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高校动画专业产教融合的发展困境与消解路径

2023-10-05王建明

河北画报 2023年10期
关键词:产教动画应用型

王建明

(郑州西亚斯学院 产学研创新研究中心)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动画专业产教融合发展困境

由于办学时间短、资金不足、人才培养定位不准等原因,在办学定位、师资力量、体制机制等方面还略显不足[1],应用型本科高校动画专业产教融合存在以下发展困境。

(一)产业和高校融合度不高,校企合作流于形式

动画专业具有较强的交叉性、实践性、创新性等学科特征,使其具备开展校企合作的先天条件和迫切诉求,通过校企合作能够打通应用型人才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建设、职业素养形成等应用型本科教学环节。然而,实际情况却因校企双方合作意愿不强、合作模式固化、利益分配不均等原因,致使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很难在多个方面进行深度融合。另外,也有一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仅仅为了评估需要,临时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在看似繁荣的校企合作光环下却暗潮涌动,产教融合前景堪忧。

(二)专业发展从“定位不准”到“定位不够精准”转变,特色仍然不够凸显

据《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统计,2010—2014年间,动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较低,连续5年被认定为红牌专业,这一时期高校培养的动画人才与产业要求、社会需求错位,一些高校盲目跟风,申报新的动画专业,过多模仿学术型大学,致使专业定位不准,同质化严重,没能凸显不同地区、不同层次高校的办学特色,培养人才难以满足地方动画产业发展需求。2015年以来,随着国家政策支持,大力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地方高校逐步调整办学定位,学生就业率有所改善,2015—2022年间,动画专业跳出了《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红牌预警专业行列,但是,2015、2016两年仍然被列为黄牌专业,理应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转型尚未完全结束,动画专业定位问题从“定位不准”转变成“定位不够精准”,特色仍然不够凸显,专业结构还需进一步细化。

(三)师资队伍结构不健全,双师双能型教师比例不高

从职称角度来看,因动画专业发展时间较短,应用型本科高校动画专业普遍存在正高级职称(教授或正高级工艺美术师等)教师比例不高,副高和讲师职称占据主流,高级职称教师中有一部分并非动画专业科班出身,而是从相近专业引进。另外,还有一部分助教职称的青年教师。从双师双能型角度来看,一部分教师通过参加培训考试获取了影视剪辑师、平面设计师、动画制作师等职业技能证书,一部分教师通过职称转评,获得了工艺美术师系列职称,使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动画专业“双师”比例达到50%以上,但是,大部分教师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因空闲时间少、教研任务重、缺少机会等原因,未能到企业一线参加实践,商业项目制作经验较为缺乏,还未达到“双能”教师要求。总体来看,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结构不健全,有较大提升空间。“双师双能型”教师比例整体偏低,已成为制约应用型本科高校动画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课程设置广而散、多而浅,实践导向和需求导向不明确

由于动画专业是戏剧与影视学、设计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合集,课程设置需要兼顾通识与专业协调、艺术与技术协调、理论与实践协调,这使得某些课程很难取舍,给培养方案制定带来了一定困难。从课程结构组成来看,涵盖面较广,课程模块分散,不够集中,除去英语、政治、体育、素描、色彩、构成设计等公共课,专业课课时受到严重压缩,课程虽多,但是递进层次性和实践训练深度不足,实践课程和专业课的实践环节总学时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动画专业的培养方案中所占比重较小,而且实践课程中产业元素和企业商业案例融入数量和深度不足,产业与专业、课程与职业等方面融合度不高,实践导向和市场需求导向不够明确,是动画专业产教融合发展不深入、不系统、不全面的客观反映。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动画专业产教融合消解路径

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动画专业产教融合发展困境,尝试提出以下五个方面路径进行消解。

(一)利用校企资源优势互补,共建动画产业学院,构建协同育人机制

产业学院是产教融合发展的高端形态和必由之路。一是明确动画产业学院办学定位和运行机制。动画产业学院应明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采取“政府引领、高校主导、企业参与、行业辅助”的多主体协同的运行机制,探索股份制公司体制,明确各方权利和义务,正确处理多方利益关系,共享动画产业学院发展红利。二是利用校企资源优势互补,构建协同育人机制。众所周知,高校拥有先进教学设备、专业师资、教育链等资源优势,企业拥有真实实训场所、尖端研发平台、产业链等资源优势。高校希望学生能够有机会进入企业一线实习,积累实践经验并顺利就业。企业期望招聘到懂行业、用得上的优秀人才。因此,校企双方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寻求构建协同育人机制,从而优势互补,实现1+1〉2的预期效果。

(二)高校与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等开展多元化、全面化合作

动画专业产教融合涉及高校、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等多元主体,只有开展多元化、全面化合作才能够发挥各自在人才、政策、市场、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激活各个主体的活力[2]。一是高校和当地政府和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紧密联系,精准办学定位。产教融合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政策支持,高校唯有紧跟国家大政方针和教育规划,对新出台教育文件保持敏感度,时刻准备抓住教育发展和改革机遇,才能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中走在前列。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和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动画专业应该在两者间寻求一种平衡,更倾向于“职业本科”办学定位,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密切联系,走出一条精准化定位办学道路。

二是高校和企业、行业协会开展广泛合作,形成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校企合作是产教融合的主要渠道,为了确保产教融合不流于形式,有实质成效,应用型本科高校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当地中小企业合作应该是广泛深入的,在师资建设、人才培养、实习实训等方面形成常态化合作机制,动画专业至少选择2—3个一流动画公司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如:高校可以与知名动画公司建立“动画产业研究院”,专业教师和动画设计师组成研究团队,紧跟动画行业发展步伐,开展实验动画片和流行动画片的科研工作,开展产教融合良性互动,实现校企双方优质资源高度共享,以达到学术理论创新和专业实践创新。

(三)将专业与产业、培养与就业、课程与职业等进行全方位、全要素、全过程融合

动画专业产教融合的本质是将校企双方“同等要素”进行融合,具体包括:第一,专业定位与产业需求融合是核心。产业需求是动画专业发展改革的驱动力,动画专业之所以曾经被连续五年亮红牌,很大程度上原因是没有与市场需求有机融合,导致专业同质化严重,特色不够突出。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动画专业产教融合发展首要任务是做好专业与产业融合,明确专业发展方向,彰显专业特色。

第二,培养方案与就业方向融合是精髓。首先,学校层面根据办学定位提出培养方案修订总体要求和工作部署。其次,二级学院成立由院长、系主任、一线教师、企业动画师、同行专家、知名校友等组成的工作小组,工作小组组织成员进行多轮讨论、反复论证。最后,经过多方的意见征集,院长和系主任决定人才培养方案整体设计和细节组成,使培养方案与就业方向相融合,既符合教学规律,又符合社会经济、行业、企业发展需求。

第三,课程设置与职业要求融合是主要任务。随着全球经济快速发展,职业分工越来越精细化,同一个专业的毕业生未来或许从事不同的职业。按照岗位性质来分,动画领域职业主要有二维动画师、三维动画师、动画剪辑师、动画特效师等,因此,动画专业课程设置需要根据不同的动画职业要求,对标考量,设置符合不同职业标准和岗位需求的课程和课程群。

第四,实践过程与行业流程融合是具体体现。一方面,在专业课实践环节和实践课上,邀请企业设计师进课堂,使学生能够接触并参与动画商业项目实践。另一方面,建立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大四下学期派遣毕业生进入基地毕业实习,熟悉行业流程,规范操作技法。另外,不断拓展海外渠道,增加国际合作,拓展动画专业学生国际视野,使学生了解动画行业国际流行元素和技术新进展。通过以上四种方式,最终实现产教全方位、全要素、全过程融合[3]。

(四)优化师资结构,加强动画专业“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引进优秀师资,优化师资结构。一方面引进优秀硕士博士毕业生、海外留学人员,适当降低学历门槛,招聘1-2名具有本科学历且具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动画设计师担任实践教师,邀请动画公司主管或总监担任兼职教师,聘请动画领域专家学者担任客座教授,对教师进行分类管理。另一方面,优化专业教师队伍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师生比等,使教师队伍符合办学要求,并具有较大发展潜力,为成长为优秀教学组织积蓄力量。

二是建立与应用型本科相适应的师资进修、考核、晋升机制,做好引进教师的内部培养。有计划地定期选派动画教师到公司培训和挂职锻炼,丰富教师的行业经历和实践经验,逐步成长为“双能型”教师。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到国内外进修,访学或攻读博士学位。做好教师职称晋升和职业技能证书考试,鼓励高校系列职称教师转评工艺美术系列职称,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

三是“科教+产教”双融合,提升教师职业技能和科研水平。引导教师将科研课题与企业项目相结合,鼓励教师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课题研究,以科研项目带动自身专业实践技能和科研水平提升,进而促进“教”“研”相长,教学启迪科研、科研反哺教学,最终使学生受益。

(五)课程设置精准化,专业课程模块化,开发校企合作课程

课程是开展产教融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直接载体和关键所在。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动画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路径化解。一是课程设置精准化。动画专业产教多要素的全方位、全过程融合势必要求课程设置更加精准化,“精”体现在剔除冗余课程,合并相近内容课程,建设精品一流课程。“准”体现在以职业和就业为导向,组建模块化课程群,适当延长实践性课程,开发创新性课程。通过精准化课程设置,使课程结构得到优化,以满足学生就业创业需求。

二是将专业课程模块化,增加课程的耦合度和衔接性。将原本分散的课程组合成若干个主题的教学单元,也可以称之为课程群,每个教学单元包含4-5门课程,每个学期恰好安排一个教学单元课程。如:动画专业可以分为二维动画、三维动画、影视后期等主题教学单元,二维动画教学单元核心课程包含分镜头设计、动画造型设计、动画运动规律、二维动画4门课程,可以将其作为大二或大三某一学期的教学内容,针对二维动画创作开展教学和实践训练,促进学生知识建构的系统性[4]。

三是开发校企合作优质课程。抽调高校和企业骨干组成讲师团,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学术性、实用性、创新性、前沿性的校企合作课程,根据国家“双万计划”要求,积极申报建设应用型本科一流课程,着重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和虚拟仿真一流课程。

三、结语

应用型本科高校动画专业产教融合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不断探索、试错、纠正和重试,最终完成进化。在国家大力倡导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背景下,既要抓住机遇,又要迎接挑战。在动画专业产教融合取得一定成绩的基础上,应清醒认识到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还有漫长的发展历程和进化过程。没有一个“万能模式”可以作为普适模式进行推广,“一刀切”“一哄而上”“急功近利”等思想应该避免。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应用型本科高校需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当地动画产业市场需求情况,充分考虑学校办学现状,着重探索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产教融合发展模式,从而实现专业人才培养供给侧与社会产业需求侧的有机衔接,真正意义上实现动画专业产教融合发展。

猜你喜欢

产教动画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我的动画梦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