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体化”视域下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探新

2023-09-30陈桂萍

中小学德育 2023年9期
关键词:读本学段一体化

陈桂萍

摘 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基于学校九年一贯优势,通过“进阶式”议题设置、差异化课前研学、系列化情境问题设计与活动探究,探索开展一体化的道德与法治议题式学习实践创新,推进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方式的变革,努力让青少年思政教育走深走实。

关 键 词 一体化;议题教学;《读本》;研学;学习起点;价值建构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23)09-0051-05

①本文系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专项课题“‘1+N’,构建九年一贯制学校思政协同育人体系的研究”(课题编号:DJZX/2022/059),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重点自筹课题“青年教师‘草根研修’工作坊自主构建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B-b/2020/02/71)阶段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1]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首次以“三合一”整体架构的方式,将义务教育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进行整合,以核心素养培育、议题式教学等方式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密切关联,尤其在学业质量标准等方面提出了“一体思考”“一体设计”等明确要求。在这一背景下,学校基于九年一贯优势,探索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开展一体化的议题式学习活动,力求通过生活化、情境化、活动化的思维实践,引导学生深化认知、辨别是非、激发感悟、促进应用,让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等核心素养内化于心,外显于行。

议题式教学是基于议题开展的教学活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议题“既包含学科课程的具体内容,又展示价值判断的基本观点;既具有开放性、引领性,又体现教学重点、针对学习难点,具有辨析性、两难性的问题。”[2]可见,议题应来源于学习内容和学生生活,服务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正确价值观的引领。因此,我们认为“一体化”视域下的议题教学即立足中小学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为旨归,基于学生的生活场域,围绕开放性、思辨性议题重组学习内容,通过建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尊重学生认知规律及道德发展规律,建构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基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特性,通过“议中知”“议中悟”“议中做”“议中研”,形成促进认知、引导感悟、学以致用、拓展迁移的学习路径。以此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育必备品格,发展道德情感,提升关键能力,实现本课程的思想与价值引领作用。

在此,以中小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以下简称“《读本》”)中“改革开放”主题为例,阐述议题式教学的创新实践。

“思政课一体化”对于长期以来割裂化、本位化的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来说,需要建构整体化的教学理念。一体化不是将中小学生道德形成的各要素简单地相加,而是要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坚持思政育人目标一致性与各学段教学内容的梯度性有机协调,以价值引领、学生成长为根本,纵向做好学段之间的衔接,横向做好课程各版块之间的贯通,循序渐进,螺旋上升。2021年9月,《读本》开始进入中小学思政课堂。《读本》教学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载体。立足《读本》的核心内容、逻辑思路、框架结构系统思考,我们注重结合小学和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通過不同学段道德与法治教师的联合备课教研,围绕具体的学习主题共同解读《读本》内容,一体化地制定学习目标,进而开发“进阶式”议题。

《读本》关于“改革开放”主题在小学、初中共安排三讲内容,分别是第二学段小学三年级第三讲“走进新时代”,第三学段小学五年级第四讲“唯改革才有出路”,第四学段初中八年级第四讲“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其内容围绕着“改革开放”这一主题,呈现由浅入深、从现象到本质、逐步深化的特点:第二学段以感性认识为主,重在帮助学生体验进入新时代后的幸福生活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感受从改革开放到社会主义新时代,国家经济、科技、交通、环境、国防等方面巨大的变化和对我们生活的影响。第三学段以启发思考为主,引导学生以深圳为窗口感受伟大祖国改革开放40年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了解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并启发学生思考唯有改革才能发展中国,树立坚持改革开放的信念。第四学段以引导思辨为主,从小岗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到如今农村新型农业合作社生产;从四十年来人民群众衣食住行购等日常生活巨大变化到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一站式服务,引导学生辩证思考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这一内容主要指向政治认同素养培育,强调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学生生活相结合,将历史事件与当下发展相融合。依据新课标的相关要求,我们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如下教学目标:第二学段重在培育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豪感;第三学段重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第四学段重在引导学生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道路自信、制度自信。三个学段的目标是一致的,即指向政治认同素养培育,教学目标呈现循序渐进的梯度性。

在素养目标的统领下,我们结合学生学段特点以及教材具体内容,基于核心素养培育要求和学生生活实际,设置如下议题:第二学段以“新时代的新生活新在哪里”为中心议题,从物品丰富、环境优美、科技先进、交通发达、国防强大等五个方面平行推进,引导学生“议中知”“议中悟”;第三学段以“为什么唯有改革才有出路”为中心议题,通过“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两个子议题循序推进,引导学生“议中研”“议中辨”;第四学段聚焦“‘涉险滩’与‘啃硬骨头’”,以“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为中心议题,通过“改革势在必行”“改革行之有效”“改革一直前行”三个子议题逐步深化,引导学生“议中做”“议中访”“议中思”。如此,三个学段围绕同一主题体现培育目标的统一性,由此,议题及其情境构建与活动开展将呈现有机衔接、有效进阶、螺旋上升的特点。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学习就是引导学生从原有经验出发,生长起新的经验[3]。《读本》教学理应重视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激发和调动,将其作为教学基础,通过课前调查、主题访谈、编制小报等不同形式的课前研学实践,引领学生衔接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内容,初步激发探究热情。

课前,围绕“改革开放”这一主题,我们分学段设计研学活动。具体而言,小学三年级注重激活学生对新时代新生活的感性认知,引导他们从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发展变化出发,结合国庆假期生活这一切入点,课前开展调查式研学,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调查新时代新生活“新”在哪里;五年级重在激活学生对改革开放这一基本国策意义的体验,课前围绕“改革开放给老百姓生活带来哪些变化”,指导学生开展访谈式研学活动,通过访谈祖辈父辈两代家人,记录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小时候“节日餐桌的变化”及变化原因,从身边事入手,和家人一起探寻改革开放对于当时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八年级重在激活学生对改革开放四十年发展变化的理性认知,课前引导学生开展制作式研学活动,通过班级“我家生活变化”手抄报编制、评比、展示等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分别从服饰、居住、购物等方式之变,介绍家中的变迁,从身边的物质生活变化体验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伟大成就和改革的意义所在。

多样化的研学活动设计注重激活学生的体验和认知,引导其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观、听、查、思、做等积极的思维活动,收集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具体的课前研学中,不同学段教师将根据学段特点,引导学生针对自己的兴趣,自主组合成研学小组,选择研学主题开展研学。同时,我们鼓励学生先独立收集资料,之后再与同学分享交流,共同探讨,互相补充完善,实现高质量的小组合作。在此基础上,我们注重寻找经验与新知之间的同化点,并作为议题式教学的关键点、着力点,实现差异化学习。

基于课前研学的议题式教学强调问题情境的创设与探究,引领学生经历认知、感悟、应用与拓展迁移的学习过程,实现价值理解与自主建构。

1.基于生活经验的情境化导入:建构认知基础

“一体化”视域下的议题式教学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架构生活与德育知识、思想理论之间的桥梁,通过情境建构实现生活逻辑与学科逻辑相统一,将主题学习与学生生活相融合。以此凸显育人为本的价值追求,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提升道德理解力与判断力,最终促使其将主流价值观内化为基本的价值取向。[3]

课堂伊始,教师通过开放性谈话,引导学生回顾课前学习活动的成果。三年级教学着重启发学生回忆国庆假期,“我们都去了哪里?有什么值得推荐的地方?”五年级教学着重启发学生回顾国庆假期家人团聚时“咱们家的餐桌上有哪些美味佳肴?爷爷奶奶看到后,他們有什么感慨?”八年级着重启发学生回顾关于“衣、食、住、行、购”等方面变化的优秀手抄报评比过程,分享体现改革开放四十年成果的优秀手抄报内容。以此创设经验化的活动情境,通过小组汇报和师生对话回顾课前研学场景,激发学生通过学习和生活经历所建立的对改革开放的基本感知。在此基础上,教师着重引导学生展开对当下生活的认识、对过去和现在生活的对比、对今天幸福生活的基本归因等,并展开小组汇报,分享调查、访谈、小报评比等研学成果。借此,将思政小课堂与家庭、社会思政大课堂紧密相连,拉近了《读本》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距离,从而建构起“改革开发”与学生生活的认知桥梁。这一生活经验的调取立足学生生活实际,由表及里,为议题探究奠定坚实的认知经验基础。

2.基于重点知识的情境化理解:促进学习感悟

《读本》立足中小学学情,以感受改革开放成就、认同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党的领导等为主要内容,系统呈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学习循着认知、感悟、认同、内化的线索,要求教学注重感性体验和知识学习相结合。基于此,我们注重在子议题探究中设置理解性问题,通过生活化的情境探究感帮助学生理解思想要点,建构知识体系,从而切身获得感悟。

例如,三年级“新时代新生活”教学在讨论“交通发达”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先从身边事入手,创设了“假期生活我推荐”这一活动情境。立足学生实际生活中南京长江“过江通道”的前后对比,设置问题串“现在有多少条过江通道(12条)”“‘十四五’期间还会增加多少条过江通道(2025年要增加8条)”“十年前南京有多少条过江通道(5条)”。通过三组数字的直观对比,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交通变化谈起,感悟社会主义新时代交通建设日新月异,路网发达,老百姓生活快捷方便。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出高铁技术世界领先,港珠澳大桥、大兴国际机场、西藏拉林公路多项世界瞩目的交通重点工程。如此,将抽象的知识点具象化,带领学生走进社会主义新时代,联系身边事,回顾实际生活,深入理解“交通发达”,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这为高年级《读本》“改革开放”主题的进一步学习做好知识和情感的储备。

五年级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知识点学习过程中,以节日餐桌的变化为载体,引领学生深入探讨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根据这一改革举措出现的时代背景、内涵、意义、影响等设计问题串:1.从改革开放前小岗村的人们连饭都吃不上到现在节日餐桌丰盛,你有什么发现?2.这一变化是源于什么改革举措?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呢?3.通过刚才的视频你发现集体所有制的大生产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两种方式有什么不同呢?4.党中央对这一改革举措的态度是怎样的呢?5.你还对哪些改革举措有所了解, 向大家介绍一下。引导学生聚点成面,建立知识的逻辑结构。以此引导建构由农村到城市、由局部到全面的改革历程和壮阔画卷,深入思考、感悟改革开放的深远意义。

这也为初中《读本》“改革开放”主题学习做好理论知识、学习方法与思维的储备。《读本》具有深刻的政治性、思想性,接受性知识学习不可或缺。如何把其中蕴含的道理讲深讲透,使其对学生具有意义,彰显价值引领的重要作用是教学的关键。八年级在进行“改革势在必行——走进小岗村”这一环节中设计小组活动,围绕以下问题:1.为什么这18位村民要冒着生命危险进行改革?2.这反映出当时国家的发展面临着哪些问题?进行讨论。尤其是第二个问题具有开放性,引导学生以小岗村为缩影,来分析当时国家发展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观看视频,小组讨论后,四个学生分别从产业结构、分配制度、世界发展格局、人民生活等方面来说明当时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相关的制度制约着人们的积极性,已经落后于之前发展差不多的国家和地区。因此引出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在创设的活动情境中开展师生对话,循序渐进地分析知识、理解关键点,建构意义,特别要重视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解决问题,形成师生、生生互动,有意义的知识学习也就产生了,学生思想、知识、学习方法的储备也初步形成,为以后的思政学习奠定了基础。

3.基于核心概念的情境化应用:引导拓展迁移

新课标指出,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读本》教学要在体现生活实际的学科实践活动中,动态建构知识体系,即运用所理解的思想性知识解决生活情境中的真实问题。在“改革开放”议题式教学中,我们教立足具体的生活情境,着重开展辨析讨论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基于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尝试进行迁移应用,从而促进价值内化与践行。

例如,五年级“唯改革才有出路”教学围绕子议题“将改革进行到底”,首先设置了思辨性讨论“既然我们已经取得巨大的成就,改革是否可以暂时停止了”,引导学生展开辨析;之后,创设活动情境“时光相机”,通过交流汇报学生课前记录的南京市江北新区成立七年来的变化,感受成立国家级新区,实行一系列深化改革举措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深刻影响;进而尝试运用“改革举措惠及人民”的知识和“从生活变化看改革实效”的方法,深刻领悟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

八年级“‘涉险滩’与‘啃硬骨头’”教学则更加注重将学生对改革的深刻理解与应用,围绕子议题“改革一直前行”,我们创设情境“再回小岗村采访”:十八户农民由小田变大田,单一化个体生产变为集群化企业经营。其中蕴含着对改革的深入理解和运用——改革就是改变不能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落后的体制、机制,新时代小岗村的再次变革就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创新和改革。由此,学生通过集体大生产——家庭联产承包——集体农庄生产、农业合作社运营这一变化,真正建立起对“深化改革”这一核心概念的动态知识体系。基于核心概念的学习过程让学生经历了发现式推理、建构式探究、创新性思考,从而促进其对“深化改革”这一知识的具体化、内化,将其融入自身的知识经验体系。

这一环节中,各学段虽然对学生应用知识的要求程度不同,但培育正确的价值观是一致的。即一体化地激发学生对于党领导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自豪感,坚定改革开放的政治理念,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和未来推进改革、建设祖国的责任意识。

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中小学思政教师一体化的教研做支撑。作为九年一贯制学校,“思政课一体化”视域下递进式议题教学研究获得了高质量的校本研训效果。围绕不同主题的教研,中小学思政教师一起研究课标、教材和学生;通過具体的教学实践打破不同学段认知、理念、思想壁垒,树立了学段“跨界”意识,聚焦议题式教学的关键要素,促成了教学的一致性和贯通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2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49.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1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12.

责任编辑 毛伟娜

猜你喜欢

读本学段一体化
雏燕
散文诗小型张读本
新时代机关党建简明读本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中华家教》亲子读本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