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艺术美育的价值与功能研究
2023-10-05黄先文
黄先文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
“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于至善”。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不断强化高职院校艺术美育,提升当代大学生言行美、心形兼美的核心素质,锻造知行合一的高技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体系建设和人文素养培养比较落后,缺乏系统的艺术美育教育;从文化的视野加强学校艺术教育与教学质量为目标的美育体系建设的高校更是寥寥无几。今天,美育被提到时代的高度,受到各类职业教育机构的重视,这是美育发展的前所未有机遇和契机,作为一名高校美育工作的参与者与见证者,只有奋力前行,撸起袖子加油干,力求为高职院校艺术美育工作做出贡献,做出成效!
一、高职院校艺术美育价值的时代背景
在当前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与综合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艺术教育作为感性教育和精神重塑的重要手段,前景光明、大有可为。经实地考察与电话采访中发现,艺术美育在全国各类高等学校虽有开展,但并未得到迅速普及和发展。比如:广东科学技术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浙江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等十多所院校就开设有一定的音乐与美术选修课程,音乐活动的开展也有条不紊,深受学生的喜欢;而陕西理工学院、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天津政法职业学院等二十多所院校艺术活动与教育开展的就比较少。如何将高职学生的综合素养与艺术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设计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突出学生的个性、思维和创造力培养,需要系统规划。艺术教育作为高职院校选修课程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如何利用好有限的师资力量和社会艺术资源仍然是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任重而道远!
美育活动的教育目标就是要立德树人,即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地方文化元素,围绕强化学生的文化主体意识和文化创新意识、实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育人目标,实现高职院校美育独特价值与实践功能。高职院校培养的是以服务社会事业发展、社会改革和管理需要相适应的高技能的职业人才。这些人才既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也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在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不断注重学生全面综合能力地培养这一过程中,艺术教育就显得举足轻重了。因为艺术教育的实质是以音乐、舞蹈、建筑、美术等的声音、线条与颜色等为媒介,培养人的艺术鉴赏能力的教育活动,满足大学生“身、心、灵”精神层面的文化生活需要,最终目的是达到人的全面发展。而艺术的社会实践,不管是美术的、音乐的、戏剧的与舞蹈的创作、表演和欣赏,它是一个开放而包容的创造性过程,不受时空的限制,就会使主体在投入情感的同时绽放“生命”的意义,从而产生新的艺术形象、新的情感体验并赋予它新的艺术思想,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二、高职院校艺术美育的价值与功能研究的内涵
(一)突出高职院校艺术美育独特的育人价值
高职院校美育的价值在于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及其创新精神,其过程具有独特性和开放性。作为美育载体的艺术行为是一个独特的思维活动呈现,它通过主体的感知、经验和知识结构进行认知重构即二度创造,为个性的培养和创造力发挥服务。一方面,可充分利用艺术心理规律感性的特殊性,积极引导学生感知、理解艺术的创造过程,从中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同时,运用艺术赋予人以广阔的、深层意义的人文内涵的属性,培养高职学生的艺术理解能力和整合能力、逐步形成独特的个性品质和创造性素质。另一方面,注重艺术文化的整合与学科的交融性,运用继承与批判相结合的方法,对艺术作品做出自我认识、分析和判断,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再者,音乐、戏剧、舞蹈等作为情感艺术,它使人充满想象与联觉效应,对人的创新意识培养具有极大意义;就高职人才培养教育效果分析来看,具有较高人文素质的毕业生就业率高。而且受到良好艺术教育的欧美国家创新人才获得诺贝尔奖更是高达90%多,艺术美育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自明。甚至可以说,如果缺乏艺术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不完整的;大部分缺少艺术素养的大学毕业生在工作中比较循规蹈矩、创新意识差。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加强艺术教育并注重其内隐作用,着力优化艺术教育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力与综合素养;根据社会需求拓展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实施情景教学法、表演体验法等适合艺术教育的教学法,注重全体学生个性表达,以及自信心和综合修养的培养与提升,为学生的就业与创业发展助力。
(二)强化艺术美育的包容与内化功能
美育作为一个综合学科的产物,它集艺术、哲学、德育、美学……于一身,而美育的艺术活动的功能价值体现在深化文化修养、提高审美能力、民族艺术的继承和发扬上;在跨学科的基础上的艺术思考与整合的过程中,展示其包容性和多样性;美育德育的内化价值体现在创新人才的培养、审美思维能力的提高,以及艺术对人文价值的引导。通过艺术活动,激发学生的感官世界并能动地去触摸艺术的真实内涵,内化为精神层面的联觉效应,对牢固树立科学的美学观具有积极意义。因此,高职美育的内化功能价值就体现在:艺术活动的文化感受、理解和思考的联觉效应,突破个体差异性,培养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意识、对美的优秀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发扬,逐步形成独特的创新思维和文化气质,集中反映“美其身”的价值目标,同时也能反映出美育强大的包容性的特点,最终达到“美他身”精神追求,使人的知、情、意等身心健康得到协调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大国制造贡献担当与作为。
(三)固化艺术美育德育功能的思辨性和创新性
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东西方文化、道德、价值观相互交融与影响,不良价值观与思潮的冲击,快餐文化与网络文化的复杂性都对大学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学校的正面教育屡屡受到冲击,“奉献与索取应等价”“习惯性躺平、不思进取”的观点、个人主义和实用主义比较流行。多元的社会化告诉我们:个性化的发展应鼓励学生“求异”地、多元地触摸世界,以思辨和创新视角去感知我们身边形形色色的艺术作品与活动,逐步形成自己的审美鉴赏力及审美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
纵观中国历史,艺术修养和人文价值取向都是每一位文人的必修课;良好的艺术学习使他们志趣高远、完善自我。因此,我们要从历史维度和美学的角度,从学生们最关注的、多样化的流行艺术展演与艺术社会活动入手,结合历史背景、时代特色以及艺术家的思想境界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审美评价,用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取向,以开放而辩证的审美情趣,反对媚俗,增强社会使命感,真正体现艺术美育功能的思辨价值。
三、高职院校艺术美育的价值与功能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一)高职院校艺术美育价值面临的困境
1.学校艺术美育脱离实际
普及职业院校美育的目标主要有两个:培养素质和提高实践能力。但在现实生活中一方面高职艺术美育活动缺乏深入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弱化了艺术活动的思想性及其内涵延伸。有的只强调素质,有的只强调实践,两极分化比较明显;有的艺术教育活动中人文精神的挖掘与培养缺乏层次且单一,不利于艺术教育发挥其灵动性的育人功能。只开设了音乐或美术欣赏课程,单一的教学内容与模式不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基础学生的学习需求,不利于调动他们学习艺术积极性。只有正确把握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尺度,才能把艺术教育变成大学生向往地施展自我魅力的素质课堂。另一方面课程管理者不明白艺术感性教育规律,不能发挥其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忽视学生的艺术个性的培养;忽视艺术教育循序渐进地深入学习过程:即知识储备——理论运用——欣赏体验——内化为综合素质,就是由浅入深地了解、欣赏与体验,最终使学生领悟到艺术作品的美感和意蕴,达到审美共鸣。
2.教育主管部门对美育的育人功能缺乏谋划
中国传统思想:“学而优则仕”,“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错误思想影响深远。这种片面地强调技能,而忽略了人的“品行”的培养行为是不可取的。近年来,学校美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就,但政策与财政的支持远远不够,评价机制也未跟上,美育人才也有比较大的缺口,还需要进行长远的政策规划与扶持;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高职美育价值载体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美育课程建设还有待完善;艺术美育仍然是整个教育事业中的弱势地位,不能发挥其文化的引领作用,阻碍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也不能满足大学生对美好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二)基本对策
1.高度重视高职艺术美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人文精神作为艺术美育的精神内核,它是高职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健全人格的重要载体,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底子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因材施教,激发其强烈的自信心,在校园文化和在专业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充分发挥艺术教育隐性育人功能。同时,克服高职院校学制短,改革教学模式与方法,充分利用大城市艺术美育资源丰富的特点,整合校内外艺术教育资源,形成大美育的格局,将人文精神的培养渗透于艺术素养、文化素养和专业素养的课程教学或技能实训的各个环节之中来,形成全流程全要素的美育育人工作格局。
2.强化教师对艺术美育教育的学科渗透
对高职院校教师而言,美育教育不仅仅是艺术教育的问题,也是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一方面在艺术活动中树立做人的道理。在专业课教学中精心设计并不断地渗透人文教育,利用专业课程中这些厚重的不同时期、国家、地域和时代特点的人文价值知识,让学生得到初步的审美感受,领悟其深刻文化内涵,在职业精神与社会思潮的作用下“立德树人”。另一方面就是社会实践育人。在开展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和文艺演出等公益活动中,感悟人情冷暖,真正领悟奉献的哲学思想;同时,让博物馆、美术馆成为高职院校的“美育课堂”,进一步促进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良好的人文精神的培养。
3.加强美育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实施高职院校美育的智力保障。研究资料显示,高职院校的美育教师缺口很大,急需补充。一方面强化高职美育教师美育基本功和业务培训力度,拓展职业素养,增强他们的美育教育的使命感,突出艺术教育赋予大学生及教师本人对美的感知、美的体验、美的呈现、美的创造的全面素质的培养,完美体现教学相长的完美境界。另一方面应充分发挥专业艺术院校师资力量雄厚和教学资源丰富的特点,举办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美育师资培训班,不断提高高职院校美育师资的培训水平。
4.挖掘校园文化活力,激发艺术文化育人功能
一所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水平的高低是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并集中力量加以落实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是以中秋、国庆、元旦等节日以及学校重要活动为节点,以“五四”、军训等事件为契机,举办内容丰富、凸显实效的艺术活动与晚会,不断渲染人文精神氛围,让广大师生深刻感受家国情怀的激情。同时辅以国情、市情、地情、校情为导向的艺术情景剧和诗歌表演,增强广大师生爱党爱国、爱校荣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采用线上打卡、仪式教育、志愿服务等活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艺术活动的热情,不断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充分展现艺术美育育人功能。三是以学生艺术社团为载体,比如举办社团摄影大赛、街舞大赛等活动,诗歌朗读活动,图书馆电影展播活动,坚持严格规范与指导鼓励相结合原则,广泛开展的自我管理、自我体验、自我成长的教育模式,充分激发出学生社团活动育人功能。
四、结语
艺术美育教育的发展必然会经历从简单到繁荣,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只有紧紧抓住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艺术文化,坚持地方特色发展,不断完善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美育的系统性设计,打破高校之间壁障,强化属地具有标志性传统文化的引导、提炼与宣传,突出艺术文化的人文精神培养的引领作用,才能完美呈现艺术美育的价值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