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传承保护视野下的陶瓷艺术创新发展研究

2023-09-30郭其勤

佛山陶瓷 2023年9期
关键词:传统技艺陶瓷艺术创新

郭其勤

摘 要:陶瓷艺术生命力强盛,作为非遗传承保护项目的陶瓷艺术传承了传统技艺文化,同时引领着艺术创新的新市场模式。陶瓷艺术创新发展的方向包括行业创新、企业创新、个体创新、产品创新、作品创新等,不同创新方向结合具体创新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状态。陶瓷艺术创新需要基于市场和消费者需求,陶瓷艺术的创新发展是必然的,方向则是多元的。陶瓷艺术服务对象随时代发生变化,材质和工艺变化紧随时代的同时也促进了时代艺术的变化。传播环境和消费渠道的变化则影响着品牌化建设。因此,陶瓷艺术的创新发展路径可以概括为功能现代化、设计时尚化、材质生态化、工艺机械化、品牌个性化。

关键词:非遗传承保护;陶瓷艺术;创新;生产性保护;传统技艺

1 前言

在“科艺融合”的趋势下,中国陶瓷艺术如何与科技有效融合,如何在非遗传承保护视野下打破学科壁垒,从多学科角度深入分析陶瓷艺术发展成为当下重要的艺术命题。从国内相关高校陶瓷艺术的发展脉络来看,当下陶艺在注重其技艺性行业特点的同时,更侧重从文化行业的角度进行相关研究。如当下国内高校教育行业的陶瓷艺术学术话语体系并不限于艺术学科,更侧重从化学、物理学、历史学等多学科交叉的角度分析陶瓷艺术,综合构建陶瓷艺术行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因此结合文化行业和教育行业以及两方面所反映的陶瓷生产的工业领域、艺术创作的艺术领域、市场营销的经济领域等多方面的综合话语体系,体现了陶瓷艺术在不同行业领域与不同学科体系存在的认知差异。在非遗传承保护视野下讨论陶瓷艺术的创新发展,一方面体现了跨学科学术视野,另一方面也体现了陶瓷艺术学术传统在当下发展的创新路径与多视角互动的理论尝试。

2作为非遗传承保护项目的陶瓷艺术

非遗传承保护项目中的陶瓷艺术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注重完整生产工艺的传承,另一个是注重特色技艺的历史知名度。尽管传统美术门类下的国家级非遗项目有瓷板画和嵌瓷等4项项目,但相比于44项传统技艺类项目而言数量占比甚少。同时陶瓷艺术相关的项目主要属于传统技艺门类,少部分属于传统美术门类。陶瓷艺术在非遗传承保护项目中之所以集中于传统技艺门类之下,也体现了陶瓷艺术不同于传统美术门类中注重个体传承为主,而是注重传承群体或者传承团队的特点。

陶瓷艺术的传承一方面需要基于传统技艺的核心经验,另一方面也需要材料、场地、设施设备(窑口)等具体的物质支撑,所以依托作坊或公司模式更符合其行业特点。不同地域与窑口的陶瓷艺术一方面体现了地域文化和窑口特色,另一方面也受制于地域材料性质和窑口烧制工艺。具体的烧制工艺和历史传承的阶段有关,也和具体烧制的工匠有关,还和其烧制过程中的偶然性因素相关。地域文化、窑口特色与工艺传统都是构建陶瓷艺术品牌的基础,陶瓷艺术品牌的构建体现了历史性传统,也体现了时代性选择,是作为非遗传承保护项目的基础所在,也是其仍旧保持市场认可度的基础所在。

陶瓷艺术非遗项目的传承人主要有三种身份情况,一种是具体项目技艺掌握的匠师;第二种情况是某个窑口(国企或集体企业)的负责人同时也是掌握具体项目技艺传承的匠师;第三种情况是拥有自己的公司的具体项目技艺传承匠师。无论是哪一种情况,传承人本身是传承项目的代表性匠师,但是,是否直接掌握公司的运营权影响着相关非遗项目的传承方式。陶瓷艺术非遗项目的传承方式较为丰富,可以概括为师徒传承、家族或家庭传承、师徒+项目组传承、高校专业传承、高校课程传承等六种方式,此外还有交叉综合的方式和团队(村庄、企业班组)的传承方式,团队传承方式是师徒+项目组传承的变化形式。不同传承形式的传承效果是不同,因为目标和任务不同,驱动力和导向不同,所以传承效果有明显差异。传承效果还和传承对象关系稳定性以及维护关系长短有关系,师徒传承、家族或家庭传承效果最好,师徒+项目组传承最有利于市场推广,高校专业传承有利于创新和拓宽行业领域。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方式因项目的具体情况不同而不同,传统技艺类项目较为注重生产性保护。就陶瓷艺术的相关项目而言,生产性保护是较为合适的方式。陶瓷艺术本身就是生产性的行业产品,尽管由于现代工业陶瓷业的发展和塑料、金属制品等行业的发展,影响或加速了传统陶瓷行业的变革,但是这都并不影响陶瓷艺术本身具有产业属性的特征,也不影响其生产性自救和生产性保护方式的施行。换个角度审视传统陶瓷艺术的衰弱,可以看到消费者群体身份的变化和消费者群体消费方式的改变。广大消费者因为选用价格更为低廉的现代工业陶瓷产品、性能更为良好金属制品、携带更为方便的塑料产品等多元化商品时,传统陶瓷艺术的市场必然受到挤压,消费市场的萎缩使得传统陶瓷艺术行业快速衰弱,消费性保护是促进生产性保护發挥作用的前提保障。

虽然现代商业市场中更注重品牌营造,但是中国古代同样有品牌化的概念,只是不够精准,容易形成地域性的品牌概念。在陶瓷中体现最为明显的如景德镇陶瓷、龙泉窑陶瓷,一种是地域概念,一种是窑口概念。但是在对接现代商业市场时需要更为明确的品牌化定位,这就使得运用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尤其是老字号时需要兼顾现代商业市场规律。随着时代的变化,商业服务模式更为细化,信息的记录与运用也更为重要。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等级化构建,陶瓷产业的全息性记录也逐渐发展起来,这有助于消费者更为准确地选择消费对象。消费空间性变化也对于传统陶瓷提出了新要求,装修空间风格的多元化,设施设备的现代化,都使得陶瓷物品的形制和功用不能只是沿用传统,而是要结合传统技艺和传统形制等元素进行现代化的创新,要切实结合现代消费者的多方面需要进行创新设计。

陶瓷艺术不是单纯依靠传承人的非遗项目,而是需要围绕传承人活化传承技术,通过团队营造实现商业自足的一种非遗生产性保护的项目。作为非遗传承保护项目的陶瓷艺术勾连着历史与现代,一方面要将传统的技艺进行传承,同时也基于传统审美元素进行现代化设计;另一方面要迎合现代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要遵循现代商业市场的规律。作为非遗传承保护项目的陶瓷艺术自身也蕴含着顽强的生命力,吸引着一代一代的传承者前仆后继。

3陶瓷艺术的创新发展方向

陶瓷艺术发展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分别是陶瓷艺术行业、陶瓷艺术人才培养、陶瓷艺术的创新表现、陶瓷艺术的消费潜力。陶瓷艺术行业就目前发展的情况而言基本平稳,但是受到疫情和经济下行大环境的影响,整体还处于恢复期。行业协会的规则及其对行业发展的推动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造成这个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历史原因、地域原因、人员原因等都或多或少的制约了行业发展,同时也受到其他功能类似行业的影响,发展规模受到限制。相关人才的对口就业率并不高,高质量人才从事陶瓷艺术相关行业的数量还有待提高。陶瓷艺术的创新表现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一种是标榜独立性的作品,由于一味地追求艺术创新性,缺失了功能性;另一种是过于追求实用性和廉价性,虽然增加了消费类,但缺少藝术创新性的观念或将艺术创新庸俗化。陶瓷艺术的消费潜力较为疲软,一方面由于新材料的出现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另一方面由于陶瓷艺术发展的创新性不够,未激发市场潜力。

陶瓷艺术的重点是关注创新的方向和创新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关注创新的效果。闭门造车自然没有什么创新,充分进行市场调研之后的迎合市场也只能是部分企业实体的无奈行为,市场需要服务,同样也需要引领。陶瓷艺术的创新需要整个行业的共同努力,不同陶瓷艺术的企业或个体需要找准自己的定位,个体选择需要和行业发展的整体方向一致,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保障陶瓷艺术行业发展的稳定性。但是,还需要保留个性化的探索和服务性的低端市场运营,前者具有超前性的探索,后者则是惯性的滞后。

陶瓷艺术创新发展方向虽然是基于创新,但是其创新的选择标准却是多元的。首先,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陶瓷艺术与新科技新技术的结合是必然的。但是如何结合?结合程度如何?结合的目的是什么?不同问题所指向的发展方向是不同的。其次,陶瓷艺术服务的对象是人,针对不同人群的消费需要进行创新,目标消费群体定位明确,企业品牌定位清晰,产品创新具有准确的针对性,这样创新出来的陶瓷艺术产品才能够更具有市场竞争力。第三,陶瓷艺术的功能与空间契合性创新,陶瓷艺术是基于陶瓷这种材质,材质特性对应的功能需求有所不同,如何在功能上更好地体现陶瓷材质特性和优越性是功能创新的基础。陶瓷艺术在空间位置不同,使得其功能性和视觉审美性都受到影响,如何强调其空间契合性创新也是陶瓷艺术创新不可忽视的命题。第四,陶瓷艺术是艺术的一个门类,从艺术的角度创新包括视觉的一切元素,但是需要强调陶瓷艺术视觉审美与功能和空间契合性的结合,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

消费者与市场的选择是影响陶瓷艺术创新的前提,陶瓷艺术创新的方向需要基于这个前提。前面提及消费者是陶瓷艺术服务的对象,市场运营是陶瓷艺术发展的环境,陶瓷艺术的创新发展是为了陶瓷艺术的生存和进一步发展,必然离不开资金、材料设备、人才、环境资源等多方面的投入,这些投入最终需要消费者买单。消费者的需求具有多元性、变化性、成长性、时代性等特点,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特点。但是,有时消费者并不是以个体存在的,或是以家庭为单位,或是以公司为单位,或是以部门为单位。群体消费有时比个体消费总的体量更大,这就需要对陶瓷艺术的消费者群体进行系统讨论,基于实际需求进行陶瓷艺术的创新选择。

陶瓷艺术的创新发展方向存在行业创新、企业创新、个体创新、产品创新、作品创新等不同的选择,不同创新方向结合具体创新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状态。陶瓷艺术的创新需要基于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因为市场和消费者的不确定性导致陶瓷艺术的创新既要有宏观的导向选择也要有微观的特色选择。陶瓷艺术的创新发展是必然的,其方向则是多元的。

4陶瓷艺术的创新发展路径

陶瓷艺术的创新发展路径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分别是功能现代化、设计时尚化、材质生态化、工艺机械化、品牌个性化。

(1)功能现代化是陶瓷艺术现代化的功能化体现。陶瓷艺术在当下家庭生活中的使用情况主要分为器具类和装饰类,具体使用需要结合现代室内外空间的布局进行选择。现代人居环境和古代非常不同,空间布局从层进式变为楼房式,室内空间高度降低,空间分割更为狭小,功能分区更为明确,绿化环境更为注重公共性,这些不同都使得现代陶瓷艺术的体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现代陶瓷艺术的功能性定位更为明确,创新的方向也是加强功能性定位与其他创新的结合,尤其是文化寓意的现代化。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形制、纹饰、色彩、文字等元素都不是单独的存在,其都具有丰富的文化意义。陶瓷艺术创新一方面需要传承并强化丰富而吉祥的文化寓意,另一方面则需要加强文化寓意的现代化,将现代文化吉祥化进行图像或色彩形式的展现。

(2)实现陶瓷艺术创新需要设计创新,设计创新的核心是设计时尚化。陶瓷艺术的设计时尚化包括陶瓷器具的各个方面,包括造型、纹饰、色彩、文字等全方位的创新设计。陶瓷艺术的造型需要结合使用空间的变化,还需要引领消费者的审美需求。纹饰的创新设计一方面需要将传统陶瓷艺术的经典纹样予以提炼,结合现代化的表现方式进行视觉转换;另一方面则是将现代生活中频繁出现并且具有文化吉祥性和视觉辨识性双重特点的视觉形象设计为陶瓷艺术的纹样,实现纹样的现代化与经典化并存。中国传统色彩观是哲学色彩观,与西方传入的光学色彩观、颜料学色彩观不同,陶瓷艺术创新不能忽视色彩创新,将不同来源的色彩观进行结合,从现代社会审美需求出发,创新色彩理论体系和设计思路,设计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陶瓷艺术色彩体系。文字是陶瓷艺术中经常出现的一种特殊纹饰,其色彩也可以多元表现。陶瓷艺术的文字创新主要体现在使用简体字、中外文字组合设计、强化文字的吉祥寓意等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3)陶瓷艺术的创新还需要结合材质生态化进行发展。陶瓷艺术的特性和其材质关系密切,不同地区的胎土矿物质含量不同,所以制作陶瓷会有不同的艺术表现。随着检测和数据化信息研究成果的影响,根据艺术创作需要调整胎土不同物质含量的情况变得更为简单,从而影响胎土的局限性。底釉的化学物质不同也影响陶瓷的质地和色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底釉对于质地和色彩的影响更为多元,料同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了新的变化。陶瓷艺术自身材质的变化以及陶瓷材质和其相关装饰材质的组合都影响着陶瓷艺术的创新发展。

(4)陶瓷艺术的创新发展虽然和材质的关系非常密切,但是也不能忽视工艺创新性。陶瓷艺术的工艺不可避免的面临着由人工转为机械化的发展过程,陶瓷艺术的工艺机械化展现的形式非常丰富。首先,工艺机械化的核心是由人工转为机械化,在这个过程中存在加法与减法两种选择,加法强调了人工和机械化的契合性磨合过程,减法则注重机械化和人工的各自分工及其特色效果。工艺的发展和变化是以具体作品的效果为评价方向的,意境的营造与人工虽然关系密切,并不意味着机械化不能营造意境。只是机械化對于意境营造的把握并不如人工自然,也就是机械化更能够体现出陶瓷艺术的精巧,但是难以表现古拙,并且对于陶瓷艺术虚与实表现也是人工为胜。机械化的发展更利于批量作品的生产,但是在具体作品个性化发展方面还有较多的发展空间。

(5)陶瓷艺术作品创新的个性化表现需要结合当下市场化运营的需要,需要基于品牌个性化构建产品生产体系。中国传统陶瓷艺术虽然有品牌意识,但是由于古代生产环境的影响,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品牌化并不系统,也不精细。古代陶瓷艺术产品的品牌定位经历了由不同范围的大小地域名称到具体窑口的宣传转变。陶瓷艺术作品的窑口又逐渐出现了以陶瓷艺术品种作为重要代表的转变。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体制改革,陶瓷艺术的品牌固然和生产的公司有关,也和公司的生产群体有关。随着陶瓷艺术注重个体的评价体系出现,以企业老总、技术骨干、非遗传承人等为代表性人物的情况使得个人化品牌一度流行。陶瓷艺术创新对于品牌个性化有着较强的促进作用,而品牌个性化的发展对于陶瓷艺术创新也有明确的相互作用影响。

陶瓷艺术的创新发展路径之所以概括为功能现代化、设计时尚化、材质生态化、工艺机械化、品牌个性化,原因有三。其一,陶瓷艺术的服务对象发生了变化,其必然需要适应时代需要;其二,材质和工艺的变化一方面紧随时代,另一方面也促进时代艺术的变化;其三,传播环境和消费渠道的变化必然影响品牌化建设。

5结论

陶瓷艺术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作为非遗传承保护项目的陶瓷艺术一方面传承传统技艺文化,一方面引领艺术创新的新市场模式。陶瓷艺术创新发展的方向包括行业创新、企业创新、个体创新、产品创新、作品创新等不同的选择,不同创新方向结合具体创新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状态。陶瓷艺术创新需要基于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陶瓷艺术的创新发展是必然的,其方向是多元的。陶瓷艺术的服务对象发生了变化,需要适应时代需要;材质和工艺的变化要紧随时代,促进时代艺术的变化;传播环境和消费渠道的变化必然影响品牌化建设。因此,陶瓷艺术的创新发展路径可以概括为功能现代化、设计时尚化、材质生态化、工艺机械化、品牌个性化。

参考文献

[1]吴兴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制度设计的思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37(02):56-60.

[2]江林娜.景德镇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探索[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1(S1):16-18.

[3]黄龙光.当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三条路径[J].思想战线,2017,43(01):155-160.

[4]陈宁,林俊杰,张旭,杜瑞妍.21世纪以来景德镇陶瓷"非遗"制度探讨[J].中国陶瓷工业(艺术版),2019,26(05):19-24.

[5]鲁春晓著.新形势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关键性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89-117.

[6]王燕著.现代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保护[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8.

[7]邓江凌.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化转型研究[J].文化遗产,2013(04):19-23.

[8]赵敏达.民间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9.

[9]洪雅雯,蔡舒婷,韩孟琪.民间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探究——传统技艺产业链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法制与社会,2018(10):147-149.

猜你喜欢

传统技艺陶瓷艺术创新
探究“互联网+”模式下传统技艺文化创意产业
从《百鸟朝凤》谈中国传统技艺的囹圄
陶瓷艺术在现代家庭装饰中的意义研究
浅析景德镇陶瓷粉彩雪景绘画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嘉定竹刻传统技艺研究
没有出路的“最后一个”悲剧
浅析动漫艺术创作与陶瓷艺术的融合
中原陶瓷艺术创新机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