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视野下企业内控制度及其重构研究
2023-10-01修文泉
修文泉
内控作为现代企业进行生产经营自我约束和自我调节的管理机制,无论是对于战略管理还是经营管理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经济发展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趋势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所面临的风险隐患不断增加,财务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时有发生,甚至一些企业出现严重的财务决策失误,根本上还是由于企业内控失效所造成的。因此,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来说,高度重视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建立系统完善的内控体系和内控机制,增强内控的有效性,进而充分发挥内控作用,增强风险规避和防范控制能力,对促进企业经营目标和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一、内控概念
内控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是现代企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工作,需要企业综合分析考虑内外部的各类影响因素,建立相应的工作体系、实施办法、制度流程等,对企业的生产要素以及经营活动等所开展的统筹规划,以确保经营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确保会计信息准确可靠和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有效规避生产经营活动中潜在的财务会计风险,最大程度降低企业损失,防范风险问题的发生。
二、企业内控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内控环境不够严密
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部分企业对于自身所处的内控环境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分析,内控环境方面需要不断改进优化。部分企业法人治理体系不够完善,董事会、股东会、监事会以及经理层等不同层级之间的责任和权力划分界定不够清晰明确,对于运营管理中的问题难以及时有效地进行改进制约,影响了内控的实际效果。
(二)风险评估未能全程贯穿
一些企业风险制度主要是停留在表面,风险管控活动没有贯穿于经营业务活动的全过程,企业的管理缺少全面风险控制的意识和理念,没有充分结合企业所处的行业或领域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风险分析和评估体系不够完善,对于潜在的风险也没有进行及时的反馈,造成了企业风险的防范控制以及化解能力不足,由此给企业带来严重的财务损失。
(三)控制活动重点不突出
内控制度体系的关键在于内控活动的执行,然而内控活动的系统性和整体性非常强,一些企业的内控活动没有充分融入内部运营的各个环节,造成了内控活动缺乏全面性,难以发挥内控管理的应有作用。内控制度中最为关键的不相容职务未能实现分离,难以形成良好的内部牵制和监督,因而容易出现弄虚作假或者财务舞弊的问题;授权控制管理不严格或缺乏授权,审批权限高度集中或审批流程过于繁琐,难以得到有效执行。同时,会计凭证和记录的失真,会计控制力度不足,也会影响会计核算质量和效率。
(四)信息沟通体系不畅通
信息沟通是内控体系中的重要环节,然而一些企业信息沟通中存在不少的问题。信息收集不够充分,信息采集、整理、共享、分析等流程不够科学合理,信息的归集程度相对较低,信息收集的渠道和途径相对较为单一。内部存在着信息壁垒,信息共享程度较低,对于所归集的信息缺少深度的挖掘和分析,没有建立高效的内部报告传递流程,不利于决策的制定与落实。
(五)内部监督框架不够完整
没有建立起可以正常履行职能的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实施不够规范有效,在评估企业的发展风险、评价内控有效性以及审核披露企业的财务信息等方面,没有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内部审计监督职能不到位,造成了企业在内部控制以及经营中存在的问题难以及时发现和解决,不利于改进企业的内部管理,也直接影响了内控的有效性。
三、企业内控制度的重构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内控环境
内控环境是内控制度重构优化的基础性工作,尤其是完善的组织环境对于确保内控体系的规范实施至关重要。在内控环境的改进方面,首先,要建立更加科学的治理架构,尤其对于董事会、经理层以及监事会、股东大会等,对每个不同的层级分别明确其职责以及权力,确保层级之间形成良好的制衡约束,并严格执行集体决策制度,增强内部治理机构的协调性和平衡性,确保治理结构更加科学合理。其次,要完善内部部门机构设置,在内部实现完善的分权制度以及权责相平衡的管理体系,对于内部各部门以及各管理环节等,严格执行权责分配管理,采取书面规定以及岗位说明等形式,将部门以及岗位的具体职责权限作出明确规定,确保权责一致。此外,对于企业的组织机构定期开展评估分析,对于职责权限履行情况进行检查分析,結合企业发展阶段以及发展规模的不同,进行动态的调整优化。
(二)增强控制活动的针对性
控制活动在整个内控体系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也是确保内控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控制活动的建立和执行注重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相结合,增强控制活动的针对性。第一,突出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对于内部的会计、出纳、采购、销售等,建立不相容岗位分离措施,防止出现职位舞弊的现象,确保各司其职。第二,改进授权审批管理,规范明确权力的职责、范围以及任务,确保授权的适当,并强化对授权的记录,以减少各种风险问题的发生。第三,加大会计系统控制力度,规范会计核算各个工作环节,强化会计基础工作,完善票据凭证管理,并确保财务信息以及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第四,强化财产保护控制,建立完善财产保管工作制度,确保内部各项财产的安全可靠。第五,突出加强预算控制,结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增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精准性,加大预算执行控制力度,提高预算绩效分析水平,进而强化对经济活动的规划和约束。第六,完善运营分析控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定期开展运营分析,深入分析企业所潜在的影响因素,综合经营活动中的数据反馈等,及时调整运营管理策略,以提高生产经营效益。第七,健全绩效考评控制,落实目标管理和计划管理,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情况等做好绩效考核,最大程度提高企业的绩效水平。
(三) 突出风险评估控制
风险评估控制是内控管理的关键环节,也是重构优化内控体系的关键所在。对于风险的评估控制,首先,要构建更加科学的风险预警指标,结合所处行业领域的实际情况,全方位、多角度进行风险预警指标的选择。一般来说,主要是突出资本回报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成本费用总额占营业总收入比等评估盈利能力,采取总资产周转率、资产现金回收率、存貨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以及应收账款增长率、存货增长率等评估资产质量,采取资产负债率、短期借款占全部借款比率、带息负债比、或有负债比等评估债务风险指标。其次,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开展过程中,应当注重及时完善财务风险控制管理,对于容易出现风险的筹资环节,应当根据企业的规模实力等做好短期债务比例的减抵,灵活调整融资结构;对于投资环节,应当强化对投资项目的论证分析,及时优化投资活动,确保投资收益的实现;对于营运环节,应当突出对存货控制以及应收账款的管理,确保资金的及时回收,减少风险问题。
(四)重构信息沟通体系
信息沟通体系可以促进内部信息实现高效的交流和传递,进而实现企业经营管理效率以及决策质量的提升。在信息沟通体系的重构方面,首先,要注重增强信息的有效性,内部各部门需充分明确各自信息交流工作中的具体职责,以及不同部门和岗位所需要收集的信息等,增强内外部信息的收集能力,并做好信息的整理和筛选,针对一些关键的数据信息做好系统的整合,以确保信息交流的有效性。其次,要改善信息传递,对于不同类型信息的传递,严格按照业务流程等优选规定具体执行,信息控制在适当的时间通过适当方式在主体间进行传递,确保不同的信息主体能够进行更加高效的协商沟通,重要信息数据能够在第一时间传递到位。此外,还可以完善信息系统管理,建立完善企业内部的信息数据共享平台,将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项业务活动数据以及财务数据信息等进行系统的整合,推动管理会计理念以及业财融合理念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应用,通过对信息数据的深度挖掘,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经营决策管理。
(五) 优化监督体系构建
在内部监督体系的构建方面,要重点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尤其是企业的管理层充分认识内部审计的作用,将内部审计从财务审计向风险审计和管理审计进行转变,不断强化审计监督作用的发挥。同时,要优化完善内部审计工作流程,进一步细化内部审计的审计内容、范围、方法和环节,提高内部审计方案设计水平,严格项目审计管理,严格执行事后跟踪管理,以内部审计体系的完善,促进强化内部监督工作力度。在外部监督方面,重点是持续加强外部审计工作,可以通过组织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工作开展审计,增强对经营管理以及内控活动问题的发现能力,并不断加强内控实施过程的审计工作力度,不断提升审计的严格性以及完整性,确保实现对企业经营发展各个环节以及各项活动的有效监督。
四、结语
企业内控制度的优化和重构需要全面强化企业的内控意识,基于内控体系的基本构成要素,应着力构建良好的内控体系环境,从企业层面和业务层面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体系,完善信息和沟通平台的建设,打造内外部协同的监督体系,全面强化内控体系的有效性,以促进企业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作者单位:泰和新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