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挑战下的稳健发展
2023-09-30杨晓强李迪娜
杨晓强 李迪娜
摘要:2022年,印度尼西亞政治和社会形势稳定,佐科政府成功应对新冠疫情,设法推动国家发展计划的落实,特别是民生保障投入增加及新首都的建设得到民众较高认同。印度尼西亚政府还较好地应对了燃油、食用油价格上涨及《刑法》修正案的颁布所引发的社会反弹。佐科政府政绩出众,以致社会上出现要求延长其任期的声音并引发各方争论。各政党围绕下一届总统选举和议会选举的竞争与合作互动趋于频繁,形成了3个不同的阵营,仅斗争民主党尚独立于政党联盟之外。总统候选人阿尼斯和普拉博沃分别获“印度尼西亚变革联盟”和“大印度尼西亚复兴联盟”的支持,最终可能出现3组候选人搭档同台竞争的格局。印度尼西亚经济加速复苏,政府继续实施“经济复苏计划”,推进金融和财税改革及努力控制通货膨胀。经济增速实现了2014年以来的新高,大部分宏观经济指标好于预期,内需仍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支撑,出口受益于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投资稳步增长,制造业、采矿业、交通运输业成为发展亮点。外交方面,印度尼西亚通过艰辛努力,促成多数国家领导人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17次峰会,峰会的成功举办显著提高了印度尼西亚的国际声望。印度尼西亚积极与邻国开展海洋划界谈判,与越南达成专属经济区划界协议被视为“海洋外交”的最大成果。印度尼西亚与中国、美国、日本等大国关系有不同程度进展。2023年,印度尼西亚各政治派别的选举竞争将更加激烈,经济前景谨慎乐观,外交将聚焦于东盟地区事务。
关键词:印度尼西亚;经济复苏;G20峰会;东盟轮值主席国
[中图分类号] F134.2;D734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2479(2023)03-020-11
Steady Development Amidst Challenges: A Retrospect of 2022 and Prospect of 2023 in Indonesia
Yang Xiaoqiang, Li Dina
Abstract: The political and social situation in Indonesia was stable in 2022. Jokowi's Cabinet has successfully responded to the COVID-19 pandemic and promot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plan. In particular, the increased spending in people's livelihood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IKN Nusantara were highly evaluated by the public. The Indonesian government has also responded well to the social backlash caused by the rise in fuel and edible oil prices and the promulgation of the draft of the New Criminal Code(Rancangan Undang-Undang Kitab Undang-Undang Hukum Pidana, RUU KUHP). Jokowi's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have led to voices calling for an extension of his presidential term, which sparked heated debate among the public. The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of political parties around the next presidential and parliamentary elections are becoming more intense,marked by the forming of three different coalitions while the PDIP is still independent of the party alliances. Presidential candidates Anies and Prabowo have respectively received support from "the Coalition for Change" and the "Great Indonesia Awakening Coalition", which may ultimately lead to a competition among three groups of candidates. In addition, the Indonesian economic recovery has been accelerating, which is attributed to the Economic Recovery Plan,promotion of financial and tax reforms, and efforts to control inflation. The economic growth rate has reached a new high since 2014, with most macroeconomic indicators better than expected. Domestic demand has remained a key support for Indonesia's economic growth, and its exports have benefited a lot from the rise in global commodity prices, and investment steadily increased. Some sectors such as manufacturing, mining, and transportation have become the highlights. In terms of diplomacy, Indonesia has made arduous efforts to push the attendance of G20 leaders at the Bali Summit,the success of which h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donesia's international reputation. Indonesia actively engages in maritime delimitation negotiations with neighboring countries. The reaching of an exclusive economic zone delimitation agreement with Vietnam is considered the greatest achievement of "maritime diplomacy". Indonesia has also made varying degrees of progress in relations with major powers such as China,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In 2023, the election competition in Indonesia will become more intense, the economic outlook will be cautiously optimistic and its diplomacy will focus on ASEAN regional affairs.
Keywords: Indonesia; economic recovery; G20 Summit; ASEAN chairmanship
2022年,印度尼西亞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带来的挑战,全力推进国家建设和治理并夯实经济复苏基础。在这一年里,印度尼西亚外交获得了更大的主动作为空间。
一、政治:备战大选渐成核心议题
(一)佐科政绩获好评
总统佐科在印度尼西亚独立日发表的国情咨文称,印度尼西亚成功地应对了新冠疫情1。2022年,除了2—3月病例短暂飙升,印度尼西亚全年整体疫情波动并不大,防控措施持续宽松并在年末基本取消。由于防疫的资金、人力、物力投入减少,佐科内阁得以将精力向人力资源素质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营商环境改善、官僚机构改革和经济转型等领域聚焦,以期在所剩不多的任期里尽可能实现其连任时的承诺。最受印度尼西亚民众肯定的是,政府对疫情影响下的弱势群体生计给予较多关注。社会保障和减贫预算均有所增长,投入效果明显,仅岗位技能培训计划就使490万名低端行业人员和失业者受益2。此外,位于东加里曼丹的“努山塔拉”新首都建设工程正式奠基开工,在此之前,印度尼西亚完成了新首都建设的立法工作并设立高级别管理机构。这一空前浩大而复杂的工程将分成5个阶段实施,第一个阶段(2022—2024年)侧重水电供应和垃圾处理的基础设施建设,目前进展大体符合预期,政府规划和执行能力受到舆论好评。
油价上涨及《刑法》修正案的颁布所引发的社会反应,对印度尼西亚政府的国家治理能力形成考验。一是国际油价一度大幅攀升并高位震荡,印度尼西亚用于燃油补贴的财政预算同比增长3倍之多。佐科政府以提高燃油价格并定向补助低收入人群的方式予以应对,但油价过快上涨还是超出了公众预期。二是国际市场对棕榈油的需求飙升,企业的投机出口行为使印度尼西亚国内市场棕榈油供求失衡。为此,印度尼西亚一度临时禁止原棕榈油及其衍生品出口,艰难地抑制了散装食用油的油价涨势。作为最大的棕榈油出口国,印度尼西亚此举扰动全球食用油供应链,使粮食安全问题进一步受到各国关注。三是《刑法》修正案招致强烈社会反对声浪。由于印度尼西亚长久以来一直沿用荷兰殖民者留下的《刑法典》,所以修正案对印度尼西亚而言兼具“去殖民化”象征意义和与时俱进的现实价值,可谓法治建设进程的里程碑。有法学专家指出,其突出特点是立足印度尼西亚社会文化情境,体现摒弃个人自由主义的价值取向1。然而,修正案的部分条款未能在多元性突出的印度尼西亚现代社会获普遍认同,2019年,该修正案就曾因民众的激烈反对而搁置审议。反对者认为,新法案包含“道德条款”并过度限制个人表达自由,对民愤极大的贪污犯罪惩处却太轻,业界则担心欠宽容的法律环境将影响国外投资和旅游业发展。围绕上述问题,印度尼西亚工会、学生社团和社会团体多次发起游行示威,使佐科的支持率出现波动,但整体而言,民众对本届内阁的信心维持在较高水平。2022年底,有71.3%的受访民众对佐科政绩感到满意,表示不太满意的有23.6%,非常不满的有3.5%,其主要是抱怨政府未能控制好物价2。
与此同时,佐科谨慎地维护众多盟友的利益平衡,确保执政联盟内部关系和谐。如果说2022年6月内阁重组时将前国民军总司令哈迪任命为土地与空间规划部长是出于更果决、高效解决土地确权问题的考虑,那么,民族使命党、印度尼西亚团结党和星月党等党派高层的入阁则不乏政治利益交换意味。尽管如此,各派别在下届总统和副总统候选人问题上各怀心思,佐科及其所在政党与一些盟友的关系变得微妙起来。
(二)各党派围绕2024年大选互动
1.关于延长佐科任期的争论
印度尼西亚宪法规定总统任期5年一届,只可连任一次。2019年佐科获连任以来,印度尼西亚社会就有希望佐科再任一届的声音。2022年初,一些内阁部长和党派领导人又提出,为确保疫情后的经济复苏,应将总统大选推迟一到两年或允许佐科再次连任。虽然佐科本人表示无意延长任期,但是各方对此事的争论一直持续到年末。多数人表示反对,一些势力试图借该议题给佐科扣上“违反宪法”“破坏民主”的标签,从而打击佐科及民主斗争党。政客的赞成表态看来也不完全是基于佐科的民望,维持自身既得利益或为筹备选举争取更多时间应当是各党派重要的考虑因素。
2.总统候选人的推举
除了民主斗争党,印度尼西亚国会其余派系都达不到2024年大选的选举“门槛”,联合推举有胜算的候选人是挤进下一届执政集团的捷径。各党派还希望利用候选人的人气效应积攒影响力,以图在议会选举中收获更多议席。雅加达特区原省长阿尼斯和国防部长普拉博沃都已确定参选,支持这两位总统候选人的党派分别组建“变革联盟”和“大印度尼西亚复兴联盟”,前者包括国民民主党、民主党和繁荣公正党,后者由大印度尼西亚行动党和民族复兴党组成。专业集团党、建设团结党及民族使命党组建“印度尼西亚团结联盟”,但尚未明确推举人选,民主斗争党则独立于3个阵营之外。
3.政党获参选资格问题
据印度尼西亚大选委员会统计,2024年大选共有40个政党报名参选。经大选委员会审核,17个全国性政党和6个亚齐地方政党获参选资格,现占据国会议席的9个政党全部入选。印度尼西亚人民协商会议前主席阿敏·莱斯于2021年成立的小党乌玛党被宣告落选,原因是在部分地区设立的支部数量不符合要求。在乌玛党向大选监督委员会投诉后,最终得以成功跻身参选政党之列。
二、经济:复苏脚步稳健
2022年,世界多国经济增长普遍减缓甚至停滞,通胀压力上升,投资和消费信心在低位徘徊。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背景下,印度尼西亚经济却显示出较强的韧性和活力。
(一)政府多措并举推动经济发展
1.继续实施“经济复苏计划”
该计划已连续实施3年,2022年预算支出455.6万亿印尼盾(约合303亿美元)1,由3个部分组成:一是新冠疫苗接种、病患救治及医护人员补贴等防疫支出,该部分预算执行率仅为预算的一半;二是社会保障支出,包括失业救济、低收入人群的非现金补贴及农民的现金直接补助等,以财政兜底保证弱势群体的基本消费能力;三是直接刺激经济、促进就业,此项资金约占“经济复苏计划”预算总额的40%,主要用于扶持旅游与创意产业企业用工、保障粮食生产、激励科技产业成长、修建工业园区、支持中小微企业,以及向承担国家重点基建工程的国有企业注资。“经济复苏计划”属于特殊时期的特别举措,随着疫情和经济形势向好,相关预算同比已大幅度减少。“经济复苏计划”虽然存在支持对象不够精准的瑕疵,但是确实为疫情下保民生、稳消费、促进投资和出口发挥了显著作用。
2.推进金融和财税改革
首先,完善金融立法。出于加强金融监管、化解金融风险、促进资本市场与金融服务业健康发展等目的,印度尼西亚整合17部原有涉及金融行业的法律,新颁布了《金融部门发展和加强法案》。
其次,调整税制。新税法生效后,印度尼西亚个人所得税率为5%~35%,企业所得税率为22%,同时给予中小微企业税收减免,增值税率调升。此外,印度尼西亚财政部根据2020—2024年工作规划,将广受关注的烟草平均税率提高了12%,税目已从2009年的19个合并为8个,香烟零售价格“水涨船高”2。印度尼西亚政府意识到以经济手段控制烟草消费的有效性,拟进一步提高烟草税。
再次,推出被称为第二期“税务特赦行动”的“纳税人自愿申报计划”。纳税人在规定期限内如实向印度尼西亚税务总局申报隐匿资产并按优惠税率补齐税款,可免于税务机关的高额罚金。该计划收官时,约有25万纳税人申报了资产,补缴税款总额为61万亿印尼盾(约合40.6亿美元)3。
3.控制通货膨胀
2022年,通货膨胀继续肆虐全球,除了疫情导致的商品停产、运输不畅,乌克兰危机及地缘政治对国际贸易原则的影响是重要的结构性因素。在需求面,各国的经济刺激政策扩大了总需求。供需矛盾的加剧使全球通胀压力比预期更广泛,也可能更持久。印度尼西亚中央银行采取激进举措,2022年8月后连续加息,幅度为自2005年以来新高,短短5个月内,基准利率提高了200个基点,达到5.5%的高位。此举也是对美元走强给印尼盾汇率带来冲击的回应。此外,印度尼西亚进一步规范了粮食储备体系,设法增加政策性粮食库存;成立“地方通货膨胀控制工作组”等专门机构,加强对市场价格的跟踪,并协调各地供需互补以应对局部的、时段性的粮食供求波动。印度尼西亚中央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9月,国内通胀率达5.95%,12月回落到5.51%,印度尼西亚中央银行的最终目的是将国内通胀率控制在4%以内4。
(二)宏观经济表现可圈可点
1.全年经济增长超5%
印度尼西亚经济2022年第一季度实现5.01%的增长,这一良好开局与2021年同期的低基数不无关系, 交通运输、 仓储、 商品和服务出口等行业均呈现两位数增长。第二季度增长再加速, 达到5.44%。在开斋节长假和政府民生补贴的效应下,此期间居民消费增长触及高点。多个行业顺前期之势,在全球面临多重风险之时仍能稳健成长。第三季度经济提速至5.72%, 社会流动性增强提振了交通运输业、 住宿和餐饮业等行业表现。国际旅客人流量快速攀升, 9月入境旅客同比增长约100倍, 旅游业生机勃勃1。第四季度, 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17次峰会(又称巴厘岛峰会)为印度尼西亚带来更多的国际客流, 同期外部不确定性的干扰因素有所增加, 经济增速略微回调。2022年全年, 印度尼西亚经济增长率为5.31%, 创2014年以来最高。印度尼西亚货币币值在强势美元压力下下跌了9.1%, 但贬值程度相比多数新兴经济体要轻。外汇储备增加至1372亿美元, 政府债务约合5396亿美元, 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38%2。
2.内需是经济的关键支撑
印度尼西亚经济属于内需驱动型,GDP增长的近六成由政府和民间消费贡献,对外贸和投资的依赖度低于东盟国家中的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印度尼西亚中央银行定期调查结果显示,2022年,由于疫情缓和、通胀相对受控且居民收入增加,内需得到进一步释放。民众对未来收入和就业前景总体乐观,全年大部分时间内,消费者信心指数在120上下浮动,5—6月时几乎达到疫情暴发前的水平(图1)。占总人口比例约20%的中等收入阶层消费能力和意愿较强,推动机动车、手机、服装、食品饮料等销售及旅游、教育服务贸易繁荣。以机动车为例,全年汽车销量突破100万辆,摩托车销量为522万辆,高于印度尼西亚摩托车工业协会及机动车工业联合会先前确定的目标3。
3.出口增幅超常
供需失衡背景下,高企的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使印度尼西亚从棕榈油和煤炭等传统拳头产品出口中获得额外收益。贵金属及饰品、成衣等制造业产品也为印度尼西亚出口贡献良多。2022年,印度尼西亚外贸额为5455.5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2995.8亿美元,同比激增29.4%,贸易顺差也达到历史最高水平1。但资源型商品价格的异动是阶段性、非持续的,9月后,印度尼西亚出口额随着大宗资源型商品价格回落而下滑,未来大概率不会再现超高幅增长。印度尼西亚政府仍需大力开拓出口市场,并尽早促成出口商品结构的转型优化。印度尼西亚担心中美等主要贸易伙伴的需求下滑,因而将南亚、中东和非洲等地区视为重点开发的非传统出口目的地。
4.投资增长符合预期
按照预设目标,2022年,印度尼西亚实际投资额应达1200万亿印尼盾。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加大投资推介力度,积极落实优惠政策,并承诺为投资者提供财务结算便利及投资全过程服务。虽然法规繁复、投资用地困难等痼疾未消,但是印度尼西亚拥有稳定的政局和丰富的产业资源,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成功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全年外部投资和内部投资都显著增加,且外部投资增速高于内部投资(表1)。新加坡、中国、日本和马来西亚等是印度尼西亚主要投资来源国,西爪哇是外资最青睐的地区,雅加达次之,廖内、北马鲁古和中苏拉威西等地由于基礎设施改善及资源优势突出也吸引了大量外资。全年实际投资额为1207万亿印尼盾,其中,爪哇岛占比47.3%,外岛占比52.7%,爪哇与外岛资本投入所占比例失衡的情况已然转变2。
(三)行业发展亮点频现
1.制造业
制造业在印度尼西亚GDP中占比较大,且为国库收入、吸纳劳动力作出主要贡献的行业之一,自2021年9月以来,截至2022年12月,已连续16个月处于扩张区间。印度尼西亚制造业全年获投资292亿美元,出口值为2103.8亿美元,创造就业岗位1911万个,实现税收增长24.6%3。2022年12月,印度尼西亚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0.9,超过德国、荷兰、美国、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等工业强国。其中,食品饮料、机械与配件、电子电器、家具制造等行业韧性较强,汽车工业和房地产业则受到了基准利率升高的影响。包括纤维、纺纱、针织和成衣制造等子行业在内的传统纺织业设备老旧、劳动力素质不高等问题突出,生产率较低,在出口市场竞争中渐显颓势。
2.采矿业
印度尼西亚将金属矿、石油和天然气、煤炭,以及其他非金属矿产资源的开采划归采矿业范围。得益于部分矿产资源价格高涨和产量增加,印度尼西亚采矿业产值增速遥遥领先于其他行业,但其子行业表现各异,产值增长最快的是煤炭和锡、镍矿采掘。东南苏拉威西、巴布亚等矿产丰富地区的经济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采矿业全年税收对印度尼西亚财政的贡献有限,占比仅约为8.3%,但税收增长达到113.6%1。由矿权出让收益、资源占用费等构成的非税收入为173.5万亿印尼盾(约合115亿美元),达到预期目标的170%2。
3.交通运输业
作为疫情中受打击最重的行业之一,印度尼西亚的交通运输业从2021年上半年开始复苏。尽管受油价上涨拖累,但是该行业一年来仍以两位数的增速节节攀升,第三季度时增长率达25%。第四季度由于圣诞节和元旦的长假效应,航空、公路、海路和铁路均迎来客流高峰,12月19—30日,公共交通客运发送量达830万人次3。全年货物运输稳定增长,确保了供应链各环节的顺畅对接,尤其对制造业支撑作用巨大。交通运输业的回暖除受益于疫情缓和外,印度尼西亞政府持续高额度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功不可没,一批机场、港口、车站和道路等交通运输基础设施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以高速公路为例,2022年,印度尼西亚新增10个高速公路路段;2014—2022年,累计新增高速公路1750千米,是1978年至2014年36年所建高速公路里程的10倍4。
三、外交:作为中等强国的影响力上升
2022年,印度尼西亚以G20轮值主席国身份主持了一系列会议,巴厘岛峰会使印度尼西亚走进多边外交舞台中心。双边关系层面,印度尼西亚与周边邻国及大国关系均有不同程度发展。
(一)成功举办巴厘岛峰会
2022年,巴厘岛峰会举办既关键又艰难,面对新冠疫情延宕、世界经济脆弱性上升、气候变化加剧、粮食和能源危机等多重因素叠加困境,全球理当勠力同心,然而因地缘政治分裂加剧,不同立场国家针锋相对,又使得协作变得非常困难。相当部分政治家和学者对办会前景感到悲观,认为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可能难以同台,更勿论达成共识。佐科也多次感慨,他正主持“有史以来最艰难的”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正因为如此,峰会的最终成功举办获国际社会肯定。例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称,“在地缘政治分歧达到高点的极其困难情形下,印度尼西亚展示了团结各方、加强对话及寻求解决方案的巨大能力”5。
佐科开展旋风式外交促成多数国家领导人参加巴厘岛峰会。2022年6—7月,佐科出席七国集团(G7)会议、美国—东盟峰会等多边外交场合,又接连访问欧洲和东亚多国,面对面邀请10余国领导人与会。其中俄乌之行最受瞩目,佐科作为乌克兰危机爆发后首位访问基辅的亚洲领导人,向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发出邀请,随即又顶住西方国家反对的压力邀请俄罗斯总统普京出席峰会。对于一些国家将俄罗斯从G20中“开除”的动议,印度尼西亚以成员国无共识为理由予以拒绝。本届峰会能成为3年来现场出席的各国领导人最多的一次,不仅仅是因为疫情缓和,更与印度尼西亚中立、不“选边站”的立场和积极搭桥梁、推沟通、促和平的姿态相关。
印度尼西亚推动巴厘岛峰会形成系列成果。印度尼西亚坚持把应对全球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复苏作为主要议题,敦促各国在峰会上以务实、灵活的态度处理分歧,营造合作氛围。峰会经过务实讨论,形成《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巴厘岛峰会宣言》,对全球卫生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和可持续能源转型三大优先议题进行了回应,各国的共同承诺增强了国际社会妥善解决全球经济及其他全球性问题的信心,也体现多边主义、求同存异等价值观念的回归。印度尼西亚推动达成的具体国际合作成果还包括成立疫情基金、规划应对气候变化的“巴厘能源转型路线图”,以及构建数字创新网络共识等,这些成果实际上超出了预期。应该说,担任G20轮值主席国极大地提高了印度尼西亚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并展现出一个自信的新兴大国的国际领导力。《经济学人》杂志在峰会后发表题为《印度尼西亚为何如此重要》的评论,称之为“亚洲被忽视的巨人”1。
除成功举办巴厘峰会以外,印度尼西亚全年举办约180多场G20相关协调人会议、财经会议等,在此过程中收获大量实际经济发展收益。印度尼西亚政府估计巴厘岛峰会效应使外国游客增加180万~360万人次,餐饮、时尚和手工业等领域中小微企业新增就业60万~70万人,国内消费增加1.7万亿印尼盾,GDP增长7.4万亿印尼盾2。在巴厘岛峰会期间,美国、日本和印度尼西亚宣布启动“公正能源转型伙伴关系”,美国、日本领导的国际合作伙伴集团未来3~5年内将筹集200亿美元帮助印度尼西亚加快能源转型,美国还同意将印度尼西亚可持续发展基建项目纳入“全球基础设施与投资伙伴关系”计划给予支持。在双边经济合作层面,印度尼西亚与G20成员国签订了140项双边合作项目,协议金额高达710亿美元3。
(二)积极与邻国开展海洋划界谈判
印度尼西亚的“全球海洋支点”战略把“海洋外交”置于突出位置。在建设海洋强国的愿景下,印度尼西亚政府试图通过外交谈判解决与邻国的领海和专属经济区划界纠纷,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同时,为国际海洋合作减少障碍。印度尼西亚外交部牵头成立海洋边界划定工作组,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作为处理海洋划界问题的基础,与印度、泰国、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东帝汶、帕劳和澳大利亚等9个邻国进行划界磋商。自2015年至佐科第一个任期结束,相关双边谈判多达90余次。此后,尽管受到疫情冲击,但印度尼西亚与邻国的海洋划界协商并未中止。2022年,印度尼西亚的海上划界磋商重点对象是马来西亚、菲律宾、帕劳和越南4国:与马来西亚就苏拉威西海域和马六甲海峡南部的领海划界谈判基本完成,2023年可望签署协议;与菲律宾组建联合技术工作组,就大陆架划界进行商谈;与帕劳的专属经济区划界技术性谈判取得阶段性成果。
与越南达成专属经济区划界协议被印度尼西亚视为本年度“海洋外交”的最大成果。两国从1978年起进行海洋划界谈判,2003年签订大陆架划界协议,但海上专属经济区谈判自2010年启动后进展缓慢,双方长期无法就划界原则、适用法律等达成一致。越南渔船经常进入印度尼西亚专属经济区声索范围捕鱼,渔民被抓扣、渔船被炸毁事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双边关系。2018年,佐科赴越南出席世界经济论坛东盟会议时,专门向越南提议加快谈判进程。2022年12月,越南国家主席阮春福访问印度尼西亚期间,双方正式宣布达成专属经济区划界协议。
(三)与中美日的战略合作显现新进展
印度尼西亚与中国关系是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与美日两国则缔结了战略伙伴关系。中美日都是印度尼西亚的主要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国,在“独立自主”外交原则下,2022年,印度尼西亚与大国战略合作以经贸为核心,同时双边关系发展各有特点。
1.印度尼西亚与中国关系
元首外交引领两国关系高位运行,彰显蓬勃活力和强劲韧性。2022年7月,佐科成为北京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后中国接待的首位外国元首。11月,兩国最高领导人在巴厘岛举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晤,就共建中(印)尼命运共同体达成重要共识,一致同意以2023年中(印)尼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为契机,打造高水平合作新格局。双方还签署了加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行动计划(2022—2026)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合作规划。两国务实合作以高级别对话合作机制为依托,在“四轮驱动”下快速推进。突出成就体现之一是经贸往来平衡、高质量发展,中国稳居印度尼西亚最大贸易伙伴地位,已连续6年成为印度尼西亚最大的出口目的地,2022年全年对印度尼西亚实际投资51.8亿美元,同比上升63.92%,创历史新高1。随着雅加达—万隆高速铁路成功试运行,中印尼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标志性基建工程投入使用指日可待。两国还就经贸合作、数字经济、职业教育及医疗卫生等领域合作达成诸多共识或协议。
2.印度尼西亚与美国关系
美国出于地缘战略利益考虑向印度尼西亚靠近,两国关系趋向紧密。双边贸易和投资合作获得更大动力,印度尼西亚积极迎合美国提出的“印太经济框架”战略,希望获得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支持。佐科在G20峰会期间与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会谈时,提出“全球基础设施与投资伙伴关系”应契合发展中国家实际需求、加强与私营部门合作、支持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理念2。拜登向印度尼西亚推出一揽子新的合作和援助提议,包括支持建设高质量交通基础设施、保护海洋生态多样性、设立碳捕集与封存中心、帮助提高海岸防御能力、共同开发新能源技术及医疗科技、推进教育合作等。防务领域,印度尼西亚国防部长普拉博沃与美国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两年内已会晤4次,商讨的合作重点是士兵培训、军备购置和军事专家交流等。会见中,普拉博沃强调了印度尼西亚的“不结盟国家”的身份3。
3.印度尼西亚与日本关系
高层互动方面,两国最高元首实现互访。9月,印度尼西亚副总统马鲁夫赴日本出席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的葬礼。经贸领域,两国同意在交通基础设施和印度尼西亚新首都建设等方面加强投资合作,两国双边贸易额已超过疫情暴发前且印度尼西亚处于顺差地位,日本还承诺提供资金帮助印度尼西亚实现能源转型。军事合作有新突破,日本自卫队参加了印度尼西亚首届“超级神鹰之盾”多边军事演习。两国关系的社会人文特色突出,在日本的印度尼西亚研修生、技能实习生人数近4万,同比增加56%1;10余个日本城市先后举办“印度尼西亚友谊日”活动,展示印度尼西亚的特色文化艺术。
四、2023年印度尼西亚发展展望
2023年,乌克兰危机引发的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增大,世界经济前景暗淡,虽然外部国际环境并不乐观,但是印度尼西亚政治上求稳、经济上求发展、外交上求突破的步伐不会受影响。
(一)选举竞争日趋激烈
印度尼西亚政坛随着大选日期的临近而逐渐升温,各党派围绕总统选举的竞合形势多变。按照竞选程序规定,总统和副总统候选人的参选登记截止日期是2023年10月,在此之前,各党派将经历复杂的利益博弈,现有联盟结构相应会发生变化。民主斗争党关于总统候选人的决断态度最为关键,党主席梅加瓦蒂在自己的女儿、国会议长布安和中爪哇省长甘贾尔之间陷入难以决断局面。相较而言,甘贾尔民望更佳,政绩更优,参选获胜几率远高于布安。在前述3个联盟中,“印度尼西亚团结联盟”最不稳定,易受民主斗争党关于总统候选人的抉择影响,甚至不排除该联盟瓦解或与其他联盟合并。
最终印度尼西亚可能出现3组总统和副总统候选人同台竞争情形,同时18个大小政党竞逐国会、地方代表理事会和地方议会议席,部分地区还要举行地方首脑选举。这场规模浩大的“民主盛宴”里,选举竞争将空前激烈。政客出于选票考虑, 借敏感议题挑拨公众情绪, 操弄“身份政治”等现象不可避免。选民群体随利益集团分化而分裂, 这将加剧不同族群、 阶层和团体之间的紧张关系。同时, 印度尼西亚的选举制度日臻成熟, 竞选中的个别偏激行为一般不会对全局稳定造成颠覆性影响。
这个“政治年”的氛围将激发民众和社会团体更密集的诉求表达,导致游行示威形式的“街头政治”多见。其中,《促进就业综合法案》自颁布以来争议不断,2023年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后,大学生、工人群体的反弹可能会更激烈。印度尼西亚政府需要控制法制改革的力度和节奏,并以更大力度地促就业、反贪腐等方面措施取信于民,防止社会矛盾激化。
(二)经济形势谨慎乐观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机构的预测,2023年,全球经济放缓是肯定的,极端情况下可能陷入全球性衰退。印度尼西亚无法“独善其身”,不过2022年强劲的增长表明其经济发展基础扎实,对风险抗御力和复苏速度要强于许多国家。印度尼西亚政府预计,2023年经济增长将达5.3%,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4.8%)要显得乐观。
从印度尼西亚国内环境看,一个利好因素是疫情管控的完全放开。其意义不僅是使社会流动性恢复到正常状态,更在于给予消费者和企业以信心,为以内需为主要支柱的经济注入强劲动力。大选前一年,财政的备选巨额支出也会为促进消费作出特别贡献。需要应对的挑战则是高通胀和高利率对中低收入人群的冲击,以及出口因需求不振而出现的萎缩。印度尼西亚政府提出的政策方向是:采取积极的财政金融措施,进一步增强法律法规的确定性,努力推动经济向高质量,有利于就业及中小微企业成长的方向发展1。相应地,国家财政收支预算向人力资源素质提升、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经济转型所需基础设施建设、新首都工程、工业的复苏,以及官僚体制和法律的简化等领域倾斜。
作为一个自然资源储藏量较高和自然资源生产大国,印度尼西亚政府把提高资源类产品附加值视为经济结构改革的重要一环,将不遗余力地持续推进采矿业下游产业链建设。印度尼西亚曾不顾欧盟反对,坚持全面禁止镍矿出口,在该禁令2022年被裁定违反《关税及贸易总协定》规则要求后又向世界贸易组织提起上诉。2023年6月,铝土矿、锡矿和铜矿的出口禁令即将生效,但印度尼西亚企业界的准备并不充分。由于投资需求金额大及疫情的影响,相关冶炼厂建设进度非常缓慢,禁令如按计划实施,也许会给市场造成一段时间的混乱。
(三)外交聚焦东盟地区事务
印度尼西亚外交的优先事项包括继续通过海洋划界谈判开展“主权外交”,加强对海外侨民的保护,推动与各国经济合作,以及为世界和平和人道主义作出贡献等,但其重中之重则是印度尼西亚历史上第5次肩负的东盟轮值主席国重任。
2023年,东盟地区面临的内外形势都将更复杂,印度尼西亚将本年度东盟地区建设主题设定为“东盟之重要性:增长的中心”。其内涵有二:一是通过印度尼西亚作为轮值主席国的努力,凸显出东盟对于印度尼西亚、其他各成员国及亚太地区人民的重要意义;二是推动东盟实现高于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按照亚洲开发银行的估计,2023年, 东盟经济平均增速可望达到4.7%2。为此, 印度尼西亚将积极推进域内国家的经贸合作,竭力维护成员国团结及东盟在区域事务中的“中心地位”。已持续两年且仍未有明显进展的缅甸危机无疑是东盟内部团结的最大障碍,印度尼西亚这个东盟“龙头”可能对缅甸施加更大压力,要求后者切实遵守已达成的“五点共识”。东盟已原则上接纳东帝汶加入,如何让这个新成员国“赶上”而不是“拖累”东盟一体化的各项议程,也是印度尼西亚作为轮值主席国需要考虑的问题。在处理东盟与域内外大国关系方面,印度尼西亚会强调“东盟印太展望”的作用。
(责任编辑:颜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