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区速度”
——厦门高崎机场建设那些事

2023-09-30吕孟静

企业文明 2023年4期
关键词:工程局道面片石

文/吕孟静

1980年,厦门市成为中国最早的经济特区之一。由于历史原因,当时厦门经济特区(简称:厦门特区)的交通相当不便,没有机场,福州到厦门坐火车都要15个小时。

厦门特区急需建设一座机场。

1981年9月,国家批准了厦门机场建设的请求,同意建设厦门高崎机场,标准是4E 级国际机场。

福建省政府决心用最快的速度——两年时间建成这座机场。据当时民航局的专家介绍,建设这样规模的机场,即便是发达国家的施工队伍,至少也要三年时间。

哪家单位能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呢?

福建省政府立马想到了本省最大的建筑央企——闽江水利发电工程局(中国电力建设集团中国水电十六局的前身),让他们来做。

尊享受邀是施工企业最大的荣耀。

闽江水利发电工程局(简称:工程局)迅速高配建设班子,局长亲自任指挥,抽调精兵强将汇集厦门“跑步”进场,计划用21 个月的时间完成厦门机场的建设任务,比省政府要求的时间提前3 个月。当时,我从还未竣工的福州义序机场调来厦门“参战”。

40年过去了,回想起那些激情岁月,仿佛历历在目。

高崎机场,位于厦门岛北部湖里区的高崎村。高崎村本就荒凉,又是前线——金门炮战能够覆盖的地方。渔民靠种植甘蔗、花生、地瓜和滩涂讨小海(赶海人在浅海滩涂上捕捉贝类等海产品)获得些微薄收入。

只有当海堤上火车经过时,才能感觉到一丝生气。

与我们住的福州机场场站部队的营房相比,厦门高崎的生活条件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临时房屋遮雨不防风,遇上刮风天气,尘土直接从屋檐下灌入房间,那种尘土味永远难忘。

高崎机场工程没有施工准备期,工程局本着“先生产、后生活”的理念,以最快的速度开工了。当时的口号是:革命加拼命,拼命干革命。

高崎机场工程量大,包含跑道、填海场道、安全道、联络道、停机坪、通讯导航台站、航管楼和其他附属建筑,以及部分供油、供水、道路、绿化等工程。根据进度计算,在高峰期的劳动力就要用到一万多人。

特别是建筑石材和沙子都要到几十公里外的“马峰山”转运过来,在当时生产设备较为落后的条件下,大家心里都在嘀咕:按期完成任务都非常困难,还要求提早3 个月,这不是难上加难吗?

当时的道路没有硬化,一阵风吹过是一片尘土,一阵雨过后全变烂泥。另外,还有不可预见的台风天气,也会对工期构成影响。

客观地说,好在厦门特区政府申请了科威特阿拉伯经济发展基金会贷款,能用外汇采购到一部分先进的施工设备。

我们采购了液压挖掘机、装载机、平地机、振动碾、大吨位汽车等,现在看来这些通用设备都能国产,但是在当时却是十分罕见的。我们有了这些设备,劳动效率大大提高。

整个机场工地日夜笼罩在机器的轰鸣声中。24 小时轮班倒,那种激情迸发的场面,至今想起仍心潮澎湃。

工程局是第一次施工4E 级机场,因为对技术工艺要求不了解,所以在施工中遇到不少“麻烦”。

其中,有两个工艺环节至今难忘。

第一,机场道面是否要分层施工?

民航机场的跑道道面不同于军用机场,飞机比较重,道面厚度就达到30 厘米,联络道更是达到33 厘米,比一般的军用机场厚很多,按照民航场道规范要求道面必须分层振捣施工。这大大增加施工强度,影响施工速度。

工程局决定突破这种工艺,组织“攻关小组”,设计出了“平仓振捣一体机”,将两层施工改为一层施工,经过多次反复试验,终于达到了设计标准,经民航局专家鉴定,同意了此施工方案,大大加快了道面施工进度。

别小看了这个工艺,它可开创了机场道面一层施工的先例。此后,全国的机场都是按照此标准进行施工。

第二,道面垫层“手摆片石”工艺能否改进?

这是一件极其困难的工艺,当时民航设计院设计的是道面垫层“手摆片石”。

什么是“手摆片石”?

就是施工时,用手摆片石与片石之间竖向紧密靠拢,上小下大,间隙用小石子填满,锤子敲实,超过35 厘米的石料要解小,摆平验收后,在其上铺细碎石料,用20 吨振动碾压实。

这个工艺几乎用的都是人工,不仅工艺要求严格,而且进度缓慢,机场可是有十几万平方米的地基要做垫层。做垫层时,那场景可真是壮观,人山人海,铺天盖地,进料、铺料、碾压忙成一团。

为了垫层这个进度,我了解到当时世界上刚刚兴起的“碾压混凝土”施工技术,并从中受到启发。于是给工程局总工程师建议是否用“低流态混凝土”替代“片石垫层”,总工当即表示赞许,让我找场地进行试验,并且找到当时的北京水电总公司科技司寻求帮助,遗憾的是由于我们没有找到有关“低流态混凝土”的详细资料,导致试验没有成功,主要是级配不对,现在回想起来离成功并不远了。其实,这也就是后来被国内大部分路基运用到的“稳定土垫层”概念。1983年,水电总公司(现在的集团公司)把“碾压混凝土工业试验”课题交给了工程局,在沙溪口水电站进行大规模试验,成就了另一番风景。

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分昼夜的施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建设速度——18个月土建一期工程完工,第21 个月投用。工程局圆满完成任务,赢得了国内外专家的广泛赞誉。

21 个月时间,厦门高崎机场建成通航,创造机场建设史上的奇迹,这就是当时省领导多次表扬的“特区速度”。

40年过去了,这个记录还没有被打破。

如今,厦门高崎机场1 小时起降飞机32 架次,已经达到国际公认的单跑道机场极限流量,客运量从年10 万人次到2700 万人次,历经两轮扩建,年吞吐量三次达到饱和,已不能满足发展需求,新的厦门翔安机场已经开建。

四十年间,厦门高崎机场还经过多次改建,当年的不少建设标志已不复存在,但在跑道西侧尽头的挡墙上,我们依旧可以找到一块镶嵌其中的石碑,一块令所有闽江人骄傲的“特区速度”印记——福建省闽江水电工程局 1982.1-1983.1。

猜你喜欢

工程局道面片石
浅谈机场跑道道面性能变化规律
通航机场跑道道面承载能力分析
亿年瓷片
千秋亭废剩青山韩陵片石在人间
大体积片石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亿年瓷片
水利第二工程局
水利第一工程局
水利第二工程局
水利第一工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