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市医学科普大赛2014—2022 年参赛数据分析

2023-09-28陈燕昀沙燕倩陈佳婕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23年4期
关键词:表现形式上海市科普

陈燕昀,宁 燕,沙燕倩,朱 莉,陈佳婕,孙 瑜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医务工作者积极进行医学科普。医学科普成为继医、教、研之后公立医院工作的第四大抓手。目前,公立医院的医学科普工作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1]。然而,现有相关研究主要侧重探讨医学科普的方法、单个医院的工作经验和成效[2-3],缺乏对公立医院医学科普工作变化的总体描述。从2014 年到2022 年,由上海市医学会主办的“上海市青年医学科普能力大赛”已经连续举行九届,成为上海地区最权威的医学科普比赛,也是本地区内公立医院展现科普成果的主要舞台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历届比赛的相关数据,对近10 年来上海市公立医院医学科普工作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本研究资料来自2014—2022 年共九届上海市青年科普能力大赛的相关参赛数据。

1.2 研究方法

对历届比赛中提交参赛作品的数量、名称和表现形式,以及主创选手的年龄、性别、职称、科室、医院性质和等级等信息进行汇总分析。

1.3 相关定义

作品主创人:提交作品第一作者,其余作为作品参加人。作品主题共分为“单一疾病和医疗知识”“系统性疾病预防和养生保健”“疾病康复”“用药和医疗器械使用事项”“急救和护理知识”“体检和检查检验知识”“就医流程”及“其他”。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描述和分析。

2 结果

2.1 参赛作品数及参赛人数分析

上海市青年医学科普大赛的参赛作品由2014年首届比赛时的34 个升高到2022 年的1 343 个;比赛参赛总人数也从2014 年的34 人上升到2022年的2 889 人。见表1。

表1 2014—2022年历届科普大赛的参赛作品数及参赛人数

2.2 公立三级医院和社区卫生中心的参赛情况

首届比赛只有26 家医疗机构参赛,而到了第九届比赛共有116 个单位报名参与。除部分医学院校、医疗相关企业和健康媒体外,各级医疗机构占报名单位的91%,是比赛的绝对主力。其中,公立医疗机构占报名单位数的98%,公立医院占报名作品数的92.3%。

公立三级医院已成为参赛的主要力量。到第九届比赛,上海所有三级医院均报名参赛;参赛作品数量达到69%,参赛人员数量达到75%。然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参赛比例却逐年下降,由首届的占总报名单位数的18%、总作品数的41%,下降到第九届的0.8%和1%。

2.3 参赛人员的学历和职称构成情况

参赛选手的学历水平稳步上升。到第九届比赛,90.9%的主创选手均拥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研究生学历达到54.5%。主创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参赛选手稳步增加,第九届达到24.1%。见表2。主创选手中,临床医生占41%、医技辅助科室人员占21%、护理人员占14%、医院行政人员占24%。

表2 参赛人员的学历和职称构成比情况/(%)

2.4 参赛作品的学科、主题和表现形式

在参赛作品的学科分布上,从首届比赛的8 个学科发展到第九届比赛的50 个学科,实现了一级和二级学科的全覆盖。三级医院平均参赛学科从首届的1.5 个增加到2022 年的18.6 个。按照学科分类,来自精神医学、妇产科和儿科的作品数量增长最为明显。按照作品主题词分类,单一疾病和医疗知识(46%)以及系统性预防和养生保健(30%)占比最高,疾病康复和护理知识、药物和医疗器械知识以及检验和检查知识的增长明显。

经过九届比赛的锤炼,参赛作品在表现形式上明显丰富多样。在前期比赛中,科普演讲占多数(54%),但目前舞台剧(8%)、动画视频(24%)、脱口秀(14%)等表现形式已接近一半,并且在音乐、舞美、道具上也迅速向专业化表演靠拢。

3 讨论

各级公立医院在历届上海市青年医学科普大赛的参赛人数和作品数量上都占据了绝对优势,比赛数据可以较好反映上海市公立医院科普工作的现状。

分析表明,近十年来上海市公立医院参与医学科普的热情显著提高,参赛人数和作品分别增长80 倍和40 倍,覆盖学科增长6 倍。对医学科普的重视更多体现在在三级医院的参与度上。这和三级医院有较强的综合实力,对医学科普有持续投入和职业认可密切相关,也很大程度上扭转了科普人才青黄不接的局面[4]。然而,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即使是在作为其重点职能的预防康复方面也只有较少参赛作品,折射出基层医院在科普工作中的欠缺。有调查表明,50 岁以上人群获得医学知识的主要来源是在社区医院[5],因而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对科普的重视刻不容缓。

公立医院的科普作品呈现学科广泛参与的特点,作品细化到每一个亚专业领域。精神科、儿科和妇产科范畴的选题数量明显增长,而疾病康复和护理知识、药物和医疗器械使用知识以及检验检查知识是增长量最大的选题,这和大众关注的医学热点高度契合[6]。值得注意的是,宣传科学就医流程也是缓解看病难的重要手段。一些作品如“眼科就诊流程”和“怀孕后如何建小卡”获得好评,可以成为选题的新方向。

如何在保持科学性的同时,创造贴近受众习惯的表现形式始终是医学科普中的挑战性问题。在传统媒体时代,许多表现形式很难用于日常科普宣传[1],然而新媒体却给予科普表现形式以极大的自由。相比传统的科普文章和宣讲,以表演形式呈现的医学科普更容易获得媒体关注[3,7],甚至可打造“网络红人”,因而让大家更为热衷。这从以表演形式呈现的作品占比迅速增加和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可见一斑。但是相比传统科普形式他们能否有效提高公众医学知识素养仍然值得探讨[8]。同时,如何在生动有趣的包装下传递严谨的医学知识也是历届评委最多关切的问题,需要引起医院科普部门的重视。

由于上海市青年医学科普大赛的比赛选手限定45 岁以下,因而本文无法体现其他年龄段医务人员的科普工作特点。此外,科普文章是医学科普的重要途径,但很少作为比赛作品,本文也无法反映这方面的情况。

猜你喜欢

表现形式上海市科普
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
科普达人养成记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石材产品设计中几种错误的表现形式
腾势400 用在上海市区的来回穿梭克服里程焦虑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上海市制冷学会四专“双·阳”行
贪腐文化的表现形式及其消除对策
汉语动结式在维吾尔语中的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