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锡常都市圈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探究
2023-09-29张越剑
张越剑 曹 畅
(1.常熟理工学院,江苏常熟 215500;2.江南大学,江苏无锡 214026)
引言
苏锡常都市圈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之一,由苏州、无锡、常州三地组成。2022 年,苏锡常都市圈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总量达到48 359.25 亿元。苏锡常都市圈的发展,无论是对江苏省经济发展还是对长江三角洲乃至全国经济发展来说都具有带动和促进作用。旅游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对国民消费有着巨大的带动作用。当前,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促进都市圈区域旅游融合,发展大旅游,树立综合性产业观念,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都市圈区域经济平稳增长、提升都市圈国民消费等级的重要途径。
一、都市圈概念
我国对于都市圈研究始于1998 年黄信标等人对重庆在长江经济金融合作带中的地位与作用的研究[1]。张京祥等人对都市圈的概念及形成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总结了城镇群体空间演化的基本规律,将“都市圈”定义为由一个或多个核心城市,以及与核心城市具有紧密社会、经济联系的具有一体化倾向的连接城镇与地区构成的圈层式结构[2]。张伟指出都市圈是当前新城市区域规划的主要代表,同时对都市圈的概念和特征进行了探讨[3]。王桂新等人通过对中国2000 年和2010 年人口普查数据进行分析,剖析了省际人口迁移区域模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4]。笔者通过分析关于都市圈的研究文献发现,主要集中在对都市圈协同发展、产业布局及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等领域,区域研究主要是对南京都市圈和京津冀都市圈的研究,鲜有对都市圈乡村文化旅游的研究。
二、苏锡常都市圈乡村文化旅游资源概况
苏锡常都市圈的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有着独特的乡村文化和悠久的人文历史,水乡文化是苏锡常都市圈乡村文化的重点。近年来,苏锡常都市圈在发展乡村旅游、挖掘水乡文化资源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5]。对于乡村文化旅游资源的类型,可以引用文化结构的三分法对其进行分类,即分为乡村物质文化旅游资源、乡村制度文化旅游资源和乡村精神文化旅游资源[6],其中乡村制度文化旅游资源和乡村精神文化旅游资源统一归于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
(一)乡村物质文化旅游资源
乡村物质文化旅游资源是指乡村文化的可视物,也是乡村文化最直接的载体。例如,田园自然风光、乡村手工艺品、乡村各种建筑等都属于乡村物质文化旅游资源。苏锡常都市圈属于江南丘陵平原地带,有着典型的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村落特色,具有粉墙黛瓦马头墙的乡村建筑特点,以群居村落为主,河水、果林或稻田围绕乡村。苏锡常都市圈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水充沛,瓜果蔬菜、竹林茶园形成了苏锡常都市圈典型的乡村田园风光,如苏州著名的东山枇杷、西山杨梅,享誉全球的洞庭东山的碧螺春、宜兴的竹海、阳羡的茶园等。同时,苏锡常都市圈内保留着很多古朴典雅的水乡古镇、私家园林,如周庄、同里、甪直、木渎、震泽、荡口、梅里等古镇。其中,园林主要集中于苏州地区,现存园林60 多处,最为著名的是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狮子林,并称为苏州四大名园。水乡泽国,曲榭回廊,具有典型的江南建筑特色和水乡风光。
(二)乡村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
乡村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是指与乡村居民生活密切相关且世代相承的各种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说、传统手工艺技能、民俗文化活动、各种表演艺术等。苏锡常都市圈具有丰富的乡村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例如,苏州是吴文化的发源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昆曲、评弹、苏剧并称为苏州艺坛的“三朵花”,苏州昆曲已有600 多年的历史,被列入世界首批人类口述代表作名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苏州宋锦与南京云锦、四川蜀锦并称为中国“三大名锦”;苏州苏绣与湖南湘绣、广东粤绣、四川蜀绣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绣”。另外,苏州还有缂丝、玉雕、剪纸、江南丝竹、二胡、锡剧等多项世界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相当丰富。
三、苏锡常都市圈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苏锡常都市圈虽然拥有丰富的乡村文化旅游资源,乡村旅游发展也有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其在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深度挖掘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一)产品雷同,缺乏深度加工和文化特色
苏锡常都市圈拥有较多具有一定规模的生态农庄和生态植物园,提供的服务和产品基本相同,这在同一区域内形成了同一客源市场的竞争,甚至恶性竞争,导致发展后劲不足。例如,苏州东山枇杷采摘园的活动都是采枇杷,缺乏特色,竞争形式也比较单一,主要就是价格竞争。另外,有些乡村旅游产品未能体现出当地文化特色,缺乏吸引力,严重影响了游客的重游率。例如,苏锡常都市圈内部分古镇提供的旅游产品都是基本的观光旅游产品,在打造古镇旅游产品时没有突出各自的特色与历史文化背景,导致游客看到的古镇大同小异。苏锡常都市圈的历史文化悠久,留下了诸多文化品位极高的历史古迹,这些文化遗产具有永恒的魅力,是一笔巨大的物质文化财富,也是本区域独特的文化特色。但在乡村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对吴文化中的农耕文化、茶文化、养蚕文化、饮食文化、节庆文化、艺术文化、建筑文化及民俗文化等都缺乏深入的挖掘与开发,导致苏锡常都市圈区域特色文化没有在旅游产品和旅游资源的开发中显现出来。
(二)服务接待设施城市化,缺少乡村味道
在乡村旅游发展进程中,相关人员缺乏对乡村旅游本质的认识,一味地追求高大上的设施,建星级宾馆,修豪华套间,导致原来的乡土气息被破坏。另外,村民为发展农家乐,建造高大上的洋楼,并在里面设置标间、套间等,但建筑外观杂乱无章,缺少当地的建筑特色。当城市居民来到乡村,看到的、感受到的与城里无异,缺乏新鲜感,也就失去了重游的兴趣。加之一些素质较低的游客,大声喧哗吵闹,破坏了乡村原有的宁静生活,不仅给当地居民生活造成了负面影响,还影响了其他游客游玩体验。
(三)信息滞后,宣传不足
当今互联网技术已经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互联网技术还没有实现在乡村的全覆盖,苏锡常部分地区无法及时获取旅游者的消费需求,也不能及时更新乡村旅游的产品变化信息,与周边优质资源的联动不足,导致自身的竞争力不强。加之部分乡村旅游经营者文化程度较低,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不够熟练,不能很好地利用互联网对乡村旅游产品进行宣传,导致游客不能及时了解乡村旅游产品的详细信息。例如,有些旅游产品已经淘汰,但是信息没有及时送达给游客,以至于误导了游客。
(四)缺乏乡村文化旅游专业人才
苏锡常都市圈是经济发达地区,城镇化发展较早,农村人口流出现象和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年轻人多在城市上班,村里剩下的大多都是老年人。而乡村文化旅游的发展涉及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各大产业,如旅游产品生产加工、旅游服务行业发展等都需要大量劳动力和知识型专业技术人才。另外,乡村文化旅游的发展需要在旅游产品生产、包装、营销等方面不断创新,这也离不开专业人才。旅游者消费需求由原来的低层次观光旅游转变为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等,更进一步促进了乡村文化旅游的发展,原来粗放式的经营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今旅游市场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也对乡村文化旅游产业提出了更高的人才要求。
四、苏锡常都市圈乡村文化旅游发展建议
(一)开发与保护并重
苏锡常都市圈在开发乡村文化旅游资源时,要注重体系的完整性,通过深度开发,为游客提供更为全面的体验。乡村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要注重历史传承性、现在发展性、未来创新性的多重融合,加强对资源开发的规划和设计,开发突出文化旅游资源特征的旅游产品,如一些独特的农产品、纪念品等;同时,要加大保护力度,不能被短期利益驱动而过度开发,从而对资源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二)深挖文化内涵,突出不同特色
就目前来看,游客需求的多元化,不再仅限于游山玩水、逛吃购物,更多的是想感受当地的文化艺术。苏锡常都市圈在设计和开发旅游产品时,应该立足于游客需求,注重围绕相关资源的历史性、地域性和文化性等方面进行开发,追求旅游产品的艺术格调和文化品位。苏锡常都市圈内的古镇各有特色,如周庄和荡口周边的地理环境差异较大,内部的文化特征也有显著的不同,周庄显示的是富庶商贾的特色,而荡口河道纵横、湖荡密布、小桥流水、环境幽雅,显示的是名门望族精选的修身养性之地。因此,苏锡常都市圈在开发乡村文化旅游时,要依据每个景点的不同特色,开发不同的乡村旅游产品,给游客带来独特的感受。
(三)旅游产品要突出乡土味
旅游者从城市来到乡村的目的就是体验区别于城市的乡村景观和乡村生活,因此苏锡常都市圈在开发乡村文化旅游时要注重其特有的乡土文化。乡土文化既有风物建筑、村容村貌,也有民风民俗、节庆礼仪等。每个乡村都有自己独特的特色,在开发时应因地制宜。例如,苏州东山以水果和茶叶著名,尤其是枇杷、杨梅,茶果相间的种植方式是其独特的种植方法,也是该地独特的田园风景,所以在开发时就要注意这一点。另外,乡村的建筑风貌也要与乡村风格一致,在建筑材料和色彩搭配上与周围环境相匹配。苏锡常都市圈地处江南,乡村建筑应该保持典型的粉墙黛瓦的江南民居特色。在食材方面,不但要突出“农”的特色,更要以当地食材为主。例如,可以让游客参与现抓农家土鸡、鱼塘里的鱼虾,采摘田园里的各种蔬菜等,这些体验都会让游客倍感新鲜,也会增加游客的回访次数。
(四)建设智慧农庄,扩大宣传范围
加大基础设施的智慧化建设力度,也就是采用现代化智能手段。例如,可以将乡村旅游景区开发的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官方微信公众号与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和电子导航技术相结合,为游客提供相关智能服务,让游客在进入景区前,了解该景区的相关信息,在进入景区后,通过扫描二维码,跟着VR 导游进行游览,为游客游览提供便利。同时,可以利用无人机拍摄游客游览时的照片,并将其显示在景区的大屏幕上,增强游客的体验感和游玩乐趣。另外,可以利用短视频加大宣传力度。手机的功能日渐强大,人们可以利用手机在抖音、小红书、快手等平台上查询旅游景区信息,所以乡村旅游景区可以借助这些平台做好宣传工作。乡村应普及互联网,确保乡村旅游景区无死角覆盖网络,使得游客无论身处景区的任何边角区域,都能使用网络畅通交流,这样既能增强游客的体验感,又能为景区宣传提供条件。
(五)注重培养乡村文化旅游专业技术人才
乡村文化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政府、学校和企业三方的合作与努力。因此,政府、学校和企业要一起商讨人才培养计划,制订人才培养方案。首先,政府要统筹安排,做好学校和企业的牵线搭桥人。例如,为让企业接纳专业人才进行实习,政府可以在税收等方面给予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同时,政府相关人员要多向学校和企业学习一些文化旅游专业知识与实际技能,了解文化旅游产业的特征,以便于更好地发挥管理作用,统筹规划本地文化旅游产业的长期发展。另外,政府要加强对文化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不断丰富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其次,学校在培养专业人才的过程中,要与旅游企业进行合作,了解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从而培养出学以致用的专业人才。再次,企业要做好对专业人才的技能培养与职业规划,让人才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发挥最大的价值,从而更好地开发乡村文化旅游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