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区别和关系
2023-10-02张振华
王 芳,张振华
(安徽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1 问题的提出
为了实现优质教育、优质教学、优质学习,进一步促使体育课程的实施符合高质量发展的目标。2021年6月23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学校体育有史以来的首个《〈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基于此,为了防止认识不足发生“蔽于辞不知实”的偏差,进一步增大和显现该纲要在体育学习中的作用。以下对《〈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两者之间的区别和关系进行辨识,希望能在学习者之间架起一座集思广益的桥梁,借助其真理价值加快推进学校体育教学高质量的发展。正如有研究指出,中国学校体育40多年来的改革实践证明,每一个重大理论的突破,每一次重大政策的颁布,每一项改革措施的出台,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结果[1]。
2 《〈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区别与辨识
“为学之道,必本于思。”价值哲学指出,作用是认识一门学科性质与特征的根抵,定义着对一门学科地位的分析与描述。意义着一门学科价值表现的承载形式,客观着一门学科的目标与功能。就此,以下从“否定”“限定”和“约定”三个方面对《〈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进行解析论说,着力促进教师对其的认识与运用产生觉醒,得以建立起一种更为完整的体育教学观念。凝聚共识、统一思想、不再为两者的运用产生困惑、游弋疑虑、发生偏差。诚如学者季浏在《2011 版体育课标解读》一书中认为,一项正确的理论产生出来以后,关键工作还在于付诸实践,理论角色主体性的明确与否就成为有效实施的成败[2]。
2.1 什么是《〈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
从理论性质上看,《〈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以下可简称《教学纲要》)是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可简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新生的一门重要理论。其借助《课程标准》的成熟主张为地基,运用方法论的思维进行重构,着力推进《课程标准》思路与《教学纲要》实践的贯通,促进课程和教学两个主体联系起来,实现“课程思想”与“教懂教会”更好地衔接、更好地实施。正如有研究认为,体育课程和体育教学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这一范畴必须明确,否则就会产生设计不清,活动不明的混乱现象[3]。
所以,《教学纲要》是导引与规范体育教学的重要指南,度量现代教育理念对教学指向的规准,可为课程之教学思想与标准的实现提供支撑。也就是说,《教学纲要》是从政策的高度,来指导教师如何做好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举措。是提升教师教育能力的理论,促进教师体育教学的方法论,其的产生,是“立德树人”的时代精神之体育教育深化、概括与总结的结果。其的建立,是为了贯通《课程标准》的理念,再接再励地做好体育教学工作,确保“十四五时期”学校体育新征程的目标实现。所以,《教学纲要》是做好教学的根本,是继《课程标准》之后的又一个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里程碑”成果,是广大教师和高等师范院校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学当教师、成为教师、成才教师之路必读的一门学问。
从理论目的性上说,《教学纲要》的意义建构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在思想上,意于通过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为体育教学的“教懂、教会、爱教、善教”提供价值取向的认识。推进体育教学更符合课程的逻辑性、科学性,适切性。二是在实践上,为体育教学的科学性,典范样式和方法的运用。着力促进“爱教、善教”“教懂、教会”与科学化、效率化、优质化相接,实现了教学的形式和课程的本质融为一体。
也就是说,《教学纲要》既以“什么教学最有价值”为对象,促进教的原理与学的活动实现统一,着力解决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不够足,技能掌握不够好,学习内容、学习策略的科学性不够,适切性、实效性不够强等问题。给力教师摆脱低效、无效,从教了多少走向教会了多少,从完成课时数量转向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又以专业知识——能教,教育知识——会教,职业知识——爱教,为教学施策之“对”与“错”的明辨,提供支撑建立指向。显然《教学纲要》的问世,可把体育教学纳入到一个有规律、有科学种属、有对象范畴,相互联系的、可说明、可操作的范式,改变《课程标准》之教学实施的理论不全。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萨拉曼卡宣言》中指出,“每个儿童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教育制度的设计和教育计划的实施,应该考虑到这些特性和需要的广泛差异。”[4]
2.2 《教学纲要》与《课程标准》的区别和辨识
“大雅不作,正声微茫。”惟其,以下对《教学纲要》与《课程标准》进行区别和辨识,目的是完善两者的指导力,给力教师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使之在体育教育中的每一表现中都带着《课程标准》的特性,按照《教学纲要》的特点去应用它,镜变为灯做好学校体育教育。显然,这对于促进学校体育迈向新时代高质量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如清代诗歌理论家袁枚在《随园诗话》一文中的所说“学问之道,当识其大。”[5]
2.2.1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架构与形态 从立身之要来看,《课程标准》的产生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在“本质与目的”上,给出这个“体育教育”价值取向和人才培养的属性与规格的表述。为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摆脱传统跌宕的纠缠,确立了以什么样的思想建设的自身,以什么样的道路来发展自身,找到了可依靠的支点。其产生不仅带来一场思想革新,更带来一场方式革新。催进引发了以下革命性的变革:一是给学校体育教育带来一场深刻的思想观念革新;二是给学校体育的课程与教学带来一场方式、方法的革新;三是给学校体育教育带来一场重大的制度革新。为此,《课程标准》就成为学校体育必然坚守的论纲和共识依赖的精神母语。
从理论形态来看,《课程标准》启蒙了思想、唤醒了改革的意识,开启了知识建构、教学创新与新学习的视角,完成了对学校体育教育的再认识、构建了新的体系。其通过引入更多形式的课程资源,满足学生的爱好,修正了传统教育某些方面的不平衡性和由此产生的矛盾性。因而,它对做好体育课程实施,优化体育课堂教学,引导教师科学发展,深入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和重要的作用。
从有效形态来看,不可否认,《课程标准》也存有一定的教学实践“指向不明”与“方法不强”等问题,致使体育课程与教学之间逻辑性不清、导向性不明、衔接性不够,教学改革方向不够聚焦,学习内容、学习途径和学习策略不足,教学与学习的方法论述针对性不强,这一系列发展性不全的突出问题。无法各按其位转换成为范式,给教学实施带来一定的困惑。正如有研究指出:“课程的有效不是由对象构成的,而是由教学构成的。”[6]
2.2.2 《教学纲要》的的架构与形态 从立身之要来看,《教学纲要》的产生,是一个国家学校体育教育在历史进程中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落归,是理论与时俱进的成熟表现。为什么?因为,学校体育的历史发展表明,“非建设体育教学不足以图存,非抓好体育教学不足以固本”。显然,它的构建为推动今后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找准自己的方位和立场、开好局起好步提供了根本遵循。因而,它的构建不仅本身体育教学“如何做好、怎样做好”具有深刻的实质性意义,还为怎样做好“立德树人”、如何做好“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四位一体目标提供了支撑,是衡量学校体育教学发展与否的重要标准。正如有研究指出,改革是一个动态过程,是一个在发展中逐步前行的过程,为了防止和克服只认识概念而不懂得实质,显然只有认清未来工作的内涵与特点才能“纲举目张”[7]。
从理论形态来看,《教学纲要》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相关体育政策,与时俱进地优化和完善《课程标准》受时代制约存在的一些把握不深、指导力不全、实践性不强的襞积与薄弱,进一步显现《课程标准》的可操作性,焕发指导力,臂助学校体育壹引其纲万目皆张迈向更高水平的教育目标。因为理论研究与具体实施是一个层层递进需要实践不断证明的过程,为此,《课程标准》不存在着一劳永逸的不变,因而对其的改革会成为常态。显然,《教学纲要》的产生,可使体育教学走上有规可依、有章可循之路。可有效解决《课程标准》还存有的一些不强——课程理论体系还不够完善、教学改革方向性还不够聚焦。改变《课程标准》还存在的一些不全——只有目标布局没有规章方法,不知什么方式是对的、什么结果是好的(职责体系)。补充《课程标准》还存在的一些薄弱——怎样从组织保障方面(组织管理、课时保障、师资保障、场地器材)做好体育教学。促使教师实施优质教育、优质教学、优质学习、达成体育教学改革的目标与效果(工作要求)。进一步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包括配齐配强体育教师、改善场地器材建设配备、统筹整合社会资源(3个督导发力点)。进一步健全体育教师岗位评价机制,健全教育督导评价体系等。
2.2.3 《教学纲要》与《课程标准》的关系 由上可见,“概念及其关系形成的基本原理,是构成科学理论的逻辑基础。”那么,《课程标准》是《教学纲要》的构成之源,《教学纲要》是解读与完善《课程标准》之优质教学、优质学习的载体。也就是说,《课程标准》的问世,解决了中国学校体育的性质与取向是什么、道路与途径是什么。《教学纲要》的问世,解决了如何做好、怎样做好学校体育的教学。两者的关系就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一样,“共生共存”是其的生命。因为“课程火不火,关键在教学。教学对不对,关键看课程”。可见,没有《课程标准》,学校体育就飞不起来,脱离了《教学纲要》,学校体育就落不了地。所以,两者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谁都离不开谁,都是做好学校体育思现在与建未来的基点。遵循“功能的清晰,是做好一种活动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两者的问世,都是着力提升体育教育水平,落实“立德树人”,不断推进学校体育走向优质教育、优质教学、优质学习的转变。正如有研究指出,“体育课程育人”是中国各级各类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路径。优质的体育课堂教学则是转变体育活动育人方式的重要途径[8]。
“心有高标,方可远行。”从以上对《教学纲要》与《课程标准》的内涵显现和区别辨识之中,可以发现两者之间的关系,不是以邻为壑一个声音打倒一个声音,而是一次固本课程、培元教学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相互重塑。不是一个代替另一个,而是促进《课程标准》的品格再鲜明、理论再发展、认识更深入的科学成果。其目的都是促使学校体育课程的“立德树人”更具说服力,升发体育教学的“人才培养”更具有实践力。提高体育课程和教学的科学化水平摆脱低效和无限,推进体育课程的实施更具逻辑性、科学性、衔接性,体育教学的实施更具创新性、适切性、实效性。进一步做好学校体育的“升级换代”——迈向高质量发展、高品质发展的现代化新征程,充分发挥好学校体育在“十四五时期”人才培养的新作为,使学校体育成为人才成长的沃土。正如研究指出:“开展优质教育、优质教学、实现高质量发展,正是对教育发展不充分、不平衡,这一重大现实问题的回应与解答。”[9]
结语
总之,梳理《〈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本质与内涵、含义与功用,认识其积极变化和努力的方向。区别其的“结构”与“形态”,厘清其的定位取向与实施策略。明确其生发和实现的条件,相互联系与交合互动的关系,着力减少盲目性、消弭混乱性。确保《〈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能落地生根,给力教师形成教育理论的新视阈,构筑起教学实践的新行为。显然,对此驻足研究,发掘探析,这无疑是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