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2年中印关系的回顾与展望

2023-10-03于欢邢江涛王涵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3年8期
关键词:中印关系

于欢 邢江涛 王涵

摘要:2022年,中印关系总体处于平稳状态。中印两国在解决边境划定、贸易失衡、印度洋利益冲突和“一带一路”南亚建设等传统问题上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美国、俄罗斯等主要大国也对中印关系良好发展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不论是印美战略合作升温还是俄罗斯对华依赖加深都可能引发中印两国其中一方的担忧和不满。与此同时,中国和印度在维护全球经济发展、建立多极世界秩序、保持俄罗斯强大独立等涉乌议题上的共同利益又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中印关系的延续性和可控性。展望2023年,中国应该基于中印两国的共识和共同利益,利用印度担任G20和上合组织峰会轮值主席国的时机,积极同印度应对新的全球性挑战,推动中印关系稳中向好发展。

关键词:中印关系;印美关系;印俄关系

中国和印度同是世界上两个发展较快的新兴经济体和人口较多的发展中国家。这种相似的国家身份虽然使中印之间的互补性较弱,难以开展深度合作,但也使两国在维护全球和平发展、构建多极化世界秩序等领域存在共识,避免发生激烈对抗。近年来,受中印固有问题以及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大国的影响,中印关系出现短暂性下滑趋势。中印两国是搬不走的亚洲“邻居”,中印关系的健康稳定对两国经贸发展和亚太安全繁荣至关重要。为此,本文旨在以2022年为时间节点,探究中印关系面临新的风险挑战和发展机遇,在此基础上,展望2023年中印关系的发展趋势。

一、中印传统问题总体保持稳定

过去几年,受边界划定、贸易不平衡和印度洋利益冲突等传统问题的影响,中印关系趋于紧张。进入2022年,中印两国虽然在处理上述问题上没有取得重大进展,但也没有发生激烈冲突对抗,总体保持稳定状态。

首先,中印边境局势保持平稳态势。中印两国对待边境问题的不同态度使边境局势存在很多风险,印度认为解决边境问题是中印关系缓和的前提,而中国希望通过发展中印关系带动边境问题的解决。印度外长苏杰生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表示,边境状态将决定中印两国关系。2022年12月,中印两国军队在中国藏南达旺地区发生冲突。与此同时,随着军长级会谈等边境事务会议的相继举行,中印边界问题仍然保持稳定状态。2022年,中印两国先后举行三轮军长级会谈、两次边境事务磋商和协调工作机制,就边境局势达成“四点共识”,同意通过外交和军事渠道进行磋商、尽早解决实控线遗留问题。总之,尽管印度坚持边境争端决定中印关系的态度,希望增加同中国谈判的筹码,但随着上述边境事务机制的实施,中印双方加强就边境问题的沟通协商和边境地区的管控能力,使得边境局势趋于平稳。

其次,中印经贸合作保持平稳发展。一方面,印度奉行贸易保护主义、减少对华贸易逆差阻碍了中印经贸关系的良好开展。2022年,印度先后对中国光伏产品、印刷电路板、聚醚多元醇、氰化钠等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此外,印度保持对华经贸科技高压,频繁打压中国在印企業。2022年,印度以构成隐私安全威胁为由,封禁54个中国手机应用程序,以逃避关税、涉嫌违反《防洗钱法案》为由,突击搜查OPPO、小米、一加等中国手机厂商。另一方面,中印经济互补性较强、双边贸易额稳步增长确保了中印经贸合作的平稳发展。2021年,中印贸易额达1256.6亿美元,中国成为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 1 ]。2022年,中印贸易额达1359.8亿美元,同比增长8.4%[ 2 ]。因此,尽管中印存在贸易不平衡问题,但基于双边贸易的互补性,中印经济合作仍会保持平稳状态并成为维护两国关系向好发展的“压舱石”。

最后,印度警惕中国“一带一路”建设在南亚的推进以及中国海军在印度洋的活动。考虑到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可能会削弱印度在南亚的经济影响力以及所谓的“中巴经济走廊涉及印度主权领土”,印度仍然对“一带一路”南亚建设持有谨慎甚至排斥态度。印度外长苏杰生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炒作中国“债务陷阱”,警告各国不要因债务困境接受中国援助。2022年11月,印度外交部表示,印方坚决反对利用中巴经济走廊项目改变本地区现状的企图。与此同时,印度对中国海军在印度洋的活动保持警惕。印度历来将印度洋视为本国势力范围,致力于成为印度洋的“净安全提供者”。出于对中国在印度洋影响力日益增强的担忧,印度加强对中国海军在印度洋活动的监视和侦察。同年12月,印度海军参谋长库马尔表示,印度密切追踪中国船只在印度洋开展作业的动向发展。

二、印美战略合作升温阻碍中印关系发展

中国对印度感到担忧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印美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俄乌冲突发生后,印度强化与美国双边或多边关系,推进同美国在政治、经贸、安全防务等领域合作。印美战略合作升温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中国对印美两国建立战略同盟的担忧,进而引发中国的严重关切和强烈反对。

首先,印美两国密切政治沟通交往、重建“四方安全对话”。一方面,印度提升与美国的双边关系。印美两国不但举行首脑视频会晤和电话交谈,就清洁能源、军事、经贸等领域合作和乌克兰局势进行讨论,而且举行“2+2”部长级会议,就国防、科技、气候变化等领域合作交换意见。此外,印度外长苏杰生访问美国,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国防部长奥斯汀等多位高官举行会谈。另一方面,印度利用拜登政府推进“印太战略”的时机,加强同美国在“四方安全对话”框架内的沟通协作。2022年,莫迪总理出席“四方安全对话”首脑峰会,同美日澳三国领导人就俄乌局势、印太战略、经济增长等议题进行讨论。针对印美重建“四方安全对话”、打造对华“包围圈”,中国外交部表示不满和反对:“搞小圈子,挑动阵营对立,真正威胁构建和平、稳定、合作的海洋秩序”。

其次,印美两国深化经贸投资合作、组建“印太经济框架”。其一,美国增强对印度的经贸投资。2022年11月,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访问印度,承诺美国将出资5亿美元支持本国太阳能设备制造商在印投资建厂。其二,美国鼓吹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转移,引导美国在华企业赴印投资建厂。美国不仅向印度转移从中国迁出的太阳能电池、稀土和芯片等产业链,还启动美印关键和新兴技术倡议,并签署美印半导体供应链和创新伙伴关系谅解备忘录。其三,美国拉拢印度参与本国主导的区域经济组织。同年5月,美国将印度确立为“印太经济框架”的创始成员国,加强同印度在贸易、供应链、清洁能源和反腐败的经济合作。中国警惕印美鼓吹对华经济“脱钩”、组建“印太经济框架”,中国外交部表示:“美方应切实按照自由贸易规则办事,而不是冲击现行的区域合作架构,开地区一体化的倒车”。

最后,印美两国加强武器贸易合作、举行联合军事演习。一方面,印度大力购买美国先进的军事装备。自2022年以来,受俄乌冲突以及西方国家经济制裁和技术封锁的影响,俄罗斯被迫搁置甚至取消对印度的部分军备供应。为了满足自身国防需求、促进本国军力发展,印度不得不转向购买美制武器装备。2022年,印度公布年度国防预算,落实“阿帕奇”和“奇努克”直升机等印美军事采购协议。另一方面,印度积极同美国开展联合军演。同年,印美两军在印度喜马偕尔邦和北阿坎德邦举行“霹雳”“准备战争”联合军演,印度海军前往西太平洋海域参与美国主导的“环太平洋”“加鲁达盾牌”“马拉巴尔”等联合军演。针对印美开展联合军演、深化防务合作,中国外交部表示不满和反对:“印度和美国在中印边境附近开展联合军演,违反中印双方签署的协定精神,不利于中印两国之间的信任”。

三、俄罗斯对华依赖加深可能引发印度不满

俄乌冲突发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发起全方位的竞争博弈。美国利用强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和世界霸主地位,不但领导英国、德国、法国等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科技封锁,使俄罗斯的国家利益受损、经济军事实力衰弱,而且施压土耳其、印度、印尼等非西方国家“选边站队”,多次向联合国大会及安理会提交涉乌议案,使俄罗斯的国际地位下跌、国际影响力降低。

2022年2月,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宣布中俄建立“无限制”战略伙伴关系,标志着两国关系达到新的顶点。俄乌冲突发生后,基于外交、经贸、能源、国防等领域合作以及构建多极世界、抵制西方民主价值观、改革现有国际秩序等方面共识,中国进一步增强同俄罗斯的战略协作。外交上,中国虽然在乌克兰问题上保持中立立场,但着力保护俄罗斯免受西方国家责难,例如指责美国及北约将俄乌矛盾推向“火山口”,多次就联合国涉乌议案投弃权票以及反对将俄罗斯逐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政治上,中俄两国加强高层互访、深化政治互信,不仅举行首脑会晤、首脑电话会谈等双边交流,还利用G20、上海合作组织等组织机构发展多边合作。经济上,中国反对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单边制裁,加强同俄罗斯的经贸联系,帮助俄罗斯将粮食、石油、天然气等产品的出口市场转向中国。安全上,中国不但向俄罗斯出口半导体、电子芯片和集成电路,帮助俄罗斯实现武器库现代化升级,而且同俄罗斯举行“东方”“海上联合”等军事演习,提升中俄两军的协同作战能力。

印度擔心俄罗斯对华依赖加深可能导致俄罗斯在中印边界划定、印俄军备贸易、克里米亚主权归属、“一带一路”南亚建设等问题上偏向中国,进而对印度的领土安全和国家利益构成威胁。首先,印度长期依赖俄罗斯在中印边境问题中发挥协商调解的作用。印度担忧俄罗斯对华依赖加深可能改变俄罗斯在中印拉达克地区对峙以及未来中印边界划定问题上的中立态度。其次,俄罗斯是印度主要的武器进口来源国。印度担心为了降低中国对印俄军备贸易的猜忌,俄罗斯会减少对印度出口先进装备和武器系统。这将大幅削弱印度的国防能力,迫使印度转向美国、法国、以色列等武器供应国。再次,巴基斯坦是中国的传统盟友。印度担忧俄罗斯可能会加强俄中巴三国在政治、能源和防务等领域的多边合作,甚至改变在克什米尔问题上一贯的亲印度立场。最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印度“东向行动”政策在南亚地区存在利益冲突。印度担心俄罗斯对华依赖加深可能使俄罗斯在“一带一路”南亚建设问题上偏向中国。

四、中印就乌克兰问题存在共识有利于缓和双边关系

俄乌冲突发生后,作为世界上两个发展较快的新兴经济体和较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在维护全球经济发展、建立多极世界秩序、保持俄罗斯强大独立等涉乌议题上存在共识。可以发现,2022年年初,中印两国就联合国涉及乌克兰问题的投票表现基本一致。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中印关系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首先,中印两国在维护国民经济发展、停止俄乌冲突状态上存在共识。中国和印度作为世界上人口较多的大国和发展较快的新兴经济体,长期依赖国际粮食和油气资源的进口。近年来,受COVID-19疫情的负面影响,中印两国经济增速放缓。2022年,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直接导致全球小麦、玉米等粮食供应短缺和石油、天然气等大宗商品出口下滑,进而引发国际粮价和能源价格飙升。在此背景下,中印两国不得不花费更高的成本购买国际农产品以保障本国粮食安全,大量购买俄罗斯廉价的油气资源以对冲国际能源价格上涨。因此,中国和印度都在担心乌克兰局势对本国经济复苏和全球经济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呼吁俄乌两国尽快结束冲突状态,鼓励双方回到对话和外交的道路上。

其次,中印两国在反对美国单边主义、构建多极世界秩序上存在共识。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与此同时,印度长期奉行“不结盟”政策,致力于把本国塑造成国际舞台中“独立和有影响力的一极”。因此,中印两国都主张抵制美国单边主义行径并建立多极世界秩序。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正朝着多极化的趋势发展,而乌克兰局势可能使这一趋势受到影响。自2022年以来,美国利用其强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以及西欧对俄罗斯的恐惧心理,不仅领导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发起多轮经济制裁,还要求土耳其、印尼等非西方国家“选边站队”。因此,出于对美国国际影响力提高和世界单极化趋势增强的担忧,中国和印度都拒绝公开谴责俄罗斯的军事行动,避免加入对俄经济制裁的西方国家阵营。

最后,中印两国在保持俄罗斯强大独立上存在共识。进入21世纪,中俄双边关系持续改善,两国建立密切的政治和外交关系、稳固的能源和贸易联系以及可靠的军事和防务关系。冷战结束后,印俄两国继承和发展了良好的印苏关系。俄罗斯不但是印度传统的地缘政治伙伴和重要的能源贸易伙伴,而且是印度主要的武器进口来源国。此外,俄罗斯还是世界多极化的主要力量和国际政治格局的权力平衡者。因此,中印两国都将俄罗斯视为务实的战略合作伙伴。2022年至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仅对俄罗斯发起多轮经济制裁,将俄罗斯排除在国际金融体系之外,还强烈谴责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多次向联合国提交干预乌克兰局势的议案。因此,考虑到俄罗斯存在国家实力衰弱和国际地位下跌的风险,中国和印度必须保持俄罗斯的强大独立,避免俄罗斯衰落成为三流国家。

五、结语

中国和印度是搬不走的亚洲“邻居”,和睦相处是唯一的正确选择。回顾2022年,中印关系的良好发展既受到中印传统问题的内部阻碍,又受到美俄等主要大国的外部影响。一方面,中印两国在解决边境冲突、贸易失衡、印度洋利益冲突和“一带一路”南亚建设等传统问题上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另一方面,印美战略合作升温、俄罗斯对华依赖加深都可能引发中印两国其中一方的担忧和不满。此外,俄乌冲突削弱了俄罗斯在中国和印度之间扮演平衡调解的外交桥梁作用。这也对中印关系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展望2023年,中国应该基于中印两国在维护全球经济发展、建立多极国际秩序、支持俄罗斯独立强大等涉乌议题的共同利益,将印度担任G20和上合组织峰会轮值主席国视为缓和中印紧张关系、改变印度对华态度的有利时机,加强中印双边政治、经贸、防务领域合作和中俄印三边协调机制。中国和印度同样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长远的经济发展目标和维护亚洲安全稳定的责任担当,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印两国能够本着对历史友谊的把握和现实利益的需要,推动新时代中印战略伙伴关系行稳致远,为亚太地区和世界的稳定繁荣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李云霞,于欢.美国“印太战略”对中印关系的影响[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56(2):62-72.

[2]中国外交部.“中国同印度的关系”[EB/OL].[2023-05-23].

http://www1.fmprc.gov.cn/ web/gjhdq_676201/gj_676203/ y z _ 6 7 6 2 0 5 / 1 2 0 6 _ 6 7 7 2 2 0 / sbgx_677224/.2023.1.

基金项目:河北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资助项目 美国“印太战略”对中印关系的影响(XCXZZSS202310)。

(作者简介:于欢,河北师范大学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印度外交、中印关系;邢江涛,河北师范大学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大国关系与中国外交;王涵,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国外社会思潮研究)

猜你喜欢

中印关系
资讯
从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看印度“东向行动政策”
王毅回应中印分歧望双方打开心结相向而行
尼赫鲁执政时期中印关系中的美国因素
印度大国博弈策略偏好如何影响中印关系
“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回应研究:基于部分国家的态度
迷失:基于尼赫鲁性格与中印边界冲突的分析
莫迪政府缺席“一带一路”对中印关系的影响
中印两国关系的制约因素
印度崛起对中国的挑战与双边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