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彩贵州·最美高速”创建实践

2023-10-05贵州省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监督局舒刚曾阳供图贵州省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监督局

中国公路 2023年15期
关键词:收费站服务区贵州省

■文|贵州省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监督局 舒刚 曾阳 供图|贵州省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监督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省抢抓2012年、2022年两个“国发2号文件”出台的重大机遇,坚持交通先行、交通引领的发展理念,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在西部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以崭新的姿态积极融入国家新发展格局。

在贵州交通发展大跨越的历史进程中,“多彩贵州·最美高速”创建工作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过程,成为贵州交通一张亮丽的名片。

“最美”内涵

一个目标

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领全局,胸怀“国之大者”,聚焦“民之关切”,以“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为主线,为国家和省重大战略实施当好先行,让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三大使命

解决高速公路建设和营运中的困难和问题2013年至2015年间,贵州开展了“高速公路建设3年大会战”,3年间,贵州高速公路里程从2000多公里增加到5000多公里。建设和营运里程的快速增长,使高速公路与社会各方的联系更加频繁、紧密,但原本由交通运输部门单独管理高速公路的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高速公路功能多样化和经济社会需求升级的实际。为解决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与土地、林业、环保等部门的协调配合,以及营运过程中供水、供电、环境卫生、文明服务等方面的问题,2014年底,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由省政府办公厅发文,明确由贵州省交通运输厅牵头,精神文明办、公安厅、商务厅、自然资源厅等13家省直部门联合组成了“多彩贵州·最美高速”创建工作联席会议,市县参照省级模式成立相应创建机制。

经过近10年调整、优化,目前,贵州全省9个市州、88个县均在各级交通运输局设立了相应的创建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为高速公路建设、营运提供征地、环评、用水、用电等保障,共同致力于“多彩贵州·最美高速”创建工作的巩固提升,形成了有利于这一公共服务品牌发展的制度体系环境。

提升服务人民群众能力贵州省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隔山喊得应、见面要一天”曾经是贵州大部分地区的常态,高速公路建设不仅是为了发展经济,更是改善民生福祉、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贵州高速公路的建设逻辑一直是以社会效益为主、经济效益为辅,力争社会经济效益相协调、形成良性循环。高速公路管理逻辑同样如此,如何管好用好高速公路、服务好公众一直是贵州交通人着重解决的重大课题。

贵州高速公路聚焦“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不断拓展提升免费加水、温水洗手、母婴室、无障碍设施、司机之家、第三卫生间等便民利民设施,持续开展全省高速公路环境卫生整治、“不文明行为”整治劝导、“志愿服务日”“微笑高速·礼仪窗口”等创建主题活动,创新性开展“最美高速·952找到啦”失物招领公益服务,以文明服务奠定品牌基础,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服务公众,不断增强公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支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路衍经济为支撑,最大限度发挥高速公路的窗口效应和各层级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职能职责优势,组织好服务区(停车区)农特产品和旅游商品销售推广,助力乡村振兴;统筹好高速公路收费站和服务区服务质量星级评定,提供优质服务;建设新型服务区,拓展消费场景和服务功能;做好食品安全、生态文明、老旧附属设施升级改造、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营造良好出行环境。这些措施一方面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拉动高速公路经营单位营收质效;另一方面破除部门间行业壁垒,协同配合,抓好高速公路营运管理。

目前,贵州全省9个市(州)、88个县(市、区)及29家高速公路经营单位聚焦创建目标任务、紧盯创建工作要点,推动各类资源进一步向高速公路集聚,接续巩固“政府牵头、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促进路域环境向好提升,路网运行更加安全便捷,文明服务品质显著增强,为贵州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五条路径

强化服务区管理重点以服务区服务质量星级评定为抓手,开展好新型服务区试点建设和各类文明服务。

强化收费站管理重点以收费站服务质量星级评定为抓手,开展好微笑服务和保通保畅。

强化路容路貌管理重点以路段环境卫生评定为抓手,开展好“文明大道”、养护精品路等创建工作。

强化执法服务重点规范执法行为、提升管理效能,开展了“24小时不打烊”大件运输许可办理、形象作风提升年等工作。

强化“一路多方”联勤联动重点强化“路、地、警、企”信息共通、资源共享,推进生态环保、市场监管、应急消防、文化旅游、文明创建等部门上路开展共治共管。

“最美”历程

2014年11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多彩贵州·最美高速”创建工作方案,2018年、2021年,分别印发方案启动了第二轮、第三轮创建工作,各市(州)创建办、高速公路执法部门、经营单位、中石化、中石油等相关单位和部门紧紧围绕“打造贵州名片、维护贵州形象”的目标,以提升高速公路服务品质、提升综合交通服务能力为重点,强力推进高速公路专业化、规范化、精细化建设。“多彩贵州·最美高速”创建工作正式启动至今,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探索前进阶段(2015年至2017年)

体制机制初步建立由贵州省人民政府分管交通运输工作领导任召集人,省交通运输厅、省精神文明办、省公安厅主要领导任副召集人,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联席会议办公室。分管副省长先后多次召开创建工作联席会议,安排部署和调度工作。各市(州)将“多彩贵州·最美高速”创建工作纳入政府议事日程,成立了相应协调机构,明确了创建任务和工作职责。

创建功能作用初步显现贵州省交通运输部门立足实际,精心谋划,强化顶层设计。在建设领域,综合考虑产业布局、沿线村庄、农田耕地、水利设施、环境保护等因素,宜桥则桥,宜隧则隧,避免大挖大填,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在营运领域,先后出台涉及高速公路服务区、收费站、路容路貌等管理标准;将全省高速公路创建工作成效纳入省级文明创建考核体系,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参与创建工作的积极性。

经营服务模式初步起效各级各部门积极探索,采取高速公路经营单位保障投入、政府支持投入、部门优化整合、市场化运作等方式解决创建工作资金难题。积极推进“PPP”建设模式,鼓励高速公路经营单位、社会资金参与“多彩贵州·最美高速”的投资、建设和运营。与全省22家名优特产品供货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择优引进具有地方特色的名优小吃和茅台酒、徐大孃、天福、德克士等社会知名品牌入驻服务区,全省高速公路商贸服务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模式基本建立。

这一阶段,贵州在西部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创建全国百佳示范服务区8对、全国优秀服务区36对,数量居全国前列;创建省级示范服务区10对、优秀服务区20对,省级示范收费站15个、优秀收费站30个,文明大道5条,开创性地把收费站纳入服务质量考评体系,夯实了文明创建的基础。

巩固提升阶段(2018年至2020年)

创建机制持续优化各级地方政府以高速公路为纽带大力发展“路衍经济”,高速公路的通道效应和窗口效应得以最大限度发挥,充分展示了地方特色,有力带动了地方经济,促进高速公路经营单位提质增效,全社会携手同心,共同为“多彩贵州·最美高速”创建工作持续注入力量。

创建积极性日益高涨各级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将创建工作经费纳入地方年度财政预算,重点用于高速公路植被复绿、“四违”整治、可视范围内环境美化、日常宣传和奖励等,支持高速公路服务区、收费站建设改造和发展匝道经济等。各高速公路经营单位加大服务区、收费站改造升级资金投入,积极吸引企业进驻整体开发,开展多种经营,丰富经营业态。

品牌形象日益凸显突出“一区一特色、一区一品牌”的服务区创建思路。凸显贵州元素、特色建筑。在新建或改造服务区过程中,充分利用附近山水风光,充分融入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地域文化等,成功打造“国学青岩”“古香福泉”“现代铜仁”“美酒仁怀”等一批特色服务区。突出“享文明服务、观民族特色”的收费站创建思路。为确保各类客车、货车快速通行,安全畅行,在中心城区及旅游景区收费站实行客货车分通道收费模式;打造融入当地文化元素的特色收费站窗口,紧盯服务人员这一关键群体,强化礼仪培训,鼓励收费员穿戴贵州特色民族服装展示本土文化。突出“走多彩高速路、赏最美原生态”的路容路貌创建思路,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认真贯彻五大新发展理念,坚持点、线、面相结合,乔、灌、花、草融为一体,形成层次多样、结构合理的绿色长廊,打造“一条大道、两路风景、三季有花、四季长绿、常年洁美”的沿线景观,为全域旅游营造良好形象。

这一阶段,持续创建了一批省级示范、优秀服务区、收费站,不断巩固拓展服务能力。贵州高速公路建设继续领跑西部,综合路网密度位居全国前列。“多彩贵州·最美高速”还受邀参加世界交通运输大会,通过最美高速这张亮丽名片,向全国、全世界的朋友展示贵州的风土人情。

突破创新阶段(2021年至2025年)

基础管理出台了《贵州省高速公路服务区服务指南》《贵州省高速公路服务区管理指南》,并以地方标准的形式确定下来。正在出台《贵州省星级服务区标识指南》《贵州省水路公路公共场所标识英文译法》等文件,规范服务与管理行为。建成“多彩贵州·最美高速”创建管理系统,推进“交通+大数据”深度融合,构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高速公路管理体系。

支持保障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后设施维护滞后、服务区经营疲软、资金筹集困难等问题,积极协调发改委、文旅、能源、商务、供水等相关部门,从政策、客流、宣传、人才等方面争取支持,降低高速公路经营单位的运营成本,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融合发展拓展传统服务区服务功能,开发新业态,打造新阵地。依托周边资源,挖掘体育、旅游等功能。创新运营模式,促进服务区消费,探索打造兼具特色文化展示、交旅融合发展、“黔货出山”农特产品销售、生态黔菜品尝、休闲运动体验等功能的新型服务区,形成贵州新型服务区建设体系。创新开发“桥梁省”旅游产品,探索形成桥梁旅游综合开发机制,重点遴选沪昆高速坝陵河大桥、余册高速平塘大桥、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等打造桥旅融合示范工程,促进高桥极限运动、房车营地、民宿等产业发展。

这一阶段,打造了以“桥旅融合”为主题的余册高速天空之桥服务区,获评“2022年度全国交旅融合创新项目”,并在桥旅融合类项目中排名第一。正在打造贵州“桥旅融合”3.0版花江峡谷大桥及其服务区,该项目在规划设计之初就融入了旅游功能,是贵州把世界级桥梁资源转化为世界级旅游资源的探索实践。

护航“最美”

围绕“多彩贵州·最美高速”创建工作的“一个目标,三大使命、五条路径”,贵州省凝心聚力、实干担当,全面推进“平安护美、畅行享美、融合聚美、经营促美、服务添美、生态显美”六大行动,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贵州高质量发展。

强化行业监管

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以及15家省直部门的紧密配合下,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形成高速公路治理齐抓共管工作的新格局。例如2022年,贵州重拳整治行人违法进入高速公路,坚持“属地政府管行人、公安交警管治安、交通部门管路政、经营单位管设施”,进一步完善隔离防护网、人行天桥等设施,加密监控设备,强化安全宣传教育,实现行人违法进入高速公路次数、引发事故伤亡率“双下降”,助力贵州交通行业有事故记录以来死亡人数首次下降至100人以内。

司乘人员在服务区休息品茶

强化服务保障

目前,贵州162对服务区建成充电基础设施,覆盖率达95%以上。已投入约390万元为251对服务区(停车区)购买“黔程无忧”公众责任险,占全省已开通服务区(停车区)的85.96%,积极推进公众责任险全覆盖。“最美高速·952找到啦”失物招领公益平台覆盖全省所有高速公路服务区,累计为司乘人员找回失物约1.7万件,找回现金约200万元,赢得广大司乘人员的赞誉。让人感到欣慰和感动的是,很多月薪不足2000元的保洁阿姨、保安大叔,捡到成千上万的现金依然拾金不昧、主动归还失主。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多彩贵州·最美高速”创建工作不但促进了服务的提升还培养锻造出了高素质的从业者队伍。

强化经济支撑

开展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提升、不文明行为整治劝导等工作,为贵州旅游产业恢复和经济同提升提供良好环境支撑。支持贵州名优特产、老字号、旅游商品等进入服务区。截至2023年3月,贵州全省已开通超市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地方特产”专柜(区)覆盖率达95.3%,销售贵州旅游商品、农特产品种类达3700余种,一季度实现销售收入594万余元。在全国率先开展货车司机党建工作,建成42对司机之家,为货车司机提供洗衣、做饭、休息、沐浴等服务,以“一域”服务“全局”,强力推进保通保畅。今年3月有货车司机在抖音上点赞贵州高速免费加水政策,在7000多条评论中,跟贴评论超过7000多条,反映出“服务做得好,公众看得到”。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贵州省新时代“多彩贵州·最美高速”创建工作将继续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民生冷暖为“温度计”、以公众期盼为“信号灯”,苦干实干,推动高速公路建设、运营实现高质量发展,谱写交通强国新篇章。

猜你喜欢

收费站服务区贵州省
基于AIoT+GIS的智慧服务区构建
贵州省种公牛站
江苏20个高速收费站实施“准自由流”改造
浙江首个“云收费站”投用
高速公路服务区信息技术的应用
基于Spark的高速收费站大数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不动产登记地方立法的思考——以贵州省为例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一种收费站排队模型的模拟实现
建言高速公路服务区实现“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