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从政治上看教育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遵循
2023-10-02河北省教育宣传中心秦志军
○河北省教育宣传中心 秦志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站在政治高度看,对党中央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才能领会更透彻,工作起来才能更有预见性和主动性。”党的二十大作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035 年建成教育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部署。这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高期待,要求其不仅要熟稔教育方针政策和教学方法,更要善于从政治上看教育,这样才能更好地从党中央作出的战略决策中找教育改革方向、找教育发展题目,切实扛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政治责任和历史责任,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教育力量。
从政治上看教育,要从政治高度深刻认识教育“是什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写入党代会报告,并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统筹安排、一体部署,深刻体现了新时代新征程中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我们要深刻领会党中央的战略意图,深刻认识教育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重要支撑和基础工程的极端重要性,认真体会教育既是“国之大者”,又为“国之大者”服务的深刻内涵。一是要深刻认识到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要求的人。二是要深刻认识到教育最根本的目标是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三是要深刻认识到教育是重大民生工程,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缩小不同群体发展差距、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增进社会团结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政治上看教育,要从政治高度深刻认识教育“为什么”
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2018年9 月1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看,任何国家、任何社会,其维护政治统治、维系社会稳定的基本途径无一不是通过教育。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我们的教育绝不能培养社会主义破坏者和掘墓人,绝不能培养出一些‘长着中国脸,不是中国心,没有中国情,缺少中国味’的人!那将是教育的失败。教育的失败是一种根本性失败。我们决不能犯这种历史性错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强调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今天,没有哪一项事业像教育这样影响甚至决定着接班人问题,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影响甚至决定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在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方向问题上,我们丝毫不能偏离,这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是每名教育工作者的政治责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这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必须把握的大是大非问题,没有什么可隐晦、可商榷、可含糊的。”
从政治上看教育,要从政治高度深刻认识教育“怎么看”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在“两个大局”背景下,教育方位在哪里、方向是什么,问题在哪里、方法是什么,作用在哪里、角色是什么,这是每名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我们只有跳出教育看教育、立足全局看教育、放眼长远看教育,看懂、看准、看全,才能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把教育与国家、与时代、与世界、与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强连接、真融入、真推动”,增强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历史主动。
要跳出教育看教育。要从国家与社会发展需要、人民需要、国际影响需要的角度看教育,清醒认识教育改革发展所处的新时代和环境的新变化,清醒认识建设现代化强国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新使命,清醒认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变化新趋势,清醒认识人口结构变化提出的新期待新任务,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要从人民教育事业人民办的角度看教育,要清醒认识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单靠教育系统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加强教育行政部门与相关部门以及社会公众的沟通,赢得更广泛的支持和理解。特别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财政资金投入、公共资源配置、社会舆论环境等方面,要广泛凝聚支持和推动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同向合力。同时,不能关起门来办教育,囿于教育一隅自弹自唱。重大教育政策的出台要广泛征求相关部门与社会各界的意见,避免政策走偏和政策“打架”,这样谱写的教育之歌才会更动听。
要立足全局看教育。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可以说,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果”,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因”,必须统筹推进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深度融合。第一,要聚焦国际竞争格局和国家发展大势看教育,深刻认识到强国崛起的背后往往是由于教育的崛起。科技发达和人才汇聚的根本在于教育发展的领先,必须努力下好教育优先发展“先手棋”。第二,要聚焦现代化经济体系转型升级对教育的迫切需求看教育,深刻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必须培养大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使教育成为更好适应、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快变量”。第三,要聚焦促进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看教育,深刻认识和把握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教育期盼,发展更高质量的教育,以教育保障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要放眼长远看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要深入分析洞察第二个百年教育的发展趋势,跟得上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步伐,制定的教育发展规划要有系统性、预见性、战略性,不能仅仅只管五年,还要考虑到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第一,要放眼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看教育。城镇化的持续推进、人口老龄化加速、三孩生育政策的实施都对教育的超前布局和结构调整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教育作出更好的回应。第二,要放眼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看教育,要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等方面具有长远眼光,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在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生物育种、人工智能、空天科技等前沿领域上抢占发展先机,为国家崛起赢得战略主动。第三,要放眼人的长远发展看教育。教育的指挥棒要着眼长远,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在教育教学中要避免拔苗助长、过度教育,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确保若干年后培养出的是切实能够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从政治上看教育,要从政治高度深刻认识教育“怎么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九个坚持”,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教育应该“怎么办”,是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的政治标准和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刻理解加强党对教育事业全面领导的根本要求,深刻理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刻理解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部署,深刻理解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政治原则,深刻理解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坚定自信,深刻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价值追求,深刻理解深化教育改革创新的鲜明导向,深刻理解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担当,深刻理解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作用,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办教育,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各方面。一是从指导思想上看,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不移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二是从办学方向上看,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三是从根本宗旨上看,必须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四是从人才培养途径上看,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五是从战略任务上看,必须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六是从培养目标上看,必须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七是从兴教本源上看,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吸引和激励更多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八是从客观规律上看,必须遵循教育规律、教学规律、学科发展规律、青少年成长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坚持各级各类教育不同的功能和定位。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始终心怀“国之大者”,从政治高度深刻把握好、落实好教育“是什么”“为什么”,在历史方位和国际比较中准确判断教育“在哪里”,在党和国家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民群众期盼中深入谋划教育“怎么办”,不断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有效转化为发展导向、政策举措和工作方法,全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