标线直接面向天空,为了照顾主人公脸部细节,按照脸部亮度曝光,造成标线的黄色明显曝光过度。如果后期做一些影调调整效果会更好。需要注意的点是,在纪实新闻摄影中,禁止后期复制粘贴或增减做假,但影调调整并不在此列。
《火眼金睛》
摄影:广西新恒通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昭平运营管理中心 谢鑫
说明:
2018年8月30日,桂湘收费站收费班长谢鑫在开展”绿通“车辆查验工作时,发现某”绿通“车辆疑似弄虚作假。他爬上梯子,钻进长达12米的车篷内,用双手将货物一一搬起仔细查验,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高速工作者的担当与职责。
点评:
这也是一幅纪实性很强的特写作品。主人公在狭小的货仓里检查“绿通”货物的眼神是整幅作品的亮点,肢体动作也完全符合人在狭小空间内的姿态,使作品更具真实性。很显然,在这样的小空间内拍摄,不被主人公发现是不太可能的,但是,不干扰被摄者的行为、表情,是纪实摄影者能选择的最好的做法。
《背影》
摄影:广西北部湾恒信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李海钊
说明:
这幅作品拍摄于2023年5月2日的广西那丽服务区。时值“五一”假期,高速公路上车流鼎沸,人流像江河一样汇入服务区,在人流车流的重压下,服务区管理人员需要不停地维持交通秩序、打扫现场卫生、帮忙补货上架……服务区管理员邓彩凤6岁的小儿子看到妈妈工作辛苦,就主动地帮助妈妈一起擦桌子、倒垃圾,画面十分温馨。
《爱我就陪陪我》
摄影:陕西省渭南市公路局故市机械化养护应急中心 宋世钧
说明:
残障人士是社会中的特殊群体,摄影作者所在单位的青年志愿者们,每年“六一”儿童节前夕都要走进特殊教育学校,让更多聋哑儿童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与关爱,为他们的生活带去快乐。
《“酷”》
摄影:南京艺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胡宁
说明:
4月20日,2023年江苏省公路特长水下隧道应急演练在S58沪常高速太湖隧道举办。在隧道内的“一路多方”应急处置演练现场,消防战士圆满完成处置任务后正在收队,摄影作者看到后,奔跑到消防战士近前,与自己的拍摄对象们拍摄了一张合影,这张合影成为了摄影作者难忘与自豪的工作记忆。
《开路先锋》
摄影: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公路管理局 王青
说明:
这幅照片拍摄于2022年6月13日“马尔康6.0级震群”发生后,当时余震还时有发生,滚石随时飞落,山体随时崩塌。四川省阿坝州公路人作为交通“开路先锋”,一次又一次地抢通道路,为震中输送救援人员和物资提供了坚实的道路保障。
《雪中的守护者》
摄影:天津京津高速公路有限公司高村收费站 卞永胜
说明:
这是一张保存在摄影作者手机里的照片,拍摄于2021年的一场大雪中。被白雪覆盖的收费站矗立在夜晚的静谧之中,为了保障车辆安全行驶,收费站的员工们与降雪抢进度,在凛冽的寒风中清除着积雪,只为守护人们的平安出行。
《“疫”线最美公路人》
摄影: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公路管理局 兰成强
说明:
这幅照片拍摄于2022年9月,当时正值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加之连续的强降雨天气,国道317线四川省阿坝州壤塘县境内多处路段发生滚石,阻碍了“疫”线人员的交通出行,作为该路段的养护人,摄影作者与同事们每天起早贪黑,冒着风雨、冒着危险,奔赴国道317线,捡落石、清路面,为“疫”线人员开辟了坚强的安全通道。
《支援队队长》
摄影:贵州省安顺公路管理局 王远峰
说明:
2008年5月,贵州交通抗震救灾支援队的抢险队员们为抢通汶川地震灾区公路生命线,每天都在灾区紧张施工,在逆境中坚持。这幅摄影作品记录了年近花甲的老队长在上工之前躲在车门边悄悄吃药的场景,这一幕给拍摄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下期预告 2023 年9 月主题:骄阳之下
投稿邮箱:zgglcx@163.com(邮件主题请注明:2023年9月摄影月赛作品)
今年以来,我国高温日数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截至6月30日,全国有301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甚至达到极端事件监测标准……而当我们纷纷躲进空调房避暑降温时,仍有一群人坚守在骄阳之下。
滚烫的沥青、蒸腾的热气、豆大的汗珠、晒红的皮肤……他们是骄阳之下无惧酷暑的公路人,默默坚守的精神令人心生敬佩。下期摄影月赛,我们邀您用镜头记录下炎炎夏日里的公路人,并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