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新课标下历史教学的美育探索

2023-09-30李如彦胡文根

中学历史教学 2023年9期
关键词:美育想象文化

李如彦 胡文根

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中指出:“美育者,一面使人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此又教育者所不能不留意也。”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美育是审美教育,更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对于立德树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20年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学校美育工作要“充分挖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体现中华美育精神与民族审美特质的心灵美、礼乐美、语言美、行为美、科学美、秩序美、健康美、勤劳美、艺术美等丰富美育资源”[1]。

作为人文学科,历史学科与高中阶段的美育工作息息相关,而历史学科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是重要的美育资源。本文以《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辽宋夏金元的文化》一课为例,挖掘本课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浅谈如何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教学中引导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想象、陶养审美情怀。

一、宋元文化:丰厚的美育资源

两宋是中国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黄金时代,两宋文化是华夏文化的巅峰。两宋文化的高度发达不仅是当时社会发展的结果,也是继承与创新中华文明数千年丰厚文化成果的产物。在辽宋夏金元时期,各民族长期的交往交融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交融,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因此,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尤其是两宋文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时期产生了雅俗相济的词曲杂剧、尚意纵情的书法作品、标新立异的山水绘画。这些特色鲜明、云屯雾集的文艺作品正是提供直接审美感知的最佳资源,而对这些作品背后历史成因的挖掘也有助于丰富审美想象。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一大批博闻强识的科学家和独具匠心的平民发明家,他们取得了领先世界且影响深远的成就。除了展现科学美,上述科学家和发明家严谨审慎的态度和鞠躬尽瘁的精神也是一种情感陶养,体现了审美的价值取向。在思想方面,宋代新儒学——理学横空出世,士大夫群体社会责任感的驱动是其诞生的一项重要因素,而它在社会上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也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家国责任意识,两者均为中华美育精神的组成部分。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一课在教材中分为四个子目:儒学的复兴、文学艺术、科技、少数民族文字,涉及思想、文艺、科技和文字这四个方面的传统文化。课程标准对这一课的内容要求是“认识这一时期文化方面的新变化”。结合课本内容和课标要求,本课的结构可以设计为如下四个小标题:“新思想:儒学的升华与复兴”“新文艺:文艺的个性与通俗”“新科技:科技的突破与整合”以及“新文字:文明的多元与一体”。他们共同构成了宋元文化的不同层面,对历史教学中的美育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都是课堂教学中美育的重要资源。

二、领略文化:引导审美感知

美育最基础的手段是提供审美素材,营造美的场域,调动学生的感性思维,由此给予学生审美的体验。[2]在历史课堂上,可以通过展示、鉴赏优秀的文化作品让学生进行审美感知。同时,也要设计合适的问题调动学生的感性思维,帮助他们将感受转化为语言。例如,笔者在展示课本上宋徽宗瘦金体书法(图1)和米芾尚意风格书法作品时,学生几乎没有反应。课后了解才得知,有的学生简单的认为这个东西以前没见过,老师反正会讲;有的学生更仔细地观察了瘦金体后,认为它像介于钢笔字和毛笔字之间的一种书法,又有点像英文的一种花体字,既不算清秀也不算犀利。笔者意识到,应改变设问和材料展现的方式,调动学生参与审美体验,同时提供审美和语言的参照物,降低问题难度和表达难度。

几经修改和实践后,教师将米芾的书法作品浓缩为《蜀素帖》中的一个单字展示(图2),以小见大:“袂”字右下角状如柳叶的“点”,是将绘画融入书法的显著表征。它超脱了书法的一般法度,天真烂漫、自然随意,正符合出米芾自己总结的审美趣味—— “真”。[3]同时,设问变更为:1.下面的书法属于“楷书”还是“行书”?2.与唐朝相对严谨和有章法的书法相比,宋代的书法有什么特点?第一个问题由于提供了参照物,学生几乎都能马上回答,部分学生还能进一步说出这是一种新的字体,或者对比行书楷书,表达出自己的审美观点。第二个问题也因为有审美的参照物,拓展了学生审美体验的对象,同时因为有语言的参照物,助推了学生将抽象的感受转化为具体语言的过程。通过精选材料、设置问题、语言引导,让学生在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体验中完成了对这一时期书法作品特点的概括。

历史课堂上,文化资源是美育的重要素材,教师应引导学生领略这些文化资源,创新鉴赏手段,通过情境的创设、问题的设计、语言的講述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在兴趣中渗透审美感知,从而达到美育的效果。

三、领会文化:丰富审美想象

审美想象是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以个人的人文素养为基础,对审美对象进行再创作。[4]审美想象的发展能够丰富学生的审美感受,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其他领域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譬如,当一位优秀的建筑师欣赏深圳盐田港时,他不仅能看到由近及远高低相谐的建筑物和冷暖互衬的夜景照明设计。他还能看到堆积如山的集装箱里,存放着世界各地的货物;夜间长明的灯光与忙碌的作业,传递着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的脉搏;盐田港从一片孤寂的水湾变为如今的世界前十大港口的背后,是改革开放的卓越决策,也是特区人民的朝夕不倦。建筑亦是一种文化,优秀的建筑需要适应乃至烘托所在地的人文环境,因此建筑师需要具备相当的审美意识和人文基础。而历史课对于发展审美想象的一个重要作用,在于历史学科能够帮助学生发掘事物背后的人文内涵,从而开拓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

在《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这一课中,在领略了文化作品,有了初步的审美感知后,教师可以继续追问:这些优秀的文艺作品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从而追溯文化背后的人文因素,进一步催生学生的审美想象。通过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宋元时期个性化艺术的产生体现了艺术家对人的真实感受的重视、对人的价值的重视,而这种人文的内涵就是一种审美意识。在总结本课时,设计了如下的问题:通过回顾整个单元的内容——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新变化,阐释辽宋夏金元时期文化高度发达的原因。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生发现,两宋时期的文化和社会变化都与西方的文艺复兴有异曲同工之妙,由此拓宽对了两宋文艺作品的美学想象:在这样的艺术作品的影响下,后世可能会出现怎样的作品?它们会如何引领人们的审美观念?如果历史条件允许,中国的文艺复兴会掀起一场怎样的风暴呢?

在学习科技史内容时,许多学生很容易以“厉害”这一扁平化的理解概括所有科技成就,这就显得非常的肤浅。因此,教师应着重在科技史的部分培育他们的审美想象,让他们领会科技成就背后的人文价值,丰富他们对科技史的理解。以郭守敬編订《授时历》为例,郭守敬编订并多次修改《授时历》,力图增加其精确度,年过古稀都未退休。他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大规模的测算,北至西伯利亚,南达海南岛,不厌其烦地收集数据。当然,这样大规模的测算也与元朝空前辽阔的疆域有关。通过展示郭守敬的在全国范围内的多个测量点,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授时历》编订的艰辛和元朝疆域之辽阔。此外,通过对《授时历》编订原因的追问,学生进一步领会到古代天文历法背后的人文意涵:天文历法的精确是我国古代农业发达的重要原因,极大影响了农业的收成,同时它也是统治者合法性的标志物。

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丰富审美想象必须引导学生挖掘文化背后人文的因素,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领会文化,增强审美的能力。

四、领悟文化:陶养审美情怀

相比审美感知与审美想象,审美情怀的陶养与德育的关系更紧密,它彰显了审美的价值取向。在本课中,审美情怀直接指向了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在理学思想中展现为家国担当,在少数民族文字中展现为包容互鉴的精神。理学思想充满了哲学思辨,是中学生很难理解的内容。在教师讲解了理学的基本理念后,应引导学生去领悟程朱等理学家在那个时代为什么要对传统的儒学进行改造。理学产生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宋代士大夫群体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意识,这是儒家思想和文人政治影响的结果。面对社会上道德失序的状况,士大夫们通过对儒学的改造竭力宣扬对于人性的善与美的追求,以此自省和教育他人,从而为重建社会秩序构建一套新的价值体系。这与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是一致的,士大夫们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深深感染着学生。理学产生后,深深地浸润着两宋之后中国人的精神。《宋史·陆秀夫传》记载,崖山海战中,丞相陆秀夫带着八岁的小皇帝跳海自尽,十万南宋军民也追随他们壮烈殉国。清代赵翼认为“历代以来,捐躯殉国者,宋末居多。”这都是理学对中华民族主张气节、家国担当等精神的塑造产生的重大影响。通过这样的领悟,陶养了学生的审美情怀,也升华了学生的家国情怀,美育就在这样的文化领会中不断升华。

总之,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席勒在《美育书简》中也指出,美育可以搭建由感性通往理性的桥梁,对于理性思维的发展亦有促进作用。[5]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要求学生既要有感性的领悟又要发挥理性的思考判断。因此,历史教师应认识到美育的意义,充分利用学科资源,在课堂上引导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想象、陶养审美情怀,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强化历史课堂的美育功能,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最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注释】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http://www.gov.cn/zhengce/2020-10/15/content_5551609.htm.

[2][4]曾繁仁:《美育十五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63、69页。

[3]杨渭生编:《两宋文化史》,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719页。

[5][德]席勒著,徐恒醇译:《美育书简》,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年,第107—108页。

猜你喜欢

美育想象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谁远谁近?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