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艺术中现代技术与传统美学的融合
2023-10-05耿明萌
耿明萌
(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数字艺术主要是指数字技术与电脑程序通过对音频文件与视频文件以及照片等编辑,创作出符合新意的作品。随着数字艺术的形成为艺术家创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将数字艺术和传统美学的融合,从本质方面来看,即是艺术和科学技术的相融合,也是创新与技术的融合[1]。伴随着艺术与科技两者的结合改变了艺术设计的方式,并对艺术设计的内容进行了丰富,还能对设计形式进行创新。伴随着数字艺术的日益发展,也为传统美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为两者的融合提出了新的考验。
一、数字艺术简述
数字艺术主要是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来对其艺术形式进行展现。在最初阶段,数字艺术仅局限于商业方面的需求,如商业广告的应用。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数字技术在艺术形式方面得到进一步提升后,艺术创作人员不再局限于基础性需求,而希望将数字艺术与现代艺术、美学、哲学思想等方面相结合,创作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作品[2]。现阶段,数字艺术常见的形式主要包含了交互视觉设计、动画等方面的内容,将数字传媒作为主要媒介,具有交互性强与传播面较广等优势;随着数字艺术的迅速传播,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青睐,原来需要在博物馆才能欣赏到的艺术佳品,现只要通过利用计算机所搜就可以获得自身需要的内容;在数字艺术创作中,对现代化数字技术存在着较强的依赖性,但在发展过程中数字艺术并不是数字技术,数字技术只是数字艺术进行创作的一种方式,通过向创作人员传递价值、观念、情感等表达,并为观赏人员可提供有效的再创作的思维空间。
二、传统美学
与现代美学相比,传统美学与其存在着观念不同,且概念也就不同。在传统美学中,其定义范围十分广泛,据文化地域方面来看,传统美学可将其划分为东方传统美学、西方传统美学;而在创作方面,传统美学与现代美学都有创作的对象;在实体方面来看,现代美学的创作者主要追求创作的真实性,对观赏者与创作人员具有文化素养的要求,且有特定的人群,所以在大面积的普及中效率不高。而传统美学富含了大量的传统文化元素,蕴含丰富的传统儒家文化,并在历史的长河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3]。同时,传统美学也离不开我国儒家文化,如:“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由传统艺术方可感知;西方美学在西方文化与历史的熏陶下更注重追求其实用性,对细节方面尤为强调,并将“摹仿”等创作方式贯穿整个过程中,不管是油画的创作(文艺复兴时期),还是雕塑创作中,均可以感受到其再现。
三、数字艺术中现代技术与传统美学融合的问题
(一)艺术受众的改变
科技的进步不但可以对人的思维方式进行改变,还可以改变其创作模式,并也会对艺术的表达形式、创作内容等也会随之改变。自艺术自身方面受其影响的前提下,则会使得观看的方式、观赏的角度等发展改变,这也是后期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信息技术的时代下,创作者在进行作品创作中,应对观赏者的心理感受、视觉等进行充分的考虑[4]。传统美学与数字艺术两者在融合发展中即是相互影响的,也是相冲的。目前,如今的艺术传播由以往的“一对多”模式,逐渐向“多对一”方式进行转变。伴随着数字艺术的完善与发展,在某方面对传统艺术进行突破,打破以往存在着的壁垒,不再受到时间方面的限制与空间限制,使传播的途径更为丰富。伴随着数字艺术信息的普及与趋向大众化,大部分的年轻人更喜爱数字艺术中的艺术形式,并对其传播的方式与学习方面具有强烈的情感认同。自数字化与信息化、智能化的应用,多数老人对现代化科技无法进行掌握,已不能紧随时代的步伐,也成为数字艺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弱势群体[5]。
(二)表现形式存在着冲突
传统美学和数字艺术两者的表现形式中具有一定冲突性。在人们交流与视觉中,传统艺术是其进行交流的重要手段,将手绘加以其他工具的辅助,通过对客观世界进行挑战,并将其作为重要的表现形式,如:经手绘方式利用碳笔或是颜料、铅笔等方式在各项材质(布、木板与纸)上绘画出较强的造型艺术。传统美学作品可以直观的使观赏人员充分体会到艺术家需耗费的精力与劳动,而数字艺术则是通过数字而形成,经存于人们视觉中,却不能触及。所以,对传统艺术作品相比,数字艺术的作品却没有具体实在的质感,缺乏物质实在的情感;数字艺术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利用现代化技术对主观世界进行挑战,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将其展现出来[6]。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数字艺术包含了各种艺术的创作思想风格。其中,其绘画方式与理论均是来源于传统艺术的元素,其工具材料多是将数位屏与板等作为画布,以数字信号来替代纸笔,因绘画感官不一致,导致多数传统创作者无法更好的适应该绘画手法;再加上,多数创作者对数字艺术存在着单方面的不了解,所以在感情方面均呈现出疏离。
(三)固有思维偏强缺乏交互性
在数字艺术与传统美学融合过程中依然受传统文化与传统思想、传统设计理念等方面的影响,存在着形式老套、创新性弱等特点,大部分主要是烘托现代化技术才能使其展现出来,在设计过程中尤其注重内容的完整性,对产品的趣味性、创新性等导致忽略,时间过长,就会导致各界都以为非遗的传承就是历史的使命。近年来,伴随着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等进步,多元化的传承进一步弘扬了我国的传统文化的发展[7]。尤其是非遗App的应用,现已成为保护非遗传承的重要平台。在非遗App中,将书面内容向App应用进行转化,未对其进行交互设计,从本质方面来看,非遗App也就是电子书的一种。在非遗App中,所涉及的信息量巨大,且内容多彩,但延展方面的内容颇少,在其局面应采用的单一色,缺乏图案背景色彩,未以用户的体验进行交互内容创新,因此在App应用中,用户的黏度不足,且存在着一定弊端,在情感方面缺乏共鸣。在应用程序中,一旦缺乏交互性,这意味着对其打击是致命的,由于用户群不同,浏览的页面与需求也就不同,在网页搜索中,人们大部分关注的是其展示功能,而App应用中则更为注重交互功能[8]。
四、数字艺术与传统美学融合的有效途径
(一)多元化
在数字艺术与传统美学融合过程中,多元化的融合方式是其发展的重要途径。由于需要融合的元素较多,数字艺术与传统美学的内容也呈现出多元化。因此,大部分的创作者选择利用多种艺术样式来对数字艺术与传统美学进行相融合。例如:Team Lab(日本,新媒体艺术团)通过现代化技术,以群众兴趣爱好作为基础,突破了艺术与科技之间的局限,创造出“沉浸式”的艺术体验,在社会上受到群众的热捧。在Team Lab中,其创作的核心是希望人们的世界观界限改变,从而使观赏人员可以突破现实,感受到沉浸式的体验,在这其中尤其强调以“观众”作为中心,主张让其成为艺术品不可分离的一部分,通过互动的方式使观赏者参与互动,使其感受到身临其境的体验。在《花与人,不为所控却能共生》艺术作品中将以上情节展现的淋漓尽致,在展示台上,利用新媒体技术(无缝投影仪)对其图像实施动态视觉延伸,使参观者通过嗅觉、触觉、听觉等方式充分体验到身临其境,一旦观赏人员触碰到花时,则会凋零,通过生机勃勃的景象,确涵盖浓厚的传统哲学与思想。可见,将艺术结合科技,可以充分的将作品展现的淋漓尽致,将观众与艺术相结合,有利于将传统艺术在艺术品上体现出无穷的魅力。再如《国家宝藏》,该艺术品作为全新沉浸式文化项目正式拉开序幕,也是首次实施大范围的参与体验,利用复杂的互动游戏的方式将漆釉工艺转至釉瓷器,通过窗框与瓶身间的互动,赋予国宝丰富的流动生活感,随后利用数字技术对其进行娱乐互动,加大国宝之美的视觉感知,一旦用户触碰则会使其浮雕,制造由黑暗至开幕的剧场感,还创造出古老的“拉”在眼前的视觉冲击。一旦观赏人员进入音乐敏感区后与该区域的乐器的音轨相呼应,随着乐器的同时爆发就会创造出韵律。可见,数字技术不单单是一种工具,也是新生赋予的重要灵魂。自数字艺术融合传统美学,并没有因现代技术与传统媒体的加入而排斥,反而通过包容的方式将艺术材料利用转化或是重构的手法进行在创作,形成多元化的数字艺术。
(二)技术化
技术化是由科技人员通过高技术的手段将数字艺术与传统美学等选取适合的方式进行融合创作,通过两者的高度融合向多维度方向转化。技术化是与多种媒介相结合,如文字、图像以及声音等,为传统的艺术赋予一种全新的表现形式,如,在“海昏侯遗址”中,通过设立虚拟“换衣屏”,使观众可以在屏幕前站定,就可以观赏到自己超越2000年前,身着清新优雅的绿色拖地千水裙,头梳芙蓉面包发饰等,这主要是通过虚拟的技术,利用三维图像虚化出来的试穿古代衣服,使消费者不需要进行繁琐的衣服更换,通过屏幕虚拟转换就可以360度全方位的查看服装的3D效果,选择合适的服装,也可以通过二维码的方式利用社交软件将照片进行分享,该种方式是技术改革与传统文化艺术相结合的重要体验方式。同时,在我国故宫中,也逐渐开启了虚拟漫游体验模式,为了更好的保护古建筑、文化财产,对重要的精品展览、宫殿建筑等开展了全景虚拟360度再现的方式,使参观者更直观的进行观赏,该方式主要是由新媒体技术利用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进行展览平台创建,汇集优质数字展览内容,并构建了无尽的“云展览”模式。其中5G+VR的模式可以使观众通过360度进行全方位的浏览,如身临其境在博物馆之中。该技术在艺术观念的基础上融入数字艺术,为艺术的创新与传承提供了新的支撑点。
(三)市场化
将市场作为重要导向是传统美学与数字艺术融合的重要途径。目前,该模式在文化艺术与社会上逐渐流行。在大数据的背景下,传统文化元素为现代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诸多盈利方式,因此在数字艺术与传统艺术的融合中,应对当代的市场需求进行有效的分析,进一步促进社会、文化、艺术、经济等平衡发展。
随着现代化科技的普及,承载着大量传统文化的移动应用诸多,且种类多样化,常见的传统文化类型的移动应用App可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工艺美术类App;二是传统服饰类App;三是传统文学类App;四是文化博物类App。移动应用App具有传播力广与点击率快、用户黏性高等特点。伴随着传统文化移动App推广以来,就吸引了大量的用户群体,自移动应用投放后,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传统文化,这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不管是对传统美学来说,还是数字艺术,两者相融合是未来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艺术虽然长期追求创新与新奇,但是也离不开传统美学的支持,一旦数字美学离开传统艺术的支撑就会出现闭环的循环模式。因此,在传统美学与数字艺术两者的融合中,创作者应充分利用传统美学的元素,通过深入挖掘其精髓,探寻两者间的契合点,将其融合,遵循审美意识进行创新创作,有利于推动传统美学与数字艺术双向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