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对基层精神卫生现状的研究分析
2023-10-04彭江楠肖洋
彭江楠 肖洋
摘要近年来,精神卫生工作已经被国家纳入全面深化改革和社会综合治理的范畴,设立了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这对新时代做好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文章主要依托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对基层精神卫生调研结果的分析,梳理总结当前基层精神卫生的现状,进而提出相关的应对策略,以此提高基层精神卫生的服务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心理危机的干预能力。
关键词精神卫生;社会实践;精神障碍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3.21.047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Grassroots Mental Health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Social Practice
PENG Jiangnan, XIAO Yang
(Xinxiang Medical University, Xinxiang, Henan 453000)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mental health work has been included in the scope of comprehensive deepening reform and comprehensive social governance by the state, and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Mental Health and Mental Health Prevention and Control has been established. In the report of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t was proposed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mental health and psychology", which puts forward clear requirements for doing a good job in mental health and mental health work in the new era. The article mainly reli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urvey results of grassroots mental health in the social practice of college students,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grassroots mental health, and proposes relevant response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service ability of grassroots mental health and the intervention ability to respond to sudden psychological crises.
Keywordsmental health; social practice; mental disorder
精神健康和心理健康又稱精神卫生,狭义的精神卫生涵盖心理健康的提升及精神障碍的相关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等,即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早期发现、治疗,促进慢性精神病患者的康复。广义精神卫生既要研究疾病的产生及其延续规律和防范,而且要探讨如何保障心理健康,从而提高个体的适应社会和承受应激的能力,最终避免心理行为问题的产生。
精神卫生工作是一项巨大且系统的工程,需要从公众认知、基础教育、社会心理、患者救治、社区康复、救助保障等全流程加大工作力度,以适应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需求[1]。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这对新时代做好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精神卫生是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突出的社会问题和重大的民生问题[2]。近年来,精神卫生工作已经被国家纳入全面深化改革和社会综合治理的范畴,设立了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研究中心,同时设置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目的就是研究覆盖全人群的社会心理工作机制、服务模式等。
1 基层精神卫生问题研究的必要性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的卫生统计数据,我国专业精神卫生机构数量从2010年的1650家增加到2022年的5936家,精神科开放床位数从22万张增加到79.8万张,执业医师数从2万名增加到5万名,机构和人员大幅增长[3]。当前经济发展导致生活节奏加快,各类心理应激因素也逐渐增加,抑郁、躁狂、焦虑等心理精神障碍问题普遍存在,心理应激事件和精神障碍患者肇事事件也屡有发生。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心理、精神问题在世界范围内还将持续增多,应当引起全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心理和精神卫生问题多数可以通过自我调适、家庭支持等方式缓解,也有一些需要得到社会心理支持、疏导等帮助,严重的需要接受专业治疗。相比一些精神卫生工作成熟的国家和地区,我国社会精神卫生意识和知识普遍缺乏,偏见与歧视广泛存在于社会中,讳疾忌医多而科学就诊少,尤其是对抑郁症、焦虑症等常见的精神障碍及心理行为问题的就诊治疗率低、认知率低,纠正率不到10%。
2 我国精神卫生问题现状分析
2.1 对基层精神卫生疾病在基层现状的调研情况
本次调研依托大学生返乡社会实践活动,于2021年7月6日至31日、2022年7月1日至31日,共计56天,在新乡市延津县王楼镇任庄村、获嘉县城关镇小洛纣村等地进行调研。随机向周边居民发放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2538份,回收2118份,其中有效问卷2118份。
①通过对调研数据的分析与总结,我们发现虽然与前几年相比大众对精神卫生事业的认识有了明显的提升,在调研的人群中,对于心理健康及精神卫生方面的问题,表示关注者占88.39%,但这种提升还是仅限于大众知道有精神卫生或者说精神类疾病这一事物,而对精神卫生进一步的认识如:如何区别精神类疾病与非精神类疾病、精神类疾病的就医选择、患有精神类疾病人群的对待措施等等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和社会现实还有待进一步的普及。
②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对精神卫生的知晓率有明显差异。从经济发达程度上讲,发达地区的群众对精神卫生的知晓率更高一些,新乡市内知晓率明显高于周边县城,可能是发达地区更加注重精神卫生知识的宣传,有较为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和与之相关的医疗机构,且当地群众也更在乎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
从年龄上讲,处于十八至三十岁年龄阶段的群众对精神卫生的知晓率更高,分析后推测可能是这批人接受过来自学校、事业单位、社会社区里相关知识的宣讲与普及,同时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也是随他们这批人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精神卫生在时代上的进步影响着一批又一批人。
从问卷调研的数据中发现,女性对于问卷的完成度和对精神卫生的知晓率高于男性,其中女性完成度为91.82%、男性完成度为81.50%,分析推测为女性的性格更加细腻柔软,与男生相比对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识与活动有更高的兴趣和参与度。
③大众逐步接受精神类疾病的存在但仍存在病耻感,精神卫生事业的道路任重而道远。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医疗卫生的不断宣传,人们逐步接受了精神类疾病的存在,能对精神类疾病患者做到宽容与理解,但调研结果显示,仍有26.63%的人不愿意与患过精神疾病的人打交道,有明显症状后选择隐瞒、不主动就医等逃避措施。面对以上种种情况我们要认识到精神卫生事业的道路还存在重重阻碍,仍需要国家、社会、个人的共同努力。
2.2 基层精神卫生出现的问题
①我国精神卫生资源缺乏现象严重。总体上而言,我国目前在卫生上总投入虽在不断上升,但卫生部门对精神病院的拨款总额只占总投入的3.4%,基层精神病院的拨款总额则只占1.6%。据2017年统计结果,我国每15万人口中平均有21.3张精神病床,而据2018年统计结果,精神疾病的专业医师总共有25632人,即每15万人口中就有1.54名精神疾病医师。和国际水平相比较,平均每15万人就有精神科床位45.2张,而精神疾病医师则为4.23名[4]。由此可以说明我国目前的精神卫生资源已严重缺乏,甚至远低于少数的发展中国家。除此之外我国南北方精神卫生资源差异巨大,南方资源明显优于北方,且一些精神卫生机构分布不均衡,极少数地区出现办医看病不严谨的现象,从而导致很多正规医院的精神科床位使用率并不理想。
②精神卫生需求的转变。因为社会变革造成了新型精神卫生需求的上升,我国在收获迅速发展的物质文明时,也需要面对大量新问题的出现。新型精神卫生工作的模式以人性化为主导,群体化则作为关键目标,多专业共同协作构成的特色医疗队将十分有利于将精神卫生需求对象最大化,且有效改善目前的精神卫生工作逐渐边缘化的不利因素。但因为人口对于精神卫生疾病的认知程度、经济条件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导致很多地区间的精神卫生工作发展并不均衡,致使精神卫生需求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
③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并不完善,城市及农村中无法断定合法监护人、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的人员应属于社会保障关注的重点对象。对于此类困难群体,如果其中存在精神疾病的患者,那么更加需要社会保障。现阶段,对于此类精神疾病患者,国家医疗保障水平从总体上来讲还不够高,很多精神卫生管理机构都因为管理经费不足,医疗设备陈旧落后,造成精神疾病患者入住后的健康与生活质量比较低。此外对于个别非常困难的疾病患者也缺乏专业的医疗保障体系与措施。
④社会偏见与歧视问题严重。因为精神卫生相关知识并未大范围全面普及,宣传力度严重不足,造成我国大多人群对于精神卫生知识的了解与正确就医方法的掌握概率不高。很大一部分人对于精神疾病并无过多专业知识的认识与了解,因而对疾病患者的理解与包容严重不足,偏见与歧视问题普遍出现,由此也致使精神疾病患者以及家属并不积极接受治疗或不愿意去进行治疗,从而错过治疗的最佳时间,加重病情。
⑤我国精神卫生立法不健全。用以维护精神疾病患者、精神卫生机构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的稳定以及构建良好精神卫生防治体系的重要法则是精神卫生立法。但目前我国精神卫生立法还不健全。2005年通过WHO调查的154个国家中,已有2/3的国家以及地区构建了精神卫生法,但我国还未建立全面、完善的精神卫生法律体系。
3 解决精神卫生问题的策略分析
作为重要的民生、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精神卫生的发展关系到未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健康。针对基层精神卫生问题,通过相关调研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解决措施。
①加大专业人才培养。我国精神卫生领域研究水平与国际水平仍有差距。一是我国精神方面研究实验室的水平相对落后,研究人员不能无障碍地进行相关方面的研究;二是我国精神卫生领域相关的研究人员的科研水平不高,相关专业的人才缺乏且专业性较低[5]。在醫学专业中,精神医学为冷门专业,职业风险高、社会认可度低,导致优秀医学生对其兴趣不足。除此以外规范化培训不够完善,学历处于较低水平,很多专业人员只是通过转岗培训从事精神卫生工作的。因此政府需要加大对相关硬件设施的资金投入及优秀人才的培养。
②加强对精神卫生的宣传力度。我国社会对精神卫生的认知水平有待提高,根据实践队员及其他地区相关统计,有较多数居民对于精神卫生知识没有清晰的认知。精神疾病污名化的问题一直未消除,对精神病患的社会性关爱远未达到。因此,患者们讳疾忌医,主动寻求专业精神科医生治疗的主动性不高,就怕被安上精神病的标签。
③完善我国精神卫生体系。我国在精神卫生方面的社会服务体系不够完善,除了在资金投入、人才培养、宣传力度上下功夫外,我们也应与网络科技充分结合起来,在精神卫生相关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发挥现有资源的最大效能。在社会范围内构建精神专科医院共同体,最大程度地利用高科技和大数据进行线上会诊,双向分诊,急慢分治,相互联动等分级诊疗模式,可提升基层医疗能力,确保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在地域划分上,必须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基层精神卫生的支持力度,协调区域间精神卫生发展。在发展规划上,要重视和规范民营精神专科医院的发展,发挥其辅助作用,不断为我国精神卫生体系的建设增添新的活力。
④建立健全精神卫生立法。建立健全相关的精神卫生法律法规,有效保障精神疾病患者的合法权益,并规范精神卫生服务工作,即使我国精神卫生法还未得到全面、完善的颁布,但也在不断加快立法进程。相关卫生法的制定与完善一直在路上,这与我国精神医学领域研究水平、我国居民对精神卫生的认知水平、我国精神卫生服务体系的构建是相辅相成的。防范精神障碍,发展精神卫生,中国任重而道远。
4 结论
从近年来的调查研究可知,目前我国精神卫生资源缺乏,其中还存在浪费现象,此外由于人民精神卫生疾病的认知程度、经济条件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导致很多地区间的精神卫生工作发展并不均衡,精神卫生需求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再加上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社会偏见与歧视现象严重以及精神卫生立法不健全等,因而提升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完善精神卫生体系,构建专业团队以及建立健全精神卫生立法尤为关键,对精神卫生资源未来需求的预测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赵科颖,何燕玲,曾庆枝,等.上海市社区居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0,23(4):483-488.
[2]史晨辉,马宁,王立英,等.中国精神卫生资源状况分析[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9,12(2):51-57.
[3]范鑫,陈润滋,郭延萍,等.2011—2018年我国精神卫生床位资源配置的公平性趋势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20,47(10):1815-1819.
[4]黄悦勤.我国精神卫生的现状和挑战[J].中国卫生政策究,2011,4(9):5-9.
[5]李梦婕,衛博,杨世昌,等.我国医务人员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研究现状[J].四川精神卫生,2019,6(1):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