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融入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发展探析
2023-09-29海南省三亚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三亚学校董世君
◎海南省三亚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三亚学校 董世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这为我们在中小学思政课中融入党史教学指明了方向。但当前中小学思政课党史教学内容零散、目标定位错乱、评价指标不完善等弊端依然突出,需要广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整合特色党史资源融入思政课,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分层次选择党史教育内容、设计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在推进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激发青少年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感;不断促进思政教师坚定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和专业素质,成长为新时代“四有”好教师,成为党的代言人、宣传者,不断讲好党史,讲好思政课。
一、党史融入中小学思政课资源整合一体化规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整合各类党史资源是实现党史融入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发展教学目标的基础。在党史资源素材的整合规划上,要坚持以下原则,即根据中小学思政课教材和课标要求,结合党史资源的实效性和中小学各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和整合具有代表性、易于体验、说服力强、思想深刻、贴近学生实际的党史资源。
如在开展爱党爱国教育时,为了更好地形成情感认同、政治认同,可以选择不同历史时期的党史资源、校园活动资源、地方红色资源、身边的老党员、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资源来丰富课堂,增强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小学阶段,可以整合《英雄王二小》《我爱北京天安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朗朗上口的革命歌曲和小英雄雨来、鸡毛信、刘胡兰、雷锋等耳熟能详的革命人物或革命故事,充分发挥这些资源形象直观、贴近小学生认知特点的优势,增强说服力和体验感,从而在孩子心中种下爱党爱国的种子。
在初中阶段,可以把党史教育和校园活动资源相结合,如在思政课教学活动中引入学校艺术节学生舞蹈作品《映山红》、红歌合唱比赛歌曲,让学生在观看表演、欣赏艺术的过程中感受到共产党带给人民的希望和力量,有效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实现情感认同的升华。
在高中阶段,可以充分发挥地方特色红色资源和“五老”资源的优势,组织学生走出去,参观党史展览馆、纪念馆,听老英雄、老党员讲党史,或者观看相关影视作品、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让学生在对不同类型的党史资源的探究中,通过对比近代中国不同政治力量的救国主张和探索过程,分析近代中国的国情与历史任务,在展示研究成果中领悟到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从而坚定政治认同,把握人生方向。
二、党史融入中小学思政课育人方式一体化要求
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阶段性的特点,因此把党史融入中小学思政课中,要把握各学段学生认知特征的差异,由浅入深,从低到高,遵循螺旋上升的认知规律,坚持循序渐进、适合年龄的育人方式。
1.小学阶段:以形象的人物和故事为载体,采取游戏、体验类活动方式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一个思想观念,要在全社会树立起来并且长期发挥作用,就要从少年儿童抓起。”而小学生的思维还处于简单的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对人和事的理解经常处于好与坏、善与恶的简单判断中,因此小学阶段的党史课堂育人教学活动必须以形象直观的人物和故事为载体展开,以游戏类活动和体验类活动为主要形式,可以通过“我当小小解说员”讲述党史小故事、开展党史知识闯关游戏活动等,丰富小学生的党史知识积累,增强党史教育的趣味性、有效性;也可以借助学唱红歌活动、党史故事情景剧表演等沉浸式的党史体验活动,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在“我们都是少先队员”这节课的学习中,通过小学生表演少先队员入队仪式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宣誓和敬礼中体验少先队员的使命与光荣,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明白少先队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少先队员要具备哪些优良品质,让学生感受到作为一名少先队员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从而激发学生争做一名少先队员的使命感,在小学生幼小的心灵中种下正确的价值观。
2.中学阶段,要广泛调用时政化的社会热点资源,采取时政述评、小组讨论展示、主题活动、研学活动等方式育人
例如,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这一课的学习中,我们将影视热播剧《觉醒年代》的经典片段剪辑整合成课程资源引入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观看热血的剪辑视频时思考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政党,其初心使命、根本立场与根本宗旨是什么,并通过小组讨论、展示发言,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理解党的诞生使中国人民和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主心骨的伟大意义,并内化为心中的情感认同。
在课前活动中,我们结合时政新闻,开展学生时政热点述评活动。如评述佩洛西窜访台湾事件,学生将台湾问题、中美关系、国家主权等所学知识与热点新闻相结合,在叙述中展开评论,既实现了学以致用、提高素养,又坚定了学生的爱国信念。我们还开展了庆祝建党百年系列主题活动,如班级红歌合唱比赛、党史知识竞赛、主题演讲比赛、团员讲党课等,达成了活动育人、知史明理、崇德增信的效果。
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去,参与红色文化志愿宣讲活动,开展研学活动,拓宽党史育人途径。如在庆“七一”活动中,我们组织学生看望老党员,听老党员讲党史;开展党史教育基地研学活动,组织中学生参观崖州区梅山革命史馆,以研学活动成果展示来实现育人教育目标。
三、党史融入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范式
1.借力优秀教学成果,形成常规教学范式
我校作为海南省中学思政“深刻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实践成果的推广校,在实践这一教学模式时结合党史资源和学生特点,形成了党史融入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发展的“情境感悟、聚焦问题、思辨释疑、反思内化”的“四环节”教学模式,为教学实践提供了可操作的基本范式,使党史与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发展有了可复制性。
例如在三年级道法课“党和人民心连心”中,老师先通过视频“半条被子”的故事创设情境,让学生感悟党员和人民互相关心、相互牵挂、心连着心的鱼水情;紧接着聚焦问题:由此可看出党的初心与使命是什么?彰显了本节课的主题:党和人民心连心。然后,又通过系列故事会电影的形式,逐一展示刘胡兰、张思德、王进喜、雷锋、焦裕禄、钟南山等不同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模范事迹,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学到了哪些优秀品质,体会党和人民心连心的具体表现。接下来,通过火线桥、小推车支前线、脱贫笑脸与感谢信等图片展现人民与党心连心,衷心拥护党的领导、支持党的事业,最后引导学生一起合唱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在歌声中感受党和人民心连心,实现了思想情感的升华,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作为一所十二年制学校,我们将这一模式推广到全校中小学各年级,较好地解决了基础教育阶段思政课常规教学中存在的教学范式混乱、教学效果参差不齐、评价标准不一等一些共性问题,有力地推动了党史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发展。
2.结合不同学科特点,发展跨学科融合的党史思政课
在党史融入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中,我们利用一些学科相近、有交叉知识点的特点,尝试开展了多学科融合课,丰富了教学模式。如利用历史和政治学科紧密联系的特点,在党史与思政课融合过程中,历史学科侧重史料史实的解读,政治学科则在此基础上强化思辨领悟与价值引导,重点培养政治认同和公共参与素养。同时带动音乐等学科融合于课堂中,例如在高中政治“弘扬民族精神”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结合海南地方红色史实——红色娘子军的故事,先播放音乐老师组织编排的《红色娘子军》学生舞蹈视频来创设情境、引出主题,接下来展示历史老师讲述当年轰轰烈烈土地革命史实的微课,凸显了红色娘子军不畏困难、勇于抗争的革命精神,聚焦民族精神话题。政治老师则组织学生讨论在不同历史时期民族精神有哪些具体表现形式,引导学生从中提炼出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作用,并借势引出当今弘扬民族精神需要怎么做的举措,让学生在这场视听盛宴中既学到了不同学科的知识、开阔了眼界,又陶冶了情操,更坚定了民族自信。
四、党史融入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评价一体化指标
评价一节党史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既要符合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评一体化的要求,又要符合各年段育人的特点。教学目标的达成需要考虑教学实施过程的条理化、规范化和有效化,而达成这一效果的关键在于教师。因此,教学评价要践行课程育人的理念,关注学生价值情感发展与核心素养提升,在兼顾对学生发展评价的同时,更要重视对教师教学的评价。
我校在推广海南省中学思政“深刻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实践成果的过程中,探索形成了党史融入思政课一体化发展的教学评价指标,我们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学生评价、教师评价、教学创新等五个维度、二十项指标,全方位评价教学活动(表1)。这些指标为我校评价不同学段的思政课堂提供了一个初步的、可细化操作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思政课教学质量提高,也推动了我校党史融入中小学思政课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表1 人大附中三亚学校党史融入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发展教学评价指标一览表
总之,“党史在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是构成整个中小学思政课课程体系、育人体系的重要基础”,我们要在党史融入中小学思政课发展过程中,结合课程要求和认知特点不断整合优化各类党史资源,坚持循序渐进、适合学生年龄的育人方式,践行中学思政“深刻课堂”四环节教学范式,不断完善教学评价指标,探索党史融入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发展的策略,不断培养能够承担民族复兴重任的合格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