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入田园资源,创新幼儿园区域活动

2023-09-28许涌杰

新教育·综合 2023年9期
关键词:区域活动田园幼儿园

许涌杰

【摘要】乡镇幼儿园周围大都是一片片的庄稼地,此时田园便成了幼儿园最大的生态资源,如何利用这个天然资源优化幼儿园的活动课程,值得乡村幼儿教师深入实践与探索,让田园资源成为区域活动的阵地和幼儿成长的乐园。

【关键词】田园;幼儿园;区域活动

随着幼儿教育的发展,田园资源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资源能够调动幼儿的参与热情,培养其创新能力。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孩子们往往能充分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以及经历。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经验,依托丰富的田园资源让幼儿能够在玩中感受、探究、交往与表达。

一、整合田园资源,构建区域活动

1.明晰概念要求,设计多元活动

土地和泥土资源、农作物资源、其他资源作为田园资源的三种表现形式,不仅是区域活动的基础,还是幼儿了解、接触田园生活最主要的三个方面。受传统的活动组织形式影响,教师经常循规蹈矩地按照原有的区域活动进行引导。然而,随着幼儿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教育者意识到本地资源、田园资源的重要性。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区域活动的效率与质量,教师首先要明晰田园资源的类型、内涵。

以“根的创想画”为例。在区域活动开始之前,教师首先向孩子们布置他们的观察任务:“植物的根是什么样的?不同种类的植物根部是一样的吗?”根据上述问题,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到植物园进行观察。为了提高观察的效率与质量,教师要求孩子们提前发表自己的猜想。带着自己的猜想,幼儿一边现场观察,一边向讲解员提出自己的疑问,结合一系列的互动与观察,孩子们逐渐得到自己的答案。

2.整合多元资源,诱发幼儿兴趣

一般来说,任何一个区域活动的设计都离不开前期的资源搜集以及资源整合。为了确保搜集到的资源符合生活性、经济性、自主性和开放性原则,教育者要从两个角度分析、审议搜集到的资源。其一是贴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搜集丰富的田园资源。其二是在班级内设置资源站。通过分门别类的资源,教师能够在分享中提升区域活动的质量。与此同时,考虑到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经常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游戏材料。

幼儿获取认知的主要渠道就是游戏与实践。教师作为幼儿的引导者与合作者,应及时更新游戏材料,充分运用活动室、游戏区与户外活动的资源。凭借高效且循序渐进的引导,锻炼幼儿的合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二、创设田园情境,创新活动内容

1.以幼儿为主体,营造活动氛围

在以往的区域活动设计中,教师经常会设计单一的区域活动。然而,从实际的效果来看,幼儿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如果教师的区域活动缺少趣味性就会让他们丧失参与积极性,进而影响活动的氛围。因此,要想优化区域活动,教师可引入田园资源实现多样化的活动情境。

以“认识蔬菜”活动为例,在前期的材料准备中,教师选择了白萝卜、黄瓜等蔬菜并将其放在展示区。“这些蔬菜的名字、特点是什么?”幼儿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蔬菜的名字,并通过触摸、闻气味等方法总结蔬菜的特点。随后,教师继续提问:“如果让你将蔬菜与动物对应起来,你觉得这些蔬菜像什么?”接下来,幼儿在小组内讨论“如何将蔬菜雕刻成小物件”。最后,依托合理、有效的师生互动,幼儿能够充分了解蔬菜的特点。

区域活动的设计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一般来说,幼儿的年龄小且兴趣分散,如何让他们集中有限的精力,合理、有序地探索外部世界成为教师面临的主要难题。考虑到后续的互动,教师积极设计多元的主题。通过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的结合,孩子们逐步体会到活动的内涵。

2.因地制宜,设计田园主题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曾对区域活动的设计进行详细阐述。除了丰富的资源之外,教师往往还要根据孩子们的需求、认知规律拟定相应的活动主题。从前文的论述中,我们不难发现,以田园资源为基础的区域活动其内涵往往更为广泛。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互动效率,调动活动氛围,教师应随时调整主题、更新田园资源。

田园资源种类丰富,在日常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经验,根据节日、季节等多种外部因素拟定多元的活动主题,提高活动的趣味性,擴充活动内容,开阔幼儿眼界。

三、延伸活动内容,提高综合能力

1.引入民间游戏,提高合作意识

随着田园情境的构建,教师将田园生活与幼儿生活联系起来,除了诸多的农作物,与农作有关的民间游戏也能开阔孩子们的眼界。一般来说,民间游戏往往包含角色扮演,流传于乡村地区的民俗活动以及文艺类游戏内容广泛、形式多样且简便易行。作为民俗文化的载体,这些形式多样的民俗游戏不仅蕴含了丰富的田园资源,还包含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孩子们尽可能地在互动沟通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实现高效的小组互动。然而,幼儿的合作意识有限,如何让他们掌握合作技巧、沟通技巧成为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

以“蚕花会”的讲解为例,乌镇有句民谣:“三月三、庙门开,乡下蚕娘出门槛,东亦逛、西亦颠,轧朵蚕花回家来。”每逢清明,桑农们都会进城参加蚕花会,期望桑蚕丰收。结合这一民风民俗,教师设计了一个主题为“养蚕”的区域活动。“养蚕经历几个过程?每一个过程有哪些特点?”结合具体的问题,幼儿尝试养蚕,教师定期询问进度。通过一系列的师幼互动,幼儿一边观察蚕的生长过程,一边感受生命的魅力。养蚕活动结束后,教师邀请所有幼儿分享自己的养蚕经历。依托案例的分享,孩子们能够深入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

一般来说,田园资源既包含农作活动、农作产物,又承载了诸多艺术性、娱乐性较强的民俗活动。教师可以积极引入生动有趣且颇具教育意味的活动,并让孩子们体会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民俗活动都值得引入,教师需要做好筛选工作。

2.开发特色活动,促进全面发展

整合田园资源,优化区域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幼儿成长与发展的需求,形成一套专属于幼儿的组织形式。在特色活动的设计中教师要遵循“变废为宝”和“因地制宜”两大基本原则。其中,“变废为宝”要求课程内容与农村发展相结合,活动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生动、有趣的实践内容,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与此同时,考虑到师幼互动的效果,教师还可以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教育幼儿,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作物、农村文化通过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为了让孩子们将自己的生活经历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形成责任感与使命感,教师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宣传任务:“如何宣传家乡的农作物?”幼儿一边讨论家乡的特产,一边分析哪些事物便于宣传。在开始的讨论中,教师发现大部分幼儿将内容局限于农作物。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展示了诸多的文化活动,比如人们在农作物丰收期间跳的舞蹈和唱的歌曲。随后,教师引导孩子们从实际生活出发,共同编排有关丰收的舞蹈。为了激发幼儿的参与积极性,教师并未过多干预他们的创作。凭借适当的引导与沟通,幼儿能够从中感受到丰收带来的喜悦之情。最后,教师在最终的成果汇总中利用互联网技术发送相关的短视频,依托网友的评论,幼儿能够获得更多的成就感。

特色活动的开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区域活动设计,教师首先要了解孩子们对自然的兴趣以及需求,凭借前期的了解,结合丰富的田园资源来拟定丰富的活动内容。凭借多种形式的主题内容,幼儿不仅乐于参加具体的探索任务,还会形成有关社会发展的初印象。

综上所述,基于田园资源形成的区域活动具有文艺性、生动性以及实践性。作为服务于幼儿的一种新颖的活动设计理念,本地化的区域活动总能打破时空的限制带领幼儿认识更多生活现象,感受更丰富的情感。为了贴合幼儿的实际情况,教师要重构设计理念,以民主、平等的方式实现师幼互动。区域活动的设计是一个长期且系统的过程,因此,除了要考虑孩子们的自然兴趣点以及认知规律,教师往往还要整合田园资源、积极建立分享站。凭借前期的理论认知及中期的合理引导,幼儿逐渐打破传统的实践习惯。通过高频的沟通、交流,孩子们可以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意识以及沟通交流能力。

【参考文献】

[1]蒋妮.以田园资源为媒介,优化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J].教育界,2022(09).

[2]李君.农村幼儿园开展田园游戏的实践探索[J].教育界,2022(10).

猜你喜欢

区域活动田园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为“田园CEO”成长添把火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田园乐趣多
简谈幼儿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品三口而知味
田园美景
田园风