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过渡性空间设计探究

2023-10-02黄颖

设计 2023年17期
关键词:五感空间设计

黄颖

摘要:为探究生活中过渡空间的定义,特征,及其与人类情感行为的联系。通过分析不同种类过渡空间的形式和状态,总结了空间过渡的功能和意义。并以典型过渡空间举例,分析了过渡空间对大环境氛围和使用者情感的影响。得出过渡空间的存在意义和设计要素。为生活中过渡空间的设计理论提供案例参考,为未来过渡空间设计提供可能性。

关键词:过渡空间 空间设计 同时感知 空间情绪 五感

中图分类号:TU9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3)17-0076-04

Abstract:In order to explore the defini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ransitional space in life and its interlink with humans emotion and behavior.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orm and state of different kinds of transitional spaces,the significance of spatial transition was summarized. By taking typical transitional spaces as examples,the paper demonstrates the impact of transitional space on the environmental atmosphere and users emotion.It emphasizes the significance and indicates the design elements of the transitional space.It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theory of transitional spaces and also a possibility for the design in the future.

Keywords:Transitional space Spatial design Simultaneous perception Spatial emotion Five sensation

引言

人常常在各种空间中转换。每种空间是不一样的,有其各自的功能和独特的形式,这些特质使得空间与空间之间得以区分。比如酒店不同于餐厅,机场不同于地铁站,游乐场不同于剧院......只要提到这些空间的名称,脑内自然而然会浮现具象化的信息和与之相对应的使用感受。但有些空间不具备固定的特质,它们仿佛隐身,并不受到重视。比如早期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提出的“灰空间”,处于空间内外之余,使二者连接,交融,或并重[1]。這些空间没有特定的功能甚至名字,提起时也说不出使用时的印象或感受。过渡空间就是这样典型“中间”状态的空间,处于两个空间之间作为缓冲和连接,虽不具备独有的功能,但却也具有重要的设计意义。文章对过渡空间的存在功能和意义进行分析,并对未来过渡空间的设计提出指向和参考。

一、过渡空间对空间的分隔和协调

从表面意义看,过渡空间的本职作用是转换与分隔,是指一个既连接又区分开两个不同环境和氛围空间的中间区域。两个不同功能的环境需要彼此独立,因此产生过渡空间作为物理距离上设置的分界线。过渡空间所指向的中间状态,可用图表说明。假设有A和 B两个相邻空间,这两个空间联结关系的可能性有如下几种(如图1):1.边缘连接,2.相互包容,3.部分交叠,4各自分开。图中所标出的橙色位置,即两空间中的过渡部分。可以看出,其中1、2都是两个空间边缘相互连接,彼此直接联通,即直接过渡;3、4中间都有第三空间,为间接过渡,插入的空间即为过渡空间。直接过渡和间接过渡,是常见的两种过渡方式。

(一)直接过渡

直接过渡是指两个空间中没有插入空间,而直接以门或门洞等方式阻隔,过渡快速且直截了当。以门为例,作为生活中直接过渡的常见单位,只占很小空间却可以分割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然而,即使是门也随空间的功能和气质不同而有相应变化,比如古代有彰显王侯贵族尊贵的朱门,西方建筑里有结合雕刻凸显文化阶级威严的石拱门,中国园林里有以门为框步移景换的洞门。除门之外,卷帘、屏风等,通过遮挡位置的变换以及材质的不同,带来不一样的通透感。这些直截了当的“分界”,除创造空间的独立和连贯性之外,也体现了对整体环境文化的烘托与配合。

(二)间接过渡

间接过渡是指两个空间中另存有一独立空间作为过渡之用,其意义更远超单纯的空间界线。生活中常见有建筑物在外设遮雨棚,在内设门厅大堂,这些过渡空间不仅用于区分内外,也可供人短暂停顿。有些过渡空间同时也承担特殊作用:比如作为城邦过渡的城墙同时也作安防;作为社区过渡的广场花园也满足日常社交;电梯间楼梯间作为过渡同时也联通上下,洗手间出入口常设的通道作为过渡的同时也隔绝气味等。放眼城市环境,景观性质的马路绿化带,公共性质的广场长廊,交通性质的火车站地铁口,无不是空间与空间的相互渗透,是城市中隐秘的过渡空间。这些空间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共同创造出完整的人居环境。

间接过渡与直接过渡同为空间的分隔,但间接过渡所产生的过渡空间更富有设计的价值与可能性。其角色具有复合意义,不仅是物理空间的分隔,且对环境的整体塑造,乃至人类的行为和心理都有更深层次的影响。

二、过渡空间与空间的秩序

(一)递进式秩序

空间过渡可以建立起序列感。家居空间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自古以来对居家环境设计都把递进的私密性放入考量。入口处的玄关就作为居住环境中重要的过渡空间,必要性地连接内外,是人在心理和视觉上的重要缓冲[2]。除此之外,门厅、走道也作为过渡空间使用。出于公共性-半公共性-半私密性-私密性的顺序,对应到开敞-半开敞-半封闭-封闭的空间中,通常客餐厅更靠近门口位置以待客,主卧、衣帽间等空间靠里。层层递进,更符合人类对于居住隐私性的保护和要求。递进的过渡原则把公共性和隐私性的动线更好地区分开来,建立更舒适的居家空间。

(二)对比式秩序

空间过渡可以利用对比带来一种以小见大的体验感。纽约公共图书馆的玫瑰主阅览室(Rose Main Reading Room)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该阅览室位于第五大道繁忙而复杂的城市环境中,却创造了与外部世界完全隔绝的沉浸式阅读环境。图2展示了从通道到阅览室的空间变化,从嘈杂的大街到主阅览室,访客共经三层过渡空间:麦格劳圆形大厅(A),比尔·布拉斯公共目录室(B),和玫瑰主阅览室门厅(C),直至主阅览室(D)。只要稍加观察就不难发现,这4个空间的尺度正好形成了有规律的鲜明对比:狭窄——开放——更狭窄——更开放(如图2)。伴随空间功能的转变,访客也体验空间比例和光感的逐渐变化:麦格劳圆形大厅狭窄而昏暗,比尔·布拉斯公共目录室却宽阔且拥有充足的自然光。阅览室前门厅狭小而拥挤只能容纳数人,而穿越门厅后进入主阅览室(D)的一刹那所见到的极致透亮高旷的空间,连巨大的壁画吊顶和枝形吊灯都给人静穆的神圣感。密闭的空间压制人的视野使人压抑,高阔的空间使人心生敬畏(如图3),这组序列中每个空间都通过彼此形状和大小的对比潜意识地影响了访客的感受。

借由过渡空间比例尺的对比变换来突显空间特性,中国古代宫殿也体现了相同的手法。比如北京故宫就以沿向心对称轴线排布殿宇的方式建立了等级秩序。外朝处理政务,内廷生活起居。拿外朝举例,从天安门开始依次布有端门、午门、太和门等若干大小门和院落,彼此互为过渡,通过各个封闭屋宇和广场的高矮、窄宽、明暗、敞开与密闭的对比,在空间的面积与尺度中建立了秩序,富有韵律感[3]。仅仅利用这些空间的尺度对比就体现了“五门三朝”层层递进的主次关系,给人不言自明的威慑感,凸显了皇权的威严。

(三)渗透式秩序

空间过渡可以带来空间与空间的互相渗透。中式古典园林少设围墙,而多设游廊、山石、水景等作为过渡,既作景观使用,也丰富了空间层次。在分隔空间时更多用漏窗、门洞等,使得空间在视觉上得以延伸,达到空间之间的相互联通和渗透,以达意境悠远之感[4]。私家宅邸常靠庭院把住宅掩于景观之后增加进深,以庭院作为过渡空间,寻求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徽派建筑中把边廊设置得深而长,走到尽头才发现另有转角,以创造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通道作为过渡的同时,也让静态空间变得灵动而富有节奏感。这些过渡空间都在起间隔作用的同时使建筑内外互相交融,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三、过渡空间与使用者情感体验

空间本身富有情绪,也能通过自身情绪传达给使用者而不需额外的语言或文字指引。由于职能各异,使用者在不同空间内所感受到的情绪也不甚相同。比如工作环境的严谨,游乐环境的放肆,居家环境的放松等。因此在空间转换时,过渡空间不仅作为物理上空间与空间之间的转换,也是在情感上给使用者保留停顿。通过设计手段,在有限的时间与空间内能快速重塑用户感受和体验。

(一)过渡空间与情感影响

过渡空间具有对人心理的调控性。对于使用者情感来说,过渡空间既作为上一场景的缓冲,也可在将人引导至下一空间前唤起某种特定情感。由于公共空间功能的混合和复杂,人们可能从嘈杂的街道突然进入安静的工作环境,或从熙攘的地铁过道进入私密的母婴室。然而人对于空间的感受却是直观和明确的,如果缺少过渡空间,则意味着人要在瞬间从一种情感贸然切换到另一种,生理和心理上都会产生一种局促感。而过渡空间的存在可以对人的情绪进行预影响,进入下一个空间的时候就会有更好的体验。因此,预留给情感的过渡空间非常重要。

此处谈论的情感指两种:一是用户自发情感,二是通过设计手段唤起的共鸣情感。空间对人们的认知影响是基于多方面的,而不仅仅依靠视觉。上文已经提到过空间尺度的对比带来的感官影响。曾担任《纽约客》记者的托尼·希斯曾提出“同时感知”一词,认为人们内心具有应对周围环境多方面而做出大脑和身体反应的机制,是以多感官的方式感知周围的环境。[5]除视觉之外,其他共存的感觉譬如听觉,触觉,嗅觉等也同时激发用户做出反应。对应到设计手段中,诸如照明,色彩,空间角度和材质等因素都对用户心理有着潜移默化的调控性,共同决定了处于这个空间时的心情是放松或谨慎,是舒适或壓抑。也就是说,过渡空间可以通过对这些因素的调整来引导使用者的心理情绪,与空间产生共鸣。

(二)过渡空间与行为影响

过渡空间同时也具有对人行为的引导性和指向性。如上文所述,人对空间的感知由空间感、色彩感、光感、质感和几何感这5个标准组成,反映到人的行为体验上,则体现在动线、情绪和五感(视,听,味,触,智)3个方面(如图4)。当人在空间中移动时,行为受环境给予的信息影响:这些信息可能积极或消极,比如环境是明亮或黑暗,嘈杂或安静,芳香或有味,令人愉悦或讨厌等。人的大脑对这些信息作出反馈,帮助定义空间身份并做出选择,比如是快速通过或是可以停留,选择宽敞的路或是崎岖的路,往左或往右等,这就是空间信息对行为的指向性。情感与行为相辅相成,通过对过渡空间适当的环境改变,就能对使用者的行为进行指引,与情感相协调,从而改变人对空间的使用方式和感受。

(三)以光之教堂为例

利用过渡空间的感官信息重塑情感与行为,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在光之教堂的设计中有着良好的体现。光之教堂因用光所带来神圣感不名言说,但这里把目光聚集于访客在进入光之教堂时的过渡位置。正是因为有这个空间,才使访客在没有任何语言标示的情况下仅凭环境信息而不自觉地放慢脚步,且油然而生肃然起敬之心。这座教堂位于居民区小山坡上,入口远离街道,通过窄小门后进入两栋楼之间设置的一个半弧形的夹角[G],与屋檐一起组成一个半开放空间,连同教堂内斜穿而过的墙体一起构成一个极富哲学韵味的过渡空间(如图5)。访客与建筑的精神共鸣就源自这个空间内3个因素的共同塑造:一是声学,整个空间通过混凝土结构箱的设计完全遮蔽阻挡了外界的一切声响;二是光线,进入转角时,突然局限的空间和骤然变暗的环境激发访客出于光线变化的生理反应,使人不由得慢下脚步;三是利用斜墙带来的折角,从入口处起共有3个转角创造出一个循环动线。人在一眼能看清环境情况的直行通道中可以无所顾忌地前进,但在有所转折的环境中行为就会受到干扰控制。因此,相对密闭曲折的空间让不熟悉地理情况的访客变得沉静而迟缓,从而加强对环境本身的专注。在这个案例中,辗转曲回的过渡空间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内外光照、声音条件的高度对比,空间引导访客沉浸在其独特的精神宁静中。借由访客自身主观能动性引导感知,触动情绪[6]。不需要指示牌,看似是游客自发跟随,实则是设计师和建筑空间的共同指引。这样的过渡空间,既是物理性质上的分界,也是给访客提供的情感准备,更与整个空间建筑的精神环境浑然一体。

四、城市过渡空间的案例对比

过渡空间穿插于城市各处,虽不起眼却对人们的行为情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如若能重视和利用对过渡空间的设计,也能成为解决社会问题的一种手段。当今社会繁忙的大环境下,城市焦虑感与日俱增。于都市而言,星罗棋布的交通网是通勤人每天必经的过渡空间。这里将同样为交通枢纽的纽约中央车站和斯德哥尔摩Odenplan地铁站进行对比,从过渡空间的设计角度出发,探讨过渡空间的设计对都市人产生的情绪感受影响。

(一)纽约中央车站过渡空间

纽约中央火车站过渡空间的设计证实了空间对情绪和行为的影响力。其繁复的序列组合与明显的空间尺度对比,虽然营造出张弛有度的视觉享受,却在实质上给使用者带来压抑的空间体验。以站内人流量最大的过渡空间中央大厅为例,地理位置上连接了众多马路,候车厅和月台;空间上其接近40米的层高极其高旷和开阔;建筑上每块大理石都雕刻精美,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可谓是建筑史上的伟大著作。然而又正是这个精心设计的空间给人带来了无形中的压力,原因来自两方面:一是动线处理混乱,四通八达的通道使得无数通勤者从各个方向汇聚于此又从各个方向离开。从心理层面上来说,人们看到其他人快速移动时也会在下意识上加快步伐,从而产生一种极度的焦躁和混乱感。二是噪声处理混乱,由于大厅极广的尺度和坚硬的用材使得谈话声,信息播报声和脚步声等多种回声互相交织,因而空间格外嘈杂。

(二)纽约中央车站过渡空间

通过趣味化过渡空间的设计,瑞典斯德哥尔摩把通勤变得更轻松而富人情意味,创造出更符合人的生理与心理需求的空间,把精神理想具象成空间体验。作为连接地面层马路和地铁站的过渡空间,钢琴地铁站(Odenplan Subway)的出口在设计时创新性地在楼梯内置钢琴键盘,并可根据行人踩踏步伐发出真实的旋律声响。无需指示和言语说教,通过空间、色彩和材料这些视、听、触觉上感官的暗示和指向,让绝大多数人都从不由自主走向电梯口变为在楼梯和电梯中选择爬楼梯步行。这个行为改变蕴含着趣味性空间于使用者而言的天然诱导,人会下意识地选择更令人愉悦的方向。不仅锻炼了身体,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更在通勤途中增添不少趣味,使人心情更放松和美好。同时也证明了,从设计层面出发的空间塑造更能生动地引导行为,满足对生理和精神的双重需求。

这两个案例的对比显示出过渡空间的设计与使用者行为和感受的密切联系。归根结底,室内或建筑的空间设计都从功能和形式两者出发,皆基于使用者的生理和心理体验。着眼于通勤者的角度,嘈杂的环境对于通勤的奔波来说并不舒适,更平和、放松的环境才能在忙碌的工作和生活壓力下提供一丝慰藉。因此,中央大厅设计中引以为傲的宏伟巨大导致了视觉和听觉感受上的双重混乱,而钢琴地铁站口对过渡方式的体验化处理使原本无趣的过渡变得鲜活。由此可见,在过渡空间的设计中,只顾追求建筑艺术层面的开阔雄伟还远远不够,更不能忽略的是在日常使用场景下用户真正的情感需求。

同样的,有很多过渡空间在生活中常常出现,却鲜少有人思考它们体现出怎样的情绪,使用者需要怎样的空间语言,空间又实际带给使用者什么样的影响。任何建筑和空间都是为使用者而服务,过渡空间设计对物理环境和人文需求的考虑应是一体的,二者缺一不可。除了遵循空间本身的功能和环境需求外,过渡空间也应关注使用者的心理需求而做出相应的变化。

五、过渡空间的设计要求

通过上文的论述足以说明,过渡空间虽不承担主要功能作用,但适当穿插过渡空间能在一组空间关系中提供适时且必要的缓冲,承上启下,给人带来与单一空间不同的全新体验。随着当今社会对空间使用要求的日益增高,过渡空间的设计与主功能空间同样重要。在设计过渡空间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尊重空间功能,选择相宜的过渡方式。基于相邻两空间目的,使用者数量与建筑尺度,决定过渡方式为直接过渡或间接过渡。如需单独空间来完成过渡,则应考虑所需的空间形状,面积与位置。

(二)结合空间秩序明确过渡空间的开敞程度和开口位置。空间是开敞还是密闭,与空间秩序有直接关联。完全开敞的空间在视觉上无遮挡地联通四周,完全密闭能独立出新的空间形成鲜明对比,有开口的空间则意味着空间的互相渗透。同时,也应考虑开口的位置。开口位置分为出入口和窗两种。出入口的位置影响了引导了使用者的动线,大小决定人流量,若加设坡度、楼梯等则改变了使用者行进速度。窗的位置则决定了目光所及的通透程度。因此,开口越多,相邻两空间越融合,反之亦然。

(三)赋予空间情绪,统一感官联合,使过渡空间具有缓冲性。空间情绪由空间内色彩、光感、声音和材料共同组成。通过视觉上的空间尺度、色彩和光线,听觉上的声音,以及触觉上的材料质感这些感官因素对使用者判断和感知力的影响,过渡空间应为前后两个空间起协调作用。不仅要综合相邻两个空间的亮度,噪声要求和环境氛围等客观因素,建立感官融合,也要满足访客的精神需求,引起精神共鸣。让过渡空间成为感官与心理的双重过渡。

(五)过渡空间应具有包容性。由于连接两个或多个空间,在这些空间所涉及多种使用人群时,应该周全考虑。比如游乐场的家长等待区,亲子餐厅,残疾人无障碍空间,老人之家等,面对特定有不同年龄层次,心理需求及使用习惯等情况的使用者,可利用过渡空间帮助协调使用者心态。

(六)体现空间背景文化。过渡空间身为空间大环境中的一个部件,虽占比不大且不占据显著位置,但是仍属于整体性的人文环境中。因此,在设计时需凸显建筑环境所蕴含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同大背景保持一致,避免突兀,自成一派。

结语

当建筑空间的设计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时,每一个空间都值得推敲。综上文所述,过渡空间既是空间之间的分隔,也是空间之间的融合;既建立了空间界线,也模糊了空间界线。从自然到建筑,外部到内部,任何具有不同环境意义的空间都会出现过渡时刻。不可否认,如果缺少过渡空间,空间就会显得跳脱、混乱。对过渡空间的研究让所有功能性空间加以连贯,构成完整整体;同时也使得空间与空间之间互相停驻,互相优化,疏密有序,丰富空间体验层次[7]。

从空间层面上说,过渡空间的存在既是对上一个空间的模糊,也是对下一个空间的延伸。从使用者感受层面上来说,过渡空间服务于生理和心理双重的调整和过渡。它们看似是边缘性空间,实则却是重塑体验的关键部分。通过设计手段的加持,过渡空间使得改变使用者体验变得可能。欲明先暗,欲扬先抑,设计师对于过渡空间的这种包括但不仅止于材质、尺度比例、光线等因素的操控和设计,得以创造出全新的精神氛围,在未来会提供新的设计考量和方向。空间服务于人类,打破空间之间的隔阂,为用户和环境建立物理和人文的双重联系,满足功能之余也带来情感的温度,从而实现过渡空间的更高意义。

参考文献

[1]汪华丽. 试论灰空間应用在建筑艺术设计中的探讨[J]. 设计,2018(02):102-103.

[2]王九飞,刘宪法,姜 鹏. 家居设计中的过渡空间——玄关[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07):353-354.

[3]张卫,刘冬梅. 透过“ 门” 看东西方建筑文化的差异[J]. 南方建筑,2006(01):9-12.

[4]席仁义. 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组织特点及手法对现代建筑设计的意义[J]. 设计,2017(01):116-117.

[5]TonyHiss. 街头巷尾的感受——用一种新方法去观察和处理我们日新月异的城市和乡村[J]. 国际城市规划,2005(1):1.

[6]纪薇. “光”在建筑空间中运用之美的解读[J]. 设计,2017(1):144-145.

[7]陈凡,冯乙,申小娜. 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之联系——以福建民居为例[J]. 设计,2019,32(1):3.

猜你喜欢

五感空间设计
基于五感疗法的疗养花园景观设计
——以惠州市惠城区惠环医院为例
五感之下的艺术家手制书拓展研究
日日是好日
基于人体五感对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的应用研究——以滨湖湿地森林公园为例
V&A“源于自然的时尚”展览空间设计
忱意空间设计办公室
多元·开放·激活:公共空间设计的未来趋势探索
《彩梦空间设计》
居住空间设计《啁啾》
“五感”在品牌营销中的应用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