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与共生:ChatGPT冲击下小学师生关系的变革

2023-09-30李英哲

中小学德育 2023年9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师生人工智能

李英哲

摘 要小学阶段作为学生成长的关键期,其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一生的成长。ChatGPT等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小学师生间的教学、伦理、情感等关系产生巨大影响。顺应当下发展趋势,未来小学师生关系将实现从“集体培养”到“个性服务”的教学关系转变,从“传道授业”到“转识成智”的伦理关系转变,从“父母权威”到“共同成长”的情感关系转变。这种关系转变将更加遵循师生共生,共同成长的原则,进而构建更加积极的师生互动关系,实现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合理性融合。

关 键 词 ChatGPT;人工智能;小学师生关系;变革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23)09-0014-04

ChatGPT的本质是一种大型语言模型,拥有庞大的训练数据量,具有极强的内容生成功能,能够在人机交互中不断“强化学习”。以ChatGPT为代表的各类人工智能对话系统的问世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取得突破性进展,它改变了新时代信息获取的方式。与传统计算机应用不同,其使用门槛降低,依靠简单的对话便可以实现与小学生的互动,能够回答小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甚至可以帮学生完成作业,一经上市便受到追捧。目前,ChatGPT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有的师生关系。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个体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对于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小学师生关系在人工智能时代应如何转变,成为新时代义务教育发展亟待解答的问题。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产生的双向互动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包括师生双方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间的态度等。[1]师生关系是师生为共同实现教育目标,以各自的独特身份和地位,通过教学活动而形成的多性质、多层次的关系体系,与一般社会关系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其更加关注人成长的复杂性,强调教育的育人属性。

小学师生关系将师生关系放在小学这一特定的阶段来进行讨论。小学时期是儿童成长发展的关键期,是幼儿迈入学校正式开启学习生活的第一个阶段。从“幼儿”到“小学生”身份的转变使得学生社会性逐渐增强。从入学开始,小学生需要参与更多的集体学习活动,遵守集体规则,培养并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学生除了日常学习外,还要经历各种考试、考查、评比等。在此过程中,其意识到自己的权利与义务,以及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个人的集体荣誉感会明显增强。小学阶段是教师与学生、家庭、社区等各方面教育主体联系最多、最紧密的阶段。小学生的成长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与态度以及师生间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自我认知发展,关乎学生一生的成长。因此,小学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一生成长的重要社会关系,具有极强的特殊性。

小学师生关系突出表现出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和教师的权威性。小学阶段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技能,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这一阶段教育活动的相关要求比幼儿园更严厉,但相比于中学教师的工作又要更加细致具体,教师也体现出极高的权威性。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相对较低,与初中阶段同伴关系为主不同,小学阶段更多依赖亲密关系。教师的认知行为和话语直接成为了多数小学生判断是非的标准,几乎每个学生在刚跨进小学校门时都对教师充满了崇拜和敬畏,教师的要求甚至比家长的话更有威力。面对单纯、无知、好奇、多问的小学生,小学教师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热情,以赢得学生们的喜爱。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学生意识到自己与教师年龄、经历的差距后,往往会觉得教师与自己距离遥远,他们不会再简单无条件地服从,疏离感逐渐产生。这一阶段,师生关系开始体现出双向互动性,学生会在课后对教师做出相应的评价,对于不同的教师也能够表达出自己的好恶。对于教师的喜爱程度直接影响了师生间的关系,也影响着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质量。调查发现,小学生最喜欢的教师往往讲课有趣、喜欢体育运动,严格、耐心、公正、知识丰富,能为学生着想。而对于相对厌恶的老师,学生也会厌恶其所教学科,甚至处处与教师作对。

人工智能的普及让小学生可以对世界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对知识的学习方式也变得超前和多样化,但随之而来的是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沟通愈发困难。因此,分析ChatGPT等人工智能对传统小学师生关系产生的冲击,探索小学师生关系的变革路向显得尤为重要。

新时代师生关系不仅是简单的师生人际关系,更体现了教学、管理、活动等教育特征关系。小学师生关系体系包括教学关系、伦理关系、情感关系等多个方面。

(一)教学关系

传统教学模式下,小学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是知识传递的权威体现。ChatGPT等的应用为小学教学带来了更加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学习体验,对原有一对多的单向知识传输教学模式造成了冲击。各类智能教学机器人让传统师生间二维的教学交流变成了“师—机—生”间的三维互动,与人类教师相比,人工智能具备更强大的数據存储能力,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随时保持工作状态。学生可以通过智能对话系统接触到不同形式的学习资源,如图书、音频、视频等,丰富了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通过系统的互动与反馈,学生能够以更加灵活和自由的方式进行学习。在课后作业完成方面,智能对话系统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进行分析,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指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下进行学习,实现“有问必答”。由此,教师不再是知识传授的唯一主体,在某些方面可能学生积累了比教师还要多的知识,小学教师的权威性被打破,传道授业解惑的师生关系也随之被解构。

(二)伦理关系

教育作为人类特有的社会活动,其本质在于育人。虽然智能对话系统具有极强的应用优势,但这些工作都表现在理性的、数理运算后的知识输出,对于知识内容背后的情感价值则一概不管。于教师而言,智能技术极易遮蔽教师的个人教学魅力和智慧,过度依赖智能对话系统等人工智能将导致教学能力逐渐弱化。教师应该认识到人工智能是辅助教学的工具,而不是取代教师的角色。如果无法有效地驾驭和利用人工智能,发挥自己的教学优势和魅力,就难以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智能技术的应用可能导致学生的深层次学习受到妨碍,小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尚浅,缺乏判断力和自我控制力,便捷快速获取在线信息的方式可能会改变学生的信息检索和记忆习惯,过度依赖智能系统完成作业,不利于知识的积累和巩固,阻碍小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情感关系

相比于高等教育师生“亦师亦友”的关系而言,小学阶段教师作为“家长代理人”的角色更为突出。长期以来,小学教师在学校期间更多充当了父母的角色,通过与学生间亲密的互动交往,赢得学生喜爱和尊重。人工智能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转移了师生的注意力,分散了两者间的情感交往。对学生而言,对人工智能的崇拜降低了其对于教师的信任和喜爱,ChatGPT“投其所好”的语言回答更能吸引小学生的兴趣,加之相对超前的知识投送,可能会让学生对课堂教学活动失去兴趣,不愿意主动参与现实教育活动,师生间沟通交流变得更加困难。[2]有学者提出,人工智能教师能够承担学习障碍自动诊断与反馈分析师等12个角色,这些角色能够代替教师多少工作,学生对于教师的需求就会相应减少多少,师生双方对人工智能的依赖过深,会致使两者间距离越拉越大,原本以情感互动为主线的小学师生关系也会变得越来越淡漠。

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专业发展与角色定位转变不能等教育变革之后才进行。应当深刻认识到,人工智能时代小学师生关系变革的重要性,只有构建更加积极的师生互动关系,实现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合理融合,才能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一)从“集体培养”到“个性服务”的教学关系转变

人工智能的个性化服务功能是推动小学传统教学模式变革的重要因素。目前,小学教育普遍采用“集体培养”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整体发展和群体协作能力的培养。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影响下,每个学生都表现出独特的学习需求和潜力。学校教育在集体培养的同时也需要个性化发展,让每一个孩子成为与众不同的自己才是立德树人的根本体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分析大量的学习数据和学生个体差异,从而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面向未来发展,小学教师要认识到自己不再是集体教育中发号施令的管理者,而更多是为每一个孩子个性化发展、健康成长的服务者。为了适应教学关系的转变,小学教师需要具备多方面的能力。首先教师需要更加深入地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需求和潜力,为其提供精准的教育指导。其次,教师需要掌握差异化教学策略,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在集体教育之外,应注重与学生的个体沟通和互动,了解他们的期望和挑战,以便更好地帮助他们发展。教师需要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反馈来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这种互动不仅可以加深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了解,也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需求,利用人工智能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和资源,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提高学习效果,增加师生之间的沟通和协作。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增强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成为新时代平等师生关系建立的基础。

(二)从“传道授业”到“转识成智”的伦理关系转变

一直以来,师道尊严是我国教育师生伦理关系的根源,传道授业是被视为教师的根本任务,然而在人工智能时代,机器人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更具交互性和娱乐性的学习体验,机器人和虚拟人物也可能成为“老师”,通过对话和互动来指导学生学习,使得传统师生伦理观念逐渐弱化。通过记录、存储和分析海量数据来进行学习和进化的人工智能追寻的是工具理性,而忽略教育真正的价值理性。人们对于技术功利主义的盲目追求,使得小学教育变得更为功利化,引发教育焦虑。部分人工智能教育产品仅是对知识的简单、快速传递,缩短教学周期,简化教学过程,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扼杀了教育的人文关怀。小学生在这一阶段尚未具备自主选择的能力,更多是被动接受,最终成了教育功利主义下的牺牲品。

面对这种情况,如果教师过度依赖人工智能,不能对新时期师生关系有更为明确的伦理认知,会导致师生间关系更加冷漠,教育也就失去温度。相反,如果教师能够正确认识人工智能与师生间的关系,转变观念,探索教育教学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共生之路,那么师生之间最终将形成“师-人工智能-生”的和谐共生关系。教师应意识到小学阶段教育的关键,不在于知识的传授,更多是道德情感的影响,学习技能等的养成。教师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来减轻重复性劳动的压力,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人工智能无法代替的创造性教育工作之中。在教育过程中从机械的、填鸭式的知识传授向有机的、审美的智慧启发转变,成为学生心智成长“转识成智”的引路人。

(三)从“父母权威”到“共同成长”的情感关系转变

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往往扮演着着父母的角色,是学校教育活动中的权威,对学生的学习和行为有着绝对的控制权,这导致孩子缺乏自主性和创造力,对于问题的解决缺乏主动性。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价值观念的不断演变,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到师生间的情感关系需要建立在共同成长的基础上,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关系应该是互动、平等和尊重的。教师不只是权威的指导者,而是尊重和倾听学生的意见和需求,与学生一起制定班级的规则和决策,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强调班级成员的合作和团队精神,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ChatGPT等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应用不断深入的今天,小学生储备了更多的知识技能,绝大多数教师尚未意识到学生在某些方面强于自己,更加难以接受“以小学生为师”共同成长的情感关系。

在人工智能时代,小学教师作为家长和朋友的角色依旧存在,从“父母权威”到“共同成长”的情感关系转变更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社交情感和情绪管理的培养,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规律,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和倾听,积极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多元化探索,营造积极的情感氛围,在学生中间培养合作、互助和分享的精神。

师生关系区别于一般社会关系或一般人际关系,因教育而生,为教育而存。人工智能时代的师生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多样,不再是教师凭借自身专业优势把学生看做是外在主体进行的简单交流互动,而是师生之间对于知识、技能、价值观念等的共同感悟,互相影响。这种关系基于平等和尊重,因此是高于一般人际关系的特殊存在,其更加遵循师生共生、共同成长的原则。

参考文献:

[1]李瑾瑜.关于师生关系本质的认识[J].教育评论,1998(04):36-38.

[2]寧双,李臣之.人工智能视域下教师身份危机与重塑[J].中小学德育,2023(05):9-13.

责任编辑 徐向阳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师生人工智能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