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航日志
2023-09-28倪啸天
时间:2202年5月1日
空间天气:晴,无陨石雨
记录者:倪云天
幸好我在战争来临之前躲进了避难所,不然,我就会像那些在核闪光的火球中被瞬间气化的生命一样。
人类早已将上百万种生物的胚胎通过太空电梯运到月球,那里有一个成熟的人类生存基地,有条件储存它们。当初是为了备份,如今看来,真是有先见之明。
這几天,所剩无几的幸存人类正通过太空电梯撤往基地。今天,我和好友赵弘毅也一起坐上了太空电梯。我们都双眉紧蹙、沉默无语。
随着超导定向传热系统的启动,直管中的液氮开始冷热转化,机器获得了持续不断的能量,即使隔着密封的换乘走廊,我们也感觉到阵阵寒意。太空电梯所处的赤道地区原本是一片温暖而富有生机的海洋,却因为战争后的核冬天效应,成为辐射云的聚集区。辐射云遮住了太阳,区域原有的热量被电梯能量传输站不断向太空搬运,海域被冰冻,海洋生物几乎灭绝殆尽。
穿过辐射云层,将要离开地球大气层时,同行的一个小孩儿用稚嫩的声音问:“我们现在出发去月球,以后还会回来吗?”没有人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大家都沉默着。
真不敢相信,登上月球曾经是一件那么困难的事情,而现在,月球基地却已建设得比地球更适宜生存。
离开电梯,进入接驳飞船,一切都是那么顺利,仿佛提前预演过似的。
时间:2232年第11地月周期第2地球日
大气区天气:晴,微弱蓝色折射光
记录者:倪云天
今天获知的一个消息令我激动不已,甚至重拾已经中断了30年的写日志的习惯。首批因尝试返回地球而受伤的人,半年后将从昏迷中苏醒,其中就有我的好朋友赵弘毅——他曾是一名优秀的飞行员,后来成了宇航员。30年间,深受核战伤害的地球经历了六次大规模的物种灭绝,太空电梯也被毁了。如今,15万月球人掌握着最后的人类文明遗产。极度过剩的资源、经过基因改造后更为强健的身体,使人们生活得更快乐,相当一部分人已经乐不思蜀,不再想着回归地球了。
但最近,思乡这种情感却慢慢填满了我的心头。今天我想起离开地球时,那个小孩儿问我们以后还会不会回去。
地球的生态系统正在逐渐恢复,有些地方的辐射云已经散开。我们团队研发的机器人一批又一批登陆地球进行探测与修复。月球基地存储的物种胚胎正按照生物演化的顺序分批次送回地球。它们孵化后,将替代地球上大部分同类变异生物或与它们共存。重建地球生态系统虽然困难重重,进度还是超过了预期,前景乐观。我想,是时候为回归做准备了。
对了,今天天色呈微蓝,跟昨天的微青不太一样。科学家们为了模拟地球气压及光折射,在空中布设了密度为地球空气5.36倍的六氟化硫等混合气体,这种混合气体的折射率较高,因此这里的“天空”是一种略带怪异的青蓝色,有时偏蓝,有时又偏青。不过,拥有一层“天空”,总比什么都没有要好。至少不用担心眼睛被太阳光灼伤,还可以在乘坐飞行器于明亮的空中遨游时好好看看周遭的景色。
时间:2233年第5地月周期第1地球日
大气区天气:晴,青色折射光
记录者:倪云天
今天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日子。不仅仅因为这天是地球的国际劳动节,还因为31年前的这天是包括我在内的这批移民登上月球的日子。此时此刻,地球时间钟表上显示的是正午,月球上,晨曦在青色的天空中蔓延成缎带,恭贺英雄们归来。
我去医院见到了苏醒的弘毅和其他人,并和很多科学家一起激动地向他们介绍月球和地球的变化。我还在医院的人群中见到了曾在太空电梯上提问的那个小孩儿,他现在是一位航天工程师。他和我一样,在30年间一直思念着地球。
25年前,机器人传回的资料显示,地球环境经过不间断的修复,有极大概率可满足人类生存,但高强度材料制作的机器人,无法代替人类进行生存试验,所以才有了弘毅等人驾驶飞船,实验性地回归地球。那一次,弘毅等人返回至地球轨道时,防辐射护盾被突然飞来的太空垃圾撞毁,我们从监控中看到弘毅沉着而坚定地下达命令,飞船冒险穿过浓密的辐射云层登陆地球,在地球上进行生存试验的全过程。但宇航服的防辐射作用毕竟有限,他们停留在地球的时间较短,还是没能避免被地球上尚存的辐射灼伤。救援飞船赶到地球时,包括弘毅在内的24名船员全昏迷在休眠舱内,脸色苍白,皮肤破损,伤口渗出鲜血……
从昏迷中苏醒的英雄们被我们这些普遍增高到两米多的人包围,受到所有人深深的爱戴,尤其是弘毅。弘毅醒来后不久,人们将承载着人类知识和信息的平板电脑一个接一个地递到他手中,以此表达对他这位勇敢无畏的归航先驱者的崇敬,其中也包括我。
创作灵感来源
我非常喜欢刘慈欣老师的《流浪地球》等天马行空的科幻文学。“不包含星际航行的文明是不长远的。”这句话点燃了我的写作激情,产生了以“人类属于地球,地球是人类的母亲”为主题的创作灵感。我爱阅读各种科学类杂志,积累了一些天文、物理、化学、生物等知识;日记体也是我想尝试的。由此,《归航日志》就在键盘上敲出来了。
倪啸天
时间:2233年第6地月周期第1地球日
大气区天气:晴,青色折射光
记录者:倪云天
这篇日志像是31年之前写的,又有点儿不像。相同的是,都是在地月飞船上用太空水笔在特种纤维纸上写的;不同的是,上一次是飞向月球,这一次是回归地球。此刻,月球人正在庆祝儿童节,哪怕月球上的出生率已经低得离谱。
这个地球日的早上,我结束了适应地球高倍重力和时差的训练,回到家中和妻子告别,并祝她节日快乐,仿佛我只是去一趟我们团队位于航天中心的实验室。月球上没有那么多烦恼,土生土长的月球人早已失去了担心的感觉。但像我这样从地球来的人,却越来越思念地球母亲了。
我在家门口坐上了无人驾驶的飞行器。8分36秒后,飞行器经过了月面与月背交界处的月海平原。在全透明的舱内,我看到后方的太阳迅速落下,前方的地球徐徐升起。又过了9分45秒,飞行器稳稳降至牛顿环形山底,停泊在航天中心的高塔附近。我们即将乘坐的,是高塔上的一艘大型圆柱体飞船。
被选入任务的人都十分兴奋。我们一致认为,这是人类必须要迈出的正确步伐,也因为,人类属于地球,而地球是人类的母亲。我想,弘毅也必定这么认为。
第6地月周期第1地球日下午3时,一架体形巨大的“达尔文号”飞船,带着35名经过特别训练的来自不同领域的“船员”,以及几百种关键的前地球生物胚胎缓缓起飞,突破人造大气层,向着天顶的蔚蓝星球而去。飞船主发动机喷出金色的光焰,与深空中的太阳交相辉映,照耀着归航地球的旅程。
[责任编辑:肃肃]
编辑点评
小作者用日记体的形式,讲述了一个长达30多年的故事:核战争后,地球不再适宜生存,人类移居月球基地;随着时间的流逝,一部分人丧失了“归乡”意愿,另一部分人则意愿越来越强烈;期间人们曾实验性回归,在地球上展开生存试验;31年后,包括日记记录者倪云天在内的35名船员再次踏上归航之路。故事科幻元素突出,细节充实,层次丰富,情感表达基本到位,已相当优秀。恭喜小作者!
科幻万花筒
蒸汽明克 小鱼
“蒸汽朋克”(Steampunk)一词由美国科幻作家凯文·韦恩·杰特在1987年提出,用来形容或概括提姆·鲍尔斯、詹姆斯·布莱洛克和他自己的作品。他给出的定义是“维多利亚式的幻想小说”。这样的小说将背景设置在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或者是平行于维多利亚时代的架空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蒸汽科技发展到顶峰,以蒸汽为动力的大型钢铁机械如火车头、轮船、飞艇、蒸汽飞机等横行,而机械内部的弹簧、齿轮、活塞、阀门等精密仪器有条不紊地运转不休,充满科技感和机械感;同时,这个世界充斥着复古与怀旧的元素,人物穿着维多利亚时代的服装,比如花样堆叠的褶裙、蕾丝等。蒸汽朋克的内核是推崇科技发展的力量,作品洋溢着对科技发展前景的乐观精神。
蒸汽朋克的概念最早出现于科幻文学领域,之后逐渐作为一种文化流行,影响着电影、游戏等的风格,代表作品如:布莱洛克的小说《开尔文勋爵的机器》、大友克洋的动画电影《蒸汽男孩》《回忆三部曲之大炮之街》、宫崎骏的电影《哈尔的移动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