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时期下我国农村题材电影的创作原则分析与美学探讨
2023-10-05陈文心
陈文心
(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在当前的新时期下,我国的文艺事业蓬勃发展,特别是电影事业可谓是空前繁荣。与此同时,伴随着我国农村社会的建设、发展,以农村为题材的电影,更是受到了高度的重视与关注。为此,有必要将我国在新时期下的农村题材电影作为一项重要课题,切实做好相关的研究工作,尤其是要对我国农村题材电影的创作原则与美学内涵形成深入认识,这样才能拍摄、制作出更加具有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的农村题材电影,进一步推动我国电影市场和社会发展,高质量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一、新时期下我国农村题材电影的发展概况
文章中的“新时期”,特指党的十八大(2012年)至今这段时期。其原因是在这段时期内,我国的整体社会发展不仅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农村社会的建设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美丽乡村、乡村振兴等一系列的农村发展战略,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农村社会的重视,并且也确实取得了突出的农村社会建设成果,当前的农村已经大变样[1]。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国涌现出了一大批着重表现农村社会新风貌和农村人民群众新生活的优秀电影,取得了较好的市场和社会反响,如《毛丰美》《十八洞村》《又是一年三月三》《秀美人生》《一点就到家》《我和我的家乡》等等。这些新时期下的农村题材电影,在创作主题上,都有一致的明确指向,聚焦内容主要有农村社会的扶贫、经济的建设,以及乡村环保、乡村教育等,直观地展现了我国农村在扶贫和经济建设方面的成果,以及在环保和教育方面的进步[2]。至于这些电影创设的主要人物形象,则重点以新时期农民、劳模、乡村教师、农村儿童,以及村干部和返乡创业青年为主,这些人物形象都具有积极和正面的典型性、代表性。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刻画,更深刻地体现出了农村社会在思想、生产、市场经济、教育环保等方面的向好变化。
二、新时期下我国农村题材电影的创作原则分析
(一)现实主义原则
不同题材、不同主题的电影或是其他艺术形式的创作,都会基于一个非常明确的基调,如抽象主义、魔幻现实主义以及科幻等等。基于不同基调创作出来的电影,具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表现内容,同时也具有其独有的社会、人文和艺术价值。不过在这里,仅就新时期下的我国农村题材电影进行分析[3]。与其他创作基调的电影相比较,我国农村题材电影的一个突出特点和原则,是始终坚持现实主义,以朴素的镜头,重现农村社会的现实面貌,关注农村最真实的现实生活。也就是说,新时期下的我国农村题材电影,所有的主题、人物、故事、场景以及其他各种素材,都来自真实的农村和现实的农村社会。其中虽然肯定含有艺术创作的成分,但是其基调必然是基于现实主义的,是农村社会发展、变迁和现状的客观反映。
(二)为人民服务原则
新时期下的我国农村题材电影,既兼顾了市场,又体现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原则。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原则表现,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农村题材电影在创作的手法和表现的方式上,都非常的平易近人,虽然没有过多的、华丽的电影创作技巧应用,但是其却能够以最朴素的表现方式,迎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群体的认知和审美需求,有效满足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4];第二是农村题材电影往往对党的政策和方针进行了深度的分析、阐述,相比于一般途径的宣传工作而言,通过电影的途径,以故事化、柔性化的方式,为群众分析、阐述党的政策和方针,可以让群众更加准确地理解其内涵;第三是农村题材电影具有正面、积极的激励性、导向性和启发性,能够为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在培育和增强人民群众民族自信的同时,树立起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予以群众奋斗的信心和动力。
(三)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原则
新时期下我国农村题材电影创作遵循的第三个基本原则,是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即不仅农村题材电影是为人民群众而创作的电影,同时其也是以人民群众为“主角”的电影,在所有的农村题材电影中,其中出现的任何人物、故事、场景,都是普通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村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生产样貌。这不仅仅是可以让群众对农村题材电影产生浓厚的兴趣,更可以让群众感受到自己是被社会关注和重视的,能够在群众心中引发深层次的情感共鸣。
三、新时期下我国农村题材电影的美学内涵
(一)实证之美
从古至今,人们就热衷于欣赏美、创作美和研究美,至今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美学体系。而就人类现有的美学体系来看,其包含的内容非常之多,如实证主义美学便是其中之一。“实证主义美学”以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曾掀起了西方美学的一股巨大浪潮,得到了诸多哲学家、艺术家的认可和支持[5]。实证主义美学的最大特点,是放弃形而上学的思考和创作,其更加注重的是现实存在,强调从时代和环境的背景来分析艺术,用社会学的观点来创作、观察艺术。在前文当中已经提到,新时期下我国农村题材电影创作的首要基本原则,是现实主义原则,虽然其不同于纪录片,完全追求客观纪实,具有一定的艺术创作成分。但是其中的所有电影艺术创作内容,都基于的是当下的真实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并融入了对社会、人文的宏观思考,这便使得农村题材电影表现出了朴素的实证之美。以2020年上映的农村题材电影《秀美人生》为例,在这部影片当中,不论是农村社会的生活、生产、自然环境,还是回乡创业的青年,都真实地反映了真实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并没有刻意的创作、塑造,折射出了农村社会中人、事、物的巨大变迁。如以往农村青年,都争相想要走出农村,去大城市见识更加广阔的天地,寻求更加广阔的个人发展平台,而随着国家政策和建设投入重心向农村的转移,不少人都意识到了农村的巨大发展前景,再加上个人对故土的热爱与留恋,所以如今回乡创业的人越来越多,这非常真实地记录了我国农村在新时期下的变化。这种美并非简单意义上的形式上的美,而是一种内容的美。
(二)田园之美
或许与数千年以来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有关,中国人历来就对“田园”有着一种别样的情感,将田园看作成是一个身心和灵魂的归宿与家园。这样的情感,对我国历来的文学等艺术创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直至今天还充分地体现在了农村题材电影中,使农村题材电影具有了田园之美[6]。如不论是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还是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这些作品都对田园进行了深刻的刻画,既展现了田园的日常生活、生产,自然风光,也将田园塑造成了诗意栖居之所。在新时期下,随着国家美丽乡村、乡村振兴等战略的部署、实施,我国农村社会不但基础设施越来越健全,而且自然生态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保护,人居环境变得更为优美。既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生活条件,又极大的保留了农村原有的田园自然风光。农村题材电影正是借用了农村社会这些真实的场景,表现出了形式上和内容上共有的田园之美。以《十八洞村》这部农村题材电影为例,电影在一声鸡叫中正式拉开了序幕,并且也正是这一声鸡叫,将人们带回了静谧、自然、美好的农村田园生活。伴随鸡叫,电影的画面尽头开始缓慢地上移,逐步为人们揭示出了十八洞村的田园美景,这里有翠绿的树林、有错落有致的青瓦房、有铺满初升阳光的层层梯田。画面自然地切换,水田边树影斑驳,鸟叫鸣响,细水潺潺,农民正在农作插秧。这是一幅最真实的农村生活、生产画面,没有半点的场景美化,曾经的人们大多都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可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不少人从农村进入到了城市,在城市中定居,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慢慢遗忘了田园生活的模样[7]。通过农村题材电影,一幕一幕的农村田园生活画面,重新唤起了人们的记忆,就连从未到过农村,从未在农村生活过的青少年,都会被田园之美所吸引,得到身心的放松。
(三)和谐之美
其实所有的美,其内在都是在追求某种和谐,而新时期下的我国农村题材电影,则表现出了多种不同形式的和谐之美。如首先是城市与农村的和谐之美,在传统的思想和认识中,我国城市与农村呈现二元化的发展差异,农村的标签是“落后”,城市的标签是“忙乱”,仿佛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被割裂。如今我国的农村和城市发展得到了有机地统筹,二者变得越来越和谐。在《一点就到家》中的黄路村风景优美,却经济落后,因为村子里的年轻人选择去城市打工,只剩下老人和小孩,越来越多人的离开导致黄路村即将成为所谓的“空巢村”。彭秀兵从城市辞职回家,一心创业想让家乡富裕,随着他的快递事业如日方升,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巢”,从过去的“离乡人”,到后来的“返乡人”,从过去的“茶园”,到后来的“咖啡园”,年轻人用城市经验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电影中的李邵群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理想主义者,起初为了对抗父亲选择研究咖啡种植,古老的普洱茶与新兴的咖啡象征着传统乡村与现代城市的碰撞,当李绍群和父亲交换喝对方热爱的咖啡和茶时,父亲泪眼认可咖啡的味道,儿子也理解了父亲对茶园的坚持,这一幕也象征着父亲和儿子、乡村和城市冲突的消解和关系重构。影片让城市与乡村,传统与现代种种对立得到和解,传统乡村并没有被现代城市替代,反而在一种和谐共处的关系中书写独特的美丽。农村题材电影的另一和谐之美,体现在男女性别社会地位的平衡上。如果说中国电影离不开对伦理问题和新旧道德观的对比解析,那么伴随新时期农村建设政策、战略的深化,在对传统伦理进行反思和整合的实践中,女性浓墨重彩地刻画弥漫到乡土电影。农村题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跳出过去书写的可怜的农村小女人,她们有鲜明丰富的人物形象,电影真实地走进她们的生活,展现她们的渴望、苦恼、喜悦,她们的强大和独立自主的精神世界[8]。如《最后一公里》中耙耳朵周富贵被老婆追着打,怕老婆的一系列行为表现出不同于过去农村家庭观念的新风貌,也是男女形象构建的平衡在电影中的体现。在“回乡之路”单元中的闫飞燕是人人皆知的电商女王,一身黑色西装和短发出场造型彰显她干练利落的个性,造型特点塑造出一个新时期走出农村的成功女性。《一点就到家》中黄路村妇女成为“秀兵快递”庞大消费群和种植咖啡园的主力军,农村妇女的形象转变和突破是当代农村发展的新变化。电影当中,不论是城市与农村的和谐,还是男性与女性的和谐,其实都是一种对美的内在追求,同时也客观地反映了我国的农村变化和社会进步。
四、结语
在当前的新时期下,我国出现了一大批着重表现农村社会新风貌和农村人民群众新生活的优秀电影。这些电影以坚持现实主义、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等基本原则,展现出了实证之美、田园之美、和谐之美,既具有社会价值,又具有艺术审美价值。客观反映了我国农村的美好变化,增强了大家的幸福感、获得感及民族自信,值得进一步加强研究和创作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