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设计发展变化中的文脉与延续
——艺术设计教学中的美育教育的融入

2023-10-05王冠张书雅

河北画报 2023年10期
关键词:美育艺术设计传统

王冠 张书雅

(东北大学艺术学院)

在全面开放和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征途历程中,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的重要战略任务。我国曾提出“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的重要指示精神,这对新时期精神文明进一步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以新的要求为基准发展具有特色的教育方式进而提升美育教育的水平。针对目前艺术院校艺术设计的教学体系,文化素质教育存在不足的现象,扩大、拓宽艺术教育的专业范围和文化内涵深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内涵,是现代艺术教育正在面临和重视的首要问题,也为我国高校建设增添了文化的积累和充足的动力。

一、深入挖掘艺术设计学科发展中的文化内涵

对于当前艺术设计史论课程来讲,教授的内容主要包括设计概论、美学、当代文艺理论、中外美术史、中外工艺美术史、中外艺术设计史。结合教授主要内容增添文学内容,比如中国史学、哲学、美学与诗词等。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完成文化艺术传承与发扬的艺术教育和历史使命。[1]从艺术设计学科发展的角度来说,改革开放至今,中国艺术设计学科经历了四十余年的发展,在多元化的新兴时代背景下,我国的艺术设计逐渐步入了一个新的纪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科技文化的繁荣,我国的艺术设计学受到了来自西方设计思想的影响,迎来中西思想交融的阶段,同时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现代设计的地位逐步凸显。伴随着中外文化交流与工业化的进步,中国的各行各业乃至于生活的各个领域,对设计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此时的艺术设计在向西方学习先进理念与表现方式的同时,也不忘挖掘和探究我国传统的设计手法。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开展,进入快速成长阶段,艺术设计的价值日益重要。在数字化时代背景的影响下,以“设计学”为学科的概念也逐步发展为多元化的形式,同时开始汲取全球化与本土观念的设计理念,在重视自身优秀的传统基因和本土文化的理念下,逐渐形成符合中国民族特色的核心设计理念。那么,创新阶段的发展,对于现实生活来说,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主流时代,这为我国设计思维的创新、设计外延的拓展、设计行业的崛起注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我国在顺应主流的同时更加注重有文化传播的设计,如中国传统元素的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设计学科的多元化格局等多方面。

二、艺术设计发展变化内涵分析

(一)民国时期的艺术设计

每一个经得起推敲的艺术创作都有其背景和历史故事。就拿字体设计来说,民国时期书刊字体设计标志着中国现代设计的开始。随着经济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使民国时期的字体设计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这一时期字体设计的类型,概括为美术字体、书法字体以及印刷字体三大类。从书法字体来看,民国时期书法字体运用的领域十分广泛,书法字体很多时候会直接被运用到各类印刷设计之中,传统书法字体在民国时期的书籍设计、海报设计以及商标设计等都有广泛应用。[2]因处于此时的复杂背景,我国的设计受到西方艺术风格和不同国家表现手法的影响,但是我们也走出了自己的风格和道路。在新旧交汇的时代,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创作了优秀的艺术和设计作品,传统文化与时尚潮流、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碰撞和谐发展的风格,弘扬传统又学习贯通的民国,堪称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

(二)新中国建设初期的艺术设计

新中国建立初期,新的意识形态和经济体制对中国的设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设计的发展进入了新的篇章。就书籍设计来说在受到西方等设计强国的现代设计艺术思潮影响的同时,中国也在寻找自己的风格和本土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使书籍设计呈现出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此时整个出版系统由政府直接主导,书籍出版的种类增多,以爱国主义精神和英雄革命精神为主。而新时期的书籍设计,随着科技、经济和文化的高度繁荣,极大地提升了书籍设计的品格,最为重要的是书籍设计开始注重本土文化要素,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作为设计元素,并将其转化为视觉设计符号进行应用,提升其设计中的文化韵味。随着艺术设计学科教育的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此时的书籍装帧设计,质量和审美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亮度。

三、实践教学是提高美育教育的必经之路

(一)实践教学是提升美育教育的利器

实践对于美育教育的意义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部分。实践活动是沉浸式的体验,同时也是和文化、历史背景、传统故事等有了一次近距离的接触,这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学生的责任精神。实践是知识的源泉。总书记曾强调“既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增长解决问题的新本领”,倡导知行合一。习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也强调美育教育的重复性,在教学过程中,使美育教育与教学过程融会贯通,从而达到内在统一的作用。总书记在2014年举办的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对青年人指出了创作优秀作品的基本方向,主要是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这就必须先使自己有扎实的学识基础和良好的知识储备,学识基础和知识储备除了书本上的内容还要有实践中的学习和体验。实践教学有助于提升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是学习过程中有效途径。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热情不能仅停留在认识上,还要落实在行动上。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面临的不是枯燥的理论,而是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使学生摆脱单纯的书本认识和脱离实际的理想假设,这不仅仅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学生的责任感。[3]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提升精神、思想和审美的境界进而获得真知识。

(二)实践教学是美育教育的载体

艺术设计是一种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创造性的艺术。从事物创造的角度来看,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设计,而新时代的设计始终是以旧时代的旧设计为基础且具有新时代内涵和文化特色而产生的新设计。设计思维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思维,任何优秀的设计都是设计师创造性地使用新技术对新思想的独特表达。对于设计来说,创新是重中之重。创造力的出现和迸发是尤为重要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创新是整个艺术设计的生命和灵魂。而作为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艺术教育旨在通过艺术理论和实践的教育,培养受教育者的正确审美观念、对于美的感受力和对美的创造力。[4]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是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与此同时,美育教育课程与设计专业教育是相互依存的,美育教育在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内容也越来越向紧密结合的方向发展,也在专业的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思想、观念、价值的变化。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结合美育教育的渗透,更容易接受艺术设计专业相关课程教学的内容,取得良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使学生离开学校学习时,仍然会在行为、思想习惯方面保留教育的成果,能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多贡献。不仅如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和引导正确的三观的建立,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学习,更好地使优秀文脉的传承与延续。通过美育课程与艺术教学的有机结合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学习美育课程同时也推动了其深化和实施落地。由此学生不仅学习专业知识,还提高自身素质,为社会培养更全面、更有用的人才,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因此,如何让美育课程在艺术设计的教学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整合得好不好,仍然是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的课题。

(三)通过实践教育让美育教育有“温度”

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了文艺工作者“以人为本”的根本性、方向性的奋斗目标。因此更应该把设计创新的立足点建立在充分挖掘地域文化上,这样才能更好地协调人与环境、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作品的创作要坚持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创新,增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所追求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内在思想,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5]创作作品有了方向和目标后,接下来的过程并不是“闭门造车”,而是需要有更多的艺术实践。要合理挖掘和应用文化元素,对于文创产品来说,创意让文化“活起来”。近年来,由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的数据统计,红色文化、红色文创广受欢迎。正因如此,在创作红色文创时,更要利用实践的机会去参观纪念馆,聆听历史故事,通过自己对于实践活动的所听所想记录下来,结合所学理解和感悟设计作品的内涵和优秀文化的魅力,进而运用在创作创新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对文创作品创新和继承处理上的变化,更好地表达出文创产品所富含的感情,创作出更精彩的文创产品,从而更好地引起大众的共情,打动心灵的深处,增加文化自信自强更好地表现出文化的底蕴和表达的艺术。不仅仅是红色文化,我国各民族、不同地域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样需要传承,这都是创作源泉和驱动力。在创作的过程中,亲身实地的去感受文化魅力,将传统文化中的形式及元素应用于创意产品的设计中,设计感染力的提升,真正做到在探索艺术设计未来发展趋势的同时潜心研究和挖掘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深刻理解研究我国的历史并将其作为设计创作元素加以应用。这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传承与发扬。

四、充分发挥发展美育教育对艺术设计教学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

古人曾提出礼乐教化功能,而在新时代更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都说唐代工艺美术繁盛,纵观历史长河,唐朝的经济发达和国家强盛为其带来了“繁荣、开放、统一、自信”的社会特点,从而也造就了唐人的思想开放和包容性强的性格特点。但在对外交流的发展,文化碰撞融合的同时,当时的工艺美术依旧不忘继承民族自身的优秀艺术传统,同时又吸收外国的工艺特色而加以消化,这才有了唐代独特的工艺美术风格。这不仅对工艺美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在世界工艺美术史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6]学习古人的智慧,为我们当代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资源。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发表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的文件中来看,美育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美育教育的重要性,会使教育的工作受益匪浅,并由此提升其美育教育的力度和程度。[7]同时,要充分融合传统优秀文化的主题,以爱国爱党红色主题的设计作品为主体,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和爱国爱党热情,深化对党和国家的热爱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将美育教育纳入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五、结语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多次在公开场合发表对青年的寄语,表达了对青年的殷切希望,总书记无微不至的关怀和语重心长的要求,激励着青年一代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事业中。总书记进一步指出:今天,党和人民同样需要一大批这样的先锋分子。这是祖国和人民的殷切期待!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有志向的青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因此在教育的层面来讲,不仅要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学生的未来做出不懈的努力和创新,同时还要尽最大的努力将美育的引导和教学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当中。总书记的讲话为我们点明了在青年工作中的方向目标,就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先锋分子和有用人才。

猜你喜欢

美育艺术设计传统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星.云.海》
《花月夜》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