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孩子爱上传统文化

2023-10-03

新航空 2023年6期
关键词:泡菜东坡研学

中小学研学旅行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不仅能够丰富研学旅行的主题,推动其健康有序发展,而且对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参与 互动 体验

近年来,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研学旅行成为一种趋势。每到暑期,各大高校、博物馆、科技馆里,随处可见浩浩荡荡的“研学大军”,那些加入传统文化元素的研学游,更成为当下的热门之选,受到许多家长和孩子的青睐。

四川眉山东坡区经过精准识别、充分调研,紧跟研学发展趋势,通过深挖东坡历史文化资源,以研学旅行为特色,以文旅融合发展为主线,不断盘活存量文化资源,做强旅游产业,用初心和行动全力推进研学旅行跑出“加速度”。围绕三苏生平事迹、非遗保护传承、农耕文化等,东坡区推出了东坡泡菜的前世今生“体验泡菜传奇,传承东坡非遗”、遇见不一样的东坡“访圣贤足迹,学少年东坡”等10余条研学线路,很多以往司空见惯的文化产品逐渐焕发出新的活力,为东坡文旅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前景。

在东坡泡菜的前世今生“体验泡菜传奇,传承东坡非遗”研学活动中,孩子们通过馆内的多通道弧形连屏投影、球幕、触摸屏等设备,全方位、立体式地了解了泡菜的前世今生、泡菜的传奇故事、泡菜坛中的秘密等。“以前只知道泡菜能泡萝卜、白菜,没想到还可以泡水果。”孩子们首次见到如此多的泡菜种类很惊讶。

随后,观看腌制萝卜、白菜的动画,亲手触摸了馆内收藏的琳琅满目的泡菜器皿及样本,在品尝区试吃东坡泡菜,孩子们全面细致地了解了泡菜的历史、制作原理、传统生产工艺、现代产业发展情况等。通过看、闻、品多种形式,了解泡菜的色、香、味、形等,学习中国数千年来的泡菜故事与文化。

“我们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设计出不同特点的研学课程,以泡菜博物馆为研学旅行的衔接点,推出更多文化体验项目和泡菜文创产品,以此增强参与性、互动性、体验性,潜移默化地将悠久的泡菜文化传递给下一代,同时借研学旅行扩大东坡泡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相关负责人表示。

根据东坡文化的特点亮点,该区不断推进旅游产业跨界融合,完善研学旅行核心产品体系、优化目的地和示范基地建设、提升研学旅行运营质量,培育发展东坡特色研学品牌。在推出10余条研学线路的基础上,建立了6个研学基地、发展12家研学公司,并对三苏祠、泡菜博物馆、东坡区尚义镇龚村等研学产品进行推介,重点推出东坡文化、泡菜文化、现代农业园区、罗平古镇等研学旅行产品。

前段时间,枣庄峄城区古邵镇坊上小学100余名师生走进孔子诞生地、儒学发源地、全球儒学体验地——曲阜,参观了孔子博物馆、万仞宫墙,进孔府,走孔庙,开启了一场“学习儒家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研学之旅。

走进孔子博物馆,孩子们跟随导游系统地、全方位地了解千古文化圣人,感受“天下第一家”孔府的尊荣显赫,近距离观赏跨越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精美绝伦的文物以及当代艺术家对儒家经典故事的解读与创作。同学们来到了万仞宫墙下, 面对两千多年前的古圣先贤, 身着汉服, 束整衣冠, 庄重而肃穆。全体师生整冠肃立,向至圣先师孔子恭行五拜礼, 拱手、高揖、拜、兴……齐声诵读《论语》经典名句,表达对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教育家的崇敬之心,感悟尊师重道,学习做人的道理。穿过万仞宫墙,同学们来到孔庙游学,了解正宗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进入孔府,感受了建筑之美和文化之美,深入学习了孔府的历史文化。

感受身边的“非遗”

2021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指出,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 其中,要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机融入景区、度假区,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研学旅行基地(营地)。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旅游系主任、副教授王学峰则表示,让非遗在新时代更好地回归生活,需要在创造性转化之后进行创新性发展,在保护、展现非遗文化的基础上,有机地融入新的文化印记,从优化研学旅行服务和研学旅行管理“表”中深入探索感受文化本源,引导青少年们对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等方面的“里”。另外,通过配套研学旅行接待功能,增加研学旅行服务等,将非遗的资源形态转化为青少年可感受、可体验的研学产品,并不断创造和拓宽新的研学课程。

随着“非遗”渐成社会热词,主办此类游学、研学活动的主体变得更加多元。一些旅行社和社会机构从中看到了商机,纷纷成为此类活动的主办单位。在北京,某旅行社搭车故宫近期举办的“紫禁城里过大年”活动,邀请青少年实地体验清代宫廷的过年习俗;在西安,某社会机构开启了一场“跟着唐诗读长安”的研习活动,让孩子们学习唐诗里有关古长安城的描述,如“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花萼楼前雨露新,长安城里太平人”等,以每天一首唐诗、每日一个主题的模式,开启一场古城与诗歌的跨时空对话,并邀请相关专家和非遗传承人,带领孩子们体验唐三彩的制作技艺,领略唐代乐舞的魅力,感受陕西剪纸和泥塑的风采。社會力量的广泛参与让非遗体验活动变得更加活色生香,也为非遗传播与推广注入了新活力。

相较于旅行社和社会机构举办的非遗游学,就近选择身边文化单位组织的类似活动或许更加“物美价廉”。广州市非遗保护中心就曾联合广州市工艺美术总公司、广州十三行博物馆等单位,为青少年举办了“广州非遗冬令营”。冬令营分为“民间文学在哪里”“广作研学之旅”和“寻访岭南武术”3个主题。“民间文学在哪里”是冬令营的第一期。在为期两天的活动里,小学员们于香雪公园漫步赏梅,在玉岩书院参观体验,寻找关于萝岗香雪的书画、碑刻、文物等,讲述萝岗香雪的传说。

打造除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外,亲身体验、参观与学习一体化,文旅融合等方式皆可在其中觅得踪迹的非遗产研学旅行,通过游览、游戏、动手体验等形式,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将快乐元素植入其中,打造出一场场活泼、生动的非遗研学活动,带来一次次精彩、有趣的传统文化体验。由此,孩子们会发现,非遗不仅仅出现在研学课堂,更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根本,而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各机构利用假期面向青少年举办非遗体验活动,在潜移默化中为青少年的言谈举止打上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色,拓展了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传播的途径,可以说实现了多赢的效果。期待能有更多专业人士参与其中,在保证文化表达不变味的基础上,惠及更多群体,渐成优质品牌。

新时代中小学研学旅行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旨在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育人的目标。一方面,需要将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民族精神及其核心价值观等优秀传统文化引入研学旅行的育人过程中,积极营造与提供社会生活文化环境,涵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充分发挥其铸魂育人功能,让参与者不由自主地浸润到不同的文化情境中,以具身体验的方式亲历文化现象,在潜移默化的文化陶冶中习得生活知识和生存技能,获得价值认知,坚定文化自信,真正实现文化育人。

另一方面,实践性和体验性是研学旅行的基本特征。研学旅行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需要改变以往单一依赖静态文本的育人方式,应更重视“旅行”的具身认知功能,注重直觉体验,引导学生做到“身在其内,心在其里, 思在其中” 。“ 实践是课程的语言”,在全方位、立体式、体验式的研学活动中,学生将抽象化的文本知识与具体的生活情境、身心感官体验、已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反思, 在实践中与现实生活相通、相融、相摄,通过在场体验、具身认知等方式感知、发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被动接受学习转向身心投入的主动学习,进而实现实践育人。在融合过程中,文化育人与实践育人相呼应, 形成育人合力, 最终达到文化熏陶、开阔视野、提升素养的目标。

想要让研学游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走近更多人的身边,需要丰富它的形式,更要充实它的内容。惟其如此,才能激活人内心的向往,吸引更多人参与。针对部分机构和个人相关知识的匮乏,作为活动基地的博物馆、美术馆等场所可组织开展专门的培训,先让研学的组织者和讲解员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从而避免知识、信息的传递陷入错误的恶性循环。当然,场馆本身亦可通过免费的馆内展陈、团队讲解、智能导览,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并通过预订活动档期、追责非法研学,疏堵结合,给参观学习的学生更好的研学体验。

對于青少年来说,最好的老师莫过于兴趣。想要增进孩子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就要加强研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与体验感,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定制不同的课程。比如对传统技艺进行场景重现,让学生看完瓷器制作、古法造纸后动手加以实践,从而更好地感悟匠心传承,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一言以蔽之,就是通过形式多样、创意十足的内容,循循善诱、讲演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游中学、在学中研,在实践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加强研学与传统文化的贴合度。

猜你喜欢

泡菜东坡研学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雪花泡菜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东坡诗元代接受论
研学之旅
宜兴:东坡书院忆东坡
我只是想吃一碗泡菜
我只是想吃一碗泡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