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字图形的空间转型性设计研究

2023-10-02吴雅洪

设计 2023年17期
关键词:字体设计三维空间艺术设计

吴雅洪

摘要:对陷入形式轮回的汉字图形设计进行反思,重新探索汉字图形的多维创作舞台,增加汉字图形设计语言叙述层次。以汉字图形的平面固有表达为基础的理论建构,结合实验性字体设计的反复打磨来相互检验。根据前期的实验性字体设计展开思考,并创作汉字图形设计作品《经纬·共时》。空间转型开拓更多维度的字体形式,优化汉字图形的多重体验。

关键词:三维空间 汉字装饰 汉字艺术 字体设计 艺术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3)17-0034-04

Abstract:Through reflecting on the artistic cre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 in the form of reincarnation,re-explore the multi-dimensional creation stage of Chinese character graphics,and establish a new language narrative level. The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characters and the inherent expression of traditional two -dimensional expression,combining with the repeated polishing of experimental font design to test each other. Thinking according to the previous experimental font design,and creating a three-dimensional Chinese character graphic design work "Longitude and latitude·synchronicity". Threedimensional spac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ore dimensions of fonts,optimizing the multiple experiences of Chinese character art,and exerting significance for inheritance and promo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ideological value.

Keywords:Three -dimensional space Chinese character decoration Chinese character art Font design Art design

引言

漢字图形设计是以汉字作为设计对象,经过实践形成具有系统性和普及性的审美经验。长期以来,艺术家和设计师建立了汉字图形设计体系,汉字字体库,汉字艺术等体系。这些体系作用在社会各界和不同领域中,其意义和审美表达亦是设计师关注的重心。汉字是中华文明的根源之一,其形成与发展上多维多元的:一是汉字形成的时空概念,汉字是对客观事物的抽象提取的象形文字,所以它的母体是立体和变化的事物。二是汉字的动态发展轨迹,汉字由甲骨文发展到今天的简化字,其间历经数次革新,每次形态的转变都是质的飞跃,都助力文化教育和社会统一。

从设计角度而言,汉字图形的载体多是二维的形态通过刻画、篆写、书写和印刷附着于载体上。显然不适应于现代化的数字科技环境中,“汉字字体设计在面临数字时代主动而又被动的境况下,需要做出合适的应变方式,进行多变性创新。”[1]汉字在某种平面性载体或扭曲的媒介上的文字编排,都将局限汉字空间视觉表现力,无论是阅读角度还是形式表现手法上变得被动,甚至可能被载体取代和阻隔。通过数字技术和工业生产的配合,不仅赋予文字新媒介,实现有形载体与虚拟载体的过渡,还使复杂的汉字结构转嫁为立体形态提供了有效的技术辅助。有别于以往的载体革命,虚拟的载体并未取代印刷的实像载体,而是推动了不同媒介之间的交流。

当今社会,变化纷繁的交互活动层出不穷,空间设计领域中的汉字图形设计也显得尤为重要。“文字设计的创造方法和表现路径出现多元并进的态势……一些设计家运用克制而理性的视觉规则来展现画面的层次,而另一些则打破规则、天马行空。”[2]科学发展为艺术设计提供丰富的技术表达和传播媒介,艺术设计学的视觉传达设计分支也逐渐由单一的二维,向三维化、四维化,甚至多维度混杂化转变,为汉字图形的转型设计的传播目标提供丰富的条件。

一、设计学视阈的汉字图形设计转型

文章研究定位在平面设计领域,造型艺术中的书法艺术和当代艺术有所区别。2005年北大资源学院汉字艺术系成立并确立“汉字艺术”,作为汉字一直延续的书法艺术创作转型为汉字当代艺术,实现汉字艺术创作的范畴被扩大,更加开放路线,包括汉字的空间艺术,汉字装置与汉字雕塑等。同样,从设计学角度而言,汉字的艺术设计在探索汉字的运用审美和图形设计方面也得到了一些启发。“‘转型、变革、跨界成为开启当代文字设计新一轮发展的关键词,所以我们显然不能将研究视角局限于二维领域。”[3]以下结合笔者的相关字体设计实验,并补充相关领域的实践材料加以论述汉字图形的空间转型的设计表现手法。

(一)攫型造态-立体化的汉字图形

汉字图形的立体化形态已有相当的成果,大多是虚拟的形式。例如在2015年的探索性汉字的字体实验设计——《数字音乐》,它是一款字体海报设计,用计算机软件模拟制作出立体几何汉字,并在汉字图形上用透视化模块渲染出丰富的色块交错效果,以三维视效映衬出数字音乐赋予的立体环绕声感。笔画的平面结构上作出适当调整,以表现立体几何的块面感,加强字体的立体表达效果,如图1所示。“出于对艺术性的追求,很多设计师在实际的设计中,都会通过改变汉字固有结构的方式来提高汉字的表现力。”[4]

但是多维空间的转型呈效不只是基于汉字图形笔画的立体化,更是材质和肌理的处理。于是研究进入第2个阶段:材料的调研。建材市场中有秩序地叠堆着规格各异、型号不同的木方模板,无数的横截面上伶俙地标注着各式尺寸,如图2所示,整摞累放的它们参差不齐、错落有致,在阳光的照射下产生深浅不一、明暗交织的视觉方阵。这种杂乱却有序的律动,仿若汉字艺术中浓厚的文化缩影。如图3所示,作品名为“铿锵”,因汉字千古留存的坚毅和神形有紊的博美,鉴于大众对汉字熟悉的认知和快速阅读的效率,笔者在形式上刻意弱化了字体的可读性,给观赏者充分的想象空间。根据作品《铿锵》可以得知,汉字的塑形和结构调整会根据材料而改变,作品的寓意也随着不同的观赏者对材料的理解而升华。它是透过材料认知经验进行思维反射,进而激发大脑中已存储的文字认知而产生共鸣,并受到材料肌理和光影发射程度影响,丰富了字体设计的层次,呈现出不同字体风格。

(二)旖旎塑义-作为装饰纹样的汉字

作为装饰纹样的汉字,往往用以修饰立体的产品或建筑,形态设计上受到已有物态的形体、材质和工艺的影响,因而被动立体化处理。中国传统古建筑装饰纹样便是最庞大而独特的体系,尤其表现在汉字图形的装饰处理上。汉字俗称“方块字”,因总体形态端正均匀,字体轮廓的设计以矩形为参照,其棱角分明、四方规整,具有“四平八稳”的能量和惯性理解的意识形态,形成汉字图形特有的空间规范。这样的汉字构造和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审美上存在一定的重合与交集。中国古典建筑讲究对称平顺、中规稳固、序列规整、节奏均衡,代表中国建筑艺术意识形态的美学法则。自古以来,古典建筑与人文内涵于汉字图形装饰亲密无间,在形态结构与建筑风格上相得益彰。其吉祥的语义在建筑装饰纹样中更加深了人文内涵和空间意境,反映出建筑主人的审美与价值取向。

关于汉字图形装饰的运用,在中国古建筑中有很多的示例,从汉代瓦当纹饰到明清时期的建筑各部分结构无不充斥着汉字图形装饰。楼庆西关于古建筑装饰中有关汉文字装饰的描述:“作为装饰內容的文字一般具有两个条件,一是文字所表现的意,二是文字所组成的形,意形结合方成为装饰。”[5]这里的“意”便是汉字所传达的吉祥寓意和它营造的文学意境。“建筑文字装饰是以意形俱美的文字,以文字的意境介入建筑意境的一种建筑装饰手段。”[6]建筑上的字体装饰可划为3类,即单字的构型和重复排列装饰、二字到四字的词组编排装饰、成对楹联或语句的线性装饰,以上皆具有趋利避害的吉祥意蕴。如“福禄寿喜”4个字常出现在明清时期用以居住的建筑装饰中;“忠孝廉洁”常出现在家族祠堂建筑或园林建筑中;还如“福”“禄”“寿”“喜”4个字以超千百种表现形式。中国古代私宅中,建筑里的窗格和家具上皆有细巧的雕刻纹饰,如图4所示,“五福捧寿”中的“寿”字砖雕,图形与字体的轮廓和线条形式流畅,运用小面积的浮雕装饰嵌入建筑墙体,四周结合蝙蝠纹和如意云纹等吉祥图案装饰,趋利纳吉。

传统建筑上的木雕窗格图样中的“卍”纹和“回”纹是古代建筑上较为流行的几何形装饰纹样,寓意轮回不息,如图5所示。工艺技法上,自宋代,古人就将木雕工艺进行科学的分类,总结概括为混作、起突卷叶花、雕插写生花、剔地洼叶花、透突雕、實雕等。从思想审美而言,寓意吉祥的文字可以在形态上修饰出不同的效果,形成具有独有的建筑装饰空间。古人运用联想、借鉴、发散、拟态、对照等方式思考,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也是精湛的工艺技术的体现。建筑文化的深髓,也可作为现代设计师在汉字三维创新与运用的思考话题之一。

(三)渗透升华-以汉字为主体的附加值

现代建筑已难觅文字装饰的踪迹,随着“科技赋能未来”的口号一次次被呼吁,设计理念的开放性和多学科融合性使设计表现变得多元化。以汉字为对象,融入产品设计理念和创意表现,以其独有的表现形式能够赋予其强大的思想魅力和实用潜力,二次强调产品的语义传播。“我们应该在设计中将文字与其三维空间有效结合起来,使得文字视觉元素空间多维化的运用及其功能延伸开来,在视觉上,创造更富有生命力的表意空间多维文字,让文字的海洋变得魔幻。”[7]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文创产品:《厚德载物千字杯》如图6所示,设计师基于《千字文》的汉字意蕴和汉字楷书得到启发,千年前的千字,以字化文,以文化人,千年后亦经由时光的残光掠影衍射后化为了手中之物,其名“K Words千字杯”。以手下文章化为手中之器,是以身体内外感知汉字的温度。千字杯以茶温养,茶香品字韵,字形为底代替圈足,轮廓以瓷泥扩张,直至口沿处平缓圆柔,气质如光芒闪耀,品瓷与赏文完美结合。既是可读的,同时又激发了汉字方块结构的实用功能。

二、实验性设计的再次检验

前期系统地研究了汉字的三维空间创意的方法和创作铺垫,在研究后期,笔者希望基于汉字结体的交叉性设计和演练,总结和整理一套完整的实验性三维汉字作品设计过程。记录这个过程中的每一次设计调整、制作经验和实现方法。

(一)线索

从历史发展来看,汉字图形基本保持为二维平面性符号,通过刻绘、篆刻、书写、印刷、电子显示体现。那么转型第一步则是将这些载体抽离,通过笔画自身构建出的视觉美感,增添汉字空间的角度变化差异,以区别于载体中的直观视角,提供新的阅读方式。

从书籍角度来看,它是最普及的文字载体。科技的进步带动电子屏的使用,尽管电子书有其方便携带和储存优势,但纸质书品在手中的体量感和质感仍难模仿。从诞生至今就被平面化载体约束的汉字而言,若能脱离载体独立出来,是否也能拿在手中?能否赋予其质感与形体?在这种互动的体会下是否会产生新感受?

从空间的角度来看,有效利用空间的透视可以让人产生视错觉和视觉落差。汉字图形通过空间技术的加工,能否利用透视和角度的位移使其结构产生变化?这种变化在有效的空间利用下如何生成新的结构?生成的结构语言对汉字的语义内涵起到什么作用?是否能够凸显出汉字独特的魅力?文章针对这一系列问题,通过自身的设计实践来探寻方法。

(二)观察与调研

艺术来源于生活,实验字体创作初始,便是在生活中对材料和形式语言的挖掘。在一次出行,乘坐长达18小时的长途列车得到启发,列车运行轨迹和沿途的工业景象,伴随着频繁冲击视线的电网高压塔架映入眼帘。如图7所示,电力时代来临,从城市到乡镇,从海滩到辽阔到草原,高压塔架支撑电缆贯穿城市,形成大地之网,覆盖城市高空。跟随着一条条交通轨迹,穿越城市,这些铁架如有形的时间不断运动,掠过视线,速度有快慢,视线内有高低远近,就好像语言符号的表达式,具有时间,空间,形式和远近关系。

自发现这一规律后,每一次乘车就是对材料的充分观察,有利分析其形式和空间特征,与汉字传播的过程作比较。根据研究记录发现,不同高压塔架的形式在任意的一条运动轨迹上,分别占据不同的方位。将它们置于文字阅读环境中,使活跃的脑海无意识读取(以点为视线单位):行4秒—左方垂直轨迹约60点......前行6秒—右方垂直轨迹约200点......前行2秒—右方垂直轨迹约500点......它们之间交错相连的长电线......就好像语言文字之间相连的字意,将文字的表达范围缩小,意思更加明确。这种形式在前5年中,平均每年12次行驶,经历每次约8小时长的阅读(普通快速列车);后3年中,平均每年22余次,每次约4小时长的阅读(高速列车)。观察高压塔架每次光线变化和距离差异,可以发现其复杂结构是有序且极为稳固的。钢结构的这种特性是适应工业与物理现象的客观规律,和宋体字方块结构的刚正和书法艺术之气魄相吻合,语义上具有关联性。如图8所示,根据这些设想,尝试了第一套方案《巳蛇》,笔者认为这套字体作品在造型上和文字表达契合度较低,对笔画进行简单的加工,只丰富了形式,语义过于牵强。

(三)共融-形式与内容

单纯的对汉字笔画的立体化加工,只是强调了形式,并不能实现转型的意义。每一个汉字都是独立的个体,和大多数其他民族语言不同,一个汉字就有一个形,一个音和一个义。汉字彼此间互相关联,除了字形结构(共用的元素和部件/笔画和偏旁部首)的共通,其字义也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一个字表示“阴”,就有一个字表示“阳”,并具有不同属性。针对汉字的特征,拓展维度的汉字图形产生交织关系。汉字的载体便不再是形式本身,而是对立统一的两个字义相互依托、相互制约,这种结构也许就是汉字关联性所架构的某种物化形态。

为了摆脱牵强的形式表现,需要将两个不同的汉字在同一个形体上共生,充分利用汉字本身的笔画关系,巧借结构,达到一形多义。在同一个汉字模型中,从不同角度展现两种不同的汉字,或许是汉字实现语义串联的一个有效方法。汉字特有的方块形体赋予其平稳的结构优势,不仅可容于间距相同的点阵坐标轴,还可以均分笔画,提高了可行性。如图9所示,在设计前期遇到两个难题:一是汉字识别度,二是由于汉字结构的差异,计算后的汉字模型结构分离,无法成为一个整体。

高压塔架具有极稳固且富有规律的形式结构,尝试利用高压铁架的三角形稳定性与汉字的笔画同构,单元与结构相互支撑,可以形成完整而稳固的汉字模型。要想充分提高立体汉字的阅读舒适度,并突出表现汉字结构的形体变化和汉字结构的空间感。还需要对每一个模型都设置有同样的边长,如10公分的正方体。再使用点阵图运算和绘制模型,可以同时观测汉字的3个角度,有利于作品最终的阅读效果和结构纠错,如图10所示。

作品内容引用(唐)张怀瓘《书议》“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表明书法艺术的表象和内在意蕴不可分离,任何事物背后都有深层的关系和内涵,书法创作即主体在不断书写和绘画中锻炼造型技能,并从现实生活中对自觉和非自觉的感受进行敏锐的捕捉,进而概括和抽象出审美形式。创作者需要调动全部感官、思维能力、文化素养对文字结构进行观察、体验、感悟与沉淀才能够精炼出具有高度审美形式的艺术作品。

(四)再现-时空与表象

作品名曰:经纬·共时。“经纬”之意即全方位的,纵向与横向都体现出不同的形式和内容,纵横交错,寓于整体之中,缺一不可。“经纬·共时”力求引入“时间”“空间”“抽象”和“具化”结合、融汇。以字体设计为基底,时间变化为中轴,视觉传达为辅料,将其复杂结构融于有序且又是极为稳固的形式中,整合了审美潜意识形态外化了表象。通过时间变化视角呈现出不同的字体。使文字能够表现出冲击、知觉、平衡、张力、流线等效果。如图11-12所示,字体“类横”,为一组同构汉字,“类”在上,“横”在下,但实现转至垂直和正视角度,即可阅读。

通过视觉角度的变化,呈现两个字义相关联的汉字字体。利用汉字的笔画部件,寻找规律、比较异同。其笔画在通过不同字形的拉扯下解体和重组,构成具有矢量感的建筑架構,在立体的方块空间中的错落交织。每一笔画被设置成3/4面等边柱体,排列在同一空间的不同方位,视觉上的交错使笔画重叠,容易加重结构的厚重感变得沉闷。研究尝试通过降低辅线的粗细度,从0.5mm缩减到0.2mm,使笔画结构更显通透。如图13所示,为《经纬·共时》字体作品的效果图。

关于制作与落地成为汉字图形的三维空间创作的重要环节,与以往二维创作的制作更具有挑战性。笔者曾尝试使用材料粘连组装,由于结构的复杂度,在制作方面需要精细的手工和时间,也不符合文字作为广泛传播,供大众阅读的效率。于是笔者从视觉传播的角度进一步思考作品呈现形式,受到近年来新式打印技术的启发,最终选择使用3D打印技术成形,确切地说,这是一个由平面而空间再至3D打印的作品。如图14所见,印刷技术的发明起初为复制文本的作用,在1000多年的发展中,无论材料的更新迭代,还是技术和审美内容的进步,都始终表现为平面的文本形式。随着科技和数字技术的突破,出现3D打印技术,这项技术的出现给设计界和技术行业都带来了震荡并有效促进设计的生成,提高生产效率。虽然大众3D打印质疑声频频出现。但从积极角度看,对设计师对创造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设计师要想突破困境和新挑战,必须挖掘更有内涵和审美价值的作品。

三、运用与设想

“汉字图形化设计可以很好地兼顾文字语义表达,借助形意融合发掘更多的图案形态,进而通过一定的抽象或联想,与受众建立更有效的视觉沟通。”[8]字体设计不同于纯粹的艺术创作,从汉字本质作用和意义来看都离不开实用目的。汉字图形设计作品的实用性一直是设计作品不可逃避的重要作用之一。剖析汉字图形的三维空间创意与运用也是本研究的未来展望,在三维空间中表现为传导功能、美化功能、审知功能。以下是笔者针对个案研究的几点运用设想。

(一)文创产品——传导功能。汉字的字意能指范畴在文明发展中不断扩充,将汉字本身作为一个产品,其精神传播价值远远大于物质性作用,它是一种基于形式和认知的文化传播元素。“中国设计艺术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应该更为积极主动地思考全民参与过程……体现中国话语和国家形象,推动我国设计艺术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9]在大力倡导文化复兴和文化旅游发展的社会环境中,以汉字作为文创产品的主体性地位被提高,能够有效刺激大众文化。突破汉字的二维图形的传播模式,增加生动意趣的体验感,从产品的角度进一步探索汉字图形的延展性和实用价值。

(二)户外装饰——美化功能。“中国的文字自古以来就有致用和审美的功能。”[10]从汉字的创造伊始,便是对客观事物抽象化创作的过程。从这个过程到结果,无不充斥着古人的造型与审美观。因此,无论是汉字本身的符号识别、书写和刻绘的形式表现都发挥着审美作用。汉字图形转换出的三维立体形态,为汉字市场的视觉传播注入时空的概念。在自然光影的时间轴的动态迁移过程中,表现出汉字图形本身的静与自然空间的动相互融合。在立体形式表现上,时空的运动表现和结构关系被认为是美化的加分条件,而大多数户外广告中,简单立体化的汉字设计的审美感受较弱,优化空间结构的立体汉字图形则具有更生动的视觉传播效益。

(三)儿童玩具——审知功能。以汉字图形为圆形制作儿童立体玩具,其教育功能是丰富多样的,并且具有积极意义。众所周知,汉字作为世界上最难学习的文字之一,儿童在认知汉字的过程中更加曲折。汉字玩具可以在娱乐的同时帮助儿童学习和发展,通过字体玩具与游戏玩法,能够培养儿童对文字的认知能力、扩展词汇、促进文字阅读兴趣、加强学习动机等。在字体作品《经纬·共时》的展览期间,儿童与家长与字体的互动给予新的实用拓展启发。在汉字模型的基础上,将每个笔画拆分,供儿童自觉地组装,让儿童参与到汉字活动中,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

结语

将汉字本体作为审美对象进行设计转型,自内而外形成一种思想与形式的自由转换。在形式多元化语境和学科融合与改道的措施下,汉字图形设计作为设计专业的副本,无论是自主传播,还是在其他艺术领域中都能更好地起到辅助作用。在对汉字转型性设计调研中发现,社会整体的价值取向的转变,使多维度空间创新之路成为必然,也为视觉设计转型另辟蹊径。

汉字作为重要的图形表现元素,在视觉传达活动中能够调动欣赏者的全体感官,有效挖掘汉字图形的深层次美感,使其内在表达不仅在于形式,更是字意的相互补充,使原本熟悉的符号拓展语义维度。

汉字图形的空间转型给字体设计的未来注入新鲜血液,这是一种新的尝试、新的实验和新的契机。无论是艺术学学科下的汉字艺术,还是设计学视阈中的汉字图形设计,都是建立在二维设计基础上对造型的多维转化处理。开放了多维空间的思想进程,不仅带来了视觉冲击,也优化了汉字体验,让欣赏艺术的人能够在汉字精妙的文化思想和情感的内涵中具有多重体会,在设计师与观者对话间铺设的更高维度的思想互动。

参考文献

[1]施雯.数字时代汉字字体设计视觉表现形式演进研究[J].设计,2022,35(19):44-46.

[2]高秦艳,黄光辉.新时代境遇下文字设计表现语言的建构[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7(03):192-195.

[3]高秦艳.文字设计的身份转换与图形语言建构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7(5):156.

[4]何磊,朱琪颖,王小芳.基于汉字认知模型的装饰字体识别设计策略研究[J].设计,2023,36(12):116-119.

[5]楼庆西.中国传统建筑装饰[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12):63.

[6]吴麒,吴平祥. 古建筑文字装饰初探[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70-78.

[7]马帅,臧欣慈.浅谈展示设计的视觉传达[J].美术大观,2015(04):153.

[8]李姍.博物馆标志设计中汉字图形化设计的应用研究[J].设计,2023,36(07):37-39.

[9]潘镜如.民间汉字图形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8):198.

[10]张抒.美哉宋体字[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3(7):18.

猜你喜欢

字体设计三维空间艺术设计
《星.云.海》
《花月夜》
三维空间的二维图形
字体设计在平面设计中的重要性探析
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字体设计研究
高校字体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浅谈字体设计在商业运用中的创新与表达
白纸的三维空间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三维空间中次线性Schr(o)dinger-Kirchhoff型方程的无穷多个负能量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