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读式”谈话突破的策略和技巧

2023-09-30文/谢

企业文明 2023年4期
关键词:谈话对象人员

文/谢 迪

随着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走读式”谈话已成为纪检监察机关开展执纪审查过程中的常用手段和重要方式。由于每一个“走读式”谈话对象的思想、性格、阅历不同,因而各自呈现的态度、思维、表现也不尽一致,在开展“走读式”谈话时,深入分析掌握谈话对象的心理状态,精准运用谈话技巧,迅速扫清谈话对象的心理障碍,是实现谈话突破的关键。纪检监察办案人员只有充分掌握和运用好有效的办案策略和灵活的谈话技巧,方可赢得与谈话对象面对面交锋的胜利。

吃准吃透案件情况

做到“两个吃透”。首先是对案件总体情况要吃透。谈话人员要弄清案件的来源、进展、现状和需要重点核实的问题,明确谈话的目标和方向,为制订谈话方案、确定谈话策略提供依据。要全面熟悉案件材料,每个情节、每个证据都应认真审查分析,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是谈话对象涉案情况要吃透。在开展谈话前,应综合分析每个涉案人员在案件中的角色,找准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因事找人、也可以因人核事;明确哪些问题已经掌握了确凿证据、哪些问题还需要向其本人进一步核实,哪些是重点问题、哪些是次要问题,这样才能做到临场不乱。

做到“两个掌握”。首先要掌握谈话对象个人的基本情况,对谈话对象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人际交往等各方面情况多了解、多掌握,对谈话中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或者不利因素进行综合研判,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做到有备无患。其次要熟练掌握党纪条规、法律法规和相关专业知识,谈话人员要对谈话对象涉嫌违纪违法问题所涉及的纪律、法律条款和其工作领域的专业知识做足功课,必要时向专业部门咨询,以减少沟通障碍,避免谈话时说外行话。

营造宽严相济的谈话环境

讲明讲透政策。讲政策有两方面,一是“保”、二是“压”。在“保”这方面,要告知谈话对象宽严相济的政策,明确告知其作为证人的权利和义务,帮助其认清形势,使其相信组织、依靠组织,积极配合加快办案进程。在“压”这方面,要告知谈话对象纪委监委查处腐败问题的决心和能力;要充分利用谈话对象供与不供的矛盾心理,告知其说假话、作伪证所要承担的纪律和法律责任。关键时刻由领导亲自宣讲政策,可以对谈话对象产生更大的心理震慑。

适当给予出路。谈话人员针对谈话对象涉及的违纪违法问题适当给予出路,有助于案件调查工作的推进。在给予出路方面,一方面可以利用谈话对象知晓的其他涉案人进行教育,向谈话对象列举主动配合、如实交代涉案问题而从轻、减轻和没有被追究党纪法律责任的例子,使其懂得主动配合调查可以争取从轻、从宽或免于处理,打消其畏罪畏罚的心理。另一方面,也要适当列举因为拒证而受到党纪国法严惩的案例,通过对比,突出态度的重要性,使其懂得“态度影响结果”的道理,让其在权衡利弊之后选择配合审查调查。对谈话对象的试探性问话,在领导没有明确指示之前,不能随便答复,更不能给任何许诺;有时可以释放出“你的态度不错,对今后的处理是有好处的”信息,促使谈话对象看清形势、尽早说清问题。

以诚相待建立信任。谈话过程中,充分尊重谈话对象的人格,平等交流、平等沟通、以诚相待,从语言和态度上与谈话对象拉近距离,努力搭建起相互信任的平台。在谈话过程中,谈话人员要保持一身正气、注意言行举止,要坐姿端正、目光正视、语气和缓。有时,谈话人员也可以适当进行换位思考,站在谈话对象的角度告知其也是违纪违法行为的受害人,也可以策略性地对其表示同情,让其感受到谈话人员设身处地为自己着想、真心实意地帮助自己,以此促动其如实交代问题。

灵活运用谈话技巧

打好心理仗。谈话过程中,谈话对象心理变化会经历试探摸底、对抗僵持、犹豫动摇、交代供述、趋于稳定五个阶段。针对谈话对象的心理变化,谈话人员需要采取相应的方法去处理和应对。谈话方法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震慑式方法,主要是针对顽固对抗的谈话对象,可以进行严肃批评、严厉斥责,必要时可以采取强制措施施加压力;二是怀柔式方法,主要是针对思想压力大、心理负担重的谈话对象,可以适当进行心理安抚,减轻其思想包袱,帮助其产生倾诉欲望;三是谋略式方法,主要是针对心理素质较好、反调查意识较强的谈话对象,可以采取虚实结合的谈话策略,打乱其心理防线,促使谈话对象向着有利于交代问题的方向转变。

选择好突破口。谈话人员要善于捕捉和挖掘谈话对象的薄弱环节进行突破。根据前期掌握的证据和信息,选择留有明显违纪违法痕迹,或者还有其他人员共同参与或知晓的问题作为突破口,通过敲山震虎,迫使其交代问题。谈话人员要善于从谈话对象的表情、眼神、说话语气和语速变化等肢体语言发现问题、找出破绽,并抓住时机迅速向谈话对象发起攻势,促其如实交代问题。

利用好信息不对称的优势。专案中“走读式”谈话对象一般都是被审查调查人或其他核心涉案人交代出来的,但具体交代了多少问题、交代了什么问题、谈话人员掌握了多少情况,谈话对象是不清楚的。谈话人员要善于利用这些不对称信息,并依据之前已掌握的案情信息,选择与谈话对象有关的人物或事项,声东击西、旁敲侧击,使谈话对象不得不交代问题,甚至说出组织尚未掌握的情况。谈话人员还可将同案人交代的部分内容或者无关紧要的内容,以适当方式或语气进行模糊提示,形成“别人都交代了”的错觉,让谈话对象重新衡量自己供与不供的利弊,促其主动交代问题。

主导谈话方向。有的谈话对象事先做了对抗审查调查的准备,针对这种不配合的谈话对象,要对其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表明审查调查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明确告知这种对抗审查调查的行为是党纪国法不能容忍的,必将受到严惩,由此使其内心产生戒惧,在态度上向配合调查、交代问题转变。谈话中要审慎对待谈话对象提出的所谓“理由”“实情”,特别是针对谈话人员不熟悉的专业性问题,尽量不表态,更不能不懂装懂,或者与谈话对象在专业问题上“抬杠”。针对专业性较强的问题,谈话时尽量安排具有专业背景的人员参加,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控谈话方向。

把握规律,做好体制内与体制外人员谈话

做好体制内人员谈话。体制内的谈话对象大部分是领导干部,可以多用中央惩贪治腐的方针政策作为谈话切入点,唤醒其党员意识。要注意保持高压态势,无论谈话对象层级多高、职位多大,都要让其感受到组织找其谈话的严肃性,向其说明其有义务和责任配合组织审查调查工作。要保持谈话的绝对权威,提醒其放下领导干部姿态,对待组织谈话的态度和表现应当符合自己的身份和职务。对于在思想上执迷不悟的谈话对象,可以从对抗审查调查产生的严重后果方面进行教育。

做好体制外人员谈话。体制外的谈话对象大部分是与国有企业有业务往来的民营企业管理人员。与这些人谈话,要让其意识到查处腐败问题本身就是创造公平、良好、和谐的经营发展环境,从长远来看对其是有利的。要告知谈话对象,其交代问题的态度直接关系到自身利益,通过钱权交易获取的不当利益和非法利益必须予以追缴,合法经营获得的利益将受到保护。如果不配合谈话、甚至对抗审查调查,不仅个人会受到法律的严惩,其经营的企业也会受到影响。这样的后果对于体制外谈话对象特别是那些民营企业主来说是最不愿意承受的,在审查调查谈话过程中只要把这些信息传递给他们,基本都会收到良好的谈话效果。

“走读式”谈话是执纪审查中的基础性工作,在谈话过程中,面对不同的谈话对象,只有准确把握谈话对象的心理状态,灵活运用谈话策略和技巧,才能促使其思想转化,主动如实、心悦诚服地讲清问题,谈话也必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谈话对象人员
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如何缴费
神秘来电
班主任的谈话艺术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正确理解术前谈话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
急救人员已身心俱疲
第十一部分 会计组织机构和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