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施维群基于“火郁发之”理论运用升降散治疗肝性脑病的经验

2023-10-03施维群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3年9期
关键词:蝉蜕僵蚕肝性

李 峰,施维群

1.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西溪医院(浙江 杭州 310012);2.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5);3.施维群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浙江 杭州 310000)

肝性脑病是由临床各种肝病(主要包括肝衰竭、各型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癌等)迁延日久所形成的疾病,病程较长,病情复杂,临床治疗难度大。施维群教授为主任医师、浙江省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50年,临床辨证思维和见解独到,对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肝病具有丰富的经验,临床疗效显著。施教授认为,因肝主疏泄的特性,使得“郁”在肝病中时常发生,多为肝病发生、发展的基础。升降散作为“火郁发之”的代表方,临床运用广泛,现总结其治疗肝性脑病经验如下,以飨同道。

1 “火郁发之”的内涵

“火郁发之”最早由《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提出,“火郁”指火热之邪郁滞而不得宣发,多由外感六淫、内生五邪、七情所伤、正气亏虚等引起,凡造成病邪壅塞不得疏泄、郁而化火者皆为火郁。“火郁发之”具有丰富的内涵,“火”与“气”同属于阳,当气机失调时,气易壅塞化作火。“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郁”是指气机运转郁滞、升降失常;狭义的“郁”尤指肝气郁结、情志不畅。施教授认为不论狭义、广义,肝病较易发生“火郁”,且随病因、病位及郁滞程度不同而临床表现多样、病情多变。“火郁”理论在肝病临床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外感六淫中,寒邪为阴邪,其性凝滞收引,易阻塞气血津液运行,致郁而化热,或寒受热化而成郁热;湿邪重着黏腻,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或湿邪合寒、合热形成寒湿和湿热,壅遏气机,形成郁热;风邪、暑邪、燥邪、火邪皆为阳邪,易伤津耗气,邪气扰乱气机,同样可形成郁热。在内生五邪中,风气内动、寒从中生、湿浊内生、津伤化燥、火热内生等因素皆可扰乱气机,影响气血津液的运行,进而产生痰、湿、瘀、毒等病理产物;此外,饮食不节、饮食偏嗜以及进食不洁或误服有毒食物,皆会伤及脏腑气血,扰乱气机升降,形成郁热。肝主疏泄,通过疏通畅达全身气机,进而促进水谷精微的运化、调畅情志。肝失疏泄,气有余便是火;肝气郁结,日久则化火。百病多由郁生,“发”有发散、发泄之意,提示治疗疾病时需因势利导,给病邪以出路,以解决壅遏困滞之象。

2 升降散解析

升降散原见于龚廷贤《万病回春·瘟疫门》,其组成为“僵蚕一两、姜黄二钱半、蝉蜕一钱半、大黄四两,上共为细末,姜汁打糊为丸”。查阅中医古籍可以发现,此升降散是在僵蚕、大黄两味药的基础上加用蝉蜕、姜黄而成。《二分析义》将其称为“赔赈散”,后经杨栗山在《伤寒温病条辨》中改名为“升降散”[1]。

《伤寒温病条辨》所载的升降散组成为白僵蚕(酒炒)二钱、蝉蜕(去土)一钱、广姜黄(去皮)三分、川大黄(生)四钱,合研为细末,并以黄酒、蜂蜜冲调。方中用药共6 味,以僵蚕为君药,蝉蜕为臣药,广姜黄为佐药,川大黄为使药,蜂蜜、黄酒分别为导药、引药。僵蚕、蝉蜕均为虫类药,入肝、肺经,其质轻,可升清阳、透郁热。叶天士谓虫类药“飞者升,走者降,血无凝滞,气液宣通”,方中虫类药占据药物配伍数量的1/3,且分别为君药和臣药,其作用突出,可清泄里热。姜黄、大黄均为血分药,入心、脾经,降浊阴,可为一组。僵蚕、蝉蜕、姜黄、大黄四者合用,僵蚕、蝉蜕能够祛风解痉、散风热、宣肺气,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黄能够荡积行瘀、清邪热、解温毒,降阴中之浊阴,药性相配伍,湿热可得以分解,中焦秽浊之气可得以开化。现代药理研究[2-3]显示,大黄对多种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姜黄及其有效成分具有护肝利胆、促进免疫及抗变态反应等作用。另外,方中僵蚕二钱、蝉蜕一钱、大黄重用四钱,姜黄用量极轻,从药量配伍看,僵蚕、蝉蜕的升清阳之势与姜黄、大黄的降浊之势相平衡,升散之中寓通泄,通泄之中亦寓开散。《素问·六微旨大论》云“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内外通合,可使三焦气机透达。此外,方中黄酒为引药,其性大热,味辛、苦、甘,可行药势外达毛孔,内通脏腑经络,驱逐邪气,无处不到;蜂蜜为导药,甘平无毒,能够清热润燥。后世医家多因黄酒辛热、恐走窜助火,蜂蜜味甘补益、有助长内邪之嫌,已较少使用黄酒、蜂蜜二药。

升降散为治疫15 方之首,古时多用于治疗瘟疫。近现代医家根据升降散的组方原理,将其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等疾病当中,对于皮肤病、乳腺疾病、糖尿病等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4-6],且本方对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临床症状改善、临床有效率提高具有积极作用[7]。现代药理研究[8]显示,升降散具有抗炎、抗病毒、抗过敏、护肝利胆、调节免疫、抑制变态反应、抑菌等作用,能够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

3 临床运用

施教授认为肝性脑病易出现“火郁”“郁热”的病理变化,其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病程日久,肝气化火:肝性条达,主疏泄,肝脏功能正常,才能保证全身脏腑气机顺畅条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若肝病缠绵,机体本虚,肝脏功能失司,或疾病难愈,情志抑郁,或他脏疾病传变于肝,均会导致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形成肝气郁结之象;气郁日久则能化热化火,出现性情暴躁、目赤头痛、吐血衄血等表现。

(2)湿热相结,壅遏化火:慢性肝病多由湿热疫毒之邪为患,湿为阴邪,重着黏腻,易阻碍气机流通,热为阳性,易伤津耗气,且湿、热之邪易互相交织,难以单纯用清热祛湿之法祛除;湿热之邪充斥三焦,致清窍不升,浊阴不降,从而出现神昏、表情淡漠等症状,久积成毒,日久化热,诸邪皆从火化,形成“火郁”,出现谵语狂躁等症状,形成一派气机逆乱之征象。

施维群教授认为,在肝性脑病的发展过程中,肝郁、湿热交困等因素极易形成“火郁”证候,肝火郁而不得发,继而出现阴液亏损或传变至他脏,形成肝肾亏虚、肝郁脾虚等证候;更甚者,火热之邪迫血妄行,导致吐血、便血等危急之症。升降散四药配伍中,僵蚕、蝉蜕“得天地清化之气”,用以“涤疵疠旱潦之气”“散浊逆结滞”“辟一切怫郁”[9],能够宣肺气、散风热,为“火郁发之”的配伍典范;姜黄辛、苦、大寒,可下气破血、消瘀散结,与大黄合用可引血分郁热尽出气分而“发之”;辛开苦降,一辛一苦,能使湿热分解并除[10],恢复脾胃升降功能,使脾气得升,胃气得降,中焦痞结得开,火郁透散,气机升降相宜,气化恢复自然。此治法与刘红喜等[11]运用通腑理论治疗脑病有相似之处。此外,施教授认为对于升降散应抓住“郁热”的总病机灵活运用,凡出现“郁热”者皆可在升降散基础上辨证加减。气滞者,可加用柴胡、白芍、香附等疏肝行气;痰湿者,可加用白术、茯苓、石菖蒲等健脾祛湿;血瘀者,可加用川芎、牡丹皮、桃仁等活血行气。

4 验案举隅

钟某,男,58岁。初诊日期:2020年8月6日。

主诉:腹胀、乏力、纳差6 个月。现病史:患者5 年前诊断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曾多次住院治疗;平素口服利福昔明片(0.4 g/次,3次/d)。

刻诊:面色青,神志不清,胡言乱语,答不对题,计算力差;可见肝掌、蜘蛛痣,乏力、纳差明显,腹臌胀,双下肢轻度水肿;大便干,约3日一行;舌苔黄腻,脉弦缓。

西医诊断: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肝性脑病;中医诊断:积聚;中医辨证:气机壅塞,湿热蕴结;治法:调畅气机,透热解郁;方予升降散加减。

处方:僵蚕15 g,大黄8 g,蝉蜕6 g,姜黄9 g,炒枳壳6 g,石菖蒲10 g,川芎6 g,牛膝12 g,桂枝6 g,甘草6 g。7 剂。每日1 剂,水煎,早晚温服。继续口服利福昔明片0.4 g/次,3次/d。

二诊(8 月13 日):患者可简单对答,胡言乱语减少;大便2 日一行;舌苔白腻,脉弦缓。继续前方思路,大黄减量至5 g,加用黄芪15 g、白术10 g、泽泻9 g 以扶正利水。14剂,煎服法同前。

三诊(8 月27 日):患者精神状态明显好转,胡言乱语消失,对答流畅,偶有神昏不适;大便软,2 日一行。原方加太子参15 g、薏苡仁15 g,煎服法同前。

患者其后按前方随诊加减服药2个月,同时联合利福昔明片口服,病情稳定。

按患者患肝病5年余,病程日久,肝气郁结,正气亏虚,痰湿、瘀血等邪壅塞,日久化热,形成“火郁”。患者出现腹胀、乏力、纳差、神志不清等症状乃是气机逆乱、湿热壅滞的结果,用药时以升降散为主方,同时加用炒枳壳、石菖蒲加强开窍化湿功效,川芎、牛膝等活血行气,桂枝助阳化气。诸药配伍精妙,顺应火热病邪之势,以畅达气机、升清降浊、透热解郁。患者服药后“火郁”得以发散,气机顺畅,湿热秽浊之邪得以化解而出。

5 小结

肝主疏泄,若肝气不疏,则气机升降失常,日久气机堵塞,秽浊之气壅遏,或湿热交困,郁而化火,形成“火郁”。施教授认为“火郁发之”理论对于肝性脑病的治疗尤为重要,升降散作为“火郁发之”的代表方剂,4味药物配伍精妙,可升清降浊、调畅气机、透热解郁,临床应用时当抓住“郁热”的总病机,根据气滞、痰湿、血瘀等邪的兼夹情况,辨证配伍行气、化痰、活血等药物,将调畅气机、助邪发之贯穿治疗始终,使气机顺畅、郁气开达,则病邪可退。

猜你喜欢

蝉蜕僵蚕肝性
降低体表孢子含量对僵蚕总灰分的影响
轻微型肝性脑病的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不同重量僵蚕总灰分含量的比较研究
蝉蜕
规模化养殖中降低僵蚕灰分含量的方法
滴心湖:致蝉蜕
僵蚕总黄酮超声提取工艺的优化
肝硬化患者合并轻微肝性脑病的治疗时间
瑞甘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研究
醒脑静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