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动装置艺术的景观设计研究
2023-09-30许欢
许欢
摘 要:在城市经济文化高速发展推动下,城市生活环境不断改善优化。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景观设计需基于自然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艺术与技术,以融入互动景观装置,切实满足城市居民的精神需求,从而推动城市稳定和谐发展。据此,本文主要对基于互动装置艺术的景观设计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互动装置艺术;交互性;景观设计
1 前言
随着当代美学对于大众审美的高度尊重,逐渐以大众的审美趋势为艺术设计主导方向。社会大众不再满足于电视与收音机等设备所获取的单向活动视频信息,也不再满足于单纯由欣赏或者旁观视角感受艺术,更加期望亲身参与。而新媒体环境下互动装置艺术的诞生,恰好与社会大众身临其境之感的追求相契合。互动装置艺术的诞生促使大众在装置作品中能够近距离接触和感受科技蕴藏的趣味性,呈现在视野范围之内的也不再只是单向成像,而是将大众由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以此深得青睐。而且实践表明,景观设计中的互动装置艺术作品深受大众青睐,尤其年轻人,其实现了艺术在大众日常生活中的渗透,且在很大程度上顺应了大众对于艺术审美的明确要求,这一认可度直接激发了艺术家和设计师自主探索景观设计和互动装置之间的耦合性。
2景观装置艺术分析
景观装置艺术作为城市景观设计体系的构成,其以特定主题元素耦合了装置艺术与景观作品,不仅是景观设计和人文思想的交流媒介,更是提高景观环境整体质量的重中之重。简言之,景观装置艺术是全面呈现场地、材料、情感的主要艺术表现形式,例如早期出现的拱门、拴马桩、石狮子、陶瓷陈设等设施与装饰既充分体现了古人生活与精神需求,又进一步为公共艺术发展提供地域性。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公共艺术随着城市建设发展趋向于多元化,公园与公共艺术皆获得了显著成就,景观互动装置也深受景观设计领域高度重视。但是近20年我国公共艺术尚未生成独特风格,新颖度不足,无法与周围环境相契合,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城市公共空間艺术设计的地域性差异。
3互动装置艺术与景观设计的耦合性
3.1艺术性
互动装置艺术与景观设计的共性体现于二者均具备显著的艺术性。景观设计师布雷主张艺术之间彼此相通,景观设计与绘画就某种视角而言只是工具不同而已。互动装置艺术与景观设计皆在时时刻刻考验设计师的艺术审美水平,新型互动装置艺术与优秀景观设计高度耦合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艺术性同步优化。
3.2参与性
参与性是评价互动装置或者景观设计的重要指标,换言之互动装置与景观设计目标在于提高观众参与度,鼓励观众与其互动,侧重于强调交互给观众的感官体验。景观设计通常是单向参与性,植物、水体、灯具、墙面等几乎不会与人自主交流互动,而是需要人们触发关键点以实现互动。互动装置艺术若是融入景观设计可充分弥补此缺陷,可由捕捉声音、温度、动作的互动装置,促使装置艺术自主与人交流,正向引导观众积极参与整体环境,构成双向良性循环。此外,互动装置艺术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夜间观众在景观空间环境的参与积极性,其就灯光、声音、材料的实践应用具备多样性,色彩丰富且极具趣味性的灯光直接影响着观众情绪情感,配合声音与材质变化可显著提升地区人流量,以聚集人气,并有效保障夜间娱乐参观安全性。
3.3社会性
互动装置艺术与景观设计相融合可有效推动社会性提升。在实时参与需要双人或者多人触发的互动装置有机互动时,人和人之间则需要深度交流与彼此合作。由社会性视角着手的互动装置艺术融入景观设计,可促使观众主动由室内走向室外,人与人的距离会相应缩短,以有效发挥提高交流积极性的作用,同时也是进一步顺应当前观众期望从电子设备交流的束缚中进一步脱离的真正期望。互动装置艺术的社会性则呈现于相同地点群体彼此之间,还能够衔接不同地点人群。就某种意义而言,互动装置艺术实际上就是观众跨时空的密切交流。就互动装置艺术设计师来讲,潮流设计理念与新颖艺术形式皆可融入互动装置中,由不同方式呈现于观众,此跨时空交流可促使观众快捷且易于理解、接纳新型艺术形式。此外,互动装置艺术的利他性、协作性、依赖性等各式各样社会属性都是景观设计的薄弱环节,二者融合可相互弥补。
3.4生态性
生态环保始终是近几年的时事热点,自然也深受设计师关注,其中主要包括海洋生态保护、野生动植物救助等多层面讨论研究。全球皆在致力于缓解与改善问题,以唤醒社会观众对于生态问题的高度关注意识,促使更多群体明确意识到生态环境问题的真正严重程度,这同时也是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互动装置艺术设计师也比较关注生态问题,应运而生的互动装置随处可见,在推动观众明确沉浸于奇幻体验空间时,使得观众由衷感悟生态问题的严峻性,以此观众便不仅仅是享受互动装置带来的快乐,而是对于作品的深度理解。
4基于互动装置艺术的景观设计要素
4.1用户
城市景观设计的开放性直接决定着受众群体是可能出现于此空间之内的全部人,几乎面向所有人群,各个年龄段、不同性别与文化背景,以及科技熟悉度不同的群体,因此互动京广装置必须顺应全部潜在群体喜好和习惯,以使得观众将自身当作共同创造群体而并不是单纯使用群体。前期用户调研则可通过观察统计人流量变化、人流年龄段构成、场景停留时间以及停留时行为方式等各式各样相关内容,统计分析结果可为景观设计奠定坚实基础。
4.2场景
城市景观具备多感官开放性,人群在某空间中的行为主要依赖于自我管理,而在空间中交流互动则非常少,以此导致互动设计面临巨大挑战。此外,人群停留在公共空间的暂时性会导致景观设计深度考虑前后行为之间的顺利对接,主张自然行为逻辑的互动机制。景观互动设计过程中场景的调研分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交互式景观的具体呈现方式,例如场景为建筑外立面,通过移动终端或实体设备等多样化输入方式,以及LED灯光变化、投影等多元化输出方式。场景为人流量比较大的人行通道,互动设计应采取模糊式互动为主,而输出可采用延迟反馈促使观众避免感受到外部环境的变化由自身形成,如此一来才可减少停留造成的交通拥堵。
4.3行为
短暂且碎片化的时间过程中通过吸引观众就自身参与需求以互动行为有序实现,这一系列的本能行为和隐形互动设计理念之间高度契合,期望以不分散注意力的基础上,通过上下文信息主观感知、推断观众身处不同场景时的真正意义,以深度感受用户设计内涵。城市景观设计时,要求设计师以本能的自然行为为设计语言而生成互动行为。行为应以观众先知知识,由观众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无意识行为实时提取并再设计,以此才可确保不同背景的观众在短暂时间之内可即学即用。
4.4媒介
城市景观设计由于场地变宽,可容纳数量增加,促使互动媒介趋向于多样化。输入方式主要为移动终端设备和自然用户界面,其中移动端设备具备便携式数字处理功能与高普及度等多重优势,且可适度减少观众参与曝光度和社交尴尬,从而推动实时互动,但是不足在于约束双手而影响互动直观性,设备自身无形之中演变为人与人交流互动的障碍。自然用户界面被评为最佳互动方式,主要形式包括物理触摸或者按压、肢体互动、语音互动等等。互动过程中输出结果与反馈的即时性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观众的停留时间,在景观互动装置设计中输出体现于视听感,具体呈现方式为LED、投影、光声变化等等。
4.5目标
城市景观设计中只需观众目的得到满足,则设计的价值与意义便可充分实现。就观众而言,在此场景下观众基于参与互动装置打发时间,实现显性目的即可,在互动中可获得既定文化信息,以其作为隐性目的。而就设计师而言,在此场景下丰富景观基础设施为表面意图,而吸引观众呈现文化与科技是内涵意图。
5基于互动装置艺术的景观设计
高度关注观众亲身体验与感受,以交互技术设计的互动装置艺术衍生并发展于艺术领域,且早期以室内呈现为主,常见的主要有基于室内陶瓷家居品的互动装置设计。而近几年随着公共艺术发展的推动,互动装置艺术期望与景观等开放式空间设计相结合,期望促使观众与所处户外环境实时交互,以打造独特场景感。城市景观空间的数字化互动装置设计常以温度感应、距离感应、压力感应、空气流动感应等计算机输入设备进行环境数据信息实时捕捉,随后通过图像、数字、文字等一系列可视化形式进行信息输出,并评估观众互动反应与感受,促使城市景观观众在互动中获得真实体验。
以互动装置设计中交互技术的渗透,不仅可促使观众突破本能感知局限,拓展视听感觉范围,与外部环境彼此关联,获得独特体验,而且交互技术可实现信息可视化,使得观众可以解析超越自身感知能力的复杂环境的动态关系。所以基于交互技术的景观互动装置设计既是美学与形态学内容,又是构建于景观中物质空间和非物质空间之间的关联性,充分彰显了场地自然属性,以此实现人工设计干预与生态环境相结合。
5.1基于切身感官体验性的景观互动装置设计
基于切身感官体验性的景观互动装置主要以无线感测真菌人文树道为例,其是台湾省首个以无限感应网络技术为载体的景观艺术互动装置,通过融合无线通讯技术、无线感应技术、交互技术等装置使得观众深切享受数字化艺术体验。景观互动装置主要基于环境感应节点采集环境的光线、温度、湿度、风力等相关信息,以多媒体声音感应节点进行音乐播放,其具备音乐互动模式、Twitter社会话语互动模式、手机远程互动参与模式多种模式。
其一,音乐互动模式下首位观众接近景观艺术互动装置时,其将播放交响乐主旋律,在更多观众靠近时则依次播放交响乐副旋律,与主旋律同时演奏,在任何观众离开时则停止播放相应音乐。真菌互动装置可有效分辨风力和太阳辐射,而风力一旦达到规定数值,则交响乐及时中止,开始穿插和气象条件相关的音乐,以切实提醒观众关注气候环境。其二,Twitter社会话语互动模式以搜集Twitter上的社会热点话题,转化文字为声音,在5个或者超过5个观众同时接近真菌时,真菌森林同步进行Twitter留言随机实时播放,以使得观众能够跨时间跨空间深度了解居民所热切关注的时事热点。其三,手机远程互动参与模式,无法亲自参观景观艺术互动装置的观众可以利用手机亲身体验与装置的有机互动,观众通过手机便可发现互动装置周围是否存在其他参观观众。手机上体验互动的观众位置被精准定位之后,观众利用手机和装置自主交互时,景观现场互动装置就会及时发出与其位置环境相适应的音效。
5.2基于跨时空现象阐释的景观互动装置设计
基于跨时空现象阐释的景观互动装置以明尼阿波里斯市情绪交互装置为例,其是标志性云状充气装置,基于检索Twitter数据,以文本分析检索微博上社会大众所展现的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并实时分析输入。夜晚利用LED灯光可视化数据,低能耗灯光悬挂于气球般的圆形裝置上,日落之后全面呈现整个城市情绪情感。灯光颜色可就观众的情绪情感在冷色和暖色间进行实时转换,需与微博内容动态明确相关。而白天则可通过潜入气球装置的喷雾装置,就城市情绪情感转换喷雾强度,切实反应数据信息,并进行场地降温处理。
景观区域的观众同样是互动装置变化的驱动性因素,提升其和装置之间的互动频率,可显著优化城市整体的积极性情绪。而互动装置可以检测到既定区域之内的人群行走,并将其信息囊括于分析中。所以若是城市情绪情感比较沮丧则观众可有意识环绕装置行走,与装置积极互动,以此装置活跃度也更高,灯光和喷雾也会相应增加。此外,设计师还随之研发了网站系统,以分类装置形成的情绪情感,促使观众可以观察每日或者每周城市情绪情感变化动态与趋势。
装置作为城市地标性象征,验证了多尺度跨越时间空间的交互方法,其可被看作明尼阿波利斯市的情绪情感通道,将观众带入城市集体情感体验。基于交互技术装置可将景观的物质属性与网络空间虚拟属性相融合,观众通过互动可有机关联二者,以全新方式观察城市变化动态,甚至可能会意外发现城市生活独特特征。
6结论
总而言之,在科技高速发展推动下,社会生活正以极快速度进入高密度信息化时代,现代化科技早已渗透于社会多领域且成就卓著,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也逐渐融入日常生产生活各个层面,而艺术形式也在此形势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式各样媒介逐渐融入现代化设计,其中互动装置艺术与景观设计的高度耦合促使参观者可深刻体验与虚拟现实之间的有机互动,虽然当前技术水平有限,但是互动装置艺术渗透于景观设计中可为其未来发展提供无限可能性。
参考文献
[1]伍迪.装置艺术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互动性应用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14.
[2]胡欣萌,彭军.基于互动理论的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装置艺术的设计研究——以长沙中航山水间社区公园设计为例[J].工业设计,2019(12):74-75.
[3]杨子叶.互动装置艺术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园艺,2021,44(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