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智育一体化:ARCS模型视角下游戏化学习课程实践

2023-09-30巨晓山曾盈盈

中小学德育 2023年9期
关键词:智育课程设计德育

巨晓山 曾盈盈

摘 要德育智育一体化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游戏化学习天然地具备童趣,是实现德育智育一体化教学的有效路径。基于ARCS模型理论,探讨将游戏动机、游戏精神及游戏思维与教育教学深度结合,实现德育智育一体化教学。具体包括四大基本策略:吸引学生“注意”,创设多彩教学氛围;增强与学生“相关”,紧密联系实际生活;提升学生“自信”,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确保学生“满意”,明晰评价机制和奖励机制。

关 键 词 德育智育一体化;ARCS模型;游戏化学习;课程实践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23)09-0043-03

①本文系深圳市教育科学2020年度规划课题“德育+游戏:新时代小学生德育途径创新研究”(编号:ybzz20073)成果之一。

游戏是儿童活动的基本方式,因其与生俱来的童真童趣而自然成为当前推进学校德育智育一体化教学的有效路径之一。基于ARCS模型理论,结合游戏化理论开展课程设计与实施,不仅能够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标,还能促进学生的认知与情感融合发展,真正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奠定基础。

ARCS动机模型由John Keller在1983年正式提出。该模型在期望价值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认知好奇心、自我效能等理论而构建。ARCS动机模型包含四个要素,分别是Attention(注意)、Relevance(关联)、Confidence(信心)、Satisfaction(满意)。[1]模型中的四要素密切相关,且具有层次性,不仅关注学习的认知属性,还观照基于人性的价值属性,真正实现了课堂教学中德育智育的一体化。

依据ARCS模型理论的四要素,教师在课程设计时,将教学过程与四要素联系,通过分析动机形成与促使学生持续学习的机制来设计合理的策略。其中,“注意”指开展正式教学之前的导入方式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及注意力,比如设计体现出有趣的、能贴近学生真实生活经验的导入语言,激发学生进入学习的意愿。“关联”是指学生通过初步接触学习、了解学习内容后产生认同感,认为学习内容与自己有所关联,即对应自身的经验,具有一定的价值,符合个人需求,值得参与学习。“信心”是指学生通过学习,对完成学习目标产生信心,形成一种信念,认为以自身的知识经验和能力能够实现目标。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适当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活动,以促使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满意”是指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之后获得的学习成果能够给其带来满足感、成就感,有助于学生主动投入新一轮的学习,这对持续学习发挥着重要作用。

基于ARCS模型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旨在联系和整合学生的新旧知识,并着重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与其他动机模型不同,ARCS模型不仅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强调动机的持续性,对于长期学习具有重要意义,[2]同时,对于游戏化学习课程设计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基于ARCS模型理论,采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将游戏动机、游戏精神和游戏思维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3]确立四大基本策略,从而实现德育智育一体化教学目标。

(一)创设多彩教育教学氛围,吸引学生“注意”

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进入学习场域,基于ARCS理论,学校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结合游戏化元素,营造了积极的德育与学习环境。学校从直观的感觉层面,创设了学生随处可见、可触摸的学习空间,如互动一体机、活动墙灯等,让学生一踏入校园就仿佛进入了学习乐园,在身临其境中专注投入学习。而将学生的日常生活常规管理转化为游戏积分制度,并将其融入学校整体课程的设计之中,是学校创设教育教学氛围的另一特色。每个学生在学习、生活、礼仪等各方面的表现,都可以转化为积分卡,并最终在兑换机里转化为个人想要的礼物。此举充分激发了每个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习变得生动起来。

課堂上,学校鼓励教师或采用有趣味的语言导入课程教学,或依据课程内容设计道具,或利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中来。学校已经开展了许多探究与实践,通过引入童话、英雄等元素,采取VR眼镜、机器人等创造游戏化教学环境。比如,在一年级《乌鸦喝水》一课引入中,教师准备了装有水的瓶子和小石子道具,带着学生共同做实验,不仅贴合故事情景,还营造了共同探索的教学氛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对于识字的学习,可通过图片展示和文字卡片结合,引入猜字谜、编故事等教学方式,从而创设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参与。实践表明,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不仅深受孩子的喜爱与欢迎,而且具有更高的教学效率。

(二)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增强与学生“相关”

相较于吸引注意力,维持学生的兴趣更具挑战性。确保学习任务与学生的兴趣点相吻合,建立起学生与学习任务的相关性,既需要学校在整体课程设计中的宏观统筹,也需要教师在具体教学内容选择和兴趣引导上更加细致入微。

一方面,学校整体课程设计指向“全人”的发展,而这种整体主义的教育思维,必然要求学校的各类课程的深度链接。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学习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之间建立联系并使其发生作用。紧密联系生活的课程会推动学生的自主发展,从而将学生学习的动力由传统的外部驱动转变为自主内在驱动。基于此,学校致力于建设贴近生活场景的主题情境,根据生活实际,以年级为单位,创设了大主题的游戏化情境课程,为德育智育一体化提供了有力的课程支撑。

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也应注重关注学生的真实世界,注重学习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过程中,教师随时引导学生以问题为导向,在寻求解答问题中收集知识,自主整合构建知识。游戏化课程不仅强调在“学中玩”,更强调“做中学”。因此,游戏化课程离不开真实生活经验,只有在真实生活情境下,学生才能及时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以数学科教学为例,学校教师针对四年级第八单元“可能性”的概率知识进行了游戲化课程设计。以嘉年华情境设置教学导入,带领儿童进入游玩情境学习相关知识。活动中,各种类型的抽奖小游戏、经典的抽颜色球、幸运转盘以及选购礼物等,让学习过程充满趣味,贴近儿童的真实生活,符合儿童热爱游玩的心理;额外设置的奖励星星的鼓励机制,最终作为考核环节而设计的礼物挑选问题,有效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知识与真实生活的联系,提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发展学生自我效能感,提升学生“自信”

游戏化课程强调提升学生的自信,让学生能够不断从游戏化学习过程中掌握更难的知识、获得更高效的问题解决能力,从而不断强化学生面对生活、克服挑战的信心。

学校在整体育人课程体系建构中,一开始就为学生设立了各种挑战任务和目标,就像游戏世界一样,不断地给孩子提供达成目标的成就感和挑战自我的机会。各年级各班级的教育教学中,都鼓励学生从行为习惯养成、解决问题式学习等方面,不断挑战自我,如不断争取积分或者获得点赞,从而帮助孩子在游戏化学习过程中突破各项挑战实现自我价值,提升对未来生活的信心。同时,学校还组织各种竞赛,设置具有相对难度但是通过努力可以完成的小游戏关卡,让儿童在紧张的比拼氛围中,激发潜能,获得完成任务的信心。

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会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学生提升自信。例如,教学《认识角》一课,数学科组开发了星际救援游戏化课程,设定学生为侦查员,帮助天天和骄骄执行保护自然的救援行动。教学活动中,学生们会遇到各种涉及与“角”相关的任务,需要通过合作讨论共同解答谜题。他们在直接观察和动手操作中不断深化对“角”的认识,培养了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在这一救援任务的情境设定下,学生们最终克服了困难,完成了各项挑战,成功保护了自然,成就感得到提升,增强了学生对于未来学习的信心。

(四)明晰评价机制,确保学生“满意”

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鉴定和证明,而是改进和提升。[4]评价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在每一次测评中感受到查漏补缺的快乐,超越了考核仅是检验知识学习程度的认知,树立了新的游戏化测评理念。学生在游戏时,会即时显示游戏结果、刷新成就信息以及发布相应奖励。如此,及时给予学生反馈与引导,通过正面积极的力量维护学生持续学习的动机,从而实现以评促发展的目的。

基于游戏化测评的理念,学校在游戏化校本课程建设方面进行了探索。通过创新游戏化评价与奖励机制,不仅改进了传统抽象评价,还打造了激发孩子兴趣的评价方式,如新年快乐购、新年快乐吧以及期末嘉年华等。这激发了孩子的兴趣,消除了传统理念下孩子们对测评考试的抗拒心理,形成了全体孩子热切期待参与考核的局面。采用游戏化的测评方式,助推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的有效提升。评价主体不局限于教师,教师在游戏过程中作为观察者记录学生的行为,而学生在参与合作的过程中也能够进行自我评价,实现了评价主体多元化。游戏化评价结果推动了学生自我提升的动机,通过及时反馈与奖励,学生能够多次参与闯关刷新结果,克服了传统以纸笔进行一次期末评价考试的弊端,促使学生主动寻求进步,提升了自我成就感。

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引入数字技术,借助大数据技术,融合游戏化元素中的点数、徽章、排行榜等,多角度、多主体对学生发展进行观察、记录及评价。以闯关游戏作为依托,进行综合素养评价,打破传统用纸笔进行的期末监考评价模式。此外,学校还实施多样化奖励机制,包括荣誉奖励、物质奖励等四维奖励,促使孩子们更加乐于学习并享受学习。

基于ARCS模型,学校多年来在游戏化课程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深入探索,有效推动了学生德育智育的一体化发展。期待游戏化学习课程的创新实践能为“全人教育”提供更多更好的范例,期待学校能够真正成为每个学生向往的学习乐园,充分享受幸福的校园生活。

参考文献:

[1]John M.Keller.Development and Use of the ARCS Model of Instructional Design[J].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Development,1987,10(3):2-10.

[2]刘爽,郑燕林,阮士桂.ARCS模型视角下微课程的设计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No.337(02):51-56+77.

[3]尚俊杰,裴蕾丝.重塑学习方式:游戏的核心教育价值及应用前景[J].中国电化教育,2015,No.340(05):41-49.

[ 4 ]巨晓山.游戏化学习有力促进减负提质[ J ] .人民教育,2022,865(Z1):108-110.

责任编辑 徐向阳

猜你喜欢

智育课程设计德育
科技创新 智育未来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非遗剪纸绘梦想,厚德启智育新人
武术,是一生的修行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浅析现代美术教育的美育、德育、智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