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常生活中的咖啡馆如何进行品牌建设

2023-10-01李欣

国际公关 2023年15期
关键词:摸鱼咖啡馆门店

李欣

近年来,社交媒体上有关咖啡的讨论随处可见,在现代社会中,咖啡馆之于人是何种形式的符号存在着?这种存在形式会给人带来何种体验与影响?如何建构线下咖啡馆与线上品牌营销的平衡点,以实现场景融合与體验迁移?这些问题或许可以成为我们理解咖啡馆、咖啡品牌及其公共意义的重要线索。

咖啡持续受欢迎的原因

咖啡行业预计于未来五年保持约13.9%的年复合增长率,文化本土化、服务社区化是中国咖啡市场未来发展的两个重要趋势。咖啡为什么会持续受到用户欢迎呢?

第一,以“瑞幸”与“luckin”作为关键词在微博中搜索,得到26198条包含关键词的微博内容,“楼下的luckin搬回来了珍惜现在摸鱼的时光”“羊杂面、luckin、一流的花草、三流的拍照技术、做个ppt汇报一下本周的摸鱼情况。总结一下,吃吃喝喝是舒服呀!”“每天靠瑞幸续命”等包含“摸鱼”“续命”的内容出现215次。

图片来源作者:微博中瑞幸咖啡相关博文的词云图

在打工族看来,工作间隙既可以“摸鱼”式去咖啡馆点单享受片刻宁静,也可以利用线上下单,“摸鱼”式取咖啡,为加速的生活按下暂停键时,从既有场域中走出,实现空间的转换。

第二,咖啡馆本是用来休闲的场域,当其被用来当作工作的衍生场所时,咖啡馆办公是开展劳动抗争的仪式。对于“打工人”来说,这种空间转换带来的仪式感,是他们在工作压力和保持自我节奏之间求得平衡的重要杠杆。另一方面,咖啡馆亦是一种流动的私人社交空间。咖啡馆的蓬勃发展,也从侧面印证了当代中国私人交往日益增长的流动性。不常见的亲友小聚、首次商务洽谈、相亲约会、跨界业务讨论……那些非正式关系的、短暂的、面对面交往,最适合在空间开阔的咖啡馆进行。还可以拍照发朋友圈,升华这杯咖啡的社交价值,不用管其他结伴而来的人如何沉浸在各自的社交场景里,一个人也可以“与众同乐”。

第三,消费者自由的UGC产出。北京一家独立精品咖啡馆SOAP的主理人说,可以把消费者分为两类,一类是单纯地来消费饮品,占少数。而更多的客人,则是来消费空间和场景的。因为现代生活的快节奏,把人们的时间切割得非常碎片化,所以大家需要一个地方来稍作停留,以及在这个每个人都在制造内容的时代,为人们提供灵感。这些迸发的灵感成为消费者在线上进行分享的社交资本,实现了自由的UGC产出。在这个过程中,“在咖啡馆喝咖啡”乃是德塞图所言的“阅读”,而“咖啡”是那个需要进行阅读的文本。消费者在阅读过程中进行的“无言的生产”(UGC),静静潜入咖啡的文本当中,用技巧、“花招”,加入愉悦和挪用的策略,侵犯文本,像体内的咕噜声一样,在文本中分为数个自我。

线下开店与线上营销的融合

众多咖啡品牌经历了线下扩张与线上发展交错进行的发展链路,强势咖啡品牌与新锐品牌未来发展布局开始交叉。对日常生活实践中咖啡馆角色的检视并不局限,线下体验与线上营销是一体两面的关系,似乎可以探讨咖啡馆日常生活体验在线上复制与转移之可能性。

本土精品咖啡连锁品牌Seesaw计划在2022年实现线下门店全面扩张。与瑞幸、Manner的性价比之路不同,门店面积平均在100平方米以上的Seesaw更为擅长的空间打造,也是因为能够提供更优质的空间、会员体验,比起去星巴克的线下空间消费,对一线城市的年轻人来说,去Seesaw这样兼具网红店属性与稳定出品的“打卡地”就成了更优选择。与之相反的,以O2O模式起家的瑞幸咖啡,近年来遭遇财务危机后,不再醉心私域市场,将重心放在了线下门店扩张与经营上。

上述两个案例进一步说明了各类咖啡品牌在发展道路上的转变,背后的原因或许是对更大市场占有率的需求与品牌知名度的提升。但与此同时,新的问题随之而来,这种线上与线下的相互转化与扩张,如何借由渠道的转移实现场景、体验的融合与转化?或许以品质为核心,场景为基础的多向、多维的接触点才是正确的道路。

正如日常生活实践理论所言,大众不是被动地接受现代性对生活的异化,相反的,他们会以各类“权宜之计”避让但不逃离地对生活的无奈与麻木做出反抗。如此一来,诸如咖啡馆等兼具功能性与体验性的场所随之兴起,但与其生硬地将线上线下分离,不如以“接触点”来统合,这些接触点共同构成了大众的日常生活实践,消费者的“权宜之计”在其中依旧适用。接触点不是线性的,而是交织在一起,占据消费者心智。

首先,品质成为消费者“创设空间实践”的载体,是最重要的接触点。不同咖啡豆层次丰富的味道,能够刺激消费者灵感的迸发。从肯尼亚到埃塞俄比亚,从云南到印度尼西亚,意指似乎也随着咖啡豆的不同种类穿梭于世界的各个角落,第一重空间创设完成了。这样的精品咖啡若出现在线下门店,消费者将在店面氛围的烘托下,迅速完成空间的搭建;若借由线上消费出现在家庭、办公室等场所,消费者将以层次丰富的咖啡风味与提神醒脑的功效为载体,实现第二重空间的创设:在周遭稍显压抑的空间中创设属于自己的、可以实现身心呼吸的实

体空间。

其次,场景成为消费者使用“抵制”战术的场所,是接触点之一。关于品牌的线下咖啡馆布局有其独到之处,即“未来大部分线下咖啡馆品牌不会把自己局限在一个‘慢咖啡或者‘快咖啡的赛道里,而是会针对有不同需求的人群开设不同类型门店。”星巴克的七种不同类型的店面——普通门店、针对快消费场景的Pourover门店、强调“全感官体验”的臻选Reverve门店等,已经给出了一种参考答案。在新一批Seesaw门店中,过去颇受欢迎但坪效(每平方米面积产生的营业额)偏低的大店会变少,更多改为灵活的小型外带店和普通门店,再留一些精力做非标准化、话题度很高的概念店。这从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消费者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对现代性的“抵制”也是多样的,不同场景关联不同的生活方式,或快或慢,“抵制”的形态也由此变得多样。随着外卖平台的兴起与丰富、私域运营的成熟,如此抵制战术亦可通过线上行动来实现。

最后,品牌有必要创设丰富的共创渠道,满足大众对消费品“无言生产”的需求。三顿半精品咖啡的“返航计划”在这一方面成为了先锋。三顿半“返航计划”已经开展了五季,希望每一个咖啡爱好者都能够走出家门,借由空罐回收和深入各类咖啡空间的方式,完成更多文化上的碰撞和探索。通过书写与阅读,一场品牌共创活动连接了更多不同的消费者,于无言之处,实现有声之创造。

结语

咖啡行业的发展蓬勃且有迹可循,满足人们内在需求与外在需要的咖啡馆也在与日常生活实践嵌合,其日常生活实践机制可以实现复制与转移,在这个过程中线上与线下的界线已不再明晰,更多的是借由心理的抵抗与避让完成了心智接触点的触达。从咖啡豆到咖啡馆到社群到咖啡电商,消费者在现代社会中以自己的方式使用消费社会的自由,并“创造”了日常生活,咖啡行业作为为普通人提供重要锚定的消费品,理应在日常生活中提供更多的抚慰,来自于场景、体验与“反抗性空间”属性。咖啡品牌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超越普通消费品牌的公共属性。

参考文献:

1.(美)考特莱特(Courtwright,D.T.)著;薛绚译.上瘾五百年瘾品与现代世界的形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De Certeau, M., Jameson, F., & Lovitt, C. (1980). On the oppositional practices of everyday life. Social text, (3), 3-43.

3.吳飞.“空间实践”与诗意的抵抗——解读米歇尔 · 德塞图的日常生活实践理论[J].社会学研究,2009,24(02):177-199+245-246.

4.新浪财经.传统行业巨头厮杀万亿元咖啡赛道 李宁跨界能否突出重围?[EB/OL]. https://mp.weixin.qq.com/s/PuolUNj0h3veEPFOS_koZA,2021-10-25.

5.梁缘.今年咖啡市场火热融资46个亿,都花哪了?[EB/OL].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2559515760011311&wfr=spider&for=pc,2022-05-12.

6.ZAKER资讯. 摩铁5元一杯!蜜雪冰城的幸运咖能值得多少期待?[EB/OL].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2063417472997548&wfr=spider&for=pc,2022-05-06.

7.符家铁.扩张与鏖战,“疯狂”的2021年咖啡店之争[J].国际品牌观察,2022(07):54-57.

8.張郁蔚.日常生活資訊尋求模式探討[J].國家圖書館館刊, 2005,94(02):73-99.

9.郑作彧.社会速度研究:当代主要理论轴线[J].国外社会科学,2014(03):108-118.

10.练玉春.开启可能性——米歇尔 · 德塞都的日常生活实践理论[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06):146-148.

11.三联生活周刊. 一千种咖啡风味,无限种生活可能?[EB/OL]. https://mp.weixin.qq.com/s/PuolUNj0h3veEPFOS_koZA,2021-12-08

猜你喜欢

摸鱼咖啡馆门店
摸鱼战队
摸鱼
稻田摸鱼记
门店零售与定制集成,孰重孰轻
Be a Helper in the Meow Cafe猫咪咖啡馆的小帮手
德国最成功的洗车门店——Mr.Wash
从优秀到卓越门店需做好12项修炼(上)
差咖啡馆
Shirking 9 to 5
就是想泡在巴黎咖啡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