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基层群众文化建设路径探索

2023-10-05曾莉莉

河北画报 2023年10期
关键词:群众基层活动

曾莉莉

(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文化馆)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群众物质生活不断充盈的同时,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增长。群众文化需求无法满足的矛盾越来越退出,尤其是在广大基层。所以,积极建设基层群众文化,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以此来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一、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新时代基层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性意义。面对全新的历史时期,推进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全面发展,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将更多多姿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呈现给基层群众,从而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开展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还可以促进人民群众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凝聚人心、汇聚民力,不断推动我国的高质量发展。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能够更好的满足基层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目前,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食粮”的需求更加强烈,对文化活动的展现方式和传播渠道也在发生变化。尽最大的可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是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最主要要义。理清群众喜爱哪样的文化活动、具体需求是什么,然后,积极创新、勇于探索基础群众喜爱的文化项目,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线上线下同步开展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人们通过参与基层文化活动可以达到提升自我、以文育人的目的,还可以通过这些文化活动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丰富人民群众业余生活,满足精神文化需求,提高整体群众的综合素质,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

(二)能够有效提升基层群众的综合素养

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建设发展能够有效提升基层群众的综合素养。文化具有很强的浸润性、亲和力,通过积极开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的逐渐渗入到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中,促进基层群众在生活实践中践行,以有效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促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人民群众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群众的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从而推动国民综合素养的提升,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提升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水平。

(三)能够有效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基层群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组成人群,他们的道德文化素养决定着全社会文明程度。有效开展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能有助于先进科学的文化理念在人民群众中更加广泛的传播,能够起到一定的道德示范作用,能有效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基层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因此,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发展对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四)能够有效发掘传承地域传统特色文化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势必会结合当地优秀传统特色文化开展相关文化活动,这样无形中会促进对本地传统特色文化的发掘和传承,并且,现在很多地区已经将许多当地特的文化项目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传承发扬;发掘传承这些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又可以反哺当地的文化建设,使我国大量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基层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发掘、传承,再次展现给广大基层群众,进一步丰富了基层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基层群众精神文化上的满足感、获得感,最终使得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地域优秀传统文化发掘传承相得益彰。

二、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取得很多进步和成绩,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多样化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很多传统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活动重返舞台,许多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中涌现出广场才艺秀、广场舞等活动深受基层群众喜爱,但是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仍然存在很多欠缺和不足,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基层文化活动的形式不够丰富,群众参与度不够高

当前,在我国基层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开中,许多活动内容过于陈旧、缺少更新,形式单一、不够丰富,没有深入挖掘和嵌入地域特色文化,导致在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中群众参与度偏低,活动效果打了折扣。这种情况,一方面降低了群众参与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另一方面打击了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组织人员的热情,从而制约了基层群众文化活动高效展开。

(二)文化队伍专业素养不够高

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就是为了时基层群众在参与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的过程中,享受文化活动带来的乐趣,愉悦身心,陶冶情操,丰富情感体验。为达成这一目标,需要基层文化队伍成员构建良好的活动氛围,激发群众参与兴趣,并结合基层群众实际需求来更新、完善文化活动内容。但是,受限于基层群众队伍的文化素质水平,经常出现文化活动效果无法实际实现的情况。基层文化队伍成员对群众文化理解缺乏足够认知,制约了基层群众文化的发展。

(三)文化活动创意度不足

许多情况下,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多是社会群众自发举行,或是当地的文化馆、文化站或者村镇、社区组织展开,活动类型较少,未能在文化活动内容上有所突破,创新度不足,不能吸引全名参与。因此,基层群众文化活动表现出过分关注活动办没办,不注重办的好不好、老百姓喜不喜欢,即忽视群众切实精神需要,长久下去,基层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会越来越低。当前是一个文化多元交融的时代,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永远是创新,在深入发掘地域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注重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利用信息化手段设备、融合时代前沿元素,培育时代新风新貌,以期更加广泛的调动基层群众参与积极性,满足群众文化的多元化需求。

(四)专业人才匮乏

没有专业文化人才的支持,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很难办好,只有在专业文化人才支持下,才能使活动办得有声有色、让群众满意。但是,基层群众文化专业人才的匮乏,尤其基层文化馆、文化站行政化趋势明显,许多文化馆馆长、文化站站长都不是文化艺术专业出身,甚至从来未接触过群众文化工作,这必然导致外行领导内行,影响基层文化队伍的整体文化素养。而基层文化队伍整体素质水平不高,必然影响基层文化的健康发展,降低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质量,不利于基层文化事业的发展。

三、基层群众文化建设路径

(一)加强基层群众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第一资源,对于基层文化工作也是如此。若缺乏充足的人才支撑,很难顺利开展基层文化建设。目前缺乏基层文化建设人才是阻碍基层文化建设最主要的原因。

基层党委政府要加强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发展战略,制定文化人才招录、引进计划,建立文化人才定期培训机制,鼓励基层文化馆积极建设申报国家一级馆,积极为基层文化工作者创造好的学习条件,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拓宽他们学习先进文化知识和技能的渠道。同时,也要挖掘本地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文化人才,比如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具有一定艺术才能的人才等等,建立基层文艺人才库,凸显社会文艺人才价值,吸引他们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艺,吸引他们加入基层文化建设队伍,逐步建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人才队伍。

例如,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注重发掘培养民间文化人才,不断充实基层文化人才队伍,组织文化志愿者进乡村为群众送演出、送展览、送培训、送讲座,年均举办公益培训讲座500余场,吸纳、培训基层文艺骨干上千人次,培养基层群众秧歌队、广场舞、庄户剧团以及文圣拳、扑拉袖拳、岳王拳等文化队伍80余支,为全县群众文化活动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

(二)加强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文化活动阵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基层文化工作的“器”就是文化基础设施设备。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场地设施设备等硬件的支持基层党委政府要加强基础文化设施的建设,即加强文化活动设备配置、加强文化活动场所建设,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提供硬件支持。首先,要以群众工作的需求为导向,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在整体上规划文化基础设施,合理设计,使得基层群众能够方便的使用文化基础设施,自由地进行文化娱乐活动;其次,要严格监督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安排专人管理文化设施、设备。增加投入,开设多种文化活动场地,满足群众需求,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提供有力硬件支撑。

比如,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大力提升县乡村公共文化设施,汶上县县文化馆、图书馆保持国家一级馆水平,县博物馆达到国家三级馆标准,建设了大运河南旺枢纽科技馆和郭楼镇24小时城市书房。15处镇街文化站、360处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儒学讲堂、农家书屋及文体广场建成达标并做到定时免费开放,这些设施,实现了群众学习有去处、活动有场所,有效丰富汶上县人民群众的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了群众生活的幸福指数。

(三)健全文化服务制度,增强文化服务意识

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要坚持质量和效能并重,以让“群众满意”为导向,逐步建立基层群众文化需要建立健全文化服务制度,合理利用文化资源,让基层群众对精神文化方面的要求得到制度化的保障。同时,在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中应该以群众满意为工作准则,更新理念、树牢服务意识,建立健全文化服务制度,以唤起基层群众形成文化认同为己任,促进基层文化蓬勃发展。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应当积极调研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以保证群众文化工作的内容和形式充分满足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提高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效率,让基层文化的璀璨阳光照耀每一名基层群众。

(四)发掘、弘扬地域特色文化,调动群众参与热情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必须遵守因地制宜的原则,要注重积极发掘当地优秀特色文化,积极营造传承与发扬的优良环境,以此为基础对传统文化展现形式进行创新改进,建设群众广泛认可的文化,让基层群众文化更具吸引力。基层文化馆、文化站工作人员可以积极调研当地群众喜闻乐见并具有当地历史文化特色的文化。

比如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结合当地文化传统为群众“量身定制”文化产品和服务,创作排演了大型剧目山东梆子戏《黄土黄》《尚贤村的烦心事》,小型剧目《致富路》《彩礼风波》《重要一课》,渔鼓戏《白英治水》《百年颂》等,这些具有浓郁地方传统特色的文化节目深受当地人民群众喜爱。同时,汶上县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为使命,结合“文化名县”建设,积极挖掘并利用好汶上县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中秋节”等活动,成功申报省级非遗项目4项、市级非遗项目23项、县级非遗项目95项,这样既传承、发扬了当地优秀传统文化,又进一步丰富了全县人民的文化餐桌。

(五)创新群众文化工作模式,构建基层网络文化体系

现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新媒体、自媒体等行业迅速发展,它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因其具有便捷性、实时性和参与性等优势,短时间内可以传播海量的文化信息。基层文化工作者要主动学习新媒体技术,利用其开展线上线下融合的群众文化活动,进而构建基于融媒体技术的全新文化工作模式。因此,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要不断更新观念,积极利用新媒体网络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优化个人的文化工作观念,树立不断创新的文化工作理念。在群众文化工作中,要注重发挥新媒体、自媒体的作用,融合其他基层文化资源,实现基层文化资源的共享,可以对现有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基层文化馆整合这些数字文化资源,建立基层网络文化体系,将各种文化信息及时传递给群众,可通过线上直播或线上线下融合的多种形式积极参与到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中来。

同时,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要善于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改进工作模式,提高的服务群众的能力。比如,基层文化馆,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加强活动宣传,文化馆可以建立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抖音和微博等新媒体,利用这些新媒体宣传文化活动项目,并对线下开展的文化活动通过微信、抖音进行线上直播互动,让基层群众随时随地的参与、观赏基层文化活动,拓展基层文化工作的服务面。

(六)创新文化活动形式,打造基层文化活动品牌

基层文化工作要注重创新文化活动形式,为基层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同时还要积极打造地域文化活动品牌、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促进基层文化事业大发展。比如,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近年来打造了舞动中都”全民广场舞大赛、“多彩非遗”展演、庄户剧团展演、“中都梦想秀”、合唱大赛等活动品牌,特别是承办的全省戏曲最高赛事---戏曲红梅大赛,吸引了现场和线上150多万余名观众参与;2022年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以“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为主线,积极组织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做好“送文化、种文化”文章,“永远跟党走”大合唱比赛,参与演员近2000人,吸引了线上线下观众30万余人次;还举办了山东诗词学会汶上培训班、非遗项目展示暨民间艺术展演、读书朗诵大赛、庄户剧团送戏下乡队伍选拔赛、廉政书画篆刻展、中青年书画家作品展、离退休干部书画展、大众广场健身操大赛、“红色记忆中国精神”大型室外展览、“最美印迹”主题征文、“百年风华”文艺庆典等一系列文化活动,极大的丰富了全县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结语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任重道远,只有深刻认清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正视不足、立足现有基础,积极研究探索基层文化建设的路径,才能启航扬帆、勇毅前行,不断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要秉持文化惠民初心,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努力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持续推动我国的文化事业高水平发展,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彰显文化担当、贡献文化力量。

猜你喜欢

群众基层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多让群众咧嘴笑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