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先进制造业集群一体化发展的策略研究
2023-09-28耿利敏张璨陆雪缘
耿利敏 张璨 陆雪缘
(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江苏南京 210000)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如何落实这一系列重大战略及目标,为我国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提出了新目标和要求,也为我国各区域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探索中国路径提出了新的挑战。2018年,长江三角洲(简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是我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推进长三角先进制造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成为贯彻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的重要抓手。先进制造业集群一体化发展是指先进制造业集群在发展进程中突破行政边界,通过产业链群发展和要素集聚等使区域一体化的主要机制在空间上激化扩散,并成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载体。在长三角一体化推进过程中,积极研究并推进长三角先进制造业集群一体化发展,对优化制造业资源在区域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配置,增强区域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 文献综述
1.1 产业集群和集聚的成因及效应分析
哈佛商学院学者Poter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产业集群的概念以来,众多学者围绕外部经济理论、集聚经济理论和新竞争优势理论取得了一系列研究进展,本文主要从外部经济、集聚因素和产业政策等方面讨论从产业集聚到产业集群的演化机制,研究的侧重点为集聚经济和地方制度[1-2]。也有聚焦产业集群效应如外部规模效应、专业化分工效应和溢出效应等,从生产要素、政府政策和集群生命周期等方面分析产业集群发展的内外在影响[3]。从20世纪70年代起,经济地理学家开始将主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引入经济地理学,并提出新的空间经济理论,发展了集聚经济的观点[4-5]。
1.2 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竞争优势与集群创新
国内学者对产业集群和制造业集群的关注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恰逢我国沿海地区产业集群发展迅速,研究成果颇丰。产业集群和集聚形态各异,加之不同研究者研究视角差异导致集群理论的多样性发展[6]。围绕集群成因,基于不同发展阶段从某些关键要素出发探讨其在集聚和集群形成过程中的主导作用[7]。关于集群竞争优势及集群创新的研究主要从专业化分工、技术创新及知识溢出等角度分析产业集群及其创新体系的形成机理。最新研究则探讨产业集群的互联网性,即从“实体性集群”到“虚拟性集群”[8]。
1.3 先进制造业集群与长三角制造业转型升级
制造业集群一直是产业研究的焦点。国外学者研究认为,技术创新和政策扶持是促进世界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的两个关键要素。国内学者多从产业内在要素与机理予以分析,探寻制造业集聚的发展规律与路径,并在此基础上总
结了世界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的三种模式,即集群发展模式、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和创新驱动发展模式[9-10]。针对长三角地区制造业的研究主要以区域内某一特定地区为研究对象,从GVC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对制造业升级的路径进行研究[11];最新的关于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研究则聚焦于其空间组织特征,多关注其内涵、特征及他国经验介绍[12]。总之,现有研究对新的发展背景下如何促进长三角先进制造业集群实现一体化发展的深入研究并不多见。
2 长三角先进制造业集群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2.1 长三角制造业发展现状
长三角地区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点,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经济总量和工业增加值约占全国的四成,产业基础雄厚。从制造业总体来看,长三角2022年GDP合计达29.03万亿元,约占全国GDP总量的24%。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发展趋势向好,产出水平逐年上升。2010—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从191862亿元上升至345112亿元。在全国占比方面,长三角地区制造业规模全国占比先增后降,反映出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向外转移的现象,但始终超过25%以上(见表1)。
表1 长三角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2010—2021年)(单位:亿元)
2019年颁布实施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称《纲要》)明确提出,制定实施长三角制造业协同发展规划,加强产业分工协作,全面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13]。长三角地区汇集了全国1/3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中科院京外研究单位,是我国创新活力最强的区域,这为长三角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技和创新基础。总体而言,长三角地区地理位置优越,加之融入国际市场的策略定位,其制造业产业门类齐全,生产能力强,工业化水平高,尤其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长三角制造业在产业发展、政策联动和供应链协同等方面发展迅速。
2.2 长三角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现状
长三角地区一直是我国先进制造业集聚发展的重要区域,在产业规模、技术创新和产业政策规划等方面优势明显。长三角高校云集,科教资源丰富,工业园区聚集,这为长三角传统制造业实现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坚实基础,也为长三角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提供了产业基础。2021年11月,工信部正式对外公布了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涵盖高端装备、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其中,长三角地区有18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入选,仅江苏一个省份就有10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入选,在全国所有区域中高居第一位(见表2)。
表2 长三角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一览表
长三角先进制造业集群在全国的领先地位不仅体现在数量上,还体现在聚集发展和产业分布方面。长三角地区部分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呈现块状经济特点,如上海、苏州、无锡各有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入选,南京、宁波等4座城市各有2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入选。同时,还有多个相邻城市共同打造先进产业集群,如苏州市、无锡市、南通市三市组成的高端纺织集群。从产业分布来看,长三角上榜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大都属于新兴产业,同时也是当地的支柱产业,如合肥市智能语音集群就是由安徽省政府和工信部依托国家级产业基地合作共建而成。长三角先进制造业集群的领先发展与政策支撑密不可分。本文以江苏为例,江苏省内城市重视发挥自身优势,推动智能制造和数字经济发展,力推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以入选的10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为基础,带动和引领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3 长三角先进制造业集群一体化发展的限制条件
对标国际公认的标志性世界级产业集群,可以发现完善的产业链、先进的技术水平、持续创新能力、人才集聚、政策支持和优越的地理位置等是先进产业集群的普遍特征。尽管长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水平目前在全国保持领先,但距离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尚有差距。首先,现有协作平台尚不能支撑长三角区域内深层次的联动发展和利益共享机制,集群内部沟通不足,缺乏协作机制;其次,先进制造业集群协同发展存在较多的壁垒隔阂,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还需进一步统筹优化。此外,长三角地区的江苏、浙江和安徽都在推动和上海的区域合作,对来自上海的产业转移和承接表现积极,但三省之间合作还有待加强,这也可以从长三角三个省份在产业结构趋同和产业分工方面的问题体现出来。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在电子信息、汽车、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纺织服装等领域已经形成相当大的产能规模[14],并发展成为全国领先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已具备世界级的产能优势。但从国际上来看,长三角先进制造业集群与欧美日世界级产业集群对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而且从合作共建、强化合力的角度来看,导致差距或短板存在的原因,是有效分工不足,合作深度不够,当然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长三角地区的区域分工与合作仍然面临体制机制上诸多制约和政策创新上的相对滞后,完善的产业集群机制尚未形成。从供应链视角来看,长三角区域制造业在全球制造业供应链中居于相当重要的地位和优势,但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3 长三角先进制造业集群一体化发展的策略
现代经济体系的核心支撑是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先进制造业集群,长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但距离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尚有差距,长三角肩负着参与国际分工的重担,理应在先进制造业集群一体化发展中走在前列。我国要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需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创新集群发展路径,以下从产业链竞争力、创新能力、工业互联网和集群联盟四个方面尝试提出发展策略。
3.1 协力共建全产业链的区域先进制造业集群
长三角地区开放程度高,工业门类齐全,地理位置优越,具有共建全产业链的区域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坚实基础。从地理距离来看,长三角地区高铁路网覆盖所有城市;从制造业自身发展来看,长三角地区制造业拥有门类众多的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数字产业,且规模和市场容量较大,已有的先进制造业集群行业内在关联性较大,产业要素互补性和流动性能满足产业集群一体化发展的需要。事实上,江苏先进制造业集群的产业规模较大,且这些先进制造业集群所在城市地理位置临近,交通便利,物流发达,集群间依托市场进行要素流动便捷,这对于先进制造业集群跨越行政区划形成产业集聚十分有利。
疫情爆发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失序,直接影响和冲击长三角区域产业体系的稳定发展。在双循环背景下,长三角区域先进制造业集群应把疫情影响导致产业链的断裂环节联接起来、把产业链的缺失环节补足起来,合力共建以产业集群为牵引的区域全产业链先进制造业体系。先进制造业全产业链的构建需要政策引导和驱动,更需要加强产业链条上的企业主体和科研机构的深度联合参与。结合长三角制造业发展规划,可在已有长三角产业地图的基础上,按照产业链流程和逻辑明晰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全产业链路线图,为各参与主体协力共建全产业链的区域先进制造业集群提供参考路径。
3.2 进一步提高集群创新能力,加强产学研合作
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强劲、创新要素最完备的跨省域创新区,但与世界上其他先进制造业集群相比,技术创新能力和集群创新能力仍显不足。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要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创新体系。具体而言,参照先进制造业集群密集的江苏做法,以产业和产品需求为导向,加快新型创新载体建设,加大创新投入,以集群创新需求为导向,鼓励支持相关科研院所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攻关,打造和构建自主创新服务体系。提高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创新能力,需要以产业集群为依托构建创新网络,重视高校、企业与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的作用,促进教育链、产业链和创新链的链接。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创新能力提升,还需要以制造业实践中的问题为导向,促进技术支持、政策推动和金融创新等要素的融合,共同构建合作共享的创新服务体系和网络。
3.3 通过工业互联网赋能促进先进制造业集群一体化发展
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所形成的新兴应用模式,它将重构经济活动各环节并从产业组织形态和产业生态等方面影响先进制造业并与之融合发展。工业互联网日益成为新工业革命的关键所在和发展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石,发展工业互联网并使其赋能先进制造业发展成为各制造强国的共同选择。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核心支撑,向上对接工业应用,向下连接海量设备,承载着海量工业经验与知识模型,可驱动制造体系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是长三角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有力支撑。
长三角是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基础最坚实、要素最集聚的区域,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促进先进制造业集群数字化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为必然选择。传统制造业的空间组织形态是地理空间集聚,而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引致网络空间而非地理空间的虚拟集聚。工业互联网引致的虚拟集聚降低了传统产业地理空间集聚的优势效应,新物流形式的形成降低了地理空间集聚的运输成本,使知识溢出对地理邻近性的依赖大幅下降。这一优势在后疫情时代全球供应链深度调整后将更加凸显,虚拟集聚扩展地理空间更适合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成长,会逐步发展成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重要空间组织形式。
3.4 加强跨区域合作,组建长三角先进制造业集群联盟
产业集群一体化对区域一体化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模糊行政边界,是促使区域一体化的主要机制在空间上进行激化扩散的实现形式。“长三角一体化”已连续四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长三角地区要想发展出世界级产业集群,必须避免区域内的同质竞争,要通过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分工协作实现制造业协同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是制造业分工协作和集聚发展的高级形态,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2022年6月,江苏省成立了先进制造业集群联盟,为构建集群产业生态,实现集群之间的资源共享和整合各自优势提供交流与合作的平台。长三角也可以此为借鉴通过建立集群联盟作为先进制造业集群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抓手,助推跨区域融合发展,这将有助于突破以往区域经济研究仅关注地方经济发展的局限性。
4 研究结论及展望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国家之间的竞争已由企业之间、产业链之间的竞争逐渐转变为产业集群之间、产业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长三角地区部分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已呈现组团协同发展趋势,这为长三角先进制造业集群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促进长三角先进制造业集群一体化发展可以构建持续的自主创新能力,高价值链控制能力和空间集聚能力,实现经济发展模式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
第一,产业集群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关于产业集群的研究也成为学者们的研究焦点。现阶段有关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主要从本地生产系统与国际资源的有效结合发挥集群效应,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纵观发达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发展历程也与此印证,但我国长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的综合背景已发生变化,他国经验不能照搬,如何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
第二,在全球供应链重塑背景下,一国国内的集群创新、协同及一体化发展成为先进制造业集群面临的新挑战和新问题。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其先进制造业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但集群同构现象严重,集群内企业存在恶性竞争且集群规模效应并未完全体现,以长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集群实现一体化发展对全国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示范意义。长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集群在协同发展必须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进程中,通过制造业的协同发展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奠定经济基础。
第三,受新冠疫情的冲击,制造业的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亟待重塑,这必将加速制造业数字化的进程,在此背景下,制造业数字化将成为重塑先进制造业产业链的重要抓手。疫情影响供应链所造成的停工停产和贸易问题,使包括长三角在内的国内外制造业充分认识到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生产方式转型的重要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那么先进制造业集群率先实现数字化转型应该是“新型工业化”的应有之义。
第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冲击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和组织形式,工业互联网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凸显。近年来,中国稳居全球第一制造大国,但“大而不强”,且制造业发展诸多核心技术和核心器件受制于人,传统成本优势正在减退,加上疫情冲击、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等外在因素,使得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加。长三角地区具有制造业综合实力强和互联网基础好的优势,如何利用好自身优势促进工业互联网与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成为长三角地区难得的历史机遇。从全国来看,工业互联网也是中国“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能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巨大需求充分结合,构建打造全面互联的先进制造体系,则有望成为中国制造业智能升级、模式创新的突破口和必经环节,从而支撑和实现中国制造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