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旅融合视域下江西省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路径分析

2023-09-29于跃川于志军

旅游纵览 2023年8期
关键词:红色旅游江西省江西

于跃川 于志军

(1.江西科技学院,江西南昌 330098;2.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南昌 330044)

引言

据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数据,从2004 年至2019年,红色旅游人次从1.4 亿增至14.1 亿,各级政府大力支持红色旅游发展,红旅热潮不断升温,多数红色景区迎来跨越式发展。总体而言,我国红色旅游不仅有量的提高,更有质的突破,但仍存在短板与不足。江西作为中国革命的发源地,不仅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享有“红色摇篮”之美誉,更有着数不胜数的绿色资源,被人们冠以“绿色家园”之称号。自1998 年始,江西省在“红色摇篮,绿色家园”思想指导下,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盘活绿色经济,初步形成“红花”与“绿叶”齐头并进的旅游发展思路。

一、红色旅游内涵及发展历程

(一)红色旅游内涵

江西省于1999 年首次提出“红色旅游”概念。《2011—2015 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在以往基础上,对红色旅游内涵进行补充与完善,不仅在时间维度上从鸦片战争延伸至改革开放,还在内容维度上进行拓展,将所有为中华民族近现代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与事件均包含在内。与此同时,金鹏[1]、伊晓颖[2]等学者也进行过相关定义,整体与官方概念贴近。我们要深入挖掘与红色旅游相关的纪念地、纪念物,创新宣传,把这些宝贵的红色财富展现在世人面前,让其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之源。

(二)红色旅游发展历程

1.初步萌芽阶段(1949—1978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后,为建立起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促进革命精神的弘扬与传承,我国大部分革命遗址、遗迹等红色资源得到有序保护与开发。早期的革命纪念地侧重于政治接待,几乎不具备旅游属性。

2.逐步探索阶段(1978—2004 年)

改革开放后,一些革命纪念地逐渐探索市场化发展之路。1978 年3 月,中共中央批转了外交部《关于发展旅游事业的请示报告》,将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改为直属国务院的管理总局。为加快全国旅游的发展,在各省、市、区成立旅游管理局。

3.快速发展阶段(2004—2012 年)

进入21 世纪,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深入发展,各地加大了市场化条件下红色旅游发展的实践与探讨力度,这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红色旅游纵深发展进程[3]。

4.全面发展阶段(2012 年—至今)

2018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 年)的意见》,这是首个专门针对革命文物的中央政策文件。尤其在建党100 周年影响下,红色旅游“火”遍中华大地,步入全面发展的“快车道”。

二、江西红色旅游发展概述

(一)江西红色旅游发展现状

江西,作为一片红色沃土,其红色资源种类多、数量大,尤以知名度高而著称,如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人民军队摇篮南昌、人民共和国摇篮瑞金等。近些年,在“江西风景独好”“红色摇篮,绿色家园”等指导宣传下,江西省红旅实现跨越式发展。虽然近几年旅游业受到了影响,但是江西得益于得天独厚的红色旅游资源,旅游基础的建立健全,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红色旅游作为江西省旅游业的支柱产业,在全省旅游发展中占比较大,可谓占据江西省旅游业的半壁江山,因此全省旅游数据对红色旅游研究有较强的参考意义与价值。

(二)江西红色旅游发展优势

1.红色底蕴深厚

截至2021 年12 月月底,全省红色旅游国家5A级旅游景区3 个、国家4A 级旅游景区17 个,年游客接待量超过百万人次的景区7 个、超过500 万人次的4 个。全省红色资源品位高、知名度高,可为红旅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政策支持有力

21 世纪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红色旅游的发展,1999 年在全国率先提出发展红色旅游,2001年开始打造“红色摇篮、绿色家园”主题形象,经过多年努力与宣传,最终走出一条独具老区特色的红旅发展之路和红旅强省之路。从2004 年印发《江西省红色旅游发展纲要》以来,江西省将红色旅游作为旅游业的发展重点,在全国率先发展红色旅游。随后在2006 年印发《关于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把江西省建成红色旅游强省,将“红色摇篮,绿色家园”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品牌。

再到2016 年出台《江西省贯彻落实〈2016-202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方案》,提出要打造全国红色旅游的“江西样板”,到2020 年,全省红色旅游年接待规模达到2.4 亿人次,红色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 500 亿元。2019 年与湖南省共同主办红色旅游博览会表明湘赣两省在加强红色资源共享、路线共推、设施共建、信息公共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3.生态环境良好

据相关数据,江西省森林覆盖率高达63.1%,居全国第二位,仅次于福建省,是全国生态文明试验区,又是我国获批“中国天然氧吧”数量最多的省份。此外,还拥有鄱阳湖、世界地质公园九江庐山、萍乡武功山、梅岭、赣江等数不胜数的生态旅游资源。

4.旅游资源丰富

江西省旅游资源丰富,种类多且品位高。位于四大书院之首的白鹿书院地处九江市,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影响深远;瓷都景德镇历史悠久,制瓷技艺高超,尤以白瓷为著,素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的美誉;中国最美乡村之——上饶婺源,区域内风景如诗如画,形成“四季皆旺、老少皆宜”旅游项目。

(三)江西红色旅游发展意义

发展红色旅游利国利民,构筑起红旅发展大格局,不仅利于做好政治工程,还利于做好经济、文化工程。江西作为中国的革命老区,发展红色旅游意义重大,其意义可以归纳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效应:红色旅游利于组织振兴

红色旅游有利于人们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4]。新的历史时期,让更多的党员干部走进红色景区,走进红色摇篮之地,有利于其重温党史和牢记使命,执政为民。

2.经济效应:红色旅游带动产业振兴

红色旅游能统筹三产融合发展,形成多层次、多功能、多业态的全景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同时提供大量的就业与创业机会,扎实推进遗址变景区、资源变资产、村民变股东[5]。红色旅游将持续助推老区的乡村振兴。

3.文化效应:红色旅游促进文化振兴

红色旅游一方面有利于传播红色文化与传统文化,让红色精神深入人心,红色旅游是接受红色文化洗礼和教育的过程,同时是学习了解旅游地传统文化的过程;另一方面,红色旅游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与凝聚力[6]。

4.生态效应:红色旅游带动生态振兴

相较于其他产业,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尤其在旅游景区规划建设中,良好的林木、水体资源等本身就是碳补偿的重要因素。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外出旅游时人们更向往旅游地良好的生态环境,期望通过与大自然接触,获得短暂放松。

5.社会效应:红色旅游加快人才振兴

“国以才治,政以人兴”,人才是推动老区发展的第一要义。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利于加快人才振兴步伐,一方面,旅游业的繁荣与发展利于打造高质量的人才环境,吸引各类优秀人才创业投资。另一方面,红色旅游所蕴藏的红色精神会带动乡贤文化发展,促进一批“懂家乡、爱家乡、爱乡亲”的乡贤人才回乡创业,将新思路、新理念、新见解带回家乡,与家乡人民共谱“老区振兴曲”[7-8]。

三、江西红色旅游现存问题

(一)产品创新乏力,产业结构单一

作为中国的红色摇篮,江西省旅游资源种类多、质量优,享誉海内外,但目前大部分景区只做到了浅层次的开发。焦世泰指出,多数旅游景区产品创新不足,同质化严重,旅游以静态的参观、游览为主,互动性与参与性的动态活动较少且缺乏创新和特色,大多停留在最初的唱红歌、穿红军衣、走红军路、扫烈士墓等活动[9]。虽然近些年各景区借助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5G 等新兴技术不断推出新产品、新业态,如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推出“5G+VR红色旅游直播巡展”,但整体形式尚未改变。

(二)协同发展较弱,联动效应不强

旅游业的发展涉及多部门多领域,但某些利益关系尚未理顺,协同治理任重而道远。由于历史原因,同一旅游资源可能受多地管辖,各自为政,独立开发。主要表现为因行政分割而形成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人为约束,大大降低了区域经济的整合度,产生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相悖的“行政区经济”现象。

(三)专业人才不足,发展能力受限

由于我国尚未建立较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懂政策、善经营、会管理、富有创新意识和奉献精神的中高级人才较为匮乏。在此情况下,极易在红色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出现短视行为,不利于旅游资源的持续、健康发展[10]。

(四)品牌意识薄弱,营销宣传滞后

虽然“红色摇篮,绿色家园”的宣传口号已取得较大成效,但这仅是全省的统一标识,大多景区、行政区并未单独建立独具特色、彰显优势的宣传口号,并进行强势营销。王文乐指出,多数旅游资源开发呈现景点分散化、品牌碎片化的特征,各景区之间缺乏协同性,品牌之间缺乏整合性,由此造成“品牌内卷化”,无法实现效应最大化[11]。

四、江西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路径

(一)创新文旅产品,优化产业结构

江西要积极把握全域旅游发展契机,统筹全省自然、人文及生态等资源,做大做优做强“红旅强省”这盘棋。为加快旅游产业的迭代升级,应加快三产的有机融合,统筹旅游产品开发,不断扩大品牌、集群及综合效应,让旅游产业惠及更多人民[12]。应打造旅游精品,完善旅游产品体系。要充分发挥井冈山、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等龙头景区的“领头羊”作用,在全国甚至全球打出“江西名片”,带动全省旅游业转型升级。

(二)强化协同治理,发挥联动效应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市场环境与政策导向充满不确定性与动态性,而旅游发展涉及领域之广,涵盖利益主体之多,建立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的多元协同治理机制势在必行。应理顺政府与市场及社会的关系。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做好顶层设计,建立健全相关法规政策,通过系列政策支持和规范红色旅游市场健康持续发展[13]。

(三)盘活人才资源,提高发展能力

盘活红色旅游人才存量。导游作为游客的第一接触者,要加强对其的培训与再教育,突出“一专多能”,“专”的是讲解技能,“多”的是宣传江西红色精神的其他相关技能。力求讲解的形式丰富多彩,将富有江西特色的民谣、戏剧等艺术形式与解说词相融合,增强讲解的生动性与互动性,寓教于乐,让游客感到不虚此行[14]。

(四)树立品牌意识,强化营销宣传

旅游经济是眼球经济,是注意力经济,品牌美誉度的传播对于旅游业尤为重要[15]。要做大做优做强“红色摇篮,绿色家园”,不断提高知名度,同时鼓励和支持各地区各景点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但应以红色为基调,做到统一性与差异性相统一,构筑大旅游发展格局。

五、结语

江西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以“两山”理念为指导,以服务老区振兴为宗旨,统筹资源齐抓共管,久久为功,不断推进全省红色旅游持续、高质量发展,最终促进老区振兴。

猜你喜欢

红色旅游江西省江西
6.江西卷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江西省志•审计志》顺利通过验收
红色旅游助力宗店乡村振兴
江西省音协开展《幸福欢歌》创作采风
我的家在江西
江西省音协八届二次常务理事(扩大)会在昌召开
红色旅游
幸福的江西飞起来
江西立法遏制涉医涉校的“以闹索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