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骨质疏松药联合益肾活血汤对卒中偏瘫伴骨质疏松患者运动功能及骨密度的影响

2023-10-01黄也宁静

药品评价 2023年6期
关键词:股骨颈偏瘫活血

黄也,宁静

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西 九江 332000

脑卒中是突发的脑缺血或出血性疾病,具有发病率、死亡率高等特征,合并高血压、糖尿病、不良生活习惯等均是常见诱发因素,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卒中患者经抢救后生命虽然得以挽救,但多数患者会遗留肢体偏瘫问题,导致生活无法自理,降低运动功能,给家庭也带来巨大负担[1]。此外,卒中偏瘫患者缺乏活动,运动量显著减少,会导致骨吸收增快,加之营养缺乏导致维生素D 含量不足,容易并发骨质疏松,进而增加骨折发生率[2]。抗骨质疏松药是治疗骨质疏松主要手段,能够增加骨密度(BMD),改善骨质量,增强下肢肌力,降低骨折风险[3]。近年中药被用于卒中后偏瘫及骨质疏松治疗中,取得一定进展。益肾活血汤具有益气活血、补肾充髓等作用,可治疗中风后引起的骨质疏松、气血不通;且可活血化瘀,进而增加脑血流灌注量,改善脑微循环[4]。骨质疏松在中医属于“骨痹”内容,治疗关键在于活血通络、补肾,益肾活血汤符合骨质疏松治疗契机,本研究旨在探究抗骨质疏松药联合益肾活血汤对卒中偏瘫伴骨质疏松患者运动功能及骨密度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经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审批号:2020 年审(86)号]。选取2020 年1 月至2022 年12 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4 例卒中偏瘫伴骨质疏松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42)、观察组(n=42)。对照组中,男19 例,女23 例;年龄范围51~78 岁,年龄(63.38±4.85)岁;骨质疏松病程:<3 年12 例、3~5 年19 例、>5 年11 例;卒中病程:<6 个月13 例、6~12 个月20 例、>12 个月9 例;合并高血压15 例、糖尿病11 例。观察组中,男18 例,女24 例;年龄范围50~79 岁,年龄(63.97±4.77)岁;骨质疏松病程:<3 年14 例、3~5 年18 例、>5 年10 例;卒中病程:<6 个月15 例、6~12 个月19 例、>12 个月8 例;合并高血压13 例、糖尿病12 例。两组一般资料(P>0.05),有可比性。

1.2 纳排标准

(1)纳入标准:①卒中符合2018 年诊治指南[5]中的相关标准,且经颅脑CT、磁共振成像等检查确诊;②首次发病,存在偏瘫症状,目前处于康复期;③患者伴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符合2017 诊疗指南[6]中的相关标准,经BMD 检查,T 值≤-2.5 SD(SD为标准差;T 值表示当前BMD 与峰值骨量BMD 的差值 );④患者无精神疾病,意识、语言表达能力均正常;⑤对研究知情,签署相关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近3 个月接受抗骨质疏松治疗,或服用影响骨代谢药物;②因骨折或躯体障碍性疾病导致的偏瘫;③伴脊髓损伤、神经肌肉病变等影响运动功能疾病;④因颅内肿瘤、脑外伤等导致的卒中;⑤伴其他内分泌系统疾病;⑥对本次使用药物有过敏史。

1.3 方法

患者均接受脑保护、营养神经、降血脂、降血糖、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并进行常规康复治疗,主要包括:叮嘱患者定时更换体位,进行良肢位摆放,并对偏瘫侧肢体进行按摩,协助患者利用健肢带动患肢完成被动训练;并根据患者恢复状况进行坐起训练及坐位平衡训练。指导患者进行四肢主动训练,包括手持握力圈、伸直手臂及肘部,手指进行抓空训练,并进行肩肘关节屈伸、前臂旋转、举臂等训练。指导患者行起立、立位平衡及行走训练,逐渐过渡到负重训练、日常活动能力训练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进行抗骨质疏松药治疗,观察组联合益肾活血汤治疗。(1)对照组指导患者口服碳酸钙D3 片(Ⅱ)(北京康远制药,国药准字H20093675,每片含500 mg钙),1片/天;并口服阿法骨化醇软胶囊(南通华山药业,国药准字H20000066,规格:0.5 μg),1 粒/天。治疗2 个月。(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益肾活血汤治疗。药方组成如下:黄芪20 g,熟地黄、山药各15 g,桃仁、肉桂、当归尾、淫羊藿、骨碎补、补骨脂、续断、川芎、鸡血藤及赤芍各10 g,水蛭6 g。由医院中药房代为煎煮,1 剂/天,2 次/天(早晚各1 次)。治疗2 个月。

1.4 评价指标

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下述内容。(1)运动功能:采用简式Fugl-Meye 量表(FMA)[7]进行评估,主要评估上肢、下肢2 个部分,各有33、17 个条目,共50 个条目,每个均记0~2 分,满分为100 分,得分越高,运动功能越强。(2)腰椎及股骨颈BMD:采用Lunar双能X 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股骨颈的BMD 值。(3)血清骨代谢指标: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空腹采血,约5 mL,离心处理10 min,速率为3 500 r/min,收集血清后,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对血清骨钙素(BGP)、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检测。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 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两组间比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两组间以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以配对样本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运动功能

两组治疗前FMA 评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MA 上肢、下肢及总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FMA评分比较() 分

表1 两组FMA评分比较() 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

2.2 腰椎及股骨颈BMD、血清骨代谢指标

两组治疗前BMD、骨代谢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腰椎及股骨颈BMD、血清BGP、BALP 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腰椎及股骨颈BMD、血清骨代谢指标比较()

表2 腰椎及股骨颈BMD、血清骨代谢指标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

3 讨论

骨质疏松是常见骨代谢疾病,多见于中老年群体,患者骨量减少,骨结构有所退化,降低骨强度,进而增加骨脆性,在外力作用下会增加骨折风险[8]。卒中偏瘫患者肢体无力,日常活动减少,运动量下降,这也是导致骨量丢失的重要原因;且脑卒中应激反应会增加机体内儿茶酚胺含量,加重炎症反应,导致钙、磷减少,骨吸收及形成被破坏,加速骨质疏松发生,会导致骨折风险提高[9-10]。因此,卒中偏瘫伴骨质疏松成为近年康复领域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

康复训练是卒中偏瘫患者常用康复手段,能够增强偏瘫侧肌肉,刺激骨组织产生机械应力,调节骨骼生长,活化骨细胞,促进骨形成,但见效慢,需患者具备较好依从性,整体效果不理想。抗骨质疏松药能够减缓骨吸收,维持骨量,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目的[11]。近年中西医结合理念不断被临床广泛应用,并取得一定进展。中医认为,骨质疏松归属“骨痹”“骨枯”等内容,与肾功能有关,肾主骨,若肾气亏虚,骨髓失养,不生骨,导致骨枯;治疗应以补肾活血为原则[12]。益肾活血汤有补肾活血、充髓、益气等作用,主治中风,与骨质疏松治疗原则相符,或许对防治骨质疏松具有积极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FMA 上肢、下肢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腰椎及股骨颈BMD、血清BGP、BALP 均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抗骨质疏松药联合益肾活血汤能够提高卒中偏瘫伴骨质疏松患者BMD 水平,改善骨代谢,提高运动功能。分析原因在于,益肾活血汤中黄芪能够补气,熟地黄益精填髓,山药可提高体力、健脾益胃,桃仁、当归尾、川芎可活血化瘀,肉桂具有活血通经功效,淫羊藿、补骨脂可补肾助阳、祛风除湿,骨碎补可活血、补肾强骨,续断续筋骨、补肝肾,鸡血藤能够补血活血、舒筋活络,赤芍可散瘀止痛,水蛭可消肿止痛,活血化瘀;各药物合用可补肾活血、益精填髓,防治骨质疏松[13]。益肾活血汤联合抗骨质疏松药后,能够增强成骨细胞活性,调节钙磷代谢,促进骨矿盐沉淀,进而提高骨密度。汤剂中续断、补骨脂等成分能够有效促进骨愈合,改善骨代谢状态,提高骨量,进而促进患者早期运动康复,提高运动功能。

综上所述,抗骨质疏松药联合益肾活血汤应用于卒中偏瘫伴骨质疏松患者中,能够提高BMD 水平,改善骨代谢,提高运动功能。

猜你喜欢

股骨颈偏瘫活血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与处理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补肾活血祛瘀方治疗中风病恢复期100例
活血舒筋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6例
活血化痰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
45例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