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内涵、基本要素与实施路径
2023-09-28海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夏肖肖汪建华
□海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夏肖肖 汪建华
2016 年9 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提出“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1]。标志着我国教育目标体系由“双基教学”“三维目标”转向“核心素养教育目标”。2022 年4 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提出“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培育的时代已经来临[2]。
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对认知、情感、知识、技能等多方面发展的体现,是学生在参与各种语言实践活动与真实情境互动的过程中不断孕育和提高的结果。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不仅需要外在的环境及其支撑条件,也需要学生主动地参与、学生主体的深入实践。语文大单元教学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注重真实的情境任务设计,强调学生参与的学习体验,相较于“学习任务群”“群文阅读”“项目化学习”等教学方式更为方便易行,各种条件也相对充分,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是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
一、语文大单元教学内涵
1.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定义
什么是大单元教学?学术界还未有严谨的统一定义。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所崔允漷教授认为大单元教学即一个学习单元由素养目标、课时、情境、任务、知识点等组成。他将大单元概括为一个学习事件,一个完整的学习故事,或者说大单元就是一个微课程[3]。孟亦萍认为大单元教学是根据课程实施的水平目标,将一个学期的学习内容确立为若干个教学主题,教师遵循语文学习的一般规律,以主题为线索,开发和重组相关学习内容,进行连续课时的单元教学[4]。
本文将语文大单元教学定义为:立足语文核心素养达成,基于教材单元固有结构,对情境、内容、方法、资源等进行大单元整合的完整的学习事件,具体包括情境目标、整合内容、学习活动、动态评价四个要素。
2.语文大单元教学的特征
(1)真实情境下的任务单元。学生的学习不应局限于知识点的识记、理解以及简单的摘抄或应用,而应是面对真实世界运用某种知识解决真实的问题。学生无法将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原因就在于学生学习的情境简单化、抽象化,没有与现实生活进行深度链接。脱离了真实世界的情境,学生的实践活动就变成了简单的纸上谈兵,脱离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学生的学习就变成了做题而不是解决问题。真实的学习情境不仅包括日常生活中的素材,还包括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兴趣、符合学生认识经验的内容。
(2)大概念统摄的课程内容。大概念整合了分散的事实和零散的概念,揭示出知识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大概念统摄下的语文大单元教学关注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为本”进行教学设计。教师设计课程时不再局限于知识、技能、分数等过小过细的内容,而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关注学生的能力、品格、观念等的发展。教师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分析单元内容,厘清单元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提炼出单元的大概念。然后设计基于大概念的学习主题与目标,利于学生开展探究活动,使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课程内容。这样的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使教师真正理解学科育人的本质,提升教师的格局。
(3)丰富多元的课程资源。语文大单元教学所需的课程内容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三篇四篇,而是根据需要选择若干篇。课程资源不再局限于教材,而是利用信息技术选择更广的内容。学习活动不再局限于交流讨论、解释说明,而是利用各种呈现方式,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可视化、外显化,突出学生的自主构建。大单元教学之“大”不是“大容量”,也不是以往的“教材单元”,而是注重教师的大格局和整体观,以学生的完整发展为目标,对教学进行整体观照。
二、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基本要素
大单元教学定义的不同,所得出的大单元教学的关键要素也不同。崔允漷教授认为大单元教学的要素包括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刘飞认为大单元教学的要素包括情境、内容、方法、资源等,大单元教学即立足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基于教材单元固有结构,对四种要素进行大单元整合设计[5]。戴晓娥提出大单元教学要构建真实的语文学习场景,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语文大单元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有效性。技术和内容、目标、情境、任务、评价共同构成大单元教学的六大要素。大单元教学从语文素养出发,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统筹六大要素,合理安排学习活动。
加涅在《教学设计原理》一书中提出设计教学系统的ADDIE 模型,他认为教学系统设计过程包括五个阶段或成分:即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 借鉴ADDIE 模型,本文认为语文大单元教学包括情境目标、整合内容、学习活动、动态评价四个基本要素。
第一,情境目标。核心素养导向下,学生的学习不再是单纯的知识识记或技能的获取,而是要解决现实世界中面临的真实问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提出“要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创设联结语文学习、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三者的真实情境。”真实的情境并不意味着学生活动中的每个要素必须是真实的,而是让学生体会到所学习的知识和真实世界的联系,拥有解决真实问题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在面对不同的情境时能够就事论事地进行拆分和关联,能够在新的情境中迁移、运用、转换、产生新知识,并且在行动中展示出来。
第二,整合内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注重“整合”的理念,该词在文本中一共出现19 次。无论是语文课程目标的定位,还是课程内容的组织,或者课程实施中的教学表现,都体现出“整合”的价值,规避知识的碎片化或技能的单一化。语文大单元教学中,课程内容往往采取跨单元、跨学科、跨年级的方式,整合各类知识,使学生获得立体的知识架构,达成精细、深度、全面的能力表现。这种整合超越了单一的学科逻辑或心理逻辑,是追求目的层面的知行合一的整合。
第三,学习活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注重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强调学习方式的变革。大单元教学和传统教学最大的区别在于大单元教学强调学生的实践参与。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任务下进行真实的学习活动,完成学习活动的过程就是学生解决问题、获得经验的过程。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习得语文知识,应用习得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进行自我的提升和建构。这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够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参与认知活动,使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地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第四,动态评价。《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语文大单元教学聚焦语文学科大概念,整合评价内容,重视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过程性和差异性,教师和学生都作为评价的主体,学生对照学业自评表进行自我评价,学生之间根据评价标准进行互相测评,教师对照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过程性和结果性的评价,以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
大单元教学的四个要素并不是分割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四要素的关系如图1 所示。动态评价揭示出另外三要素在何处需要修改。四要素整体以问题解决为基础,而问题解决可以发生在任何一个要素的过程中。四要素的相互影响和联系体现在逻辑上而不是程序上。在四要素的共同作用下完成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
图1 语文大单元教学四要素关系图
三、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实施路径
有学者针对大单元教学设计策略,从整体流程上给出合理的实施路径。如崔允漷认为设计一个大单元学习需要明确以下六个问题:①单元名称、课时;②单元目标;③评价任务;④学习过程;⑤作业与检测;⑥学后反思。孟亦萍认为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实施路径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基于课程标准要求,提炼大单元主题;二是立足目标要求,调整大单元教学内容;三是创设真实生活情境,聚焦整体性场景;四是整合学习任务,指向表现性发展;五是贯彻全过程测评,旨归“活性素养”。孟亦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用“主题—探究—表达”的方式进行项目型设计,展现基于学科素养开展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具体步骤。
而有的学者则是从课堂教学环节着手提出建议,如戴晓娥认为要选择和创设真实的单元情境、设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真实任务、组织有效的语文学习活动、利用信息技术打开全新的语文学习空间。
本文根据语文大单元教学的概念、特征和基本要素,提出如下实践路径:
第一,确定情境性任务目标。目标的确定应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轴,立足学生视角,对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学科知识、社会需要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将语文核心素养融入学习情境,体现学习目标对教学全过程的统领作用。教师在确定语文大单元情境性任务目标时,首先要研读课程标准,分析单元对应的语文核心素养、需要学生掌握的核心概念等;其次要结合学生学情,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学习需要;再次要利用教材原有的单元内容,对教材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进行梳理;最后设计出符合学生现有水平和长远发展的情境性任务目标,并将其分解为可操作的情境任务和活动设计。
第二,设计统整性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用“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整合过去的听、说、读、写技能训练。教师在统整教学内容时,要依据课程标准,全面分析教材、挖掘教材,可采取微调教材内容顺序,适时适度拓展等方式完善学习结构,使主题更聚焦,内容更丰富。同时基于“互联网+”环境,借助信息技术合理选择和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智能工具等,进行教学内容的有机统整。除教师外,学校也应提供学生学习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材料和资源,协助教师整合打磨材料,共同设计出利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内容。
第三,开展经验性学习活动。大单元教学吸纳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简单地由教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由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根据自身的经验背景,对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和处理,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意义。教师运用素养本位的课程观消解语文学科逻辑和学生语文学习的心理逻辑之间的对立,将学生置于课堂的正中央,引导学生在真实的任务场景中开展经验性学习活动,积累结构化的学科知识,形成经验性的学科理解。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与学生合作和互动,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互学习,实现学生合作、探究、表达、交流、批判性思维、健全人格等方面的发展。
第四,进行动态性课程评价。目前语文学习的评价大多是在一个阶段的教学结束后开展结果性评价,而较少在教学过程中展开评价,这样的评价更关注学生知识掌握的结果,而忽略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行为。语文大单元教学将评价设计和教学设计统一思考,把评价嵌入到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及时纠正学生学习的行为,进而改进教与学的过程,达成教、学、评的一致。教师首先应依据课程标准确定表现性评价目标,其次是设计有待学生执行的表现性任务,最后需编制标准框架以评价学生表现。在评价方式的使用上,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师评,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等方式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调整自身学习策略。
综上所述,语文大单元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教学知识碎片化、课时化的局限,是培育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语文大单元教学实现了教学设计与核心素养之间的有效对接,可推动语文教学向最优化的方向发展。因此,语文大单元教学不仅要立足核心素养的要求,更要面向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来进行优化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