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九年制学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三步曲”

2023-10-02杨永祥

今天 2023年17期
关键词:九年制三步曲家校

杨永祥

(陇南市康县两河镇九年制学校 甘肃 陇南 746509)

农村九年制学校学生尤其需要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这是因为,农村学生中的部分家长或农事较忙,或出外打工,有意无意之间淡化了孩子的行为习惯教育。于是,弥补家庭教育缺憾迫在眉睫,学校以及班主任成为农村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或中坚力量。找到符合农村九年制学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渠道与方法,作用于农村学生道德的生成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应该成为农村学校德育改革的主旋律。

1.依托活动体验促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行为习惯的培养切忌理论灌输,而提倡活动体验。鲜活、多样的活动具有不影射个人、不对号入座的特点,能够让学生于不经意间生成一些开悟与警醒。

1.1 以经典诵读为呼吸,浸润学生

中华经典诗文静水流深,蕴含着不少为人处世的哲理,适合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当农村学生不是从成人苦口婆心的灌输中而是从经典诗文的浸润中懂得习惯的重要性时,观念的生成与行为的重塑变得自然而然。为了提升以文化人的力度,我们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去背记古诗文,而是创新优秀文化呈现的渠道与方法,释放出更多的教育空间,通过形象的“外衣”与诗意的方式赢得农村学生的认可与喜爱。

比如,经过必要的甄别、一定的筛选和理性的加工,我们创编了视频《“三字经”熏陶下的小公民》:内容包括诚实守信、遵守秩序、尊老爱幼、谈吐文雅、懂得感恩……于放学时、课件十分钟、上课前等时段播放出来,让学生耳闻目染,不知不觉中懂得了“粒粒皆辛苦”的意思,懂得了“亲师友习礼仪”的重要性,懂得了“弟子规”中所提到的规矩的意义。我们经常性举行“画一画”古诗文、“舞一舞”唐诗宋词、“我与诗人结对子”以及中华经典诵读大赛等活动。其间,学生不仅仅积淀了人文素养,而且懂得了良好习惯对学习、生活、成长的重要性,不经意间促进了行为习惯的改变。

1.2 以情境体验为过程,滋养学生

“教育需要水一样的‘载歌载舞’”。[2]行为习惯的培养也须在“载歌载舞”中才能有效落地。时下,部分学校的行为习惯教育仍然存在着直面批评与单项灌注过多的问题。如此,换来的是学生的无动于衷与效果的费时低效。面对农村九年制学校学生,以境育人应大力提倡。情境总是从第三方角度出发,因而可以避免学生自尊心的伤害;情境是沉浸式的,因而可以避免理论的苍白与无力;情境具有“激活、暗示或启迪”作用,因而具有无痕浸润的效果。

分角色让学生扮演以下情景剧:新选举成功的动物王国的“国王”开启了自己的“巡视”之旅,满以为会受到尊重与诚意,但刚到目的地就使他颜面大失:一不小心踩在一个西瓜皮上,头朝地摔了个鼻青脸肿;紧接着,他陷入到一块臭烘烘的淤泥地中,两条腿怎么使劲都拔不出来;再后来,动物王国“公民”把“可回收垃圾”与“有害垃圾”混装在一起的做法让他大为火光……“国王”大怒,决心整治此处。

这样的情景剧很好地点燃了学生的兴趣之火,完成了“暗示、浸润与教养”的目的,学生懂得了讲卫生与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更多习惯的养成都需要摇曳生姿的情境。比如:“《钓鱼的启示》——诚信主题队会”、“勤俭节约”故事分享会、“说谎的代价”校园心理剧表演活动……实践证明,情境体验具有魔法般的效果,远胜于理论说教,尤其适合于农村九年制学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3)循环水质。常见问题为硬度过高,容易结垢,从而导致冷冻机冷凝器因管路结垢达不到应有的制冷量;在填料、塔板或者捕雾器上结垢会增加塔的阻力[7],从而加大能耗。常见的垢成分有: 碳酸钙、硫酸钙、磷酸钙、镁盐和硅酸盐[8]。

1.3 以场景检测为契机,激励学生

上述经典诵读与情境活动,演绎了活动的精彩与学生的惊喜。但是精彩惊喜之后,我们要静下心来反思:活动或情境之外,学生是否做到了行为重塑?现实中,我们真的能在经典诵读与情境扮演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吗?于是,现实印证不可或缺。我们的做法是通过场景化检测激励学生。

如播放一组随机拍摄的视频,其中有良好的一面,也有负向的一面,让学生对比讨论:“你最欣赏的是什么?你最讨厌的是什么?”在此基础上进行现场“实话实说”活动:A、此草坪没有摄像头,你会践踏吗?B、此十字路口没有人监督,你会撞红灯吗?C、考试时有一道题不会做,你会趁老师不注意而抄袭同座的答案吗?课后,引领学生总结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写一份“埋葬清单”,或一把火烧了,或埋在土里,意味着自己永远与不良行为习惯告别,从此做一个更棒的小公民。

上述活动可匿名进行,防止以道德标签影射学生个体,杜绝揭露与互相揭露,在良好或良性的氛围中检测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情况,激活即时性生成,实现永久性行为重塑。农村学生尤其需要这样的场景检测,需要这样的印证力量的激励。

2.夯实家校共育促良好行为习惯的落地

学生行为习惯的背后总是有家长的影子。如果家长总是撒谎、懒惰、失信,那么,自己的孩子无形中也会形成一些不良习惯。相反,家长是文明儒雅的,孩子也定是出色俊秀的。学校与班主任应强化家校共育的合力,激活家校共育的活力与张力。

2.1 注重儿童视角:从教化到共情

视角转换要“承认人之差异”[3]。儿童与儿童是不同的,儿童与成人也是不同的。某些物品在成人心目中一文不值,而在学生心目中可能就是“瑰宝”。儿童源于共同爱好而成为好朋友,而成人之间可能会源于地位、利益而结交。从儿童视角出发去培养行为习惯,才是对农村学生真正的负责与呵护。

六年级的两个学生关系特别好,其中一个学生由于爸爸妈妈出外打工,衣服经常不洗,卫生习惯较差。另一个学生恰好相反,每天被父母亲打扮得干干净净。两个人成为同桌与好朋友之后,后一个家长极力要求老师调整座位,理由是这个所谓“脏兮兮”的学生会“带坏”自己的孩子。同时,这个家长要求自己的孩子要远离同座,强迫他们终止友谊,由此在学生的心底留下阴影……。

显然,调整座位这样伤害学生自尊性的行为是不合适的,粗暴地掀翻友谊之船也是不理性的。儿童之间的交往带有儿童视角,成人切不可以刚硬的方式进行处理。唯有“想学生心中之所想”,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秘境。班主任应该通过多元对话,夯实家校共育,促使家长从教化到共情,改变自己原有认知。家长应该秉持如下观点:不能因为“脏”而终止儿童的友谊,生生间的交往不应受限。至于卫生习惯,恰恰可以让“干净”的孩子去影响另一方,使之养成勤洗衣服、爱干净的良好习惯。

2.2 改变沟通视角:从什么到怎么

悉心观察,家校关于农村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交流等,需要一个合适的沟通视角。教师和家长应该“保持基本的文化定力、方寸和阵脚。”[4]双方都应静下心来,从自身角度反思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从中找到可以突破改变的切入点。这意味着,家校之间关于学生行为习惯培养,不在于交流什么,而在于怎么交流。

一个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比较特别——上课时左顾右盼,总是趁老师不注意时搞一些恶作剧,如将女同学的辫子栓在凳子背上,趁学生站起身回答问题时抽空凳子,顿不顿就往邻座学生衣服中塞小东西……通过深入调查后,我们得知这种行为背后隐藏的真相:如此的恶作剧必然能引起教师的格外关照,从而给自己的爸爸妈妈打电话,引起父母亲的注意。“我就不相信,我都这样了,你们还不回家……”原来他的父母亲出外打工已经七八个月了,很少电话,他的亲情饥渴症比较严重……。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们及时联系家长,共同想办法改变学生的心理、情感状况,共同矫正学生的行为习惯。我们不是谴责家长,而是以委婉、平等、温和的语气与家长协商,完成从“说什么”到“怎么说”的转变。可见,多一些隐性了解,能够为沟通视角的转变提供依据;直面事件的细微之处,必将推开儿童的内心秘门。

2.3 注重网络视角:从平面到立体

农村九年制学校学生的父母亲出外打工者居多,这就需要自媒体等现代化交流平台的保驾护航。网络交流并非仅仅针对学生的作业、成绩,也应该针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情况。微信、QQ、钉钉群、抖音、快手等等,均应该为家校共育为助力。学校与班级群应设置多个交流栏目,如“群公告、班级树、家校本、班级圈”等等,可以进行“一对一”的深入交流,也可以进行“一对多”的优质资源分享。

这样的网络平台中,行为习惯“金点子”可以尽心分享,比如,A 家长这样分享:我家孩子对爷爷奶奶特别好,削好的第一个苹果不是自己吃,而是让给爷爷;第一碗饭,不是自己吃,而是端给长辈。B 家长这样分享:我家孩子自理能力强,自己洗鞋袜,自己整理房间,自己给花盆浇水……班主任有意让这样的正能量事例,长时间置顶,让家校共育的魅力辐射到更大更长的时空。

当然,因为农村九年制学校学生的父母亲构成情况多元而复杂,一些负面因子可能会侵袭乃至影响到家长群的运作与发展。比如群中出现“过分点赞、胡乱指责、发泄抱怨、互相攀比”等现象。我们的做法是发布有利于家长群良性运作的“群公告”,比如拒绝人身攻击、恶意评价、随意拉票等行为,力争让“群”更聚焦一些,更加的清清爽爽。我们有意识地屏蔽一些杂音,对广告群、拉票群等等按下“删除键”,力争让家长群既为学生的学习而助力,亦为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而助力。

3.优化评价体系促良好行为习惯的巩固

3.1 评价重过程

农村九年制学校的学生总是面临着新的适应、改变、突破,所以,过程性管理及评价不可或缺。好习惯从一点一滴的过程中而来,路上的风景更值得教师去关注与评价。班主任既要注重“尽头”的精彩与“结果”的辉煌,亦要注重学生“路上”的迂回、辗转与点滴进步。尤其针对农村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更要注重夯实过程评价,“扭转当前‘结果唯一’的倾向,做到‘结果’与‘过程’的统筹兼顾。”[5]

比如,学生学习专注力习惯的培养就需要长时间的过程管理与评价。一方面,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上课专注力、做作业专注力、做事专注力是高效率的保证;另一方面,师生及家长亦要认识到,正因为农村九年制学校的学生的家长出外打工者居多,学生少了一份监督,所以,学生更需要专注力的培养。我们采取以下评价措施培养学生的专注力习惯:一是检测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与做事的专注力,如义教低年级段(1-3 年级)能否在20 分钟不受任何干扰而专注学习与做事;义教中年级段(4-6 年级)学生检测时间为40 分钟、义教高年级(7-9 年级)检测时间为1 小时内。二是根据检测情况,每隔一月或一学期或一年进行调整或扩大范围,如义教高年级专注学习时间延长至80 分钟。

由专注力的测试可扩大到注意力、诚信度、自主力等多个范围。而这些都是过程性测试的具体体现。总之,评价重过程,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巩固及长久坚持,有利于农村学生自主意识及自主能力的提升。

3.2 评价重整体

评价切忌碎片化而倡导整体化。悉心观察,农村学生总有这样那样的不良行为习惯,但这不能成为“一棍子打死”的理由或凭借。部分学生存在一些陋习,但这不影响其整体品性,而且深究陋习的根源,也不能全怪他们。作为评价方,应该秉持“勇于发现闪光点”的原则,从大局出发整体上评价农村学生。有的学生有一些小毛病,但聪慧、机灵、大方,富有爱心与同情心。发现并大力张扬优点,委婉指出缺点并督促其改正,涵盖学生的兴趣、情感、动机、性格等等,从整体与全方位出发评价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情况,应该成为抓实抓实学校德育与班级工作的一个重要视点。

教师应遵循“知行结合”的原则评价养成教育。所谓“知”,就是制定问卷调查学生的认知情况,比如就饮食习惯而言,学生是否知道浪费就是可耻;就诚信而言,学生是否知道失信者将无法立足于社会;就环保而言,学生是否知道污染水资源是违法的……所谓“行”,就是从学生的行动上进行诊断与评价,看看学生是否做到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墙上的“规则”是否“活”到学生的心底,是否融进学生的灵魂中。

3.3 评价求多元

面对鲜活的农村学生,评价渠道、路径及评价语都应该是多元而创新的。既有书面上的“优秀、良好、较好”,也有具体可见的流动红旗;既有教师及学校的“官方评价”,亦有生生之间、小组之间的自主评价;既有口头上的“线下评价”,亦有永驻空间的“线上”评价。如此,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激励着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可以利用“班级优化大师”软件进行综合评价,其范围包括主动完成作业的习惯、上课不乱插话的习惯、走马路就走右边的习惯、不撞红灯的习惯、勤俭节约的习惯、诚实守信的习惯、善于分享的习惯、尊老爱幼的习惯、不打电子游戏的习惯等等,用“优秀”“非常棒”和“待改进”,“学法知法好公民”等激励语进行日评、周评、月总结。由此,一批批环保小卫士、专注力高手、孝德好少年、守信小标兵等涌现出来。

可以“把‘良好行为习惯’做成文明棋”进行自主评价。生生之间、亲子之间都可以“下棋”,可以对照班主任在钉钉群中发布的十六条开始比赛。“勤洗手、勤开窗、勤打扫”这一项上,儿子进了两格,妈妈进了三格,双方没有异议;“扎堆玩游戏者”,两人均没有,没有退格;“主动完成作业”进2 格,“在没人监督的情况中也不闯红灯”进3 格,“昨晚没有刷牙”退一格,“偷盗、打架等”退回起点……这样的动态棋盘对于自主评价行为习惯的养成情况有促进作用。

好习惯成就学生,好习惯受用终生。唯有我们认识到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性,方能为打造和谐家庭与和谐校园而觅得良策,方能为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与支撑。如何让良好习惯内化为成长的力量、助力于学习与品性的精彩,如何在提升学生成绩的同时进行道德行为的重塑,还需要农村九年制学校与教师的不懈努力。但愿,唱响“三步曲”,农村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得以形成并巩固。

猜你喜欢

九年制三步曲家校
关于发起创建“家校共育实验校”的函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大山深处的琅琅书声——走进甘肃省临潭县长川九年制学校
九年制学校管理的几点思考
九年制学校英语衔接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九年制学校班级文化对学生行为养成影响的研究》研究报告
小学语文阅读“三步曲”
中小学剪纸教学“三步曲”
小学作文批改“三步曲”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